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维集

出版时间:2008-12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作者:王国维  页数:共四册  字数:1796000  
Tag标签:无  

前言

周锡山研究员是我多年熟知,在20世纪70年代第一批古代文论研究生班中勤奋坚持学术研究工作,先后已发表出版论文专著多种的学人。他对20世纪我国文史哲多方面大师王国维先生的著作,从事学习研究、资料搜集的工程,一直不遗余力。包括清华大学举办的纪念王先生的大会在内,同类会议他几乎全曾参加,发表意见,或作专题报告,颇有贡献。王先生的全部著作、译作和各种科研成果,当有六百万字左右。其中著述三百多万字,另有译文、为前人原著注释等,受到学术界同人重视,都认为是优秀成果,值得珍存,一并流传,以供参考。锡山不仅非常敬佩王先生的成果,还已撰文发表了不少研究文字,认真分析介绍王先生的卓见,及其研究的意义和方法。王先生的全部著作和各种成果,由于迄今还未搜集完整,正式出版,虽然大部分已经先后有大小不一,篇幅有异,繁简亦有差别的零本刊行,但不少较好的本子目前已很难买到。目前研究学者大量增加,急要阅读王先生的著作,十分迫切。锡山经几年注意,特选编出四册代表性的著作,即第一册的中国文学、美学、哲学研究;第二册的西方文学、美学、哲学研究,诗词创作和文化学研究;第三册的戏曲学研究;第四册的教育学、古文字、历史学研究。除选有王先生本文外,书前还有锡山的“前言”,对王先生的崇高学术地位、成就总评、著作总貌与本书编写宗旨与范围,以及王先生的学术总貌、根底、治学方法、重大学术观点新介,有所论述。

内容概要

王国维的全部著作、译作和科研成果约有600万字,其著作约370万字(包括专著、论文、评论、序跋、记叙文章、札记、诗词、书信、日记等,和他所注释的前人名著的原作如两种《竹书纪年》与《长春真人西游记》等),其中他的学术著作和诗词创作约320万字;另有科研成果《水经注校》47万字,译文约140万字。本书篇幅约160万字,约为王国维全部学术著作的二分之一。本书选入王国维著作中适合当今学者、读者反复学习和研究的全部精华,是王国维选编诸书中,最为齐备的一种,编选的宗旨如下:  一、王国维著作中的热门和优秀作品全部收入,总结性地显示了这位中国现代学术奠基人罕与伦比的杰出成果。  二、适合最广泛的读者阅读、学习的王国维有关文学、美学、哲学、文化学的全部著作(包括散文和诗词创作)都已全部收入,总结性地显示了这位20世纪新文化运动先行者和指导者领先超前的优秀成果。  三、所收录的篇目全面、完整,提供了王国维“足以转移一时之风气,而示来者之轨则”(陈寅恪《王静安先生遗书序》)的典范的读书方法和研究方法:中西融合法、二重证据法、以诗补史法、原典细读法和论题精研法。  四、所选录的王国维史学著作和与之相关的古文字学著作,完整地反映了王国维对于中国历史最重要的阶段(即中华民族形成和走向统一的最重要的阶段)——自商周至两汉,兼及魏晋至唐宋——的历史观和他所撰写的自商周至元代的相当完整的北方民族史,兼及先秦两汉至宋代、清代学者的史学研究成果的再研究,显示了这位举世公认的20世纪中国“新史学开山”(郭沫若《鲁迅与王国维》)业绩的全貌,可以作为典范的历史学教材。  经过阅读和对比,我认为:王国维与陈寅恪在中国史学的研究领域,形成了自然而默契的衔接——王国维着重研究先秦两汉史兼及魏晋至隋唐,上古至元蒙的北方民族史,以及与之相关的商周秦汉古文字学。他的后辈学者陈寅恪谦称“寅恪平生不能读先秦之书”(《刘叔雅庄子补正序》,《金明馆丛稿二编》)。后又曾说:“寅恪不敢观三代两汉之书,而喜谈中古以降民族文化之史”(《陈垣元西域人华化考序》,《金明馆丛稿二编》)。他着重研究的是两汉以后的魏晋南北朝至隋唐的政治、经济、文化史和北方民族史,兼及明末清初史(结合才女柳如是和陈端生的研究)。他首创的以诗证史、以文证史的读书和研究方法也运用了王国维首创的中西融合法、二重证据法、以诗补史法。王国维和陈寅恪两人所创的读书和研究方法是可以互补的。王国维研究的重点是最为困难艰深的商周秦汉这一段历史,成果累累,至为不易。例如他通过甲骨文研究,明了了商朝历代君王的确切称名和世系,从而证实了《史记》关于商朝的记载的可靠性,使商朝的历史成为举世公认的信史,又使学界以此推论而信任《史记》对夏朝的记载也是正确的。  本书在王国维著作中,选录历史学、古文字学的精华作品,没有什么遗漏;另有一些过于冷门、专门而且艰深、枯燥的研究文章,虽也是王国维的名著,如极其冷僻的古字和音韵研究(《六朝人韵书分部说》)、古尺和唐尺研究的多篇论文、东汉洛阳古经的碑刻研究(《魏石经考》)、金代的北方边界研究(《金界壕考》)、关于古书的专门性的版本研究和记录等,其知识点与当今学者和读者的关系太远,故而一律不收,以省篇幅。  本书是20世纪中国最杰出的人文社会科学学术大师和国学大师王国维的最佳选本,由王国维研究的权威专家精心选编。王国维的全部著作共约3百余万字(另有译文古籍辑校约3百万字),本书约占其全部著作的二分之一。    本书收齐王国维文学、美学、哲学、文化学的全部著作;选录历史学、古文字学的精华作品,所选录的史学著作,反映了他自商周至两汉时期完整的历史观,自商周至元代精彩纷呈的民族史;本集未收其过于冷僻艰深的研究、考证文章。书中提供了王国维典范的读书方法和研究方法,显示了这位20世纪新文化奠基人和新史学开山祖卓越成果的全貌,可为当代国学热提供难得的范本。

