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批判与后现代马克思主义

出版时间:2008-12  出版社:中国社科  作者:郑祥福  页数:389  
Tag标签:无  

前言

    大众文化是当代全球出现的一种新的文化形式,是一种后现代主义的文化形式。从上世纪初以来,人们就不断地对大众文化进行研究,先后有列维斯主义、伯明翰学派、法兰克福学派等西方马克思主义、后现代主义的文化理论、后殖民主义的文化理论、东方主义与女权主义的文化理论等等。在这些文化理论中也包含有后现代马克思主义的文化理论,他们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基础,展开了对当代后现代主义文化形式的批评。当然,由于对许多有关后现代马克思主义的问题现在我们缺乏清楚的理解,例如哪些人属于后现代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哪些人是真正站在马克思主义立场上来批判当代的大众文化的?他们的观点和马克思主义究竟有何区别?诸如此类的问题目前都还没有得到解决,所以要写一本有关后现代马克思主义的著作实际上很难。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外的马克思主义究竟向着什么方向发展?这个问题是我们研究国外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从目前的研究资料看,除了一些学者的介绍外,我们也很难见到有比较丰富的资料。一些国外的学者虽然年轻时曾一度是个马克思主义者,但到了上世纪60年代后,纷纷脱离马克思主义而转向其他观点。

内容概要

  如何理解大众文化?可谓众说纷纭。其中,否定大众文化、把大众文化作为批判对象的占居多数。从伯明翰学派的文化主义到哈贝马斯的文化批判,中间经历了利维斯主义强调文化是一种休闲活动,倡导文化精英主义;经过了威廉斯的“大写的”和“小写的”文化之区分,似乎使大众文化得到了认可。但是,法兰克福学派则把大众文化看作政治操纵的工具,把大众文化仅仅看作文化衰败的标志。不仅是法兰克福学派,其他的研究者们也多持同样态度。而我们在本书中则试图对大众文化研究做出马克思主义的辩证的价值判断。    本书研究后现代马克思主义与大众文化批判问题,涉及现代传媒与大众文化、大众文化的功能与本质、大众文化时代的知识分子,以及后现代马克思主义的文化批判理论。极大地深化了人们对现代国家和社会如何自我正当化的认识。

