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5-11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作者:郭永玉 页数:663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社科学术文库·人格心理学:人性及其差异的研究》作者在掌握大量新近文献的基础上,将人格理论与实证研究加以整合,特别是全面总结了20世纪中后期以来人格心理学领域的研究成就,构建了一种主要围绕研究专题展开的新颖完整的人格心理学知识体系。
作者简介
郭永玉 男 1963年5月 汉族 湖北随州人 1980年9月—1984年6月,华中师范学院教育系,获教育学学士学位 1984年6月—1988年8月,襄阳师专任教 1988年9月—1991年6月,华中师范大学,获心理学硕士学位 1991年7月—今,华中师范大学任教 1996年9月—2000年6月,南京师范大学,获心理学博士学位 1998年8月—1999年8月,美国Institute of Transpersonal Psychology(ITP)和University of New Mexico(UNM)访学 2000年10月—2003年4月,武汉大学哲学博士后流动站研究人员 1999年10月任副教授 2001年9月被破格晋升为教授 2004年6月获博士生导师资格 [编辑本段]讲授课程 人格心理学 人格心理研究 心理学基本问题研究 [编辑本段]研究领域 人格心理学、理论心理学与心理学史 [编辑本段]科研论文 1. 郭永玉:论弗罗姆心理学说的时代背景和思想渊源。教育研究与实验,1993年第1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心理学》月刊1993年第6期全文转载。 2. 郭永玉:作为心理学概念的理想、信念、世界观。教育研究与实验,1995年第3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心理学》月刊1995年第11期全文转载。 3. 郭永玉:心理学欠缺人文精神,教育学欠缺科学精神。教育研究与实验,1995年第4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教育学》月刊1996年第2期全文转载。 4. 郭永玉:精神分析社会文化学派的形成。国外社会科学,1995年第12期特刊。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心理学》月刊1996年第6期全文转载。 5. 郭永玉:霍妮的社会文化神经症理论及其历史地位。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996年第2期。 6. 郭永玉:沙利文精神医学的人际理论。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997年第3期。 7. 陶宏斌、郭永玉:实证主义方法论与现代西方心理学。心理学报,1997年第3期。 8. 陶宏斌、郭永玉:现象学方法论与现代西方心理学。华东师大学报教育科学版,1997年第4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心理学》1998年第2期全文转载。 9. 郭永玉:行为的动力:心理学家的研究。教育理论与实践,1997年第4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心理学》月刊1997年第8期。 10. 郭永玉:“逃避自由说”的文本解读。华中师大学报(哲社版),1997年第 5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心理学》月刊1998年第2期全文转载。 11. 郭永玉、陶宏斌:西方心理学的实证主义与现象学方法论之比较。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1999年第6期。 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心理学》月刊 2000年第3期全文转载。 12. 郭永玉:超个人心理学的理论与实践。南京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00年5月。 13. 郭永玉:超个人心理学的基本理念。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0年第5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心理学》月刊2001年第1期全文转载。 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2001年第1期摘登。 14. 郭永玉:先秦情欲论。心理学报,2001年第1期。 15. 郭永玉:纪念著名心理学家朱希亮先生诞辰100周年。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1年第1期。 16. 郭永玉:超个人心理学的形成与发展。国外社会科学,2001年第3期。 17. 郭永玉:真我的追寻——阿萨鸠里的“心理综合”的人格理论与治疗模型。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1年第4期。 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心理学》月刊2001年第10期全文转载。 18. 郭永玉:马斯洛晚年的超越性人格理论的形成和影响。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2年第2期。 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心理学》月刊2002年第10期全文转载。 19. 郭永玉:麦独孤策动心理学的贡献。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5期,第69-74页。 20. 郭永玉:荣格及其学派与超个人心理学。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2年第5期,第535-539页。 21. 郭永玉:静修与心理健康。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5期,第75-81页。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心理学》月刊2002年第12期全文转载。 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2003年第1期和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3年第1期摘登。 22. 郭永玉:两种人本心理学的辩论。心理学探新,2003年第1期。 23. 郭永玉:超个人心理学观评析。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4期。 24. 郭永玉:濒死经验及相关的心理治疗问题。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5期,第122-126页。 25. 赵冬梅、郭永玉:用整合的观点看情绪。心理学探新,2003年第3期,第20-24页。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心理学》月刊2003年第12期全文转载。 26. 赵慧娟、郭永玉:性别差异研究的四种取向。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3年第5期。 