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9-1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作者:邵耀成 页数:347
Tag标签:无
前言
我与邵耀成先生相识是在1980年周策纵教授主持,在美国威斯康星大学东亚系召开的《国际红楼梦学术研讨会》上,那是中国重新开启面对世界的门户之后,文史界第一次派红学界的代表参加美国召开的国际会议,大陆是周汝昌、冯其庸和我一行三人前往与会。这次会议盛况空前,海外一些著名学者都来了,真是胜友纷至,冠盖云集,屈指算来已阅二十八年矣。当时我方逾知非之年,而邵先生少年清彦,方执贽于斯坦福大学刘若愚教授门下。与邵先生会上攀谈,始知邵先生已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获得了数学学位,由于对文史的浓厚兴趣,又转到斯坦福大学东亚系攻读,我当时就对邵先生满怀敬意。我想如果不是至情至性,追求真学问之人.断不会作此“不顾实际”的选择。会上一别,很少和邵先生再晤,曾受他远道之托,转交给钱锺书教授一篇他的文章,钱先生回信,对之颇为称许,以治学当掉臂向前一语相勉。以后从其他朋友处断断续续地听到他的消息。听说他已从刘先生门下卒业,获得博士学位,其论文作的是《文心雕龙》。后来又听说他在美国改行,下海经商,在华盛顿创立了自己的房地产公司。当时心里不免觉得惋惜.以邵先生的天分令才,加上他自己对文史的兴趣和扎实的根基,如能长在庠序间,必也能开辟自己的一方沃土,令世人瞩目。他忽而弃学从商,这实在是出乎我的意料。
内容概要
本书尝试把孔子放在一个有血有肉的凡人的位置上,来看他所生活的社会,他所面对的时代和社会问题。对他的生老病死,学问的成长,思想体系的构建,教育事业的发展,都有合乎人性化与历史史实为凭据的描写,尽量做到言必有据的程度,无论在文献上、考古学上、或者其他科学论据上。 本书认为孔子是一个沉默的革命家,通过他的教育,一个贫贱的平民子弟能当上政府的高官,这在他之前是完全不可想像的一回事,那是一个贵族垄断的时代,本书对孔门弟子作了详细的分析与介绍。 同时本书对孔子所承传的文化背景与他的伦理思想作了系统性的分析,分列标题如下:《以礼的眼睛看世界》,《以形容和分析的方法对‘仁’作概念性的探讨》,以及《构成文明的焦虑不安的父系社会与婚礼的关系》;以让读者耳目一新的近代哲学思维方式来分析孔子的思想。
作者简介
邵耀成,1947年生于上海,5-18岁在香港长大,1969年英国雪尼大学数学学士,1973年加州伯克莱大学数学硕士,1976年同校文学硕士,1981年斯坦福大学博士。1983年下海从商,为三个公司总裁。并在香港《南北极杂志》发表连载小说《石龙王朝》,1985年由香港文艺书屋出版,论文《试论刘勰二层次的“创作论”》载上海古籍出版社《古代文学理论研究.第五辑》,此后断断续续在香港与美国华人书刊发表了超过50篇杂文。2005年重新开始在北京作《文心雕龙》与孔子的研究。
书籍目录
前言 目标 体例 鸣射一 时代背景 春秋末年的政治混乱与经济繁荣 鲁国的历史、政治与文化二 孔子生平 孔子简历 孔子与其年代——评论式的详细年表三 孔门弟子 孔门重要弟子介绍 孔门弟子年份、出身、籍贯、仕途分析表格 孔门的教学课程与教育方式 六艺的教学材料与工具、兼论弟子的出身与出路四 孔子所承传的文化与思想 一个中国文化的基本特色:以“礼”的眼睛看世界 婚礼与以之而来的父系社会所构成的“文明的焦虑不安” 论《道德经》中母系社会的价值观 论伏羲八卦与文王易象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的意义 