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直隶宪政改革研究

出版时间:2008-9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作者:徐建平  页数:412  
Tag标签:无  

前言

  得知建平同志的新著《清末直隶宪政改革研究》即将付梓,非常高兴2003年秋,建平南下求学,数年间,不论是课堂上师生间的虚心求教、讨论辩驳,还是宿舍、食堂、图书馆“三点一线”式的刻苦攻读、潜心钻研,她的勤奋好学,给我和她的师兄弟妹们留下了极深刻的印象。因此,当建平如期以优秀的成绩圆满完成学业,获得学位时,我们大家都由衷地为她感到高兴。  建平的这本书是在其博士学位论文的基础上修改而成的。在中国政治制度发展史上,清末宪政改革是中国传统君主专制政治向近代民主政治转型的重要一环,也是近代中国政治改革的一次重要尝试。当年清政府为了摆脱内外交困的多重危机,希图效法西方国家和日本,变君主专制为君主立宪,以政治改革来实现王朝的自救, 但事与愿违,姗姗来迟的“新政”改革不仅已无力回天,而且还戏剧般地成为清王朝崩溃前的最后一曲挽歌。正因为如此,百年来不论是社会,还是学界,只要稍以较为冷静的态度对清来这场“ 新政”改革加以审视,在褒贬不一之余,总会生出些许百感交集之感慨。当然,无论如何,尽管清政府推动宪政改革的主观动机并不高尚,但改革所带来的客观效果,诸如立宪政治的试行、行政改革的滥觞、司法独立的尝试、地方自治的提出,各省谘议局的设立以及国民参政意识的高涨等等,却对日后的中国社会政治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因而,清末宪政改革一直以来都是近代史学界研究关注的重大课题。建平同志在学  界前辈研究的基础上,选取直隶地区为具体个案,深入探讨这一特定区域内,社会各阶层在宪政改革大背景下所进行的一系列变革政制的活动。

内容概要

本书在系统收集有关史料和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清末直隶宪政改革的社会背景和直隶行政体制改革、司法改革、地方自治与政治参与、顺直谘议局的议政实践与社会改革等宪政内容,进行了细致的考察和分析,探讨了社会各种势力在宪政改革中的角色和作用,揭示了清末直隶宪政改革的特点和影响。这一研究成果对于深化中国近代政治史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作者简介

徐建平,女,1965年生,河北灵寿人,历史学博士,现为河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中国近代史研究。曾在《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世界宗教研究》、《史学月刊》、《历史档案》、《中国边疆史地研究》、《满族研究》、《北方论丛》、《历史教学》、《河北师范大学学报》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并参与《河北经济史》、《晚清直隶总督与辖区经济开发》等学术专著多部,参与省级课题《清季北洋势力的崛起与直隶的社会变动》等多项。