书籍目录

序导言  从马克思主义文化观审视大众文化  一  从历史的辩证发展的角度看待大众文化  二  从文化乌托邦走向文化的多元化  三  文化研究形成了新的范式  四  文化批判与后现代马克思主义  五  用马克思主义指导我国大众文化建设第一章  文化、大众文化与文化研究  一  文化与人的生活方式    (一)文化的概念    (二)自在的文化与自觉的文化  二  文化转向——文化哲学研究和跨学科的文化研究    (一)文化哲学意义上的文化转向    (二)跨学科文化研究意义上的文化转向  三  当代文化研究的兴起    (一)利维斯主义    (二)伯明翰学派    (三)西方马克思主义    (四)后现代主义的大众文化研究    (五)后殖民主义文化理论    (六)东方主义    (七)消费社会理论    (八)女权主义第二章  现代传媒与大众文化  一  大众传播媒介与现代人的生活    (一)大众传播    (二)从大众传播到分众传播    (三)大众传媒是推动视觉消费的现代手段    (四)传媒是连接文化—经济的纽带  二  大众媒体的消费导向功能  三媒  体诱导下的政治、经济、文化一体化    (一)大众文化与政治    (二)大众文化与经济第三章  大众文化的功能与本质  一  大众文化引导着非物质性消费    (一)大众文化是一种趋向商业化的文化态度    (二)大众文化引导着新的消费方式    (三)大众文化引导着新的文化实践  二  视觉消费与形象的狂欢——大众文化的本质  三  虚拟享乐——新时代的生活与精神特征    (一)从视觉消费到虚拟享乐    (二)从符号消费到身份认同    (三)从虚假幸福到虚拟爱情  四  视觉消费——不是永恒的主题    (一)大众文化加速了文化的世俗化    (二)大众文化加速了大众人格的异化  五  大众文化的认识论本质第四章  大众文化时代的知识分子  一  大众化时代的知识分子  二  大众文化时代知识分子的当下困境    (一)文化场域的“格雷欣法则”(劣币驱逐良币规律)    (二)大众文化时代知识分子文化资本的缺失  三  大众文化时代知识分子的角色焦虑    (一)立法者角色的隐退    (二)大众文化时代知识分子的角色分化    (三)与大众文化互动中的知识分子典型  四  大众文化时代知识分子的历史使命    (一)坚持批判的立场    (二)多元文化中的价值立场    (三)构建以专业介入公共的知识分子的理想类型第五章  文化资本背景下我国文化矛盾及其解决  一  文化资本的形成与发展    (一)文化消费化引导了文化资本的产生与发展    (二)文化工业是文化资本施展身手的飞地    (三)文化资本发展的双重影响  二  大众文化对我们时代的正面影响    (一)媒介性的大众文化造就了平等的文化氛围    (二)日常性的大众文化促使生活与艺术相融合    (三)娱乐性的大众文化满足了人们的精神放松需求    (四)商业性的大众文化促进了人的独立人格的形成    (五)视觉化的大众文化改变了人们把握世界的方式  三  大众文化背景下我国的文化矛盾及其出路    (一)现时代我国的文化矛盾    (二)发展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的战略和策略第六章  后现代马克思主义的文化批判理论  一  晚期资本主义文化逻辑——詹明信的后现代马克思主义文化批判    (一)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阐释学    (二)后马克思主义的文化方法论与后现代主义理论    (三)后现代大众文化批判  二  伊格尔顿后现代马克思主义的“文化的观念”    (一)对文化意义的重新认识:文化的辩证逻辑    (二)马克思主义批评:文化危机    (三)直面后现代的文化状况:文化战争    (四)回归文化本原问题的讨论:文化与自然    (五)马克思主义的后现代主义理论  三  戴维·哈维的后现代马克思主义与文化批判理论    (一)哈维与马克思主义    (二)后现代主义与马克思主义    (三)后现代转向的根源    (四)后现代转向的文化危机:“时空压缩”加深    (五)以“辩证乌托邦的理想”回应后现代转向  四  波德里亚后现代马克思主义的消费理论    (一)关于消费社会的理论    (二)波德里亚与马克思主义    (三)后现代主义理论参考书目

章节摘录

    第一章 文化、大众文化与文化研究    三 当代文化研究的兴起    (四)后现代主义的大众文化研究    使高雅文化与大众文化之间发生变化的是后现代主义的文化理论。其中,詹明信这位具有西方马克思主义特色的后现代主义理论家,极有代表性地把大众文化、后现代主义思想和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后历史阶段——晚期资本主义相联系,把大众文化、后现代主义看作是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的必然结果。    詹明信认为,社会发展是与文化范式的变革相对应的。他把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分成三个阶段:市场资本主义、垄断资本主义和晚期资本主义,与此相对应的文化范式则是现实主义、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在后现代主义的文化范式中,过去拥有的经验普遍失效,文化上发生了根本的断裂,大众文化艺术形成了新的文集话语,诸如拼贴的艺术品、耦合音乐、无声音乐、以性与暴力为主题、单纯追求卖座率的电影、法国的新小说等等,简直是一个后现代观念的试验场。在对待这些文化范式时,我们需要形成新的评价标准,需要我们放弃原先高雅文化的标准。在后现代主义流行时期,“各种形式的后现代主义都无法避免受到这五花八门的‘文化工业’所诱感、所统摄。在如此这般的一幅后现代‘堕落’风情画里,举止便是下流拙劣次质(包装着价廉物亦美的诗情画意),矫揉造作成为文化的特征”。大众文化是后现代主义流行时期的主导性文化逻辑,第一,后现代文化给人一种深度的全新感觉;第二,给人一种日趋浅薄微弱的历史感;第三,这种文化是一种崭新的“精神分裂症”的艺术形式;第四,这是一种高强度的情感方式;第五,这是一种新的时空表现方式;第六,这是一种跨国资本主义的经营方式。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文化批判与后现代马克思主义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4条)

 
 

  •   GOOD很不错
  •   书比较专业,质量也不错
  •   切入的角度不错,就太太偏向文化,与本人专业相差较远,不符合选书的初衷
  •   对当代中国有一定启示意义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