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主义质疑历史

出版时间:2008-07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作者:[加]麦考勒姆  页数:243  译者:蓝仁哲,韩启群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后现代主义质疑历史》收录了当代加拿大十二位著名批语家颇具代表性的文章。这些文章就民族同一性、民族主义、殖民主义、文学的标准、历史建构、传统解构、种族和阶级差异、非殖民化、知识主体、比较文学的自我更新、女权主义话语和女权主义翻译等问题展开了对话式讨论。

书籍目录

导言:弗莱之后的当代文学批评后现代主义质疑历史另一种观点:后现代主义与对抗历史为本质主义与总体性喝彩:论马克思的思想波动及其局限性——兼论后现代主义的禁忌作为危机与批评的“加拿大比较文学”:迈向比较文化研究“还有魁北克”:加拿大文学及其魁北克问题但是谁为我们说话呢?——传统女性主义范式中的经验与动力女性主义话语/翻译的理论化知识的建构和带有显著主体性的认识论光明的红色道路:土著女性写作的归家之旅拯救:当代女性主义创作中对主流文化的颠覆“踏上北去之路”——论黑人散居族裔话语的局限超越民族主义:序言

章节摘录

  后现代主义质疑历史  不是每一种文化都能承受和接纳现代文明的震惊的。于是便有了这样一个悖论:如何成为一个现代人而又返回源头。  ——保罗·里克尔  在贬低后现代主义的人中(如詹姆逊,《后现代主义者》;纽曼;伊格尔顿)存在一些共同特征;无论如何界定,其中有一种观点认为后现代主义是反历史的,这虽然令人吃惊却是普遍认同的。这是马克思主义者和传统主义者一致发起的熟悉的攻击,矛头不仅指向当代的艺术,而且针对当今从阐释学到解构主义的各种理论。最近,多米尼克·拉卡普拉(LaCapra,1985:104—105)站出来支持保罗·德曼的论点而反对弗兰克·伦特里基亚,声称德曼事实上强烈地感到了探究历史的可能条件的必要性,以及这些条件在历史的实际进程中如何得以实现。然而,引起我兴趣的,不是争论的细节而是事实的本身:历史现在又一次成为一个文化问题——而且这一次还是一个具有争议的问题。看来,它无可避免地与造就了我们对当今艺术和理论的观念的整个受到挑战的文化与社会的种种假定连在一起:对源头与终结、统一与完整、逻辑与理性、意识与人性、进步与命运、表征与真理等的信仰,更不用说因果说、时间等质论、直线延续性和连贯持续性等诸多概念了(Miller,1974:460——461)。  这些质疑性的挑战从某种意义上讲并不新颖,其思想根基早在几个世纪前已十分稳固,只是它们在当今的许多论述里受到格外关注而使我们不得不重新面对。只有到了1970年,知名的历史学家才会如此论述:“小说家、剧作家、自然科学家、社会科学家、诗人、预言家、学术权威和具有多种信念的哲学家,都强烈地表现出对历史观念的敌视。我们许多同代人特别难于接受过去时代和往昔事件的真实性,顽强地抵制种种对历史知识的可能性或实用性的论断。”(Fisher,1970:307)几年之后,海登·怀特宣称:“当代文学的鲜明特征之一在于执著地坚信:历史意识必须抛在脑后,如果作家想严肃地审视人类经验中那些现代艺术特别要揭示的层面。”(White,1978:30)而他引述的例子很说明问题,他引的都是大名鼎鼎的现代主义人物——乔伊斯、庞德、艾略特、曼等——而非后现代主义者。然而今天,我们自然必须对这类的声称进行根本性的修正,因为有了迈克尔·格雷夫斯和保罗·波尔托盖西的后现代主义的建筑,有了像《马丁·盖尔的归来》和《雷德尔中尉》这样的电影,有了我们称做“史述元小说” (historiographic metafiction)的作品,如《G》、《羞耻》和《异想天开》。当今似乎有一种进行历史性思考的新愿望,但是历史性的思考便意味着批判性的和语境性的思考。

编辑推荐

  《后现代主义质疑历史》收录了当代加拿大十二位著名批语家颇具代表性的文章。这些文章就民族同一性、民族主义、殖民主义、文学的标准、历史建构、传统解构、种族和阶级差异、非殖民化、知识主体、比较文学的自我更新、女权主义话语和女权主义翻译等问题展开了对话式讨论。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后现代主义质疑历史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