书籍目录

序第一章  绪论  一  选题缘起  二  选题意义  三  与本课题相关的学术研究  四  本书的研究方法和基本框架第二章  清末直隶宪政改革的社会背景  第一节  十九世纪末的直隶地方社会    一  新经济关系的萌发    二  思想文化的丕变  第二节  直隶舆论界的政治表达    一  直隶民办报纸与宪政宣传    二  直隶地方官报与宪政宣传  第三节  直隶社会各界的立宪活动    一  直隶绅、商的立宪活动    二  滦州新军的立宪活动    三  直隶学界的立宪活动  第四节  直隶地方官的宪政诉求    一  直隶总督的宪政认知    二  直隶基层官员的宪政改革对策    三  直隶地方官对宪政的督导第三章  清末直隶行政体制改革  第一节  直隶行政机构改革    一  整饬吏治    二  行政组织改革    三  行政机构职能改革  第二节  直隶行政区划改革    一  直隶疆域改制大讨论    二  加强边地建设    三  京畿区划改革  第三节  直隶八旗改制    一  直隶改旗为民的规划    二  直隶旗人与宪政改革第四章  清末直隶司法制度改革  第一节  直隶司法人才培养模式解析    一  法律人才培养走向正规化    二  注重对官绅短期培训    三  派遣留学生培养法政人才  第二节  直隶审判制度改革    一  新式审判机构的创建    二  直隶新式审判制度解读    三  收回领事裁判权的努力    四  直隶检察制度的创建    五  直隶基层司法制度改革  第三节  清末直隶狱政改革    一  导入西方近代狱政理念    二  创新监狱管理模式    三  明确监狱部门职责  第四节  直隶各界与清末修律    一  直隶与清末民法建设    二  直隶与清末刑法建设    三  直隶与清末媒体立法改革    四  主张制定“航律”第五章  清末直隶地方自治与政治参与  第一节  直隶地方自治兴起的背景分析    一  思想渊源    二  租界的示范效应    三  都统衙门的影响  第二节  天津自治模式剖析    一  天津府自治局的创办    二  天津县议事会、董事会的成立    三  天津自治的社会功能考察  第三节  直隶地方自治的全面展开    一  自治人才的储备    二  直隶上级自治的发展    三  直隶下级自治建设  第四节  直隶地方自治中的社团    一  政治类社团    二  经济类社团    三  风俗改良类社团    四  科教文化类社团    五  清末直隶社团的启示第六章  顺直谘议局的议政实践与社会改革  第一节  顺直谘议局的筹备与选举    一  筹备选举    二  顺直谘议局的建立    三  选举的特点    四  选举的意义  第二节  顺直谘议局的议政实践    一  顺直谘议局的运作    二  顺直谘议局与国会请愿运动    三  顺直谘议局与辛亥革命  第三节  顺直谘议局与分权制衡体制的产生    一  争取分权制衡    二  加强监督制约    三  注重协调功能    四  以“自治”限制“官治”  第四节  从议案看顺直谘议局的改革趋向    一  以经济改革促宪政改革    二  推广教育以增强立宪的国民基础    三  扭转社会风气以培植立宪的社会土壤第七章  结语  一  直隶宪政改革对近代中国的影响  二  直隶宪政改革的特点  三  直隶宪政改革的历史启示附录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第一章 绪论  清末宪政改革是中国政治向近代转型的一场重要政治实践活动,是中国由传统君主专制政治向近代民主政治转型的重要标志。它不仅引发了国人政治参与的又一次浪潮,而且通过这次宪政实践,资产阶级改良派和革命派逐渐合拢,为辛亥革命后民国政权的建立积累了一定的政治经验。  从目前的研究成果看,法学、政治学、历史学等多个学科的学者对宪政的研究都有广泛涉足,随着我国法制化进程的推进,学界对宪政的研究将会更加关注。民主宪政建设离不开固有的文化传统,为此,我们回顾历史,从源头上厘清我国宪政发展的轨迹,探讨和考察宪政发展过程中的艰辛与曲折,刨获与失落,这对于我国当代宪政建设无疑会有相当的助益。  20世纪初,面临内忧外患的逼人形势,清政府意识到变革上层建筑的重要性和紧迫性,1901年,清廷宣布实行“新政”。随着“新政”的发展,1905年旨在改革传统政制的清末宪政改革,在五大臣出洋考察宪政的喧闹声中拉开帷幕。可以说,清末宪政改革是近代中国政治制度发生根本性变革的开始。引起这场改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就外部原因而言,随着西方三权分立学说、法治理念、自由、平等、人权等思想的大量输入,国人的政治意识逐渐发生了变化,封建君主专制政治受到了怀疑和挑战。1904年日俄战争爆发,小而强的日本打败了大而弱的俄国,国人普遍认为这是立宪政体与专制政体之间的较量。日本之所以获胜是因为实行“明治维新”,建立了君主立宪政体,使它迅速走上强国之路。在这种认知框架下,朝野上下吁请立宪的呼声日益高涨,促使清廷进入宪政改革的运作。就内部原因而言,晚清以来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使国人救亡图存的意识越来越强烈。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和政治结构逐渐发生了变化,皇权至上的封建专制政治结构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之间产生了难以调和的矛盾。而随着国内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新兴资产阶级的力量逐渐壮大,要求登上政治舞台的愿望也越来越强烈。戊戌维新时期,以康有为为首的资产阶级维新派提出了一系列变革政治的主张,表达了新兴资产阶级积极参与朝政的政治诉求。维新变法虽然失败了,但为清末宪政改革奠定了一定的思想和政治基础。以1906年下诏“预备立宪”为标志,清政府在踌躇与徘徊中最终选择了仿行宪政。那么,在这次仿行宪政过程中,作为省级宪政改革的发展轨迹、实施程度及其社会影响究竟如何?与清廷整个宪政改革又是怎样的互动关系?这确是值得学术界认真探讨的问题。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清末直隶宪政改革研究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近代史专业研究类书籍,算是比较值得一看。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