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8-8 出版社:李泽中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8-08出版) 作者:李泽中 页数:455
前言
新中国成立将近60年历史。到2008年,改革开放也已近30年。《理论经济学研究与创新》①既是我的研究计划,同时也是为了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如果没有邓小平和党中央提出和确定的改革开放的总方针,也就谈不上有什么科学研究与创新。所以,对改革开放的回忆和纪念,是件非常有意义的事。理论经济学经历了一个长期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有许多学派。在古代社会,经济学与哲学是混杂在一起的。随着人类社会三次大分工的发展,农畜牧业、手工业和商业逐步分离和发展起来。与此相应,城堡也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在经济方面,先后出现了重农学派和重商等学派。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18世纪中后期,英国的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派产生了。其创始人亚当·斯密出版了《国富论》。全书以国民财富为研究对象,指出一切生产劳动都是财富的源泉,论述了劳动决定价值的原理,划分了资本主义社会的三个阶级及其收入。该书建市了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初步体系。
内容概要
《理论经济学研究与创新(上)》从经济思想史的角度对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在经济理论方面的四大贡献、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五大特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发展的五个阶段、实践巾社会主义发展的不同道路作了精辟论述,系统分析了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地位、作用、合理布局、现代化发展的道路、国民经济结构和综合平衡、国民经济发展战略和发展模式问题。全书史论结合,重点突出了当代经济新业态的发展状况,建构了中国经济理论分析的新框架。
书籍目录
第一篇 综合理论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关于政治经济学的贡献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形成和特征第二节 关于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学体系的建立第三节 关于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贡献第二章 政治经济学在马克思主义体系中的地位第一节 政治经济学和哲学第二节 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第三节 政治经济学在马克思主义学说中的地位第三章 实践中的社会主义及其不同发展道路第一节 社会主义历史的形成及其演变——苏联型的社会主义道路及其特征第二节 南斯拉夫型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第三节 中国型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第四章 社会主义实践和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发展第一节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发展概况——列宁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发展第二节 斯大林时期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发展第三节 改革早期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发展第四节 改革大潮中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发展第五章 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体系在探索和形成第一节 关于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结构和体系问题第二节 关于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起点范畴问题第三节 关于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红线”问题第六章 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论问题第一节 关于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创新第二节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论第二篇 社会主义生产过程及其经济结构问题第七章 社会生产总论第一节 产品两重性:社会再生产运动的两种循环第二节 社会主义生产中的各个层次及其相互关系第三节 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和社会主义首要经济规律第八章 企业生产第一节 企业的性质和职能第二节 企业管理及其原则第三节 企业生产成本和利润第四节 企业经营机制第九章 农业部门生产第一节 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第二节 农业部门经济结构及其合理布局问题第三节 农业生产社会化和现代化第四节 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道路问题第十章 工业部门生产第一节 工业生产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第二节 正确处理工业内部结构和协调发展问题第三节 工业部门生产的合理布局和经济效益问题第四节 工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第十一章 海洋业开发与生产第一节 海洋业开发利用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第二节 统筹研究和开发海洋资源的必要性第三节 海洋资源开发和经济可持续增长问题第四节 海洋资源开发经营模式问题第十二章 现代交通运输业第一节 交通运输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第二节 交通运输业内部结构及其相互关系第三节 经营运输业和经济效益第四节 运输业发展趋势及其现代化问题第十三章 现代科学技术及其产业化第一节 现代科学技术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第二节 高新科学技术研究开发和应用第三节 高新科学技术含义及其发展的主要特点第四节 现代科学技术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第十四章 关于现代文化产业的发展问题第一节 关于现代文化业的性质和特征第二节 发展现代文化业的必要性和意义第三节 关于现代文化业发展战略和模式问题第四节 必须建设和完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第十五章 生态经济与环境保护产业第一节 必须认识发展生态经济的客观必要性第二节 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辩证关系第三节 科技进步和环保产业的发展第四节 保持生态平衡和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第十六章 国民经济结构和综合平衡第一节 国民经济结构及其比例关系第二节 国民经济结构合理布局的要求和原则第三节 科学技术进步和国民经济结构发展变化第四节 国民经济结构效益和综合平衡第十七章 国民经济发展战略和发展模式问题第一节 制定国民经济发展战略的必要性和意义第二节 国民经济发展战略目标及其实现步骤问题第三节 关于国民经济发展模式问题第四节 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战略的主要特征第三篇 现代流通业和经济全球化第十八章 流通总论第一节 商品流通与生产的辩证关系第二节 流通领域的商品经济结构及其相互关系第三节 关于现代流通业发展模式问题第四节 要研究和掌握流通领域的客观经济规律第十九章 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商业企业第一节 商业企业的性质和职能第二节 商业企业内部结构和经营模式第三节 商业企业经营成本和利润第四节 现代商业企业管理体系和制度第二十章 商品流通与市场价格问题第一节 关于确定商品流通价格的依据问题第二节 宏观调控的指导性价格与市场价格第三节 商品流通中的价格结构问题第四节 关于国际市场价格和竞争问题第二十一章 关于社会主义条件下的货币流通问题第一节 货币的本质和职能第二节 关于国家的货币制度及其特点第三节 社会主义条件下货币流通的规律第四节 货币发行和货币管理制度第二十二章 商品流通和建设统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第一节 商品流通和建立统一市场经济体系第二节 城乡两个市场的联系和差别第三节 重点开发农村经济和市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第四节 建立城乡结合的统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第二十三章 社会主义国家对外贸易和经济全球化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关于对外贸易理论第二节 社会主义国家对外贸易的地位和作用第三节 对外贸易发展战略和发展模式问题第四节 发展对外贸易和经济全球化问题后记
章节摘录
《资本论》是马克思研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运动中生产关系形成、发展和变化规律的科学巨著。如果说《(政治经济学)批判》是马克思研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初期阶段,那么,作为它的续篇的《资本论》则是这种研究的科学体系的完成。《资本论》的研究对象,是关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运动中生产关系发展变化的规律性,方法论则是以唯物辩证法为基础的抽象法,其目的在于揭示资本主义经济运动的规律体系。就《资本论》的体系和结构来看,第一卷是关于资本的生产过程。由七篇组成:第一篇,商品和货币;第二篇,货币转化为资本;第三篇,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第四篇,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第五篇,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第六篇,工资;第七篇,资本的积累过程。中心问题是研究和揭示剩余价值问题,它是怎样产生的,它如何转化资本,它的实质是什么。商品和货币之所以成为第一篇,这是由于无论从历史还是逻辑来说,它们都先于资本主义生产,通过研究商品和货币,可以揭示它们所表现的商品生产肯之间的关系。在资本主义社会,商品生产占统治地位,连劳动力也成了商品。所以,研究的序列必须从商品开始。剩余价值的研究,从第二篇开始到第七篇完结。通过这各篇的布局,构成一个统·的整体。价值理论通过价值形式的分析转到货币理论,然后转到剩余价值、资本、积累等理论。从而,把资本和雇佣劳动的关系当作一个精神上的具体再现出来。
后记
本书在写作与出版过程中,得到了院部老干部局的赞助,同时还得到了出版社负责人赵剑英同志、编辑室负责人张红同志的支持与帮助。此外,罗玉琼、李燕玲、罗志敏等人也给予我不少具体帮助。在此一并致谢!
编辑推荐
《理论经济学研究与创新(上)》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