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4-01-01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作者:李炽昌,游斌 页数:255 字数:205000
Tag标签:无
前言
我们不是生活在大地上,我们是生活在言说中。 如马丁·布伯所说,孤独的自我是不存在的,自我是在“我一你”(I一Tbou)的关系中形成的。这种关系,乃通过对话、相互言说建立起来。实际上,以希伯来圣经言之,上帝说的比做的多。换句话说,上帝是一个对话者的形像,甚于一个行动者的形像。上帝在向人的言说中启示自我。圣经之所以是神圣的,即在于它是圣言,是上帝的言说。同样,人也是在言说中实现自我。语言不只是表达自我的工具,勿宁说,混沌的生命情感通过语言才得以实现出来,语言塑造着我们的生命。就此而言,言说是人的一种本能,或者,它不只是表达,而是生命的直接行动。 久而久之,这些生命的言说成为某种文化,更进一步地,成为文化中的经典。所谓经典,它既是过去一代人们生命的沉淀,又是未来一代人们经验生命的方式。它使人们以某种给定的方式来经验、反思自身以及他们周围的世界。在人们对那些永恒的意义问题的探寻中,它指引人们寻找答案的途径,开辟人们思考和想像的空间,甚至先在地影响人们对世界的经验,厘定人们提问的方式。总之,经典所具有的普遍的适应性,使它得以进入一代又一代人们的生命经验中。其直接结果就是,某个稳定的、具有独特身份的社群成为可能。 将深层的生命言说转化为某个社群的身份认同,一个独特的桥梁就是公共的礼仪活动。
内容概要
希伯来圣经五小卷,对于分析圣经所表达的生命体验及其中的社群认同有着特殊的意义。希伯来圣经是如何言说生命,以及如何影响社群身份意识的形成,是贯穿全书的两条主线。围绕着这两条主线,圣经研究中的各种主要方法都有涉及。同时,考虑到中国学界圣经研究的起步性,对于希伯来圣经研究的一些有代表性的著作,在脚注部分都有介绍,希望读者能在进行专题研讨的同时,也能获得圣经研究的一些一般性知识。
作者简介
李炽昌,爱丁堡大学博士,香港中文大学文化与宗教学系教授,文学院副院长。纽约协和神学院“世界基督教”客座教授。专研希伯来圣经、古代西亚宗教与政治文化,并致力于跨文本释本、比较经典研究。著有多本关于希伯来圣经、圣经解释学的专著,相关论文亦发表于世界级学术期刊
书籍目录
前言第一章 五小卷:经典、现代世界与阐释路径 第一节 经典与现代文化处境 第二节 一个文本,多个经典 第三节 希伯来圣经中的五小卷 第四节 五小卷的多重研究路径第二章 性别、社群与救赎:多元维度下的民族故事 第一节 广西与社群:研究的基本路径 第二节 纵与横:从其他经卷理解《路得记》 第三节 开放还是封闭:后流放时期的犹太社群 第四节 血缘与恩慈:谁是真正的救赎者? 第五节 男女之间:性别政治视角之下的《路得记》第三章 散居社群的民族与宗教意识:《以斯帖记》 第一节 《以斯帖记》的文学分析:历史、美学及意识形态 第二节 确定与迷失:散居社群的身份意识 第三节 《以斯帖记》的叙述模式:约瑟故事、出埃及故事 第四节 隐藏的上帝:《以斯帖记》的神学问题第四章 智慧、创造与生命:《传道书》与希伯来智慧文学 第一节 伯来智慧文学 第二节 《传道书》的外部考证 第三节 《传道书》的多元主题第五章 爱、欲与生死:希伯来爱经《雅歌》 第一节 希伯来圣经的“《雅歌》难题?” 第二节 一个《雅歌》,多种解释:《雅歌》研究的方法问题 第三节 《雅歌》中的欲、爱主题 第四节 《雅歌》与希伯来文化的主流传统 第五节 香柏树下的爱情:爱的形而上意涵 第六节 《雅歌》身上的刺:寓意解经法问题第六章 苦难中的信仰:《耶利米哀歌》研究 第一节 《哀歌》的作者问题 第二节 《哀歌》的文学特征 第三节 历史与神学:传统的《哀歌》解释 第四节 当代《哀歌》诠释第七章 从自然到历史:节日意义的流动 第一节 从自然到历史:节日意义的变迁 第二节 节日的历史与伦理化 第三节 节日与经卷:五大节期与五小卷参考书目
章节摘录
第一章 五小卷:经典、现代世界与阐释路径 第一节 经典与现代文化处境 这是一个后现代主义的旗帜不断变换的时代,即使谈一谈现代都会令从觉得不合时宜,那么,研究像希伯来圣经这样一些在文本上已属于前古代的经典有何意义呢?在这样一个后现代的社会里,谈论经典的意义何在。按德国哲学家斯贝斯(Karl Jaspers,1883-1969)的说法,在世界各大文明的发展史上,普遍存在一个“轴心期”(Axial Age,约公元前800-公元前200),正是在这一时期,各大文明确定了各自的基本形态、框架结构,其中一个根本特征就是各大文明的经典在这一时期内基本形成。最初的经典写成之后,它就脱离了作者,成为一种自性的存在。实际上,正是经典在切切实实地塑造着人们的文化身份,一个人具有什么样的文化身份,往往即意味着他选择了什么样的文本作为他的经典。 人们总是在一种被给定的文化之中来经验、反思他自己和周围的世界,在对世界、人生、历史等最根本的问题的思考中,人们总是有意识或者无意识的回到经典,经典中包含着对世界或者终极实在、人与历史、社会的普遍思考,或按马克斯·韦伯的说法,包含着人类的终极问题即人生受苦的意义、如何建立一个有效管治的社会结构的解答。在人们对这些永恒问题的询问和探寻中,经典不仅指引人们寻找答案的途径,开辟人们的思考和想像的空间,甚至,它可能先在地影响人们对世界的经验并厘定人们提问的方式。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