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人生美学

出版时间:2008-3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作者:李天道 编  页数:473  字数:360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书简明扼要地探讨了中国古代儒道释三家人学思想基于“三人合一”的和谐观所形成的审美人生境域。这种审美境域要求审美主体、“知行合一”,致力于成就一神伟大的人格,由“内圣”而“外王”或成为“真人”“至人”;肯定人的存在意义,强调人的价值和作用;生成了“直觉了悟”式的审美体验方式,使古代人生美学的审美境域构成更多地指向人的心灵世界,追求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自身的和谐。     本书为四川省教育厅社会科学科研项目重点课题的成果,也是四川师范大学省级重点学科——“美学”学科和美学创新团队成果之一。全书共分上、下两部分。内容包括:儒家之人生美学思想,理学之人生美学思想,心学之人生美学思想,庄子之人生美学思想,道教之人生美学思想等。

作者简介

李天道:四川彭州市人,文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四川省美学学会秘书长、理事;中华美学学会、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学会会员;高校美育学会常务理事,中华美学学会美育研究会理事。研究方向为美学、美育学、中西比较美学、中国古代文学、古代文论以及中国文化。在《

书籍目录

导论上编 第一章  儒家之人生美学思想   第一节  “仁”之人生境域   第二节  “天下一体”之人生境域   第三节  “天地与我并生”之审美境域   第四节  尽善尽美之境域   第五节  人格修养 第二章  儒家以仁义求同乐之人生审美域   第一节  乐以忘忧   第二节  “与天地同和”   第三节  “和”的审美理想域   第四节  “和”的中西异质性   第五节  “和”的文化根源 第三章  理学之人生美学思想   第一节  理学人生境域之心性问题   第二节  理学之审美意义   第三节  理学之主体修养 第四章  心学之人生美学思想   第一节  人生境域   第二节  审美境域   第三节  人格修养下编 第五章  道家以无为求至乐之人生审美域   第一节  “赤子之心”   第二节  虚静淡泊与返璞归真   第三节  “心斋”“坐忘”之域   第四节  弃欲守静之域   第五节  “以妙为美”的审美理想域 第六章  庄子之人生美学思想   第一节  庄子其人其事   第二节  庄子美学思想的实质   第三节  庄子人生美学的终极追求   第四节  庄子审美化的人生价值取向   第五节  庄子审美化的生死观   第六节  庄子审美化的生存方式 第七章  道教之人生美学思想   第一节  道教的人生境域   第二节  道教的审美境域   第三节  道教的人格修养 第八章  佛家以清心求极乐之人生审美域   第一节  清心为极乐   第二节  即心即佛   第三节  “独超物外”   第四节  “定慧一如”审美理想域   第五节  “以禅为美”的民族特色 第九章  隐士以避世求独乐之人生审美域   第一节  归隐田园,纵情山水   第二节  避世求独乐   第三节  游历神仙之境域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第一章 儒家之人生美学思想第一节 “仁”之人生境域儒家对于人生既有形而下的思考,也有形而上的追求。形而下是人对社会的作为,由此形成礼乐、人伦的道德观。形而上是对人的生命存在和终极理想审美域的理解和把握。儒家关注人生,儒家美学的发生场景总离不开现实人生,然而又于人生经验中迸发出理想的灵光,这是它的超越性所在。所谓“不离日用行常内,达于先天未画时”,儒家对人生的思索源于人生,而又达于人生未及之处。儒家追求的人生之境域无不透露出审美的意蕴。一 仁的美学内涵儒家的最高人生审美境域是心灵的超越和升华,是人生的自由,但这之中自由是要通过内修的努力来达到的。个体的人经过长期修养把握了仁,把仁变为自身自然而然的行为——克服和控制情欲,处理好己与人、与社会、与自然的关系,体验到生命存在的意义,也就获得了自由。“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问题,同时也是儒家美学的核心和出发点,具有本体论的意义,在“仁”的道德价值的背后蕴藉着审美的意旨。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国古代人生美学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条)

 
 

  •   阅读古代的人生美学智慧,获取人生的真谛!
  •   这本书,是我帮我们学校的一位老教授定的。后来他说,书写的不怎们样。也许,专业人士决定这样,作为普通读物可能要好些。仅仅代表个人观点,不要影响大家去买哦。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