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8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作者:洁尘 页数:182
Tag标签:无
前言
盯着这张三十六年前的秋天买的,却始终没有用过的从系鱼川到信浓大町的车票许久之后,我开始透过车窗寻找那座桥。 风雪中的小镇,浮出一片树林,枝干长得十分奇特。 难道雪片也会制造海市蜃楼?待我凝眸注视,才发现原来那是一排积雪的民宅屋顶上的电视天线。我用手指拭去了车窗上的雾气。 一个小时前开始飘落的雪,竟趁我等候电车时变成了带漩涡的风雪。 从远处看到近 洁尘本名陈洁。蓉城美女博客王。据称她的博客流量,已达五百多万,堪称一小媒体。某次全国性活动中,媒体支持者名单中,“洁尘博客”赫然在上。虽名列最后,考虑到排名在前的,都是什么新浪网,搜狐网等全国著名网站。所以,她的媒体影响力,也算以小胜大。 洁尘是自由撰稿人,且是媒体最爱的撰稿人。洁尘的文字与她的书名,总是遥相生辉:华丽、妖娆、撩人、碎舞,这些都可用来形容她那精致窈窕得几近一碰就碎的文字的气质;这些文字确实呈现出她“酒红冰蓝”的语感和挥洒自如的行文口气:有时刁钻;然而凿凿。 在圈内,洁尘是公认的“劳动模范”。博客天天写,专栏日日长;外带小说,电视剧。一年出好几本书,让人咋舌。再看看洁尘的博客,是按天更新;我的博客(命短刚一年),是按月更新。闹得我常常对自己说:看看人家。有时又安慰式地想:洁尘不挺身而出,担当博客、专栏、影评、书评这些体力活,简直天理不容。当然,她也有本事把这些体力活,干得如同盘中舞。 正是坐在白夜的风清月朗之时,我不止一次地问她:“你写得累不累呵?你每天写很久吗?”她总是回答,“不累呵,我也就上午写三、四个小时,下午全是读书呵,玩呵。”我一听,立即崩溃了。我一天若是能写一、二个小时,对自己就很满意了。一年下来,也写不完一本书呵。 这不,我刚刚出了两本书,是从2003年就筹划出版的。正准备躺在功劳薄上先睡一大觉。那边,洁尘居然又写出一本书来。据称:这本书是洁尘《女人书》系列的第二本;第一本是2005年结集出版的《提笔就老》。可以说,这个系列她已写作多年,其中的“道”,其中的“解”,也早已烂熟萦然于胸。即至打开来看过之后,不由你不发出“啧啧”声。 洁尘被称为书房型作家,她的写作与阅读有关,也与她阅读的方向有关。二者都在她的精心筹划之中,在写作之前,她对此已有选择。读了《小道可观》,吓我一跳。洁尘的阅读量,让我咋舌。其中有许多作者和书名,我都没听说过,不由我不惭愧。那么多的书摆在洁尘面前,就如她自己所说:她“产生了一种奇怪的耐心,我觉得,这种耐心的背后仿佛有一种新鲜体验的可能性”。正如古罗马一位作家有句名言说道:“所有的书都有它们的命运”。洁尘读过的那些书的命运,是幸福的、美好的。它们经历了许许多多人之手,好像在洁尘手上,再次获得新生。她重新阐释它们,赋予它们一种新的秩序。在《小道可观》中,这种新秩序就是:集中了女性作家的视角和洁尘本人体贴入微的洞察。 《小道可观》是洁尘用来描写日本女作家茂吕美耶作品的标题,选择这个标题作为书名,说明她也认同“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这一理念。其实在文学中,或者说在一切事物中,都无大小和高低之分。所有的界线都是被旧的固定的思维,所划分出来的。“小道”可以很大,“大道”也可以很小。 在文学史中,女性作品一向也是被划分到“小道”里的。女性作家的视野,是被认为狭窄的、短视的;是小女子的小手笔,不足称道。但是,洁尘通过对这些天才女作家的悉心解读和充满激情的分析,让读者看到她笔下的女作家丰厚、多变、敏感的写作风格和人生,她们开阔智慧的胸襟和纤毫毕现的表现力。