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哲学方法论

出版时间:2008-5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作者:孙伟平  页数:322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一般价值论产生于“科学认识论”占主导地位的哲学氛围之中,以自然科学为范式,依照“科学认识论”的思路和方法研究价值问题十分流行。由于价值论与认识论之间存在深刻的学术差异,这导致了许多理论和实践问题。以马克思新哲学观为基础,探索适应价值论性质和特点的独特方法,是价值论研究取得突破之关键。只是从实际活动着的人出发,立足主体尺度和主体际关系,坚持价值的实践品格和历史维度,才能把握价值的真谛和价值活动的规律,提炼出价值思维的方法和逻辑。当然,基于人类生成性的价值生活实践、真正切合价值论的新方法和总结和提炼,必然是一个开放性的历史过程。

作者简介

   孙伟平,男,1966年生。哲学博士。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所长助理,哲学原理研究室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元哲学,价值论和伦理学。主持或参与承担了7N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8项省部级项目。已出版个人专著8部,合著7部,参编7部,译著1部。出版著作主要存《事实与价值》(获第四届“胡绳青年学术奖”提名奖),《伦理学之后——现代西方元伦理学思想》(获第六届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价值论转向——现代哲学的困境与出路》、《价值差异与社会和谐——全球化与东亚价值观》、《史蒂文森》、《赫尔》、《猫与耗子的新游戏——网络犯罪及其治理》(获“第七届全国优秀青年读物”二等奖)、《道德读本》(与李德顺合著,获第六届“五个一工程”图书奖)、《(家园——文化建设论纲》(与李德顺合著,获第五届“国家图书奖”提名奖),《罗蒂文选》(编选,主译)等。在《哲学研究》,《哲学动态》、《光明日报》等报刊上发表论文、译文170多篇,发表短论和随笔50多篇。论文90多篇次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文摘报》、人大复印刊资料等转载。著作和论文9次获得国家和省部级奖,另多次获得包括全国级学会等的奖励。

书籍目录

导言  关于价值论的研究方法  一  何谓研究方法?  二  价值论研究方法  三  本课题研究的任务与意义第一章  套用科学认知论方法的误区  一  价值论的“拟科学”的认知论研究方法  二  借鉴、应用“科学认知论”方法的意义  三  价值论与科学认知论的学术差异  四  方法失当所导致的理论和实践悖谬  五  呼唤价值论研究的新方法第二章  价值概念与研究方法  一  哲学意义上的“价值”概念  二  善(价值)能否定义?  三  若干价值定义及研究方法剖析  四  探寻“价值”的基础与方向第三章  实践基础与实践品格  一  社会实践:价值论的前提和基础  二  价值“本质上是实践的”  三  人活动的两个尺度及其统一  四  实践与价值评价  五  价值的实践品格的方法论意义第四章  属人性质与人本原则  一  关于“价值是人”的反思  二  价值论研究的人学视角  三  价值是对象与人的目的、需要与能力等的统一  四  作为人学的价值论  五  入学价值论的方法论意义第五章  历史维度与历史方法  一  历史方法及其根据  二  价值与时间  三  价值体系的历史变迁  四  历史传统与价值活动  五  价值标准与历史标准  六  历史观点、方法的意义第六章  主体性与主体性方法  一  价值的根本性质:主体性  二  主体性方法:思路、模式、规则  三  无主体思维剖析  四  主体性方法的意义  五  主体性方法的限度第七章  主体际性与主体际方法  一  价值与主体际性  二  主体际思维方法  三  规范的“外推”与“内生”  四  主体际思维方法的意义第八章  价值思维  一  以生活实践为范式的实践思维  二  全面的关系思维  三  属人的主体性思维  四  动态的生成性思维  五  思维方式转换的意义第九章  价值逻辑  一  价值实践与价值逻辑  二  价值概念的逻辑分析  三  价值判断及其可普遍化  四  价值推理及其有效性结语  走向新境界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导言关于价值论的研究方法研究方法是一门学科的基础性内容。关于研究方法的自觉反思,是一门学科走向成熟的标志;关于研究方法的创造性探讨,是该学科走向深入的路径。方法论的研究对于科学、认知论来说,既备受关注,又十分时髦。在价值论研究中,似乎人们对一切“方法”也已经很熟悉,理解已经很透彻,因而在研究过程中,既很少自觉选择和运用各种不同的方法,更少对“方法”本身进行系统考察和反省。这影响了价值论研究的实际进展、质量、深度和可靠性。因而我们对价值论研究方法的考察和研究,有必要从关于方法的一些前提性分析开始。一 何谓研究方法?任何一门学科都有其研究方法。在这门学科中,从广义的角度说,一切理论、学问皆是方法,从狭义的角度说,方法则是指研究视角、手段、工具、程序、规则等方面的内容。这里所要探讨的当然是狭义的研究方法。具体地说,这里所谓研究方法,并不是人们随意选取的研究视角,不是不加分析的研究手段和工具,不是随意制定的研究程序和规则,而是依照学科性质、依据研究对象和问题的性质确立的研究立场、手段、工具、程序、规则以及检验研究结论的标准的总和。研究方法制约甚至决定着研究的出发点、基本进路、研究的特点以及可能得出的结论。“方法”是一个涵义广泛、模糊的概念。与具体理论研究和现实问题的把握、解决相比,居于形式、手段层面的方法可能给人以空洞的印象。而由于其涵义广泛、模糊,如果讨论不加限制的话,那么空洞也几乎是必然的结果。因此,我们不妨先对“研究方法”进行一些基本的研讨。

