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8-3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作者:史卫民,潘小娟 等著 页数:556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书主要探讨的是选举与乡镇改革的关系,选择的实证研究案例大多数与选举有关,但是亦对行政改革与综合体制改革进行了研究。全书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1953-2003年乡镇选举发展的总体情况,以期说明乡镇选举改革是在什么样的制度背景下出现的并面临哪些问题;第二部分是2001年以来乡镇长选举改革试点的调查报告或调研报告,通过具体事例的分析,说明乡级国家机关领导人员选举改革的发展趋势;第三部分是2003年以来乡镇党委书记选举改革试点的调查报告或调研报告,通过实证研究,探讨党内民主发展的走向及其与乡镇改革的关系;第四部分是2002年以来乡镇综合体制改革试点和行政改革试点的调查报告或调研报告,以及未成功的改革试点方案的分析报告,说明行政改革的效果和改革面临的难题。第十五章是全书的总报告,通过对乡镇现状和乡镇改革思路的综合介绍,说明乡镇改革面临的形势,并对现有的三种类型的乡镇改革实践进行综合评估,就乡镇改革的路径选择提出具体建议。
书籍目录
前言第一部分 乡镇选举发展概况第一章 1953-1993年乡镇选举综述 一 第一部选举法、地方组织法的颁布与第一次普选的实施 二 1956-1978年的乡(人民公社)、镇选举 三 县、乡同步的换届选举第二章 1995-2003年乡镇选举综述 一 选举法、地方组织法的修改与县、乡选举分离 二 1995-1996年的乡镇选举 三 1998-1999年的乡镇选举 四 2001-2003年的乡镇选举 五 乡镇选举面临的新问题第二部分 乡镇长选举改革试点调研报告第三章 四川省遂宁市市中区步云乡乡长选举观察报告 一 步云乡的自然状况 二 新一届步云乡乡长选举的运筹 三 法律规范下的制度设计 四 选举机构的建立与选举时间安排 五 竞选过程 六 投票选举情况第四章 湖北省黄冈市浠水县绿杨乡“两推一选”乡长调研报告 一 “两推一选”的组织领导 二 “两推一选”的具体步骤 三 “两推一选”的积极意义 四 “两推一选”模式存在的问题 附录一 绿杨乡周克俭访谈记录 附录二 绿杨乡范晓峰访谈记录第五章 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县侍岭镇“公推竞选”镇长调查报告 一 “公推竞选”镇长的领导机构 二 “公推竞选”镇长的程序设计 三 “四轮推荐”侍岭镇镇长候选人初步人选 四 镇长候选人初步人选驻点调研 五 候选人竞选过程 六 “公推竞选”侍岭镇镇长的效果评估 附录 宿豫区侍岭镇“公推竞选”镇长跟踪访谈记录第六章 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县保安乡“公推竞选”乡长调查报告 一 “公推竞选”的规则 二 “公推竞选”乡镇长的准备与发动 三 “公推”乡镇长候选人初步人选 四 竞选过程 五 “公推竞选”乡镇长的初步评估 附录一 宿豫县保安乡“公推竞选”乡长访谈记录 附录二 宿豫区保安乡“公推竞选”乡长跟踪访谈记录第七章 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区黄墩镇“公推公选”镇长调查报告 一 乡镇党委书记与乡镇长“递进式”选举制度的设计 二 黄墩镇镇长选举过程 三 “公推公选”黄墩镇镇长的意义第三部分 乡镇党委书记选举改革试点调研报告第八章 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县曹集乡“公推竞选”党委书记调查报告 一 “公推竞选”乡镇党委书记的程序设计 二 “公推”曹集乡党委书记候选人初步人选 三 曹集乡党委书记候选人初步人选驻点调研 四 候选人竞选过程 五 “公推竞选”乡党委书记的访谈情况 六 “公推竞选”乡镇党委书记的制度分析 附录一 宿豫县曹集乡“公推竞选”党委书记访谈记录 附录二 宿豫区曹集乡“公推竞选”党委书记跟踪访谈记录第九章 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县黄墩镇“公推直选”党委书记调查报告 一 “公推直选”乡镇党委书记的制度设计 二 “公推直选”黄墩镇党委书记的组织领导机构和具体时间安排 三 黄墩镇党委书记候选人情况 四 竞职演说答辩和黄墩镇党委书记选举 五 “公推直选”黄墩镇党委书记的意义 附录 宿豫区黄墩镇“公推直选”党委书记访谈记录第十章 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区蔡集镇“公推直选”党委书记调查报告 