作者简介

周锡山,主要从事中国文学和美学、文艺理论、比较文学和艺术学专业的研究,兼及史学和哲学研究。已发表论文、评论百余篇,出版专籍30种,主要有《金圣吧全集》等。多种著作获得文化部优秀科研成果奖和中国图书奖。为著名的王国维研究专家,发表王国维研究的论文和评论24篇,已出版《王国维美学思想研究》等。

书籍目录

王国维集:第一册 徐中玉序 戴家祥序 前言 一 中国文学研究  《红楼梦》评论   第一章 人生及美术之概观   第二章 《红楼梦》之精神   第三章 《红楼梦》之美学上之价值   第四章 《红楼梦》之伦理学上之价值   第五章 余论  文学小言  屈子文学之精神  清真先生遗事   事迹一   著述二   尚论三   年表四  敦煌发见唐朝之通俗诗及通俗小说  唐写本《季布歌》《孝子董永传》残卷跋  唐写本回文诗跋  唐写本韦庄《秦妇吟》跋  又跋  唐写本《云谣集杂曲子》跋  唐写本《春秋后语背记》跋  唐写本残小说跋  书《宋旧宫人诗词》《湖山类稿》《水云集》后   宋刊《分类集注杜工部诗》跋(壬戌)  蒙古刊《李贺歌诗编 》跋  元刊《伯生诗续编 》跋  《顾亭林文集》跋  明太傅朱文恪公手定《册立光宗仪注稿卷》跋  《涧上草堂会合诗卷》跋  《乾隆诸贤送曾南邨守郴州诗卷》跋(壬戌)  《南唐二主词》跋  《双溪诗馀》跋  《鸥梦词》跋  《词林万选》跋  庚辛之间读书记(选录)   《片玉词》   《桂翁词》   《花间集》   《尊前集》   《草堂诗馀》  《玉溪生诗年谱会笺》序  《敬业堂文集》序  《彊村校词图》序  《乐庵写书图》序  东山杂记(选录)   《望江南》《菩萨蛮》风行之速   《木兰辞》之时代   杜工部诗史   吴梅村《清凉山赞佛诗》与董小宛无涉   吴梅村《仿唐人本事诗》为孔四贞作   季沧苇辑《全唐诗》   小说与说书   宋刊《大唐三藏取经诗话》跋   通俗小说源出宋代   周邦彦《诉衷情》一阕为李师师所作   赵子昂   诏书征聘处士   毛西河命册   士人家蓄声伎   《日知录》中泛论多有为而为   钱牧斋   柳如是   黄道周手书诗翰   内府所藏王右军《游目帖》   姜西溟所藏唐拓《十七帖》   日本小川简斋藏智永书真草《千字文》墨跋   叶石林《避暑录话》多精语   国朝学术   兴化李审言《海上流人录》征事启   罗振玉《流沙坠简序》   沈乙庵方伯《秋怀诗》  二牖轩随录(选录)   佛法入中国   解鸟兽语   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   古人酒令   咒禁   古今最大著述   墨子说鬼   《史记》记六国事多取诸国国史   诸史《五行志》所载童谣   钱竹汀论《诗》句中有韵   双声叠韵   双声诗   徐铉挽后主词至哀痛   汪水云《忆王孙》词为瀛德祐事作   汪水云《重过金陵》远在梦窗之上   吴梅村《清凉山赞佛诗》   山阳鲁通甫之长庆体乃能与娄东抗手   通甫滑稽之语可诵   杨和甫集二李书尔雅不群   《雪桥诗话》二序  阅古漫录(选录)   《朱竹垞先生烟雨归耕图》自赞及诸题咏   禹之鼎《吴梅村小像》题诗   清诸帝相貌   《渔洋山人坐禅小像》题诗   《吴太君小像》题跋   《东轩吟社图记》及题跋   钱咏所藏宋拓汉经两跋   恽南田题柳绝句十二章    明雅宜山人手书借券题跋   明代婚书之式   程式旧藏《巴隽堂小像》立幅   汪容甫《宋书世系表》序   沈子培《爱日吟庐书画录》序 二 中国美学研究  论哲学家与美术家之天职  古雅之在美学上之位置  中国名画集序  古画砖跋  沈司马石阙朱鸟象跋(癸亥)  梁虞思美造象跋(壬戌)  《甘陵相碑》跋  周之琦《鹤塔铭手迹》跋  待时轩仿古鉩印谱序  沈乙庵先生绝笔楹联跋(壬戌)  墨妙亭记  此君轩记  二田画庼记  与罗振玉论艺书  与蒋汝藻论文书    与缪荃孙论诗书  与铃木虎雄论诗书  人间词话   关于《人间词话》的编 校说明   人间词话   人间词话未刊稿   人间词话删稿   人间词话附录   附录 三 中国哲学研究  哲学辨惑  论性  释理  原命  《经学概论》总论  孔子之学说   叙论   第一编 形而上学   第二编 伦理说   第三编 结论  子思之学说   第一章 传及其著书   第二章 本论  孟子之学说   第一章 传及其著书   第二章 本论   第三章 结论  孟子之伦理思想一斑  荀子之学说   第一章 传及其著书   第二章 伦理论   第三章 政治论   第四章 结论  老子之学说   第一章 传及著书   第二章 形而上学   第三章 伦理政治论  列子之学说  墨子之学说   第一章 传及其著书   第二章 形而上学=天与鬼   第三章 伦理学=爱与利   第四章 名学=概念论=推理论  周秦诸子之名学  周濂溪之哲学说  国朝汉学派戴阮二家之哲学说  书辜氏汤生英译《中庸》后 王国维集:第二册王国维集:第三册王国维集:第四册

