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传媒语境中的文学存在方式

出版时间:2008-3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作者:单小曦  页数:248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书是关于研究“现代传媒语境中的文学存在方式”的专著,是在作者博士论文的基础上改编而成的,书中具体包括了:文学存在方式研究的基本问题、文学存在方式与文学存在方式研究方法论、中国当代文论中的文学动态存在方式研究、现代传媒技术革命与现代传媒时代等方面的内容。     本书立足于现代哲学和人文学术的研究成果,研究了文学信息的性质、结构、历史发生、现实生成、传播与接受等,明确了文学本体论、文学本质论、文学存在方式研究的关系这一当代中国文学理论研究中一直模糊不清的问题;对文学存在式做了新的解释,区分了文学的动态存在方式和静态存在方式;对现代传媒语境下的文学场状况进行了分析研究,对当代文学存在状况得出了与通常看法不同的判断;把文学传媒看成文学活动和文学作品的本体性构成要素,建构出了新的文学动态存在方式和静态存在方式理论。

作者简介

单小曦,1971年4月生于吉林长岭。1995年7月毕业于吉林师范大学文学院,获文学学士学位;2003年7月毕业于吉林大学文学院,获文艺学硕士学位;2006年6月毕业于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获文艺学博士学位。现为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文艺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主要从事外国文学、文艺学、美学、文艺与传媒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发表科研学术论文三十余篇,参编著作3部、教材2部。

书籍目录

引言  文学存在的事实性与文学基础理论研究的合法性  一  文学存在的事实性  二  文学基础理论研究的合法性第一编  文学存在方式研究的基本问题  第一章  文学存在方式研究与文学本体论    一  作为文学本体论基础的哲学本体论    二  文学存在方式研究:文学本体论的当代选择  第二章  文学存在方式与文学存在方式研究方法论    一  文学存在方式的内涵及其对传媒要素的依赖    二  文学存在方式研究方法论第二编  文学存在方式研究的历史跨迹  第三章  西方与中国当代文论中的文学动态存在方式研究    一  从古希腊到20世纪初:“世界-作家-作品”模式    二  从现象学到接受美学:“作家-作品-读者”模式    三  艾布拉姆斯:“世界-作家-作品一读者”模式    四  文学社会学:“世界作家-作品-中介者-读者”模式    五  民主德国马克思主义:“世界-作家-作品-收件人-读者”模式    六  中国当代文论中的文学动态存在方式研究  第四章  当代中西文论中的文学静态存在方式研究    一  文学作品与其他文学活动要素的关系    二  文学作品的性质    三  文学作品的文本结构    四  中国当代文学静态存在方式研究第三编  文学存在方式研究与现代传媒语境  第五章  现代传媒技术革命与现代传媒时代    一  现代传媒时代    二  机械印刷的力量    三  电子传媒的兴起及其社会后果    四  网络传播与新的交往模式  第六章  现代传媒影响下的文学场    一  关于文学场    二 古代社会权力场中的传媒与文学    三  现代机械印刷与自主性文学场    四  电子传媒与当代文学场的裂变第四编  坝代传媒语境中的文学存在方式研究  第七章  文学信息的生产、传播与接受    一  文学活动:特殊的信息传播活动    二  文学信息的性质与结构    三  文学信息的历史发生    四  文学信息的现实生成    五  文学信息的传播与接受  第八章  现代传媒语境中的文学动态存在方式    一  现实世界与信息世界:世界要素的双重存在    二  在作家与世界之间:传媒的制造    三  作品与权力:传媒的建构    四  从手稿到作品:传媒的选择    五  集体文学生产:“传媒参与创作”    六  文学动态存在方式的理论模式  第九章  现代传媒语境中的文学静态存在方式    一  文学信息链上的不同作品形态    二  作为“传媒文本”的文学作品    三  传媒研究视域中文学作品的存在结构    四  文学作品传媒要素的审美价值主要参考书目后记

章节摘录

第三章 西方与中国当代言论中的文学动态存在方式研究二 从现象学到接受美学:“作家-作品-读者”模式20世纪,西方社会权力场和文学场内部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复杂状况。社会权力场与文学场之间、文学场与其他同等层次的不同场域之间、各场域的诸行动者之间斗争日趋激烈,权力关系和权力结构分化重组的速度日益加快。在文学场内部,传统文学场中某种权威性行动者长期占据支配性地位的格局被打破。作家、传播者、读者、批评家等,创作、传播、阅读、批评等,各种主导力量和主导活动更迭频繁,真是你方歌罢我登场,皇帝轮流作,三天到我家,这就是20世纪文学存在的现实状况。这种状况又为文学理论与批评的繁荣提供了契机。西方20世纪被韦勒克称为批评的世纪,两千多年来的西方文论从没有如此成为文学活动中足以与文学创作平分秋色的显学。作为文学活动场域的文学批评场内部的斗争也日趋激烈。文学理论与批评的繁荣和批评场的内部斗争带来了人们常说的不同批评中心的转移。伊格尔顿在20世纪80年代初的总结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他说:“人们的确可以把现代文学理论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全神贯注于作者阶段(浪漫主义和十九世纪);绝对关心作品阶段(新批评)以及近年来注意力显著转向读者阶段。”伊格尔顿的这一说法基本符合西方文论的实际发展情况。

编辑推荐

《现代传媒语境中的文学存在方式》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现代传媒语境中的文学存在方式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6条)

 
 

  •   观点很新颖,令我受益匪浅。我打算把此理论应用到文学批评理论中去,写成我的硕士毕业论文。在我的论文中,不是把媒介传播按照动态和静态分,而是宏观和微观。虽然书中提到了宏观和动态对应,微观和静态对应,但是并没有按照这个思路展开。。。。。。
  •   本书既适合中文,也适合传媒专业,视界融合,写得不错
  •   很不错的是给人以启发
  •   文学评论基础理论,学术性强,值得研究。
  •   内容比较深,只适合哲学或文学专业的人看。纸张和印刷质量挺好的。
  •   切入点不错,但是有的观点感觉还是有点罗列!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