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言视域中的文学湘军

出版时间:2008-6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作者:董正宇  页数:282  

前言

  这是一本有特色的论著。  作者董正宇,湖南籍博士生。其妻是专攻语言学的青年学者。这些文化背景赋予他从事现当代文学研究的智慧和灵气。因此,他巧妙地把文学和语言研究糅合起来,运用边缘批评,拓展研究领域。他的研究,得到一些专家的首肯。从现在博士生撰写博士论文的现状来看,很多人在选题上显得非常被动,现当代文学充其量只有百余年历史,许多矿藏却被人过度开采,因此在他人已过度开采的矿山里采矿,常常是事倍功半。董正宇正是在选题上显示了他棋高一着。我非常赞赏他的创意,并且鼓励他把这一论题研究下去。  从中国文坛来说,运用方言写作,或在作品中大量运用方言,不是湘籍作家特有的现象。比如《九尾龟》里的妓女对白就是用的吴方言。但湘籍作家对方言的重视以及运用,具有代表性和指导意义。如沈从文在作品中运用方言为文学史提供了具有实践意义的恒定的审美价值。而且湘籍作家运用方言创作多姿多彩,颇有学术研究的价值,这一切使得这本论著具有较大的学术含量。  作家运用方言写作是一个复杂的文学现象。倘若一部(篇)文学作品全部用方言写成,肯定要影响读者的阅读情绪,单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来考察,这样的文学作品难以受到读者的欢迎。

内容概要

  《方言视域中的文学湘军》对现代湘籍作家运用方言进行文学创作的具体表现,使用方言的形式等进行了比较细致的陈示和分析,并由此阐述了这些作家与地域的根性联系和地域文化特色,对揭示湘籍作家创作的特色及其形成原因具有推动作用。

作者简介

  董正宇(1971-),男,湖南衡东人,南华大学文法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20世纪文学与语言学跨学科研究。参与完成多项国家、省级科研项目研究,现主持省社科基金项目、省社科成果评审委员会项目各1项。近3年,在《中国文学研究》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20余篇,获得市社科优秀成果奖3项。

书籍目录

引言一 选题缘起:汉语现代性进程中方言生态危机的产生二 现象综述:现代汉语文学中泛方言写作观念与实践三 研究趋势:泛方言写作现象的研究及其意义上编 综合论第一章 自发、自觉与自由——现代湘籍作家泛方言写作类型论第一节 自发状态下的方言口语运用第二节 自觉意识下的泛方言写作第三节 方言话语的自由自在言说第二章 方言情结、楚辞传统与边缘策略——现代湘籍作家泛方言写作动因论第一节 源自根性的母语方言情结第二节 承续久远的方言写作传统第三节 自居边缘的文化策略第三章 话语改造与方言出场——现代湘籍作家泛方言写作形式论第一节 方言话语的原生态出场第二节 方言话语的间接性再现第三节 方言成为文本表现对象第四章 方言审美与言语效用——现代湘籍作家泛方言写作价值论第一节 凸显湘楚语音形象第二节 描摹湘地人物神形第三节 揭示湘楚文化神髓下编 作家论第五章 语言视域中的“湘西世界”——沈从文论第一节 湘西口语:沈从文创作的语言基石第二节 乡言村语中的“湘西世界”——《萧萧》文本调查第三节 语言资源的整合和自由境界的抵达——论《边城》第六章 主流话语缝隙中民问话语的再现——周立波论第一节 语言原乡的不懈努力——周立波语言自我的确立第二节 大众文学时代的方言书写——论《暴风骤雨》第三节 母语方言的自觉书写一一析《山乡巨变》第七章 文化寻根中语言路向的拓展——韩少功论第一节 语言寻根中泛方言写作新路向的探求第二节 泛方言写作的新收获——评《马桥词典》第八章 泛方言写作的多向度拓展——彭家煌、古华、何顿合论第一节 开创之功与白玉微瑕论彭家煌《怂恿》第二节 传统的承续与超越——评古华《芙蓉镇》第三节 粗痞话语的价值与局限——以何顿《我们像野兽》为例结语附论 20世纪现代汉语文学语言整合的三条路向主要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第一章 自发、自觉与自由  ——现代湘籍作家泛方言写作类型论  作为一个地域性的作家群体,现代湘籍作家的聚合并不紧密,他们没有结成一个团体,也没有发表过共同的宣言以显示创作上的共同追求。相反,每位作家的个性气质、文学素养和艺术追求都不同,使他们的创作呈现出五彩缤纷的表现形态。然而,出于对乡土家园的情感依恋和精神家园的理性追求,沈从文、周立波、韩少功等现代湘籍作家把方言口语作为他们创造的重要的话语源泉,为20世纪中国现代文学贡献了《边城》、《山乡巨变》、《马桥词典》等一批经典文本,他们笔下共有的三湘四水地理环境和一脉相承的湘楚文化,尤其是那些梦魂缠绕、耳熟能详的湘言湘韵,使他们有了共通的文学血脉。可以说,在20世纪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现代湘籍作家正是以鲜明的泛方言写作倾向“从边城走向世界”,打造出一个全新的“文学湘军”形象。本章结合不同的时代文化语境①,根据现代湘籍作家文学观念(语言观念)、创作追求、审美取向的同与异,把他们的泛方言写作划分为自发、自觉、自由三种类型进行论述。

媒体关注与评论

  作者提出的“泛方言写作”概念,的确是一个新的课题。用此来分析湘籍作家的创作特点应该是第一篇(是指系统地阐释)。其价值层面的归纳和三种类型的总结,是此文写作的亮点。  ——丁帆(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作者提出“泛方言写作”的概念,找到了准确介入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新途径,对于语言学视野下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将会产生积极的学术影响。  ——刘锋杰(苏州大学文学院教授)  该论文对现代湘籍作家运用方言进行文学创作的具体表现、使用方言的形式等进行了比较细致的陈示和分析,并由此阐述了这些作家与地域的根性联系和地域文化特色,对揭示湘籍作家创作的特色及其形成原因具有推动作用。  ——朱晓进(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该论文从“泛方言”的角度把握文学作品中的方言现象,即把特定地域的语言中语音、语调、语气、语法等作为“方言”的表现,拓宽了“方言”的含义,也拓宽了从“方言”角度观察文学创作的视野。  ——王彬彬(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此选题很有意义,很有价值,开辟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选例确当,对周立波从东北方言到湘中方言的转变尤见深度。结合文本,寻根溯源,贯通了大量的文学现象,富于系统性和学理性。  ——吴功正(江苏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方言视域中的文学湘军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