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8-11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作者:俞思念 页数:603
内容概要
本书主要研究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问题。全书共九章,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文化观,苏联时期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的文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全球化与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等。本书全面深入地研究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历史、理论与实践,总结其经验、教训。其出版对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简介
俞思念,1948年1月生,湖北汉阳县人。1978年恢复学位制度后第一届研究生,1985年博士研究生。1995-1996年赴俄罗斯莫斯科大学做高级访问学者。现为华中师范大学政治学研究院教授、科学社会主义专业博士生导师。
书籍目录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文化观 一 关于文化的一般认识 二 社会主义代表人类社会先进文化前进方向 三 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研究工作第二章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开端 一 十月革命的胜利开创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新时期 二 列宁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思想 三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最初尝试第三章 苏联时期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一 苏联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成就 二 高度集中的斯大林思想文化模式的形成与影响 三 后斯大林时期苏联的文化政策和实践 四 苏联时期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经验和教训第四章 社会主义新中国的文化建设 一 中国文化与中国革命的道路 二 伴随着新中国崛起的新文化 三 毛泽东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思想 四 社会主义新中国文化建设上的主要经验第五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一 新的历史时代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方向 二 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新篇章 三 初级阶段文化纲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新体系 四 “先进文化代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新高度第六章 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 一 现代化进程改变着文化与经济的关系 二 社会主义文化建没的战略地位 三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深刻内涵 四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 五 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先进文化支撑第七章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一 当代世界在文化发展中的多样化与民族性 二 和谐共生:社会主义文化的健康发展 三 在现代化建设中促进科技与人文的交融 四 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各项任务 五 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六 推进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基本途径第八章 世界文化的未来与社会主义文化走向 一 从民族历史到世界历史:文明的客观进程 二 面向21世纪的文化国际化趋势 三 全球化背景下社会主义文化的思考 四 社会主义体制创新与文化创新的互动结语 坚持科学文化观指导,自觉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主要参考书目后记
章节摘录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文化观文化与社会主义有着天生的不解之缘。在文化发生的漫长岁月里,它只是跟在社会进步的潮流中彳亍前行,并不表现为对自身历史作用的主动认识。只有在文明发展的一定高度上,在马克思主义的创立造成人类思想史上的革命性变化以后,关于文化的认识才达到了自觉的和科学的程度,与社会主义的演进连接起来,变成了改造社会的武器。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看来,文化本质上是一定社会经济政治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又给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社会主义文化不仅是经济与社会的客观进程的产物,而且是社会主义的社会本质体现,是社会的进步与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文化观为我们认识社会主义文化奠定了理论基石。社会主义将最终克服资本主义及其他社会形态在文化上的一切弊端和缺陷,体现先进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和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价值目标,代表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以吸收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优秀文化成果为养分而不断创新发展,代表着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趋势。从马克思主义历史观与价值观相统一的高度来看,社会主义代表了当今人类社会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后记
这是一部历经磨难而成的著作。早在2006年9月就完成了初稿的写作,只待修改完善交出版社出版,然而,2006年10月6日家中遭遇小偷洗劫,作者的笔记本电脑、两个移动硬盘和两个U盘及其他电子类产品被悉数窃去。所有书稿、讲义及长期积累的研究资料无一剩下,对于一个专门从事教学科研工作的学者来说,真可谓是“倾家荡产”,作者欲哭无泪。经历了近半年的惶恐和苦恼,直到2007年初才理出重写的念头,幸好绪论部分因给学生看而保留下来,让作者还能够回忆起第一稿的基本结构。重写的过程是一个遭受心灵折磨的过程,总是不断回忆第一稿的内容,却又记不清楚,此时总免不了痛恨可恶的小偷,烦恼不已。就这样断断续续,写写停停,在煎熬中前进。尽管重写终于完稿,但是质量已大不如第一稿了。
编辑推荐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历史理论与实践》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