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3-11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半个世纪以来的沧桑岁月、几代学者献身学术的精神风貌、非常年代里的众生百相、历经风雨后的人生感情、大师们的音容笑貌……翻开这本书,你就会走进历史深处,与学术大师对话,看文坛风云舒卷。
书籍目录
前言 深切怀念老所长郑振铎、何其芳同志——文学研究所成立五十周年纪念 悼念郑振铎先生 记忆中的郑振铎先生 何其芳同志如何领导科研工作 回忆何其芳先生 和其芳同志一起养猪 身为将军夫人的副所长——回忆唐棣华同志 新时期开端时的文学研究所 沙汀、荒煤同志对文学研究所建设和发展的贡献 记荒煤同志 新时期文学所的三项重要工作 文章千古事,品德万人钦——怀念俞平伯先生 俞平伯先生的晚年生活 记忆的碎片——缅怀钱钟书先生 可亲可敬的钱钟书先生 坦荡君子风仁厚长者心——怀念余冠英先生 怀念孙楷第先生 折腰胼手非无苦,一念新苗乐有余——忆吴世昌先生教我做学问 逝者如斯川水长流——纪念吴晓铃先生 余光酬盛世夕照映霞天——蔡仪同志晚年生活片断 他就是典型——蔡仪先生印象 临风想望更见良师益友情深——缅怀唐弢先生 唐弢:一盏不灭的学海明灯 记毛星同志 文学所“三老”印象 古代组“老先生”印象记 “文革”前两年古代组杂忆 缅怀几位师长和学长 珍视“三宝”风范长驻 毛泽东主席与《不怕鬼的故事》 参加编写《新中国十年文学》的前后 三卷本《中国文学史》的编写经过 记胡乔木同志对三卷本《中国文学史》的意见 蔡仪同志与《文学概论》 编撰《中国现代文学史》的若干背景材料 《唐诗选》编注工作的回顾 毛星同志与《中国少数民族文学》 《文学研究》的创办与改刊 《文学评论》复刊的前前后后 忆1978年的《班主任》讨论会 春寒时节的爱智山庄——忆《文学评论》编辑部举办的进修班 早期的《文学遗产》和它的复刊 回忆《文学知识》 《文艺理论译丛》及《古典文艺理论译丛》 的创建及工作概况 《中国文学研究年鉴》的创建 我在“文研班”的读书生活 一段难忘的经历 永远温暖身心的情谊 文学研究所工作回忆片断 我对文学所资料室工作的点滴回顾 初进文学所的时光 忆往日 从“当代组”到“当代室” 我对文学所的回忆 一切从“不惑之年”重新开始 忆几个老人 “文革”中文学所的一些人和事 丙辰·清明·文学所 回顾在文学所工作的日子 艰难的选择 理想·攀登 我的专业选择 文学所圆了我的文学梦 文学所——我人生的第二个平台 我爱文学所的“冷板凳” 学术的欢欣与困窘——献给五十岁的文学所 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最后要说到余冠英先生。我在上大一古典文学课时,即知道了他的大名,因为他的《诗经选注》和《选译》是重要参考书。来所后,因为他是研究组组长,又因专业方向关系,他是我接触最多的老先生。余先生性格宽厚平和,处事周到慎重,所以在组内很有威信,大家都拥戴他这个组长。我刚到所,曾将学生时代写的两篇习作请他批评。他很耐心地看了,并且约我去他家里谈谈。他在我稿纸上打了记号,对一些具体问题一一指正,使我得益不浅。记得最后他像总结似地说:“你的文章,看得出是受了闻一多《诗经》研究的影响,闻先生的研究很有成就,也很有特色;但你要注意,学他是不容易的,他的知识面非常广;另外,他的有些研究包含了不少想象的成分,如果处理不好,学他也可能会走到歧路上去。所以学他是可以的,但一定要小心谨慎。”他又补充说:“何其芳自己是个诗人,但他对闻一多的有些研究不太欣赏。”余先生住在东四头条宿舍,共五间平房,外加厨房;院子不小,自成一统。不过房子不高,而余先生身材高大,看上去房间显得太矮。“文革”中,由于他良好的人际关系,所以在所内受到的冲击不大,虽然也戴了一顶“反动学术权威”的帽子,但大家批判他时都是敷衍了事,装装样子。只有一次他被外面来“串联”的“红卫兵”整得颇为狼狈。他们操起剪刀,几下就给他弄成了个“牛鬼蛇神头”,他怕回家夫人看见了会伤心,下班后就直奔王府井的理发店,要求将头发剪短,理个平顶头。可是那理发员一看,立即凶狠地指斥他说:“这个黑帮是哪儿来的?老实交代你的罪行!”不但头发没理成,还当场被批斗了一顿,最后一声“滚蛋!”被逐出理发店。
编辑推荐
《岁月熔金(1编):文学研究所50年记事》的目的,就是以深挚的情感和历史的理性,看取学术的名宿真金如何在岁月中沉埋、淘洗和熔铸,闪烁着令人一睹难忘的光彩。字里行间,时时鸣响着何其芳一首诗的旋律:“从那边路上走过来的人,你看见了什么?你又经历了什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