从缺乏神话到《易》卦变化程序的探讨五 孔子的思想 以形容与分析的方法对“仁”作概念性的探讨 以形容与分析的方法对“礼”作概念性的探讨 孔子的伦理美学观——礼乐作为美的观赏对象 从“天生我德/斯文”看孔子的“天命观” 从“自我价值观”看君子附录 一 论孔父孔母的野合与孔母的家世 二 孔子不知其父与不知其父墓之辩 三 孔子周游十四年中的时间坐标 四 孔子的先世的介绍 五 孔子在六艺中射御数的成就 六 从一个崭新的角度看孔子问礼于藏室史 七 青少年孔子佃猎之乐的构思 八 孔子时的雅言 九 孔子的衣食住行 十 有新兴国味道的卫国与以郊礼迎孔子的卫灵公 十一 弑君年表、简论春秋的特色与孔子言责的履行 十二 论孔子晚年的忙碌与胜利 十三 书中重要人物介绍 十四 本书中出现过的重要人名 十五 本书中出现过的重要地名 十六 本书中的《论语》引文参考书目索引后记
章节摘录
成年后的孔子后来也有机会看到韩宣子所看到的典章文物,因此极力推崇周公“之美”。同时认为自己已弄明白了“周之所以王”的来龙去脉。因此,非常有信心地认为自己若给予机会的话,也能使自己当政的国邑“王”起来。是什么东西使周之所以王,因而导致孔子那样地有信心呢?孔子时代的鲁文化之二:鲁宗庙所保存的文物对于鲁宗庙到底存放了一些什么东西,因为没有文献的记载,我们只好猜。当颜回问“为邦”时,孔子曾说:在历法方面他选取夏历;车驾方面他选取商朝的车辆;在礼帽方面,他选取周朝的服装②。孔子与商亡相隔六百年,与夏亡相隔超过一千年,在日常生活中,是不可能接触到夏历与商朝车驾的。能认识,宗庙是一个最可能的地方。夏朝以正月为一月,而商周二代则以冬至所在的那一个月为正月:殷商为十二月,周为十一月。孔子认可夏历,认为它合乎天象运行的自然规律,至今仍为现代人所援用。人类在能用文字记载年月日的历数时,已有数万年观察天象的历史。例如,美洲印第安人由于没有文字,建筑巨大的石结构建筑物来登记一年中日影的方位。孔子时,已有文字记载的日历,宗庙中自然少不了历代观察天象的仪器,与计算天象的筹算工具。与之相关的,乃是占卜所用的龟甲与牛骨,以及文王发明的筮卜的卦象与卦辞。数量有多少,我们很难估计。我们今天发掘了超过二十万块的卜占甲骨。西周占卜与筮卜并用,而鲁宗庙有六百年占卜与筮卜的历史,或许也存放有成千上万的甲骨。自然这是一个猜想,但是占卜祭祀是国之大事,数目一定不可能太少;同样筮卜的记录也应相当。那就怪不得孔子要花十年的工夫才能看完这些原始资料。
后记
本书待考的地方特别的多,那是用来强调这是探讨性的提议,尚有待专家学者作更肯定的研究。我们之所以强调这一点,乃是启发自余英时先生在《朱熹的历史世界》一书所提出的,他说“中国史学的现代化目前尚在开始阶段,任何关于中国文化特色的论断都只能看做是待证的假设”(上册,第5页,见《参考书目》)。这种“假设”是否有价值,端看所提出来的问题是否有根据与是否有重大的意义(signfieance);这个评价来自读者,不来自作者。不过,我们希望自己对古文献是经过一定程度消化之后,在有所认识时,才动笔书写的,而不是一种搬字过纸的行为。我们原本打算在本书中写一章题为《希腊的思维方式与孔子可能的思维方式》的文字的,但在收集资料后,发现要等这一章完成的话,出书会无限期地延搁下来,因此决定暂时放弃,希望不久将来能写另一本书,题为《文化双城记:孔子与苏格拉底》。由于作者年轻时没有好好念书,学养单薄;若果读者或读者的朋友中,对前551年至前399年希腊或中国有研究的话,无论是环境与生态,战争与瘟疫,医疗与卫生,工艺与科技,宗教与迷信,艺术与思想等各方面。若能指点路津的话,我们张开双手,热烈欢迎。
编辑推荐
《孔子这个人与他所面对的问题》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