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心理学》月刊2003年第11期全文转载。 27. 蒋京川、郭永玉: 动机的目标理论。心理科学进展,2003年第6期。 28. 陈继文、郭永玉:人格心理学中的潜意识研究。湖南师大教育科学学报,2004年第1期。 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心理学》月刊2004年第8期全文转载。 29. 杨子云、郭永玉:人格分析的单元: 特质、动机及其整合。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4年第6期,第131-135页。 30. 陈思帆、郭永玉: 受欢迎儿童的特点及研究方法。心理科学进展。2004年第6期,12(6):875-882. 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心理学》月刊2005年第2期全文转载。 31. 郭永玉:维尔伯的整合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年第1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心理学》月刊2005年第8期全文转载。 32. 杨英、郭永玉:后现代心理学与现代心理学的对话。心理科学进展,2005年第3期,13(3): 379-384. 33. 马一波、郭永玉:进化心理学之人性观。湖南师大教育科学学报,2005年第5期,第104-107页。 34. 贺金波、郭永玉:人格的生理基础研究综述。心理学探新,2005年第3期,25(3): 59-63.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心理学》月刊2005年第12期全文转载。 35. 赵慧娟、郭永玉:人格变量的性别差异述评。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5年第6期,31(6):69-72. 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心理学》月刊2006年第3期全文转载。 36. 周红梅、郭永玉:自我同一性理论与经验研究。心理科学进展,2006年第1期,14(1): 133-137. 37. 郭永玉:西方心理治疗中致幻剂的应用。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1期,29(1): 106-111. 38. 杨慧芳、郭永玉:从人际关系看人格——认知情感系统理论的视角。心理学探新,2006年第1期,26(1): 13-17. 39. 贺金波、彭小虎、郭永玉:人格的事件相关电位研究。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2期,103-109. 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心理学》月刊2006年第8期全文转载。 40. 郭永玉:弗洛伊德心理发展论的病理学意义。中国图书商报,2006年5月9日纪念弗洛伊德诞辰150周年专版。 41. 李红菊、郭永玉、许燕:信任—不信任双因素观的回顾与展望。教育研究与实验,2006年第3期,69-72. 42. 张钊、郭永玉:个人奋斗及其相关研究。心理科学进展,2006年第6期,14(6):950-955. 43. 尤瑾、郭永玉:“大五”与五因素模型:两种不同的人格结构。心理科学进展,2007年第1期,15(1):122-128. 44. 郭永玉、张钊:人格心理学的学科架构初探。心理科学进展,2007年第2期,15(2):267-274. 45. 李琼、郭永玉:作为人格变量的独处及其相关研究。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7年第1期,15(1):96-98. 46. 尤瑾、郭永玉:大学生人格、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心理与行为研究,2007年第1期,5(1):65-69. 47. 杨慧芳、郭永玉、钟年:文化与人格研究中的几个问题。心理学探新,2007年第1期,27(1): 4-8. [编辑本段]科研项目 1. 超个人心理学的理论与实践。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资助项目(2000-),教外司留[2000]479号。已结项。 2. 人格心理学当代研究的整合性建构及其教育应用。华中师大校基金重点项目(2000-2002)。已结项。 3. 人格心理学的理论研究与主题研究。武汉大学博士后研究项目(2000-2002)。已结项。 4. 人格心理学基本范畴研究。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01-2002),中博基[2001]5号,第29批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金获得者。已结项。 5. 人格心理学专题研究的整合性建构及其教育应用。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2003年青年基金项目,批准号EBA030411。已结项。 6. 游戏性网络成瘾的事件相关电位研究。湖北省人的发展与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2006年度开放课题。已结项。 7. 青少年网络成瘾者面孔识别早期加工的脑机制研究。湖北省人的发展与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2007年度开放课题。在研。 8. 武汉人幸福感调查————-武汉市民幸福感指数构建及其测评。武汉市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2007)。已结项。 9. 贫困大学生人格健康发展研究。湖北省教育科学规划十一五课题。2007年批准。在研。 10. 道家人格结构测量及其在建设和谐社会中的应用。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2007年批准。在研。 [编辑本段]教研项目与论文 1.主持湖北省教学研究项目:高等师范专业公共心理学课程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更新(2003)。已结题,结项验收被评定为优秀。 2.参加彭小玲主持教学研究项目:声乐教育与创新性思维培养的理论与实践研究(2003)。 3.郭永玉、张钊:人格心理学的学科架构初探。心理科学进展,2007 年第2期,15(2):267-274. 4.主持湖北省精品课程:心理学。2008年6月批准建设。
书籍目录
序一序二自序1 引论1.1人格的界说1.2人格心理学的性质1.3人格心理学的学科结构1.4人格心理学的形成和发展参考文献2 人格理论2.1类型一特质理论与生物学理论2.2行为主义与认知理论2.3精神分析与人本主义2.4人格理论简评参考文献3 生理机制3.1唤醒理论3.2几种人格特质的生理基础3.3大脑不对称性与情绪类型3.4人格的生理机制简评参考文献4 遗传基础4.1行为遗传学的研究4.2遗传的分子机制与人格4.3从行为遗传学看遗传与环境的关系4.4人格的遗传基础简评参考文献5 进化渊源5.1适应是生命的本质特征5.2人性的进化观5.3性别差异与进化5.4个体差异与进化5.5进化论人格心理学简评参考文献……
编辑推荐
《社科学术文库·人格心理学:人性及其差异的研究》视野开阔,印证广博,脉络清晰,是一部厚重、拓新又能给读者带来阅读乐趣的著作。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