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学健心智慧

出版时间:2008-12  出版社:吕锡琛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8-12出版)  作者:吕锡琛  页数:313  

前言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汹涌浪潮,文化全球化的趋势亦不期而至。人们对于文化全球化的问题虽然见仁见智,一时还难有共识,①但强调东阿方文化各有其普遍性价值,相互取长补短才能促进文化全球化的健康发展,却已成为东西方有识之士的共同信念。②如何让中华文化所蕴涵的普遍性价值得以充分彰显,以积极的态度参与文化全球化,从而成为文化全球化的受益者,更成为全球文化的创造者。这是中华民族需要认真面对的现实课题。有意思的是,在中国学者对自己的传统文化是否具有普适价值和现代意义等问题各抒己见甚至各执己见的时候,另一个文化传统中的有识之士却不仅体认出中华文化的普适性和独特性价值,并且以自己深受其惠的实践活动对上述问题作出了肯定的回答。继18、19世纪儒学对欧洲历史进程发生影响之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道学②又在异国他乡吸引着人们的日光。自20世纪上半叶以来,丹麦的波尔、日本的汤川秀树等一批世界著名科学家就受道家思想的滋润而在物理学等领域作出杰出贡献;美国著乐家梅纽因称《道德经》为“最值得经常拿出来看看的著作”;美国学者蒲克明预言,它将成为“未来大同世界家喻户晓的一本书”;据2007年3月22日《环球时报》所载,《道德经》的思想曾影响唯意志主义哲学大师叔本华、尼采等人,而托尔斯泰也曾说,自己良好精神状态的保持应当归功于阅读《道德经》。“一战”以后,经历战争惨痛的欧洲人在痛定思痛之余,开始将目光投向东方,寻求救世之方,欧洲大地上兴起了一股东方文化热特别是道家文化热。

内容概要

  缓解负面心理,保持心理健康已成为现代人类所面临的十分紧迫的课题。道家哲学讲求安顿心灵,身心两全,蕴含着十分丰富的心理保健和心理调治智慧,荣格、马斯洛、罗杰斯等人在对西方现代文明和现代生活中人的存在困境进行深入思考的基础上,深刻认识到道家道教的现代价值并将其吸收运用于心理治疗实践中,这些事实充分彰显出中国文化所具有的超越时空的普遍性价值。在文化全球化的趋势下,如何让这些普遍性价值得以充分实现,如何将荣格等西方心理学家已经开展的工作深入下去,进一步发掘道家哲学所特有的心理治疗和心理保健智慧,在“全球文明”中贡献出中华民族的智慧,让中华民族成为全球文化的受益者和创造者,这是当代中国学者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本课题主要围绕这一目的而展开。