章节摘录

第一章 人生及美术之概观老子曰:“人之大患,在我有身。”庄子曰:“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忧患与劳苦之与生相对待也久矣。夫生者,人人之所欲;忧患与劳苦者,人人之所恶也。然则,讵不人人欲其所恶,而恶其所欲欤?将其所恶者,固不能不欲,而其所欲者,终非可欲之物欤?人有生矣,则思所以奉其生。饥而欲食,渴而欲饮,寒而欲衣,露处而欲宫室,此皆所以维持一人之生活者也。然一人之生,少则数十年,多则百年而止耳。而吾人欲生之心,必以是为不足。于是于数十年百年之生活外,更进而图永远之生活:时则有牝牡之欲家室之累,进而育子女矣,则有保抱扶持饮食教诲之责,婚嫁之务。百年之间,早作而夕思,穷老而不知所终,问有出于此保存自己及种姓之生活之外者乎?无有也。百年之后,观吾人之成绩,其有逾于此保存自己及种姓之生活之外者乎?无有也。又人人知侵害自己及种姓之生活者之非一端也。于是相集而成一群,相约束而立一国,择其贤且智者以为之君。为之立法律以治之,建学校以教之,为之警察以防内奸,为之陆海军以御外患,使人人各遂其生活之欲而不相侵害:凡此皆欲生之心之所为也。夫人之于生活也,欲之如此其切也,用力如此其勤也,设计如此其周且至也,固亦有其真可欲者存欤?吾人之忧患劳苦,固亦有所以偿之者欤?则吾人不得不就生活之本质,熟思而审考之也。生活之本质何?“欲”而已矣。欲之为性无厌,而其原生于不足。不足之状态,苦痛是也。既偿一欲,则此欲以终。然欲之被偿者一,而不偿者什伯。一欲既终,他欲随之。故究竟之慰籍,终不可得也。即使吾人之欲悉偿,而更无所欲之对象,倦厌之情即起而乘之。于是吾人自己之生活,若负之而不胜其重。故人生者,如钟表之摆,实往复于痛苦与倦厌之间者也,夫倦厌固可视为苦痛之一种。有能除去此二者,吾人谓之日快乐。然当其求快乐也,吾人于固有之苦痛外,又不得不加以努力,而努力亦苦痛之一也。且快乐之后,其感苦痛也弥深。故苦痛而无回复之快乐者有之矣,未有快乐而不先之或继之以苦痛者也。又此苦痛与世界之文化俱增,而不由之而减,何则?文化愈进,其知识弥广,其所欲弥多,又其感苦痛亦弥甚故也。然则人生之所欲,既无以逾于生活,而生活之性质,又不外乎苦痛,故欲与生活,与苦痛,三者一而已矣。吾人生活之性质,既如斯矣,故吾人之知识,遂无往而不与生活之欲相关系,即与吾人之利害相关系。就其实而言之,则知识者,固生于此欲,而示此欲以我与外界之关系,使之趋利而避害者也。常人之知识,止知我与物之关系,易言以明之,止知物之与我相关系者,而于此物中,又不过知其与我相关系之部分而已。及人知渐进,于是始知欲知此物与我之关系,不可不研究此物与彼物之关系。知愈大者,其研究逾远焉。自是而生各种之科学:如欲知空间之一部之与我相关系者,不可不知空间全体之关系,于是几何学兴焉(按西洋几何学Geometry之本义系量地之意,可知古代视为应用之科学,而不视为纯粹之科学也)。欲知力之一部之与我相关系者,不可不知力之全体之关系,于是力学兴焉。吾人既知一物之全体之关系,又知此物与彼物之全体之关系,而立一法则焉,以应用之。