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权与治理

出版时间:2008-12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作者:祝灵君  页数:357  
Tag标签:无  

前言

  地方治理是20世纪90年代初在国际上出现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在一些国际性组织如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联合国资本发展基金会(UNCDF)、世界银行、经合组织(OECD)的积极倡导下,这一领域越来越受到各国学者的重视,并被置于全球多中心治理的总体研究框架下展开。而乡镇治理属于地方政府治理的范畴,因此被赋予不同于省、州等次中央政府治理的含义。  在我国,乡镇属于农村最基层的政府单位,它是国家在乡村的政治权力末梢,承载着国家的各项职能,同时,也是国家与乡村社会的结合部,维护和维系乡村政治秩序。与村民自治不同,乡镇治理属于政府治理范畴,而村民自治是群众自治,属于社会治理范畴。因而在广袤的中国乡村,有两种类型的公共权力,一是社会公共权力,代表着村民的利益;一种是政治公共权力,代表着地方政府(Local State)的利益。当两种利益一致时,乡村秩序得到维持,当两种利益有差别甚至抵触时,国家与社会的冲突和矛盾也就由此而生。  祝灵君博士选择从权力授予的角度来观察当今中国乡村政治秩序问题,此项研究既有理论价值,也有实践价值。从理论上看,首先,他调整了流行的“国家一社会”两分的分析框架,而这一来自欧洲经验的分析框架由于缺少本土背景的支持,在乡村研究中面临着与本土变量契合度不足的尴尬。

内容概要

在治理理论中,公共权力授予与治理之间紧密联系,不同的权力授予模式会导致不同的治理效果。本书以改革开放以来的乡镇治理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权力授予模式与政治秩序或冲突的关系。为了使“国家与社会”的互动运转起来,本书嵌入“公民授权”的环节,建立了“国家授权、公民授权、社会授权”的“三分”框架。三种不同授权体系的互动是乡村冲突或秩序产生的根源,形成了“国家授权悖论”问题。自上世纪90年代末以来,乡镇出现了管理型、协商型、选举型三种秩序,本书在评价各种秩序的基础上为构建和谐的乡镇秩序提出了建议。

作者简介

祝灵君,1971年生,四川蓬安人。200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获政治学理论专业博士学位,目前在北京大学经济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分别担任过乡、县初、高中英语教师,曾在中共四川省委党校、中共中央党校办公厅等部门工作,现就职于中共中央党校党建教研部,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当代中国政党与政治。已在核心刊物上发表科研论文40多篇,多篇文章被《新华文摘》和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主持过一项国家社科基金课题和三项省部级课题,已出版个人专著两部。

书籍目录

序导言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基本思路 第三节 特点 第四节 所用资料 第五节 研究方法第一章 权力授予的基本理论  第一节 权力授予与权力授予体系    1.1.1  权力授予及相关概念    1.1.2 社会体系内的授权    1.1.3  国家体系内的授权    1.1.4  两种授权体系的连接点:公民授权  第二节 寻找国家权力的来源:权力授予的主要观点    1.2.1  古希腊的直接授权    1.2.2 僭主与君主时代的超意志力量授权    1.2.3  以人民主权为逻辑前提的契约式授权    1.2.4  有关直接授权与间接授权的争论    1.2.5  社会治理中的多中心复合授权    1.2.6  马克思主义:从政治授权迈向社会授权 第三节 现代化进程中国家与社会的互动    1.3.1  国家权力对社会权力的侵入    1.3.2  授权的变更:地方代表制向全国代表制的转移    1.3.3  融合中的冲突:地方代表权的重新兴起    1.3.4  现代授权体系的实现途径第二章  国外基层政府授权特点与治理模式  第一节 美国基层政府的授权特点与治理模式  第二节 法国基层政府的授权特点与治理模式  第三节 德国基层政府的授权特点与治理模式  第四节  日本基层政府的授权特点与治理模式  第五节  印度基层政府的授权特点与治理模式  第六节 结语第三章  中国乡(镇)治理历史回顾:从礼治到管治  第一节 民间授权与乡绅治理    3.1.1  乡绅阶层的形成    3.1.2  乡绅权力的获得    3.1.3  乡绅治理中的礼治秩序  第二节 国家授权与乡村改造:从乡(镇)自治到人民公社    3.2.1  传统乡村授权客体——士绅阶层在乡村的瓦解(清末—1949)    3.2.2 授权主体置换:从社会授权到国家授权    3.2.3  国民政府时期乡(镇)区域的冲突与秩序  3.2.4  一种新型授权模式:陕甘宁边区政府的民主实践  3.2.5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由国家授权体系所建立的  ……第四章 国家授权体系中的乡(镇)权力扩张第五章 两种授权体系的碰撞与依附第六章 消除冲突的战略:三种秩序及比较第七章 “国家授权悖论”及其克服参考文献附录后记

章节摘录

  从政治冲突的角度看,近代以来形成了以马克思为代表的批判学派,以马克斯·韦伯、齐美尔、达伦多夫、科塞等为代表的分析学派。批判学派的阶级冲突论以无产阶级专政观、人民民主专政观、人民内部矛盾理论等为理论基础,而分析学派的冲突观为罗伯特·格尔、查理士·梯利、T.C.谢林等学者所继承,成为分析发展中国家政治冲突与稳定的理论模型。这些学者对政治冲突起源的研究,大致有以下观点:  1.资源稀缺和分配不公论  埃克斯坦和格尔等人都认为,政治冲突的重要起因在于资源分布的不均等。这种不均等主要表现为结构性资源分布不均等和分配性资源不均等。结构性资源分布不均等主要与社会结构有关系,即人类社会所存在的阶级、民族、种族、地域、集团等差异,这些差异导致了社会成员在获取政治资源的能力上的不均等;其次是权力、权威结构和影响力分布的不均等问题;分配性资源不均等是指在社会分配制度的过分倾斜,势必导致社会内部成员的相互对峙,加大社会成员对于政治权威的期望,这种紧张往往是政治冲突的前奏;另一位冲突理论家柯林斯也提出,冲突是由财富、权力、声望和其他产品的不公平分配引起的;①拉尔夫·达伦多夫则认为社会对立和政治冲突的根源在于“权力”和“权威”的争夺,由于“权力”和“权威”都是稀缺资源,因此各种团体和组织都要为此而竞争,冲突由此产生。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授权与治理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