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权研究

出版时间:2009-10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作者:李运华  页数:275  

内容概要

  就业法已发展成为个别劳动法和集体劳动法以外的”劳动法之第三领域”,就业法之基础和核心是就业权问题。《就业权研究》以劳动法学之理论与方法为基础,借鉴人权法、宪法等学科领域的最新理论成果,以国内外就业立法、判例和理论研究文献为资料来源,运用法律解释学、比较法学、法史学和法哲学等研究方法,从就业权的概念、法理基础、制度演进、权利构造、性质与效力、权利救济等方面,对就业权的各基本理论问题作了全面深入的分析论述,详细论证并构建出就业权的理论体系和制度框架,是我国劳动法学领域第一部全面而系统地研究就业权理论问题的学术专著。

作者简介

  李运华,1966年生,湖南省邵东县人,毕业于武汉大学哲学系和法学院,先后获得哲学学士、民商法学硕士、民商法学博士学位。现任武汉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法学副教授,兼职中国劳动法学研究会理事、湖北省人民检察院人民监督员、湖北省消费者委员会委员、湖北省财政厅财政绩效评价专家。主要研究领域为民法、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

书籍目录

序导论 一 就业权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二 就业权课题的国内外研究状况 三 就业权研究的目的、范围、进路和方法 四 本书的基本内容和主要创新第一章 就业权之概念建构 第一节 就业与失业的含义 第二节 就业权名称的择定 第三节 就业权概念的重构  一 就业权概念诸说  二 诸概念之异同分析  三 本书界定的就业权 第四节 就业权的要素和特征分析  一 就业权的要素分析  二 就业权的特征分析第二章 就业权之法哲学基础 第一节 引言  一 就业权的正当性问题  二 自然法视角的权利思维 第二节 源自"事物之本质"的就业权  一 "事物之本质"理论  二 就业权的"事物之本质"渊源 第三节 本于人性尊严和自然权利的就业权  一 人性尊严与自然权利理论  二 劳动(就业)与人性尊严的契合  三 异化与失业对人性尊严的侵害  四 就业成为源于人性尊严的自然权利 第四节 基于正义原则的就业权  一 自然法的正义理论  二 第一正义原则与消极就业权的演绎  三 第二正义原则与积极就业权的证成和限制第三章 就业权演进中权利存在形态的变化 第一节 就业权之缘起  一 前工业社会的劳动(就业)关系回顾  二 就业权之萌生 第二节 宪法基本权形态的就业权  一 作为宪法基本权利的就业权  二 就业权成为宪法权利之意义 第三节 基本人权形态的就业权  一 作为国际基本人权的就业权  二 就业权成为人权之意义 第四节 劳动法权利形态的就业权  一 回归劳动法权利的就业权  二 就业权作为劳动法权利之意义第四章 就业权之权利构造 第一节 就业权的形式构造  一 就业权权利主体  二 就业权义务主体  三 就业权客体 第二节 就业权的实质构造  一 就业权实质构成上的学说分歧  二 界定就业权实质构成的依据  三 就业权的实质构成  四 工作请求权难题决疑 第三节 就业权的体系结构  一 引言  二 就业权在上位权利体系中的定位  三 就业权的内部体系与结构第五章 就业权之性质和效力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就业权的性质  一 社会权维度的分析  二 公权与私权维度的分析  三 人身权与财产权维度的分析 第三节 就业权的效力  一 道德权利与实证权利维度的分析  二 防御权与受益权维度的分析第六章 就业权之救济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就业权的自力救济:劳动基本权的运用  一 自力救济在劳动权利救济上的重要地位  二 自力救济的基本手段--劳动基本权  三 就业权自力救济的基本方式 第三节 就业权的公力救济  一 就业权之行政救济--劳动监察  二 就业权之司法救济 第四节 侵害就业权的法律责任形式  一 引言  二 侵害工作自由权的责任形式  三 侵害平等就业权的责任形式  四 侵害解雇保护权的责任形式  五 侵害就业服务权和失业保障权的责任形式第七章 尾论:构筑以就业权为统纲的就业法制度体系 第一节 世界范围内就业法的发展与转型  一 就业法的勃兴:亚部门法的成型  二 就业法在发展中的转型 第二节 以就业权统领构筑中国就业法制度体系  一 中国就业立法的现状和问题  二 以就业权统领构筑就业法制度体系主要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就业权也正是劳动权利体系的逻辑起点和基本构成之一。①正如国际劳工组织把自己在新世纪的首要目标定位为“促成世界各地的男女劳动者有体面的劳动”时所述:“将创造就业岗位作为重点并不过分。获得工作是摆脱贫困最有效的方法,没有工作就没有劳工的权利。”②质言之,就业权的实现是其他劳动权利发生的前提。因此,就业权研究对构建逻辑严谨的劳动法制度体系和完备的劳动权利体系亦具有显明的价值。  就业权研究更有着显著的实践层面的价值,有助于如下实际问题的解决:  首先,就业权问题是一个公民与国家之间的关系问题。从国家的宏观层面看,我国就业与失业问题严重,且将长期存在。而就业乃民生之本,关系到人民的生存权。尽管问题现已引起国家高度关切,也制定了一些法规和政策措施,包括《就业促进法》的出台,但目前这种关切和措施,从其所由产生的基本理念来看,是出于亲民的观念,甚至是出于对政治与社会稳定的忧虑,而不是出于对劳动者、国家及雇主在就业关系上的法律地位,包括权利、义务与责任的明确而清醒的理性认识。由于这种理念的制约,所采取的政策措施往往因时、因地、因人而异(各地方或单位自行其是出台的政策措施又常相互矛盾,实施效果相互抵消),具有临时对策的性质,而不是举国范围的统一制度安排,不具有法律制度所必备的体系性和完备性,更缺乏法律所固有的强制性效力。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就业权研究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