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倦怠的心理学研究

出版时间:2008-7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作者:李永鑫  页数:272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科学技术的发展,经济的全球一体化,导致人类工作的本质发生了根本意义上的变化。随之而来的是工作倦怠问题的进一步加剧,Maslach & Leiter(1997)认为,工作倦怠已经成为上班族追求美好工作生活的头号大敌。  李永鑫博士是国内率先开展工作倦怠研究的学者之一,其著作《工作倦怠的心理学研究》由其博士学位论文修改而成,是我国关于该问题的第一本学术著作。该书在对国外研究文献进行详细梳理的基础上,编制了适用于我国文化背景的工作倦怠问卷,并制定了简明的工作倦怠诊断标准。在大样本调查的基础上,作者基于整合的视角,采用比较的方法,对于教师、医护人员和警察三个职业人群的工作倦怠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考察和分析,其内容涉及工作应激、人格特征和社会支持对于王作倦怠的影响以及工作倦怠对于工作绩效、个体健康和离职意向等的预测作用等。  该书选题新颖,视角独特,文献资料丰富,研究设计恰当,方法科学,统计处理得当,结论可靠,不仅有助于相关领域研究者对于该问题的深入了解,同时对各级各类组织中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践人士也不无裨益。  全书共约30万字左右。

作者简介

李永鑫(1974—),男,河南信阳人,1993—1997年求学于河南大学教育系,获教育学学士学位,1997—2000年求学于河南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获理学硕士学位,2002—2005年求学于华东师范大学心理系,获理学博士学位。现为河南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同时在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博士后流动站从事研究工作。主要社会兼职有上海市紧缺人才(职业规划师)特约培训专家、中国人才测评网上榜专家、向阳生涯咨询有限公司特约专家、上海迪趣信息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测评中心主任、上海诺姆四达测评咨询公司特约顾问、注册国际人力资源管理师培训专家等。     
  长期从事心理学与人力资源的教学和实践工作,主要讲授《管理心理学》、《人员测评》等课程。在《心理科学》、《心理发展与教育》、《中国心理卫生杂志》、《心理学探新》等权威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主编《管理心理学》、 《学校管理心理学》、《消费心理学》等教材多部,合著《无价之“薪”——工作中的心理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心理学》等著作,合译《组织中的人格》、《心理测验》、《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心理学》等著作。
  近期在理论层面上主要关注于不同职业人群的职业压力与工作倦怠的研究,是国内较早开展工作倦怠研究的学者之一,论文《工作倦怠及其测量》先后被引用20余次,所开发的工作倦怠问卷受到相关学者的普遍关注,并为众多研究所借鉴和采用。
  在实践领域侧重于各种人才测评技术在选拔、培训和生涯发展中的开发和应用,尤为关注评价中心等相关测评技术的本土化操作,具有丰富的评价中心操作经验。近期的服务对象有上海宝钢、上海大众、上海理想信息有限公司和欧尚超市、河南移动等多家单位。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工作倦怠概述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工作倦怠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一)工作倦怠研究的理论意义    (二)工作倦怠研究的实践价值  三  工作倦怠的概念    (一)工作倦怠的静态定义    (二)工作倦怠的动态定义    (三)工作倦怠的综合定义与常用定义  四  工作倦怠与相关概念的区分    (一)工作倦怠与工作应激    (二)工作倦怠与抑郁    (三)工作倦怠与疲劳  五  工作倦怠的测量    (一)Mauslach工作倦怠问卷    (二)MBI的新发展    (三)倦怠测量问卷BM第二章  工作倦怠研究综述  一  工作倦怠研究简史    (一)工作倦怠的“发现”    (二)工作倦怠研究的先锋时期    (三)工作倦怠的实证研究时期    (四)工作倦怠研究的最新进展  二  工作倦怠的结构研究    (一)基于MBI的工作倦怠结构研究    (二)基于MBI—GS的工作倦怠结构研究    (三)基于BM的工作倦怠结构研究  三  工作倦怠的前因变量研究    (一)人口统计学变量与倦怠    (二)工作应激与倦怠    (三)人格与倦怠    (四)社会支持与倦怠    (五)应对策略与倦怠  四  工作倦怠的后果变量研究  五  工作倦怠的干预研究  六  工作倦怠的理论模型研究    (一)Spaniol&Caputo的模型    (二)Calamidas的模型    (三)Golembiewski的阶段模型    (四)Farber的发展模型    (五)Cherniss的倦怠模型  七  Leiter&Maslach的模型  八  中国的工作倦怠研究    (一)中国台湾地区的工作倦怠研究    (二)中国香港地区的工作倦怠研究    (三)中国大陆地区的工作倦怠研究第三章  研究构思与研究方法  一  研究构思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的基本框架与假设  二  研究方法    (一)研究的主要工具    (二)取样与被试    (三)统计处理与分析第四章  研究结果(一):工作倦怠的结构与分析  一  工作倦怠问卷的编制与结构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方法    (三)研究结果    (四)讨论与分析    (五)小结  二  工作倦怠的诊断标准与人口统计学分析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方法    (三)研究结果    (四)分析与讨论    (五)小结第五章  研究结果(二):工作倦怠的前因变量研究  一  工作应激与工作倦怠的相关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方法    (三)研究结果    (四)分析与讨论    (五)小结  二  人格变量与工作倦怠的相关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方法    (三)研究结果    (四)讨论与分析    (五)小结  三  社会支持与工作倦怠的相关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方法    (三)研究结果    (四)讨论与分析    (五)小结第六章  研究结果(三)工作倦怠的后果变量研究  一  工作倦怠与心理健康、工作绩效和离职意向的相关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方法    (三)研究结果    (四)讨论与分析    (五)小结第七章  总讨论与总结论  一  本研究的选题  二  研究方法和研究工具的总结  三  研究的总讨论与总结论  四  研究的创新之处  五  本研究的局限与展望参考文献  中文  外文附录  附录一  工作调查表  附录二  工作倦怠及其测量  附录三  工作倦怠结构研究进展  附录四  工作倦怠问卷(MBI)简介  附录五  工作倦怠的测量与诊断  附录六  教师工作倦怠及其干预  附录七  教师工作倦怠研究综述  附录八  警察工作倦怠及其:于预  附录九  中国台湾地区的工作倦怠研究  附录十  工作倦怠的结构研究  附录十一  工作倦怠结构的验证性因素分析  附录十二  倦怠、应激和抑郁  附录十三  工作倦怠诊断标准的初步探讨  附录十四  护士工作应激与倦怠的关系  附录十五  应激、倦怠与抑郁的关系研究  附录十六  大学生生活事件与倦怠的交叉滞后相关分析  附录十七  护士工作倦怠与人格特征的相关研究

