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8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作者:李立 页数:395
Tag标签:无
前言
神话与文学研究,一直以来就被不同时期的学者所关注。前辈学者如闻一多、张亮采、郑振铎、周勋初等先生,均从不同角度涉及这一领域,并取得了重要的研究成果。如闻先生对《九歌》乃楚郊祀歌的研究,张、郑二位先生就宗教、民俗与文学的综合研究,周先生从宗教信仰、民风民俗和神话传说的角度对《九歌》的综合研究等。近一时期,这样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再一次受到了相关学者的关注,出现了一批有学术价值的研究成果,如肖兵《楚辞与神话》、李炳海《部族文化与先秦文学》、蒋述卓《宗教文艺与审美创造》等。
内容概要
《神话视阈下的文学解读:以汉唐文学类型化演变为中心》是古代传统宗教信仰、神话传说与古代文学的综合研究,以古代传统宗教信仰、神话传说对作家、作家的创作和文本的影响为切入点,并对文学类型的神话基础、神话内容,文学类型化演变的神话诠释,神话与文学类型化演变的内在联系,神话诠释过程与文学类型的转型与变异等问题,给予学术关注。 《神话视阈下的文学解读:以汉唐文学类型化演变为中心》相关六个课题的研究,于“神话与文学”研究领域,仅是一种表层的探究和粗浅的尝试,其“神话视阈下的文学解读”还将进行下去,并期待在不久的将来获得更大的收获。 《神话视阈下的文学解读:以汉唐文学类型化演变为中心》相关课题的研究,获得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06年度一般项目:“神话与文学研究:神话艺术精神在古代与现代的承传”的立项。《神话视阈下的文学解读:以汉唐文学类型化演变为中心》的出版,获得东北师范大学“队伍建设”基金的资助。 对古代传统宗教信仰、神话传说与古代文学进行综合研究,《神话视阈下的文学解读:以汉唐文学类型化演变为中心》涉及六大研究专题,上联古代文学的创作,下及某些当代思潮,通过神话、神话思维和神话艺术精神的角度对古代作家和作家的文学创作、文学的接受过程研究具有新颖性。
作者简介
李立,黑龙江省呼兰县人。1978年考入东北师范大学中文系,获硕士、博士学位。曾任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亚洲文明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文学院教授委员会委员,中国古代文学学科带头人,现为深圳大学文学院教授。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古代神话与文化的研究,先后主持或完成省、教育部和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相关神话研究课题四项,出版古代神话研究专著《文化嬗变与汉代自然神话演变》等,发表相关学术论文五十余篇。
书籍目录
第一章 行神崇拜与传统祖饯诗的流变第一节 古代行神崇拜及祭祀形式第二节 祖饯诗的产生与《诗经》中的祖饯诗第三节 祖饯分离与两汉“饯别之歌”的兴起第四节 两汉“饯别之歌”的流行与饯别赋诗传统的承传第五节 “折柳送别”的出现与相关离别诗歌的创作第六节 结语:回归祖饯诗的传统价值第二章 月神话的演变与汉唐咏月诗的创作第一节 秦汉时期嫦娥神话在情节 上的“递增式”演变第二节 汉唐以来嫦娥神话在情节 上的“解构式”演变第三节 唐代诗人对传统嫦娥神话的反思与重估第四节 唐代咏月诗孤怨伤感主题的形成与相关诗歌创作第五节 结语:唐代诗人于传统嫦娥神话诗性考量的文学意义、人文价值与历史启示第三章 传统泰山文化的后生命意识与汉唐诗歌的泰山情结第一节 传统泰山文化与泰山“后生命意识”的传统内涵第二节 泰山鬼神世界的描绘:“后生命意识”的展示第三节 泰山神仙世界的塑造:“后生命意识”的超越第四节 泰山理想世界的憧憬:“后生命意识”的升华第五节 结语:汉唐诗歌“泰山情结”的生命情怀第四章 山鬼传说的演变与神女题材的文学创作第一节 山鬼形象的综合考察与神性分析第二节 江汉地域文化融合与山鬼传说第三节 山鬼形象艺术化过程中的诗性感知与哲学思考第四节 古典雅化模拟与民间世俗化演变第五节 结语:文学与非文学思考附 录 从《九歌》到《神女赋》:荆楚神话浪漫主义文学创作的繁荣、反省与衰微及其他第五章 牛郎织女神话的演变与爱情模式的文学典型意义第一节 传统牛郎织女神话的形成第二节 牛郎织女神话两种表现形式之比较与分析第三节 牛郎织女神话艺术审美模式的建构与文学转换第四节 牛郎织女神话艺术审美模式的解构与文学重建第五节 结语:汉唐诗性观照方式的嬗变附录一 云梦秦简与牛郎织女神话附录二 牛郎织女神话十年研究述评(1996-2006) 第六章 桑树崇拜与文学桑女形象的美学意义和道德价值第一节 桑崇拜的生命意义与女性原型内质第二节 《诗经》:桑的文学象征意义与桑女的生活原型第三节 《列女传》:传统“桑女”形象的承袭与发展第四节 《陌上桑》:传统“桑女”形象的承袭与创新第五节 结语:汉唐诗歌“桑女”形象的类型化创作附录 社会主流意识的强化与理性和宽容——以传统“桑女受辱”的故事在两汉时期的演蛮为对象
章节摘录
第一章 行神崇拜与传统祖饯诗的流变第二节 祖饯诗的产生与《诗经》中的祖饯诗从有关文献的记载上看,古代祭祀行神的较祭(犯较)仪式是比较复杂的,首先“委土为山”,然后“伏牲其上”,之后“酒脯祈告”,最后“乘车躐之”。值得注意的是,在上述祭祀行神的辕祭(犯軷)仪式中,第三个程序“酒脯祈告”有着其他三个程序所不具备的特点。《仪礼·聘礼(记)》:“出祖释较祭酒脯”,将较祭仪式简化为三个程序,但“祭酒脯”则不能少。《诗经·大雅·韩弈》:“韩侯出祖,出宿于屠。显父饯之,清酒百壶。”诗中“清酒百壶”便是所谓的“祭酒脯”,也是“饯”的主要内容。上述诗句描述了出行时祭祀行神的仪式,仅言“祖”和“饯”,比《仪礼·聘礼(记)》“出祖释辕祭酒脯”更为简单,但“祭酒脯”的“饯”仍然不能少。可见“祖饯”二字是最能代表和反映行神祭祀的基本内容的。上述行神祭祀形式因为有了以“酒脯”祭神和饯饮的内容,而导致“祖饯”活动在祀神的性质上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由于“祖饯”中“饯饮”与“祷告”的因素,在“酒”的作用下,祀神的仪式有可能变得热烈、激动和情绪化,而“祷告”也因事关离别和远行,并在情绪和情感的作用下而更趋向于艺术化。用“诗”的形式表达“祷告”的内容——祖饯诗,也便有可能在“祖饯”的活动中出现。祖饯诗在《诗经》中就已出现,《诗经》中的《大雅·崧高》与《大雅·烝民》两篇,便是传统意义上的祖饯诗。为了便于研究,现引录如下:
编辑推荐
《神话视阈下的文学解读:以汉唐文学类型化演变为中心》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