书籍目录

引言上篇 西方心理学与道学互动的文化背景及哲学基础第一章 现象学和存在主义的兴起及其与道学的相契第一节 西方哲学的危机与现代转向第二节 现象学运动第三节 存在主义思潮第四节 现象学和存在主义与道学的契合第二章 现象学对心理学的影响第一节 现代西方心理学的转型第二节 现象学和存在主义对西方心理治疗学的影响第三章 道学与西方心理治疗学的相契第一节 人性论的相契第二节 整体观的相契第三节 整合式思维的相契第四节 调治思路的相契中篇 道学与西方心理治疗学第四章 道学与分析心理学第一节 对立统一思想对荣格的启示第二节 个体与社会之关系问题上的相契第三节 《金华宗旨》对荣格的启示第四节 无为思想对荣格的启示第五章 道学与意义治疗学第一节 意义治疗的主旨第二节 因性而为与承担责任第三节 “为人与人”与自我超越第四节 “不与物迁”与选择的自由第五节 不为物累与追寻意义第六章 道学与人本心理学第一节 人性本朴与人性非恶第二节 顺应自然与接纳、开放第三节 致虚守静与“存在认知”第四节 少私寡欲与“高级需要”第七章 道学与认知疗法第一节 自然无为与摒弃偏执第二节 宽容大度与力戒苛求第三节 祸福相倚与去绝对化第四节 常搜己过与自我反省下篇 道学心理调治智慧的应用研究第八章 道学对于调治焦虑/抑郁心理的启示第一节 顺应自然以解郁虑第二节 “穷反终始”以奋精神第三节 安时处顺以调情绪第四节 敛虚守静以安心志第九章 道学对调治浮躁心理的启示第一节 浮躁心理的表现及其思想成因第二节 不与物迁以守志操第三节 宠辱小惊以拓胸襟第四节 各当其分以发潜能第五节 厚积薄发以成大业第十章 道学对调治自卑心理的启示第一节 自卑心理的表现及其形成机制第二节 “物各有宜”以成俊才第三节 “不位乎形”以趟俗见第四节 重德轻形以励心志第五节 “有以自得”以存高远第十一章 道家认知疗法及其操作与实例第一节 道家认知疗法及其理论基础第二节 道家认知疗法的操作程序第三节 道家认知疗法的适应症第四节 治疗案例及其疗效第十二章 结语走向精神超越和人格完善第一节 率真质朴:奠定为人之本第二节 慈爱宽容:和洽立身之境第三节 自作主宰:趋往自由之域第四节 为人与人:接通人己之壑第五节 与道合一:超越小我之限主要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东西方文化在心理学领域中的相遇与融合是人类文化史上应该受到重视和关注然而却尚未引起足够重视与关注的文化现象。而这一文化现象滥觞于19世纪后期西方哲学的危机以及随之而来的西方哲学在思维方式和方法论上发生的转型。19世纪后期是西方哲学的危机时期,黑格尔哲学体系的崩溃、自然科学的挑战以及这一时期哲学家对哲学传统的激烈批评,都使哲学面临着深刻的危机。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它自身的危机,是导致现代西方哲学转型的外在因素;传统哲学自身根本性的危机,则是推动西方哲学转型的内在原因。续接着近代启蒙运动,尼采“上帝已死”的呼声否定了以神为中心的宗教文化,将西方人从神的压迫下解放出来,人类重新“发现”了人与自然。而自笛卡尔以来,在主客二分的认识论模式里,把上帝的价值信仰转化成理性主义的理性崇拜,成为近代西方哲学的主流,主客二分的思维模式虽然是人类认识发展史上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有助于人们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但它却无法有效地帮助人们解决每个个体所面临的具体的现实存在问题。这种主客二分的思维模式使世界成为一种由理性思维确立的作为客观实在的表象领域,人在一种主体性高扬的自我维护过程中异化为一种追求知识和真理的工具,这种人性的物化状态使人类与自已的本质相疏离。

后记

就在书稿出版编辑期间,8级大地震降临四川汶川等地区,一霎时,地动山摇,111崩地裂,秀美静谧的山城化为一片断壁残垣,数万条鲜活的生命葬身于黄土,无数个温暖的家庭生死两隔……这场巨大的灾难让人们刻骨铭心地感受到:在大自然而前,人类是如此渺小,生命是如此脆弱,血肉之躯足如此不堪一击!但是,从那些超越生命极限、在废墟中坚持百余个小时的幸存者身上,从那些舍生忘死连续几天几夜抢险救灾的英雄身上,我们又真真切切地看到:面对自然灾难,人又是如此伟大,人的精神生命是如此顽强,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力量是如此坚不可摧!身处废墟和黑暗之中,个体的生命是那样的孤独和脆弱,二天、五天??当生理本能达到生命的极限,是什么力量让人继续存活、创造生命的奇迹?是良好的心态!那一幕幕驱走死神、顽强存活的惊心动魄之经历启示人们,当灾难降临、生死存亡之际,心灵的安和镇静与永不言弃的心态是多么童要,它能调动起体内巨大的储备能力,勇敢并且智慧地与死神搏斗,奇迹般地夺取胜利!诚如道经所言:“上天也由这个,下地也由这个”!

编辑推荐

《道学健心智慧:道学与西方心理治疗学的互动研究》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道学健心智慧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