洁尘的目光,总是始于她们灿如烟花的才情和止于她们最终落幕的萧索结局。如她所说:她只是传奇的旁观者。也就是说,洁尘本人,并不愿意成为传奇的一部份。对那些传奇女作家,她在远处喝彩,却拒绝近身中毒。 洁尘很多次这样谈到过对“天才”的高见:“所谓天才,一般来说都是非常自我中心的人,这种自我中心是火焰,是光源,是能量的出发点,它提供并保证才华的充分释放,同时,它的强度和杀伤力也一定让其身边人深受其害。”正是因为这样,在洁尘自己的写作和对“天才”的分析中,她都是一种置身其外,不受其害的清醒态度。她爱她们、阅读她们、分享她们的才情,但是她有与她们不同的底线,这底线就是:“在我的短见里,一个女人可以没有一切,但怎么着也得有个家啊。” 由于有了“家”这个护身符,洁尘的写作也通透和从容起来。我想:正是这种对生活和现实的透彻领悟之后,她才可能作出这样的论断:“现实有两种,一种是现实(字面意义上的,通常解释里的),自身以外的、真实存在的但不足以影响自己的现实,另外一种是真正进入自己的现实。要命的是后一种。”不言而喻,洁尘享受前一种,张望后一种。 站在一个安全地带,她却愈发地关心和沉溺于那些文学史上少有的传奇女性:通过书写她们,进入她们,分享她们的冲动、快乐、悲伤,甚至于感觉和深入地去体会她们的呼吸与体温,因而完成了不在现场的冒险体验。从最远至近,她的观察和领悟、她的文字描述,都像是在用一个高分倍的放大镜,细细阐述和分析她们的人生体验、写作动机和背后的故事。她甚至从中能够看到那些作品中的血管、毛孔,那里面新鲜流动的血液和沉淀其中的杂质。用她的一篇文章标题正可以概括:一切细节被微物之神掌握。 而读者可以通过对洁尘文字的追踪和想象,满足了他们对那些作家个人的兴趣,以及对其著作的兴趣。在《小道可观》中,我们可以看出:洁尘用她惯常使用的拿得起、放得下的观察镜片,和她时近时远的调焦能力,冷静而公充地指导读者,在二者之间,建立了一种稳定的平衡关系。 昨天,就在我动笔写这篇序的时候,我的侄女来了,她是一个单纯中又揉合了些许复杂的女孩。我几乎把我书架上所有洁尘的书,统统找出来,给了她。我希望她能读着洁尘的书,慢慢成熟,渐渐幸福。洁尘曾经下决心作一个幸福的人,她作到了。这是传奇的另一部份,不是写作修来的,而是三生三世所修。我们只能为她额手称庆,同时清楚:不可能所有的人,都有这个运气。但是想要得到幸福的人,可以通过读洁尘的书,试着像她对待生活一样,渐次进入那样的境界:气定神闲、豁然开朗。
内容概要
《小道可观:洁尘的女人书2》是以那些提笔写作的女人为主题的书,是女作家洁尘继《提笔就老》之后推出的一个以阅读女性作家的又一个私人版本。说她私人,是因为她的视角和眼神会把读者带进从来不曾想到和看到的隐秘,更敏感的地带,让原本熟悉的作家和文本有了新的诠释;另外,她的文字温婉灵秀却不刁钻艰深,又总能抠着读者的庠庠筋,让你产生深深的共鸣。如果你是女性阅读者,感受将更加强烈。
作者简介
洁尘,作家,20世纪60年代后期出生于成都,毕业于四川师范大学中文系,曾任文化记者、副刊编辑、出版社编辑。现居成都,从事职业写作,出版有长篇小说、散文集和随笔集近二十部。 洁尘出版作品一览: 《艳与寂》(散文随笔集)东方出版社1997年10月 《碎舞》(美术随笔集)东方出版社2000年1月 《私人版本》(散文随笔集)东方出版中心2000年4月 《华丽转身》(电影随笔集)四川文艺出版社2000年10月 《酒红冰蓝》(长篇小说)春风文艺出版社2002年1月 《暗地妖娆》(电影随笔集)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2年4月 《碎舞——读画笔记》(美术随笔集)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3月 