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8-8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作者:许桂清 页数:206
内容概要
本书面对当今世界普遍关注的道德教育话题,以唯物史观为指导,立足美国道德教育的现状及其实践发展,深入分析了美国道德教育的基本理念及其运演发展的前提,阐释了美国道德教育的丰要理论及模式,论述了美国道德教育发展中的利弊得失,探索并初步形成了美国道德教育理念研究的框架,较为系统地审视和研究了美国道德教育的走势,旨在为我国的道德教育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本书是关于研究“美国道德教育理念”的专著,书中阐释了美国道德教育的丰要理论及模式,论述了美国道德教育发展中的利弊得失,探索并初步形成了美国道德教育理念研究的框架,较为系统地审视和研究了美国道德教育的走势,旨在为我国的道德教育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本书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阅读。
作者简介
许桂清,女,满族,1970年6月生,辽宁抚顺人。法学博士、理论经济学士后,教授,辽宁省档案局副局长。曾长期从事德育教学、研究和实际工作,事持、参与多项国家和省级科研课题,在《光明日报》《中国高等教育》等报刊发表论文近百篇,多次获省部级科研成果奖励。曾在美国考察、研究本课题一年,搜集、翻译和整理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留有许多真切的亲身体验。
书籍目录
主编前言第一章 美国当代道德教育理念透析 第一节 美国的道德与道德教育理念 一 理念与教育理念 二 道德与道德教育 三 美国道德教育的两个视角 四 美国道德教育的目标 第二节 美国当代关于道德教育问题的争论 一 道德是否可教的争论 二 道德教育回归生活世界 第三节 美国道德教育的根源 一 多元文化是美国道德教育的源头 二 宗教是美国道德教育发展的前提 三 实用主义是美国道德教育的核心 四 个人主义是美国道德教育发展的结果第二章 美国道德教育形成的历史条件 第一节 美国早期道德教育的形成 一 美国早期道德教育 二 美国早期道德教育的革命 三 公立学校的建立 第二节 宗教与道德教育的关系 一 公立学校和星期天学校的互补 二 基督教和公立学校 三 道德教育与宗教派别的关系 四 教育与关于教堂和州之间关系的法律 五 非宗教派别反面的影响 第三节 学校道德教育的形成与发展 一 初等教育的改革 二 高等教育与道德教育的转轨 第四节 道德教育的衰退与发展 一 道德教育的弱化 二 道德教育的复苏 三 高等教育模式的变化及道德教育的当前形势第三章 美国道德教育的理论及模式 第一节 美国道德教育的理论基础 一 理性主义与永恒主义的道德教育理论 二 实用主义与改造主义的道德教育理论 三 人本主义的道德教育理论 第二节 美国道德教育模式 一 第一类模式 二 第二类模式第四章 美国道德教育的得与失 第一节 美国道德教育的经验 一 理论上的成功之处 二 实践上的可取之处 第二节 美国道德教育的危机 一 传统道德教育与现代美国理念的矛盾冲突 二 理论在实践上的落差第五章 中美道德教育理念与实践的比较 第一节 中美道德教育理念比较 一 中关道德教育思维方式的比较 二 中关道德教育中价值观念的比较 第二节 中美道德教育实践的比较 一 中美学校道德教育的比较 二 中美家庭道德教育的比较 三 中美教师道德教育的比较 第三节 中美道德教育的发展趋势 一 道德教育重要性被广泛认同 二 道德目标和内容的制定更加关注社会与人的发展需求 三 重视个体道德体系的建立是两国学者共同关注的问题 四 两国都把学校道德教育作为道德教育的 主 要阵地 五 两国都在关注着社会发展对道德教育的负面影响 第四节 美国企业道德对我们的启示 一 企业道德教育的内涵 二 美国企业道德思想 三 美国企业道德的趋势 四 中国企业道德面临的问题 五 加强与重视中国企业道德的建设 六 中美企业道德面临的共同课题后记
章节摘录
第一章 美国当代道德教育理念透析 第一节 美国的道德与道德教育理念 一 理念与教育理念 (一)理念 “理念”(idea)一词由西方译述而来,源于古希腊语,其原义为“形式”、“通型”等,指一个人所看见的事物的外观和形状等,从荷马史诗至哲学家苏格拉底都常在这样的意义上使用此词。苏格拉底之后的柏拉图把它变成了一个专门的术语,形成了他的理念论的哲学体系。在此后,康德解析了与这一词相近及相关概念的区别,而黑格尔对这一词又作了进一步的论述。“理念”这一词被引用到英语后,内涵有了延展,被赋予了精神、信仰、认识、观点等含义。在中国,“理念”这一词的引用是从中国共产党创始人李大钊开始的,他把理念与神圣、德化并提,把它视为一种至真至善的精神境界或精神力量。之后,著名散文家秦牧也曾用过此词,把“理念”看作与形象思维相对应的抽象思维活动。《汉语大词典》中把“理念”解释为理性概念。总结起来,可以这样认为:“理念”是一个精神、意识层面上的综合性的哲学概念,是人们经过长期的理性思考及实践所形成的思想观念、精神向往、理想追求和哲学信仰的抽象概括,是指引人们从事理论探究和实践动作的航向,是理论化、系统化了的具有相对稳定性和延续性的认识与观念体系,也即人们对于某一事物或现象的理性认识、思想观念或哲学观点。这一概念在我国近几年使用频率不断加大,特别是在教育领域。 ……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