章节摘录

第一章 工作倦怠概述问题的提出来自杭州市教育研究所的一份调查显示:杭州中小学教师普遍感觉到职业压力太大,已经直接影响到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和对教学的热爱程度。在31所被调查的中小学教师中,有13.25%的教师不太喜欢或很不喜欢自己的职业,有50%的教师表示如果有机会,会考虑换工作,只有49.2%的教师表示喜欢这一职业,愿意选择终身做教师。更加令人惊叹的是,有76%的教师感到工作应激太大,这已成为生活和工作中的一个问题,其中以高中教师、男教师、年龄小于40岁的教师、毕业班教师、班主任及未婚教师的工作应激最为严重。2004年12月1日下午,升任重庆市涪陵区公安分局白涛公安分局办公室副主任不足1年的警员彭雪松,从12层楼的楼顶上纵身一跃,为自己32岁的生命画上了休止符。同一天,震惊全国的张君案主要侦办者、49岁的重庆刑警总队副总队长杜成华也离开人世。医生诊断的死因是:过度劳累引起肝功能衰竭、肺部感染。12月8日,42岁的合川县二郎镇派出所民警彭世杰在执行任务途中,心跳骤停导致心肌梗塞死亡。据一次民警体检的数据显示,重庆全市警察约有50%身患不同程度的慢性病,超负荷工作、心理压力过大成为警察队伍中的普遍现象。经费不足、警力不足和民警超负荷工作形成恶性循环,民警健康问题已引起有关方面的关注,但彻底解决尚需时日。