一 并行选举方式的制度设计 二 蔡集镇党委书记选举概况 三 “公推竞选”、“公推直选”、“公推公选”乡镇党委书记的制度演进 附录一 宿豫县蔡集镇“公推竞选”镇长访谈记录 附录二 宿豫区蔡集镇“公推直选”党委书记访谈记录第四部分 乡镇管理体制改革试点调研报告第十一章 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市王昭乡便民服务中心调查报告 一 王昭乡的基本情况 二 王昭乡便民服务中心的建制情况 三 王昭乡便民服务中心运行效果的初步评估 附录 沁阳市王昭乡便民服务中心调研访谈记录第十二章 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市崇义镇便民服务中心调查报告 一 崇义镇基本情况 二 崇义镇便民服务中心的设置及运行情况 三 基本评估与建议 附录 沁阳市崇义镇便民服务中心调研访谈记录第十三章 乡镇政治体制改革的“四合一”模式——湖北省咸安市咸安区乡镇政改调研报告 一 咸安政改的背景和动因 二 “两票推选”与“四合一”:含义与程序 三 以“体制改革”促进“行政改革” 四 咸安政改的成效、难题与不足第十四章 重庆市城口县坪坝镇政改方案分析报告 一 坪坝镇的综合政治体制改革试点 二 乡镇党委改革的基本设想 三 乡镇国家机关领导人员选举的改革设想 四 乡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改革设想第十五章 乡镇改革的路径选择——乡镇选举、体制创新与乡镇治理研究报告 一 中国乡镇的组织结构与面临的主要问题 二 乡镇改革的不同思路 三 以行政改革为导向的乡镇改革实践 四 推动基层民主发展的乡镇改革试点 五 乡镇管理体制综合改革试点 六 乡镇改革的路径选择英文目录
章节摘录
第一章 1953-1993年乡镇选举综述 史卫民刘智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乡镇选举,在1953年普选之后,先是两年进行一次(“文化大革命”期间停止),后改为三年进行一次。本报告将根据有关资料,叙述l953——1993年历次乡镇选举的基本情况,着重介绍相关法律、政策的规定及乡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乡级国家机关领导人员选举的总体情况。 一第一部选举法、地方组织法的颁布与第一次普选的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年,根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1949年9月29日通过)的规定,在实行全国普选条件还不成熟的情况下,由地方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代行人民代表大会职权,县、市辖区和区设立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乡设立人民代表会议。在选举程序上也具有明显的过渡性质,采取了指选、派选、特邀等代表产生方式,并普遍采用举手表央方式。 1953年2月11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简称“选举法”),于当年3月1日正式公布实施。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制定颁布的第一部选举法,为随后举行的第一次全国普选提供了法律依据。 第一部选举法就以下问题作了明确的规定: (一)普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均以普选方法产生。普选包括两个层次的选举:乡、镇、市辖区和不设区的市人大代表由选民直接选举;以上各级人大代表由下一级人民代表大会举,即实行间接选举。 (二)选举权与被选举权。凡年满十八周岁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不分民族和种族、性别、职业、社会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和居住期限,均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并特别强调妇女有与男子同等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每一选民只有一个投票权。依法尚未改变成分的地主阶级分子、依法被剥夺政治权利的反革命分子、其他依法被剥夺政治权利者和精神病患者无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