于是物之现于吾前者,其与我之关系,及其与他物之关系,粲然陈于目前而无所遁。夫然后吾人得以利用此物,有其利而无其害,以使吾人生活之欲,增进于无穷。此科学之功效也。故科学上之成功,虽若层楼杰观,高严巨丽,然其基址则筑乎生活之欲之上,与政治上之系统,立于生活之欲之上无以异。然则吾人理论与实际之二方面,皆此生活之欲之结果也。由是观之,吾人之知识与实践之二方面,无往而不与生活之欲相关系,即与苦痛相关系。有兹一物焉,使吾人超然于利害之外,而忘物与我之关系。此时也,吾人之心,无希望,无恐怖,非复欲之我,而但知之我也。此犹积阴弥月,而旭日杲呆也;犹覆舟大海之中,浮沉上下,而飘著于故乡之海岸也;犹阵云惨淡,而插翅之天使,赍平和之福音而来者也;犹鱼之脱于罾网,鸟之自樊笼出而游于山林江海也。然物之能使吾人超然于利害之外者,必其物之于吾人无利害之关系而后可,易言以明之,必其物非实物而后可。然则,非美术何足以当之乎?夫自然界之物,无不与吾人有利害之关系;纵非直接,亦必间接相关系者也。苟吾人而能忘物与我之关系而观物,则夫自然界之山明水媚,鸟飞花落,固无往而非华胥之国,极乐之土也。岂独自然界而已?人类之言语动作,悲欢啼笑,孰非美之对象乎?然此物既与吾人有利害之关系,而吾人欲强离其关系而观之,自非天才,岂易及此?于是天才者出,以其所观于自然人生中者复现之于美术中,而使中智以下之人,亦因其物之与己无关系,而超然于利害之外。是故观物无方,因人而变:濠上之鱼,庄、惠之所乐也,而渔父袭之以网罟;舞雩之木,孔、曾之所憩也,而樵者继之以斤斧。若物非有形,心无所住,则虽殉财之夫,贵私之子,宁有对曹霸、韩斡之马,而计驰骋之乐,见毕宏、韦偃之松,而思栋梁之用;求好逑于雅典之偶,思税驾于金字之塔者哉?故美术之为物,欲者不观,观者不欲;而艺术之美所以优于自然之美者,全存于使人易忘物我之关系也。而美之为物有二种:一日优美,一日壮美。苟一物焉,与吾人无利害之关系,而吾人之观之也,不观其关系,而但观其物;或吾人之心中,无丝毫生活之欲存,而其观物也,不视为与我有关系之物,而但视为外物,则今之所观者,非昔之所观者也。此时吾心宁静之状态,名之日优美之情,而谓此物日优美。若此物大不利于吾人,而吾人生活之意志为之破裂,因之意志遁去,而知力得为独立之作用,以深观其物,吾人谓此物日壮美,而谓其感情日壮美之情。普通之美,皆属前种。至于地狱变相之图,决斗垂死之像,《庐江小吏》之诗,《雁门尚书》之曲,其人固氓庶之所共怜,其遇虽戾夫为之流涕,讵有子颓乐祸之心,宁无尼父反袂之戚,而吾人观之,不厌千复。格代之诗曰:What in life doth only grieve us.That in art we gladly see.(凡人生中足以使人悲者,于美术中则吾人乐而观之。)此之谓也。此即所谓壮美之情。而其快乐存于使人忘物我之关系则固与优美无以异也。至美术中之与二者相反者,名之日眩惑。夫优美与壮美,皆使吾人离生活之欲,而入于纯粹之知识者。若美术中而有眩惑之原质乎,则又使吾人自纯粹之知识出,而复归于生活之欲。