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5-1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作者:方光华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体是中国思想史、哲学史研究不可回避的核心范畴之一。如何深化中国思想史、哲学史的研究,是目前学术界普遍关注的热点。从社会史、文化史或学术史的角度可以修正以往思想史、哲学史研究的某些不足,但思想史、哲学史研究的突破,最终要依靠对中国思想史、哲学史的一系列核心概念及其演变历程的深入研究,否则就无法摆脱描述性的困境。本书试图在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历史的角度对中国本体学说的主要内容及其发展历程进行研究。该书的完成有助于推动对中国思想史、哲学史的研究。方光华,男,1966年1月生于湖南益阳,历史学博士,西北大学文博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出版有《中国近代史学学术史》(主要作者,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刘师培评传》(江西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6年),《中国思想学术史论稿》(陕西人民出版社,2002年),《中国现代思想学术史论集》(作者之一,陕西人民出版社,2003年)等专著。参编《中国历史》六卷本、《中国传统文化》、《中国历史15讲》等教材。主持的中国传统文化课程被评为国家首批精品课程。
作者简介
方光华,男,1966年1月生于湖南益阳,历史学博士,西北大学文博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出版有《中国近代史学学术史》(主要作者,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刘师培评传》(江西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6年),《中国思想学术史论稿》(陕西人民出版社,2002年),《中国现代思想学术史论集》(作者之一,陕西人民出版社,2003年)等专著。参编《中国历史》六卷本、《中国传统文化》、《中国历史15讲》等教材。主持的中国传统文化课程被评为国家首批精品课程。
书籍目录
原道文丛·总序绪论 本体思想及其研究价值第一章 春秋战国时期本体论探索 第一节 礼制文化的抉择 第二节 老庄的道本体论 第三节 思孟学派的道德本体论 第四节 《易传》的易道本体论 第五节 春秋战国时期本体论的特征第二章 秦汉文化思潮及其本体论架构 第一节 儒道交争与儒学的国教化 第二节 《淮南子》的道本体论 第三节 董仲舒天人合一的本体论 第四节 秦汉本体学说的理论特点第三章 玄、佛学与秦汉本体论的解体 第一节 魏晋思想变革与宗教意识的勃兴 第二节 玄学对儒道本体论的发展 第三节 般若学对玄学本体论的批判 第四节 玄、佛学对中国本体学说发展的影响第四章 佛教与隋唐本体论的构建 第一节 南北朝时期佛教教义的发展 第二节 南北朝佛教本体论树——《大乘起信论》的本体论 第三节 天台宗的性具本体论 第四节 唯识宗的阿赖耶本体论 第五节 华严宗的性起本体论 第六节 禅宗即心即佛的本体论 第七节 隋唐本体论的理论特点第五章 在佛学批评中建立的宋明道学本体论 第一节 宋初政治和人生理念的转变 第二节 周敦颐的太极本体论与张载的太虚本体论 第三节 程朱的天理本体论 第四节 陆王的心性本体论 第五节 宋明本体论的理论创新第六章 明清本体学说的新趋势 第一节 明清思想文化的转折 第二节 王夫之的性道本体论 第三节 黄宗羲的“工夫”本体论 第四节 顾炎武的实践本体论 第五节 明清本体论的理论特点结语 中国古代本体思想史述评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