编辑推荐

《工作倦怠的心理学研究》在对相关文献进行详细综述的基础上,编制了适用于中国文化背景的中国工作倦怠问卷[Chinese Maslach Burnout Inventory(CMBI)],并在教师、警察和医护人员三个不同的职业样本中对CMBI的结构进行了验证。结果发现,包括情感耗竭、人格解体和成就感降低的工作倦怠三因素结构模型具有最优的拟合指数。在参考Maslach等的诊断标准的基础上,本研究还制订了CMBI的诊断标准,创造性地将工作倦怠分为零倦怠、轻度倦怠、中度倦怠和重度倦怠四种不同的倦怠水平。最后,我们还在三个职业样本中,考察了人口统计学变量如年龄、工龄、性别和婚姻状况对工作倦怠的影响。 依据Maslach&Jackson的定义,工作倦怠是指“在以人为服务对象的职业领域中,个体的一种情感耗竭、人格解体和个人成就感降低的症状。”情感耗竭指的是由于人际工作的要求导致个体的情感资源过度消耗;人格解体指的是个体对待服务对象的负性的、冷淡的、过度疏远的态度;个人成就感降低指的是个体对自己进行负性评价的趋向。虽然在过去的30余年中,工作倦怠已经逐渐成为国外众多学科关注的研究热点之一,但是中国对这一领域的研究尚在起步阶段。进行工作倦怠研究,不仅能够丰富管理心理学和健康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促进新的心理学分支学科——职业健康心理学学科体系的进一步完善,而且还能为应激管理、情绪管理和员工支持计划等管理实践活动提供进一步的理论指导,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首先,本研究在对相关文献进行详细综述的基础上,编制了适用于中国文化背景的中国工作倦怠问卷[Chinese Maslach Burnout Inventory(CMBI)],并在教师、警察和医护人员三个不同的职业样本中对CMBI的结构进行了验证。结果发现,包括情感耗竭、人格解体和成就感降低的工作倦怠三因素结构模型具有最优的拟合指数。在参考Maslach等的诊断标准的基础上,本研究还制订了CMBI的诊断标准,创造性地将工作倦怠分为零倦怠、轻度倦怠、中度倦怠和重度倦怠四种不同的倦怠水平。最后,我们还在三个职业样本中,考察了人口统计学变量如年龄、工龄、性别和婚姻状况对工作倦怠的影响。其次,本研究在教师、警察和医护人员三个不同的职业样本中,考察了工作倦怠的前因变量与工作倦怠之间的关系。研究中的前因变量包括工作应激(工作负荷、缺乏控制、奖赏不足、共同体瓦解、缺乏公平和价值观冲突)、人格特征(心理控制源、精神质、内外向和神经质)和社会支持(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和支持利用度)。结果发现,前因变量与工作倦怠各因素之间的关系具有典型的职业特异性,与此同时,又具有一定的跨职业稳定性。再次,本研究还在教师、警察和医护人员三个不同的职业样本中,考察了工作倦怠与其后果变量之间的关系。研究中的后果变量包括心理健康、离职意向和工作绩效(工作奉献、任务绩效和人际促进)。结果发现,工作倦怠对于后果变量的预测作用,既具有较高的跨职业稳定性,也存在一定的职业差异。本研究的显著特色在于采用比较的方法,在三个不同的职业人群中,对工作倦怠的结构与测量,工作倦怠与其前因变量、后果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详细的探讨。但所得的研究结果还需采用纵向研究设计在更多种类的、更大规模的职业样本中加以检验。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工作倦怠的心理学研究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1条)

 
 

  •   我的毕业论文刚好是写有关于职业倦怠方面的话题,刚好这本书就很详细地分析研究了工作倦怠的各个方面,还有很多很专业的测量量表,对于工作倦怠做了很详细的探讨,是一本很好的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   这个课题不是一个新鲜的课题,是老生常谈的问题,但是对于一线的管理者和工作着有一定的辅导作用,我就是冲着这个意义而购买的。让自己排查自己是否是亚健康了。
  •   书不错,很适合写论文的时候作参考。
  •   非常实用,好评
  •   当当的服务很好方便了买者速度也很快很方便!
  •   还可以一般一般,就是很多统计之类的
  •   是本论文集,对我写毕业论文用处不大
  •   书的理论内容太少了!不过还行!
  •   纯研究论文,不太适合做教参,适合做研究!
  •   我买这本书是为了写论文用的,李博士的文章在国内比较好的心理学杂志上都发表过,不错的~
  •   目前国内关于工作倦怠的研究很少,李永鑫博士一直关注相关领域,本书对于有意进行学术研究者有较好的价值。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