如粗妆蜜饵,《招魂》、《七发》之所陈;玉体横陈,周昉、仇英之所绘; 《西厢记》之《酬柬》、《牡丹亭》之《惊梦》、伶元之传飞燕,杨慎之赝《秘辛》:徒讽一而劝百,欲止沸而益薪。所以子云有“靡靡”之诮,法秀有“绮语”之诃。虽则梦幻泡影,可作如是观,而拔舌地狱,专为斯人设者矣。故眩惑之于美,如甘之于辛,火之于水,不相并立者也。吾人欲以眩惑之快乐,医人世之苦痛,是犹欲航断港而至海,入幽谷而求明,岂徒无益,而又增之。则岂不以其不能使人忘生活之欲,及此欲与物之关系,而反鼓舞之也哉!眩惑之与优美及壮美相反对,其故实存于此。今既述人生与美术之概略如左。吾人且持此标准,以观我国之美术。而美术中以诗歌、戏曲、小说为其顶点,以其目的在描写人生故。吾人于是得一绝大著作日《红楼梦》。第二章 《红楼梦》之精神裒伽尔之诗曰:Ye wise men,highly deeply l earned,Who think it out and know.How,when and where do all things pair?Why do they kiss and love?Ye men of lofty wisdom saywhat happened to me then,Search out and tell me where,how,when,And why it happened thus. 嗟汝哲人,靡所不知,靡所不学,既深且跻。粲粲生物,罔不匹俦,各齿厥唇,而相厥攸。匪汝哲人,孰知其故?自何时始,来自何处?嗟汝哲人,渊渊其知。相彼百昌,奚而熙熙?愿言哲人,诏余其故。自何时始,来自何处?(译文)裒伽尔之问题,人人所有之问题,而人人未解决之大问题也。人有恒言曰:“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然而人七日不食则死,一日不再食则饥。若男女之欲,则于一人之生活上,宁有害无利者也,而吾人之欲之也如此,何哉?吾人自少壮以后,其过半之光阴,过半之事业,所计画、所勤动者为何事?汉之成、哀,曷为而丧其生?殷辛、周幽,曷为而亡其国?励精如唐玄宗,英武如后唐庄宗,曷为而不善其终?且人生苟为数十年之生活计,则其维持此生活,亦易易耳,曷为而其忧劳之度,倍蓰而未有已?记曰:“人不婚宦,情欲失半。”人苟能解此问题,则于人生之知识,思过半矣。而蚩蚩者乃日用而不知,岂不可哀也欤!其自哲学上解此问题者,则二千年间,仅有叔本华之《男女之爱之形而上学》耳。诗歌小说之描写此事者,通古今东西,殆不能悉数,然能解决之者鲜矣。《红楼梦》一书,非徒提出此问题,又解决之者也。彼于开卷即下男女之爱之神话的解释。其叙此书之主人公贾宝玉之来历曰:却说女娲氏炼石补天之时,于大荒山无稽崖,炼成高十二丈,见方二十四丈大的顽石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那娲皇只用了三万六千五百块,单单剩下一块未用,弃在青埂峰下。谁知此石自经锻炼之后,灵性已通,自去自来,可大可小。因见众石俱得补天,独自己无才,不得入选,遂自怨自艾,日夜悲哀。(第一回)