编辑推荐

《价值哲学方法论》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价值哲学方法论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0条)

 
 

  •   抓住了价值哲学的关键,为研究找到方法
  •   正在读,感觉对本人有启发。
  •   孙老师的书写的不错,支持,浙江大学思政部刘备
  •   老师推荐的专业书,值得拥有。
  •   内容全,很好的一本参考书
  •   好书不多见,推荐
  •   《价值哲学方法论》是一部完全以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哲学观为核心理论阐述价值论的著作。作者认为人这一主体以及“实践”是价值论的核心因素,价值不是客体的属性,不是实体。该论点确实能解释很多一般价值现象,但过分夸大人在价值研究中的主体作用,有失偏颇。比如,某一件商品,卖家认为值100元,买家认为值10元,那这个商品价值是多少呢,应以多少钱售出呢?本人认为,从某种层面上来说,价值也是客体的属性。
  •   孙伟平教授一直研究价值哲学,应当说是这个领域内的权威了。通过阅读孙教授的《价值哲学方法论》,我对价值哲学的理解更深、更透了。由于我们从出生到长大成人,一贯的思维是逻辑思维(数理或形式),所以这直接影响了我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后来到部队之后,随着学习阅读的内容的增多,尤其是随着由心理学转向哲学、政治学等人文学的研究的深入,我越来越发现,而且内在地发现我们的现实生活确实深受实证哲学(实践运思理路)的影响。理性已经渗透到我们的生活当中,而且成为指导我们推动城市建设、工作进步的重要思维方法。这不免造成了一些压抑状态和无奈情绪。面对钢铁一样的自然规律(自然科学研究的不变的自然界的规律,不正如钢铁一样冷冰冰吗?),科技产生效应直接影响了我们的生活工作学习。而且使我们这个社会产生了许多负面的影响,比如汽车虽好,但永远不能代替人的内心的宁静和安恬和淡雅。因为再好的汽车也是无味的,人在这样的东西的遮拦下更失去了人生的生动本色,使人产生了异化,而且不知道究竟什么才是真正的幸福。由于这样人就稀里糊涂地只能沉浸于“此在”的快乐之中,对“存在”的本真问题却视而不见,造成对自我价值的忽视。这应当说是人类自身的悲哀,因为人把希望和生命的价值真理寄托给了钢铁一样冷冷的机械和钢铁,人的内心于是也随着变冷。这种科技发展给人带来的影响,其实西方社会的思想家,如后现代主义的一些哲学大师都已经预感到了生命的微缩和压抑,产生了对主体性过度泛滥的反感。这些形式的反思都是人类在发展自身的过程中逐步成熟的表现。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科技的飞速发展,我们又奈何呢?无奈才是更多的情绪表达。面对这个世界的冰冷和固执,我们都是无奈的表情。因为人已经变成了钢铁一样的意志,没有一点人的感情。而人的感情表达却是人学的重要表达内容。如果失去了人的感性表达和多姿多彩的生活追求,人仅仅靠外物并不能寄托忧思。所以,价值哲学在努力地从反对的泥淖中挣脱出来,从艰难的步履中呐喊出强声,给这个世界一些惊醒。但是由于理性的力量在主体性的过度膨胀下得到了极大的诠释,导致价值“理性”的声音非常微弱。人类已经异化很久了,无法回到原来的起点。对原始的本真问题似乎淡泊已久,离那个原点已经相去甚远。人类越活越像“人”,然而这个“人”无论如何却不能说是真正的“人”,一个大写的人,而是更多地承受着悲痛和哀伤,因为人类自身给自己造成的危害实在是太多了。孙教授的价值哲学方法论给我打了一针清醒剂,使我对人的价值(现在是讲人的物化价值,如金钱越多,人就越有价值,买的东西越好、越有档次,人就似乎觉得更像“人”)有了更全面的认识。而且逐渐在我的内心里边产生了新的观点和想法。对人性的本质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我们的生活应该是更有人性味的,而不是充满了过多的生铁味,人的色彩应当是由人自己来彩绘的,而不是寄托于外物。感谢所有那些思想者对人学领域的不断探索,相信他们的努力会有结果的,那就是形成一种全新的哲学理念,还我们本来的生活的面貌。建议对人学有兴趣的人看此书,对改变我们的思想方法更有一定的帮助。这本书购买的物有所值。
  •   帮老师买的这本书,他研究方法论,很好。
  •   不错的,和<事实与价值>结合着读,更好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