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8-05-01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作者:(奥地利)路德维希·冯·米瑟斯 页数:513 字数:485000 译者:王建民,冯克利,崔树义
Tag标签:无
前言
《社会主义》在1922年初版时,它的冲击是深刻的。它逐步地、但也是根本性地改变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重返大学校园的许多青年理想主义者的信念。我知道这一点,因为我是他们中的一员。 我们感到,我们成长于其中的那个文明已经崩溃。我们立志建设一个更美好的世界,而正是这种再造社会的渴望,鞭策我们投身经济学研究。社会主义许诺给我们一个更加理性、更加公正的世界。此时,《社会主义》问世了。我们的信念坍塌了。《社会主义》对我们说,我们的方向错了。 这一心路是我的许多同辈都经历过的,他们后来很知名而当时互不相识,德国的罗普克和英国的莱昂内尔·罗宾斯是这当中的佼佼者。我们当初都不是米瑟斯的学生。在奥地利政府一个临时机构工作时我开始认识他,该机构负责落实《凡尔赛条约》中的某些条款,他是我的上司,是该部门的主任。 当时,米瑟斯以反通货膨胀的斗士而著名。他的意见早已引起政府的注意;他以维也纳商会金融顾问的身份,奔走呼号,力劝政府采取唯一还有可能避免金融彻底崩溃的措施(在他手下工作的前八个月里,我的名义工资比最初的数额上涨了200倍)。
内容概要
本书是西方现代思想丛书的第十六种,也是本丛书第二次选译米瑟斯的著作。书中具体包括了:自由主义和社会主义、孤立的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民族社会主义和世界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具体形式、作为社会进化因素的冲突、作为禁欲主义产物的社会主义等内容。作为西方著名的经济学家,并且是所谓“继门格尔和庞巴维克奥地利学派的第三代领袖,”他和他学派“对20世纪西方经济学学术影响是无与伦比的”。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这套展现西方现代思想,特别是经济思想的丛书选择米瑟斯及其著作也是很自然的事。《社会主义》一书有关“社会主义”的涵义比我们通常的理解要宽泛的多。本书前奏的论文《社会主义共同体的价值计算》发表于1920年,本书出版于1922年,正是苏维埃俄国结束战时共产主义、实行新经济政策一年多之后。本书的写作应该正值苏俄战时共产主义时期,而当时,全世界的马克思主义者都把计划经济理解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特征。今天,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念的提出,以及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实践,使我们在实践上早已走出自己的道路,在理论上进行了与时俱进的创新。
作者简介
作者:(奥地利)路德维希·冯·米瑟斯 译者:王建民 冯克利 崔树义
书籍目录
原自由基金会版本出版说明
序
英文第二版前言
英译本译者说明
德文第二版前言
导言
一 社会主义思想的成功
二 对社会主义的科学分析
三 社会主义问题分析方法的选择
第一卷 自由主义和社会主义
第一章 所有权
一 所有权的性质
二 暴力和契约
三 暴力论和契约论
四 生产资料集体所有制
五 财产演化理论
第二章 社会主义
一 国家和经济行为
二 社会主义理论中的“基本权利”
三 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
第三章 社会秩序与政治制度
一 暴力政策和契约政策
二 民主的社会功能
三 平等的理想
四 民主主义与社会民主主义
五 社会主义社会的政治制度
第四章 社会秩序和家庭
一 社会主义与两性问题
二 暴力时代的男人和妇女
三 契约观念影响下的婚姻
四 婚姻生活中的问题
五 性自由
六 卖淫
第二卷 社会主义经济学
第一部分 孤立的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
第五章 经济行为的性质
一 论“经济活动”概念受到的批评
二 理性行为
三 经济核算
四 资本主义经济
五 狭义的“经济”概念
第六章 社会主义的生产组织
一 生产资料的社会化
二 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核算
三 近年来的社会主义学说和经济核算问题
四 作为经济核算问题之出路的人造市场
五 利润和生产
六 总产值和净产值
第七章 收入分配
一 自由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分配的性质
二 社会红利
三 分配原则
四 分配的过程
五 分配的成本
第八章 静态条件下的社会主义社会
一 静态的条件
二 劳动的负效用与劳动的满足
三 “劳动的乐趣”
四 劳动激励
五 劳动生产率
第九章 社会主义制度下个人的地位
一 选贤任能与职业选择
二 艺术、文学、科学和出版业
三 个人自由
第十章 动态条件下的社会主义
一 动态因素的性质
二 人口变化
三 需求的变化
四 资本量的变化
五 社会主义经济的变化因素
六 投机
七 股份公司和社会主义经济
第十一章 社会主义的不可行
一 变动条件下的社会主义经济的根本问题
二 解决的尝试
三 资本主义是唯一出路
第二部分 社会主义社会的对外关系
第十二章 民族社会主义和世界社会主义
一 社会主义社会的空间范围
二 马克思主义者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三 自由主义和国界问题
第十三章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移民问题
一 移民与各国条件的差异
二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分离趋势
第十四章 社会主义和对外交易
一 自给自足与社会主义
……
第三部分 社会主义和准社会主义的具体形式
第三卷 所谓社会主义的必然性
第一部分 社会的进化
第二部分 资本集中与作为社会主义准备联合体的垄断的形成
第四卷 作为道德命令的社会主义
第五卷 破坏主义
章节摘录
第一卷 自由主义和社会主义 第一章 所有权 一 所有权的性质 作为社会学范畴的所有权,表现为经济物品的使用权。所有者就是对经济物品有处置权的人。 因此,社会学的所有权概念不同于法学的所有权概念。这是不言而喻的,令人不解的反而是这一点有时仍然被人忽略。从社会学和经济学的观点看,所有权是对人们的经济目标所必需的物品的占有(1aaving)。这种占有或许可以称为自然的或初始的所有权,因为它纯粹是人同物品的物质关系(physical relationship),与人和人之间的或法律制度中的社会关系无关。法律的财产概念的意义恰好就在这里:它区分出了物质的“占有”(has)和法律上的“应当占有”(should have),法律承认缺乏这种“实物占有”的所有者和拥有者,即没有占有而应当占有的所有者。在法律的眼里,失窃的人仍然是所有者,而窃贼决不能获得所有权。只有实物的“占有”与经济学有关,而法律上的“应当占有”的意义只在于它为实物“占有”的获取、维持和恢复提供的保障。 在法律上,所有权是一种无差别的制度;法律所有权的调整对象不分生活消费品还是生产性用品,不分耐用消费品和非耐用消费品。把自身与任何经济基础相分离的法律形式主义,便清楚地体现在这一事实当中。当然,法律不能完全脱离相关的经济差异。例如,作为生产资料的土地的特性,部分地赋予了不动产所有者以特殊的法律地位。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