《中毒》(长篇小说)春风文艺出版社2003年6月 《南方撩人》(散文随笔集)百花文艺出版社2003年8月 《黑夜里最黑的花》(电影随笔集)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1月 《日本耳语》(主题随笔集)四川大学出版社2004年10月 《遁词》(绘本随笔集)三联书店2004年12月 《爱情其实并无别事》(主题随笔集)文汇出版社2005年1月 《提笔就老》(主题随笔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8月 《私人版本》(散文随笔集)(修订版)东方出版中心2005年9月 《酒红冰蓝》(新版)(长篇小说)花城出版社2006年7月 《禁忌之恸》(阅读随笔集)东方出版中心2006年8月 《草莓的亲戚》(生活随笔集)东方出版中心2006年8月 《城事:某种与幸福相似的生活》成都时代出版社2006年8月
书籍目录
序 从远看到近两种语言的杜拉斯张爱玲的遗物被时光恩宠的女人被真理滋养的情感甚至在烈火中能种植金色的荷花努力去回忆或者努力去忘记她一直忠于自己的传奇她笔下那寂寞而清秀的姿态甜如泡菜净如猪三个女人和她们的丈夫带着某种微笑的忧愁晴美·寂听活在书信里的爱情瓦莱丽与两个海明威爵士时代的女人一切细节被微物之神掌握现实与小说的双重震撼人间相见唯有礼女书与廖观音玻璃城堡里的一家人船讯·书店小道可观阿加莎·克里斯蒂的智慧天生嫩骨之人的美食情书女性小传·地狱中心一针上,一针下时尚的标签和幻觉三个六月,三个世界婚姻的专业和业余粉红和石绿情色是一根羽毛“丑闻笔记”之碎墨那些变幻的永恒的寂寞的南方的成长,南方的魅力托斯卡纳艳阳下两个女人,两个故乡恰似爱情之于厨房谢谢胡因梦巨大且浓密的缄默阿娜伊斯·宁的心灵地图星星的瓢泼大雨三个露丝和艳羡这种美食清峻的青山七惠在移动中哭泣那些不同于人类的生命震后后记
章节摘录
两种语言的杜拉斯 女友尘翎从法国回香港省亲,带了一本薄薄的杜拉斯的书,从香港寄给我。她知道我喜欢杜拉斯。 这本书已绝版,是别人画的图,杜拉斯的文字。尘翎没告诉我这书叫什么名字,我端详着这本小书,除了“MARGUERITE DURAs”,我认识是“玛格丽特·杜拉斯”之外,其他的法文,我一个也不认识。这是一种完全的隔绝。这还不像我面对一本英文书,虽然我的英文很烂,但拿着一本英文书,是不会产生隔绝感的,我知道里面有很多单词要去查,但不慌的。但法文书是把我彻底给拒绝了。当然,我也不慌,我只是茫然。 茫然中有巨大的亲近感和强烈的失重感。这个女人,我看了她那么多的中文版,而且,看了她那么多年,更何况,她曾经对我的青春期产生过巨大的影响。现在,她第一次以她本来的语言身份出现在我面前,我却不认识她。这有点像爱一个遥远的人,一直爱着,一直思念着他的容貌;待他真出现时,你发现这个人并不是你爱的那个样子,他其实是另外一个人。不对,这个比喻不对。但我该用一个什么样的比喻呢?我茫然得找不到恰当的比喻。
编辑推荐
《小道可观:洁尘的女人书2》是洁尘用来描写日本女作家茂吕美耶作品的标题,选择这个标题作为书名,说明她也认同“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这一理念。其实在文学中,或者说在一切事物中,都无大小和高低之分。所有的界线都是被旧的固定的思维,所划分出来的。“小道”可以很大,“大道”也可以很小。 在《小道可观》中,我们可以看出:洁尘用她惯常使用的拿得起、放得下的观察镜片,和她时近时远的调焦能力,冷静而公充地指导读者,在二者之间,建立了一种稳定的平衡关系。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