后记

本书是王国维著作收录较为齐全的唯一大型选本。早在1996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文学编辑室编辑汪民安先生即请同室资深编审季寿荣先生通过徐中玉师找到我,邀约我辑编、校点本书。我于1997年初即已完成全书的编校,徐中玉师慨允作序。当时唯一在世的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研究生、王国维在世的唯一学生、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时年92岁的戴家祥(1906—1998)先生审阅了全书的篇目,对本书的选目十分赞赏,他热情地为本书撰写了序言并为书名题签。此书经过责任编辑汪民安和杨铁婴先生审定后,因出版界形势改变的原因,我应汪民安先生的要求,同意推迟出版。现在我在前稿目录的基础上,保持原来的篇幅规模,对少数篇目略做调整后重新校点,现因汪民安先生已调离出版社,今由史慕鸿老师担任责任编辑。王国维著作在新时期的校点出版,海内以拙编《王国维文学美学论著集》(1980年初完稿,太原:北岳文艺出版1987、1988)最早,收集其文学美学论著最为齐全,因此深受读者和学者的欢迎,20年来,王国维及其有关的研究论著,大多征引此书,至今犹然。此后出版的王国维著作的选本,如佛雏选编的《王国维学术文化随笔》(1996)、吴无忌选编的《王国维文集》(1997)等,关于王国维文学、美学、哲学和文化类的文章,大多以此书为底本,篇目上作一些增删,文字和标点也大多照样印制或略有修订,其中只有《王国维学术经典集》(干春松、孟彦弘选编,1997)在前言中明言“特别参考了”拙编王集并表示感谢,《王国维文集》(姚淦铭、王燕选编)。

编辑推荐

《王国维集(第1-4册)(套装全4册)》收齐王国维文学、美学、哲学、文化学的全部著作;选录历史学、古文字学的精华作品,所选录的史学著作,反映了他自商周至两汉时期完整的历史观,自商周至元代精彩纷呈的民族史;本集未收其过于冷僻艰深的研究、考证文章。书中提供了王国维典范的读书方法和研究方法,显示了这位20世纪新文化奠基人和新史学开山祖卓越成果的全貌,可为当代国学热提供难得的范本。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王国维集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6条)

 
 

  •   民国时商务有王国维大全集,适合读否见人见智,以当时之学人尚如此,以今社科院诸君,竟可断天下人适合读否,惊诧莫名。
  •   真正想研究王国维学问者,或想收藏者,建议慎买此版本。浏览一篇编者前言、后记便可知大概。明年可能会出新版王国维全集,且看质量如何。之前有台湾和大陆的几套王国维遗书之类,也可选择。
  •   大师的作品自然不错,需要细细品读。
  •   王国维集是好书,值得收藏。
  •   正在看,很喜欢。以后还会在卓越买书 的
  •   王国维大师的著作,的确非同凡响.值得购买和收藏.王国维大师的才华是无可否认的. 广西柳州.和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