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轨时期虚假城市化现象治理研究

出版时间:2009-1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作者:李学  页数:164  

前言

  自20世纪80年代中国恢复行政学教学与研究以来,至今不过20多年历史。然而,就是在这短短的20多年中,中国行政管理的研究与实践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辉煌成就。它表现在:第一,学科建设蒸蒸日上,学科门类日益齐全,目前已经形成包括一级学科、二级学科等在内的学科体系和涵盖行政管理、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教育经济与管理、社会保障、土地资源管理等不同学科方向的研究与教育体系。第二,教学科研层次逐步提高,形成了以博士后、博士、硕士及学士培养为主干的多层次教学科研体系。第三,科研取得了丰硕成果,出版了一大批优秀教材、专著,发表了大量学术论文,其中不乏在国内外较有影响的力作。第四,实现了范式转换,由此提出了许多新观点,形成了较多有价值的思想,提炼出不少带有规律性的研究成果。行政管理学基础理论的研究也已深入到行政管理的各个方面,对行政管理分支学科进行系统研究。而且,在基本理论以及行政管理各个研究领域和研究方法方面,更多地与政治学、法学、社会学、经济学、管理学、心理学等相关学科的研究进一步紧密地结合起来,互相借鉴与渗透,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行政学学科体系与学科建设在探索中获得了更进一步的发展。1997年后,随着公共管理一级学科的建立,行政管理的定位进一步得到明确与加强,有关行政管理理论研究成果也更加丰富起来,进而大大促进了行政管理学科建设和教学水平的提高。当然,相对于纷繁复杂的行政改革实践来说,理论的建构还有许多未尽之功,这就为今后进一步加强行政管理理论与实践研究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在行政管理领域异军突起的队伍中,中山大学行政管理研究中心于2000年12月成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在把其建设成为全国惟一的行政管理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学术交流、咨询服务、体制改革等“五个建设标准”的目标的驱动下,全体专、兼职人员不辱使命,努力拼搏,为中国行政管理发展尽心尽力,并且取得了较丰硕果。展现在读者面前的这套《文库》,就是中心几年来主要科研成果的结晶。过去三年里,聚集在中山大学行政管理研究中心周围的专家、学者都各自承担了一些国家级、省部级等研究项目,经过几年的潜心研究,成果陆续孵出。与此同时,在我们培养的博士生中,一部分博士论文也具有相当创见。为了更好地向社会汇报并接受检验,特决定把这些研究成果通过出版《文库》的形式郑重推出。

内容概要

  《转轨时期虚假城市化现象治理研究》采用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转轨时期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虚假城市化现象,并根据其生成机制的差异,将其划分为行政扩张型虚假城市化现象和利益扩张型虚假城市化现象两种类型;试图运用委托—代理理论和博弈论等分析工具,剖析了转轨时期虚假城市化现象产生的内生机制,提出了若干完善城市化政策的对策思路。文中所进行的实证研究,对于学习研究公共行政管理实际问题的初学者而言,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作者简介

  李学,男,1975年生,河南西平人,行政管理学博士。现为厦门大学公共事务学院公共管理系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组织理论与地方治理。曾在《社会科学》等刊物发表论文十余篇,参与国家、省社科基金课题多项。

书籍目录

  第1章 导论  1.1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  1.1.1 问题的提出  1.1.2 研究意义  1.2 概念界定  1.3 文献综述  1.4 研究方法  1.5 研究思路和基本框架    第2章 虚假城市化现象透视  2.1 虚假城市化的表象与类型  2.1.1 虚假城市化的外在表象  2.1.2 虚假城市化现象的类型分析    2.2 虚假城市化现象的背景分析  2.2.1 城市化水平滞后及其成因  2.2.2 城市化进程中的“诺思悖论”  2.3 虚假城市化现象的负面影响  2.4 小结    第3章 虚假城市化现象的生成机制分析  3.1 行政扩张型虚假城市化现象的机制分析  3.1.1 行政扩张型虚假城市化现象的产生途径  3.1.2 行政扩张型虚假城市化的生成机制  3.1.3 行政扩张型虚假城市化现象的反思    3.2 利益扩张型虚假城市化现象的博弈分析  3.2.1 “城中村”的内涵与特点  3.2.2 利益扩张型虚假城市化现象的博弈分析  3.2.3 “城中村”形成过程中的完全信息序贯博弈分析  3.2.4 利益扩张型虚假城市化现象的反思  3.3 小结    第4章 城市化水平的内生限制与制度约束  4.1 城市化政策的赶超冲动与内生限制  4.1.1 城市化战略选择的赶超冲动  4.1.2 城市化水平的内生限制  4.1.3 城市化的僭望与内置缺陷    4.2 农民市民化的制度约束  4.2.1 城市化政策的困境  4.2.2 农民市民化的制度约束分析  4.2.3 农民市民化进程中的政府责任  4.3 小结    第5章 案例分析:佛山市城市化的实践探索与启示  5.1 案例研究说明  5.1.1 案例研究目的  5.1.2 选取佛山市的背景分析  5.1.3 进入途径、研究方法与研究缺陷    5.2 佛山市城市化自发时期的典型问题分析  5.2.1 佛山市城市化自发时期的问题描述  5.2.2 城市化自发阶段典型问题的警示    5.3 佛山市城市化赶超时期的实践探索  5.3.1 佛山市城市化赶超时期的政策设计  5.3.2 政策执行过程中的困境分析  5.4 佛山市城市化实践的启示  5.5 小结    第6章 制度创新:治理虚假城市化现象的思考  6.1 树立科学的发展观,转变城市化的政策思想  6.2 改革市制制度,细化城市化的评估体系  6.3 完善公共服务,建构农民市民化的市场机制  6.4 小结  结束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附录四  后记

章节摘录

  2.虚假城市化按照国际流行的定义,城市化是地域空间系统中的一种复杂的社会过程。它包括人口和非农业活动,在规模不同的城市环境中的地域集中过程,非城市型景观逐渐转化为城市型景观的地域推进过程;还包括城市文化、城市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在农村地域的扩散过程。这种对城市化的理解主要是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理解的,事实上,由于受长期城乡二元结构问题的影响,我国的城市和农村处于两种不同的管理体制下,因此农村的城市化不仅表现为上述的基本进程,更为重要的问题是如何由农村的管理体制向城市管理体制转变的过程。  学术界对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各种问题,分别从各自不同的角度进行r深人的探讨;本书论及的虚假城市化现象,已经引起了相关领域理论研究者的注意,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是张孝德和许庆明,两位学者分别对城市化泡沫和“虚假城市化”进行了研究。张孝德所提及的城市化“泡沫”及其危害与许庆明的“虚城市化”现象,都对政府忽视城市化的内在规律,囿于自身利益、盲目追求城市化水平的危害进行了分析。本书所研究的虚假城市化现象,是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从政府行为的角度入手,对虚假城市化现象的产生的原因、危害及其治理途径,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  所谓虚假城市化,是指在农村城市化的进程中,地方政府囿于制度刚性与自身利益的限制,忽视城市化的内在规律;在推进城市化的进程中,采取机会主义行为,盲目追求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致使许多在官方话语下已经实现城市化的地区,公共服务提供不足,仍然采用农村的管理体制,背离了城市化的基本内涵,造成城市化水平虚假提高的现象。  ……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转轨时期虚假城市化现象治理研究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