莎剧中称谓的翻译

出版时间:2008-12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作者:王瑞  页数:286  
Tag标签:无  

前言

  读莎士比亚始于硕士研究生学习阶段,当时没有早期现代英语方面的知识,原著不大能看懂,主要是借助莎剧汉译本的帮助。当时最容易找到的就是以朱生豪译本为主体的人民文学版,朱译本读起来朗朗上口,饶有趣味。现在看来,朱译本在某些方面还存在一些可以改进的地方,不过其较强的文学性至今仍为众多莎剧译者和莎剧爱好者所称道,刚刚接触莎剧的我也着实为其优美的语言和情节所吸引,于是不知深浅,凭借年轻人一时的兴趣与冲动,决定以莎剧翻泽作为硕士论文的方向,经过一番努力完成了自己的硕士论文写作。论文内容虽然比较简单,但却培养厂我浓厚的研究兴趣,从此便与莎士比亚结下了不解之缘。  硕士毕业后我有幸去北京外国语大学读书,师从陈国华教授,研究莎士比亚的语言与翻泽,才知道莎剧所谓的对开本、四开本等早期版本以及牛津版、剑桥版、阿登版、人人版、企鹅版、福尔嘉版等等令读者头晕目眩的现代本,了解了早期现代英语的语法特点和莎士比亚时代的社会文化,莎剧原著的美妙之处这才一点一点在我面前展现出来。  莎士比亚自从来到中国,就以其独有的魅力广受青睐,不仅享有“莎学”的美誉,莎剧译本也层出不穷。

内容概要

  《莎剧中称谓的翻译》主要针对现有莎剧译本在称谓翻译方面存在的不足,本文通过对英、汉两种语言称谓系统的比较和对现有主要莎剧译本中各类称谓处理方式的比较,吸收前人在莎剧称谓和汉语称谓研究方面的成果,讨论了莎剧中各类称谓的社会语用意义及翻译原则。本研究是国内第一部有关莎剧称谓翻译的专著,其价值主要体现在三方面:1)从语言学视角扩大了称谓研究的范围;2)将莎剧语言研究新成果应用于译莎实践;3)对一般文学作品中的称谓翻译也具有普遍指导意义。

作者简介

  王瑞,女,1978年出生,陕西兴平人。西安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教师,西安外国语大学欧美语言文学研究中心成员,北京外国语大学博士,主要从事莎士比亚的语言与翻译、社会语言学和语用学研究。相关研究成果有论文“莎剧中的话语标记及其翻译”(2008)。曾参与《新世纪汉英大词典》(2004)和《DK·牛津英汉双解大词典》(2005)的校对和翻译工作。改写并翻译英汉对照世界名著《茶花女》(2004)。

书籍目录

第1章 引言1.1 称谓的定义及分类1.2 从社会——语用视角探讨莎剧中称谓的目标和意义1.3 前人对莎剧称谓的研究第2章 研究方法2.1 莎剧翻译的版本问题2.2 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第3章 莎剧中的人名翻译3.1 引言3.2 莎剧现行译本中人名翻译原则回顾3.3 莎剧中的人名译音3.4 莎剧中的人名译义第4章 莎剧中you和thou的翻译4.1 引言4.2 早期现代英语中的第二人称代词4.3 对莎剧中you和thou的研究4.4 现行莎剧译本对第二人称代词系统的处理4.5 莎剧中第二人称代词的汉译第5章 莎剧中名词性称谓的汉译5.1 引言5.2 汉语称谓及汉译英称谓研究对莎剧称谓汉译的借鉴作用5.3 莎剧中的名词性称谓5.4 名词性称谓汉译的原则5.5 名词性称谓汉译的标准5.6 莎剧中名词性称谓的分类与翻译第6章 结论汉英术语对照表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还是非礼貌的称谓(如本文所讨论的名词性称谓中的蔑称、辱骂称谓),通常都会反映说话人的社会身份、说话人之间的相对社会关系和说话人的情感态度及其变化。说话人的社会身份和说话人之间的相对社会关系是社会语言学所关注的,说话人的情感态度及其变化是语用学研究的对象。可以说,称谓是礼貌或非礼貌现象在语言上的一个反映,起着维持和调节人际关系的作用。好的译本应该尽可能从语言层面同时表现莎剧中称谓的社会意义和语用意义。  2.2.2 对比分析  本文拟从英、汉两种语言称谓系统和莎剧主要汉译版本两个方面进行对比。以在译文中充分体现莎剧称谓的社会和语用意义为出发点,通过两种语言之间各类称谓的对比研究,尝试在英、汉两种语言之间建立称谓的基本对应关系,以便为翻译实践提供候选对应项。对于不能纳入对应关系的称谓翻译,通过译本比较,取长避短,提出相应的处理方法,服务于戏剧效果这一前提。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莎剧中称谓的翻译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对于“莎学” 外的非专业读书人比如Dasha而言,从这部博士论文中能够获取的知识不止于“称谓”:莎翁英语原文流变的陈述、莎剧汉译版本的爬梳,英汉“称谓”(Forms of Address)系统的比较,英语“称谓”的文化背景……这些,仅仅用成语“获益匪浅”来总结应该是不够的。
      作者书中说:“缺乏权威的底本就不可能有衡量译作质量的统一标准……缺乏高质量的参校本会造成对原文的某些误解,导致误读……”这些话,不仅对莎剧汉译的研究提供一种宣言式的纲领,对从郭沫若译《鲁拜集》到当下中国混乱的翻译现状也是一个振聋发聩的警示,对那些以其他语种来转译成汉语的文本无疑更是一种嘲讽……甚至,Dasha愿意以此为衡量译文是否值得阅读的刚性标准。
      当然,作者书中的一些结论,包括译名的最后选择,还很有商榷的地方;对于汉语称谓系统的涉猎,也还只停留在梁章钜的《称谓录》和几本今人编写的“称谓词典”上,许多帝王的亲属称呼还没有想到“皇叔、皇兄、御弟、御妹……”等更准确细致的名词……当然,也还存在一些手民之误,比如第193页“general”误作“gneral”……尽管Dasha在“称谓”方面从此书中几无所获,但似乎这并不影响Dasha对这部书的青睐,尤其是各种论文抄袭风行的当代……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