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2-1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作者:[荷] 伯纳德·曼德维尔(Bernard Mandeville) 页数:525 译者:肖聿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书作者是自由主义经济学的哲学基石——个人主义的重要奠基者,他关于各种制度也是一个进化过程而非设计结果的思想,对当代自由主义秩序观念也有重要影响。本书为他的重要著作之一。
书籍目录
中译本序言1714年序言第一部分诗歌抱怨的蜂巢或骗子变做老实人第二部分评论美德之起源评论第三部分社会本质之探究第四部分对话1 霍拉修、克列奥门尼斯与芙尔薇娅的对话2 霍拉修与克列奥门尼斯的对话3 霍拉修与克列奥门尼斯的对话4 霍拉修与克列奥门尼斯的对话5 霍拉修与克列奥门尼斯的对话6 霍拉修与克列奥门尼斯的对话
章节摘录
上述反驳的第二个论据是,我们时常会为别人感到羞耻和脸红。这种情况并不因为别的。而完全是因为:我们将他人的境况过于拉近我们自己的境况了。所以,看见旁人面临危险时,人们才会发出尖叫。我们以过分急切的心情去思索一种应当责备的行为(倘若是我们自己的)对我们的影响。我们的精神、继而是我们的血液,亦随之不知不觉地产生同样的运动,仿佛那个行为就是我们自己做出的,于是必然会产生种种相同的症状。 在强于自己的人面前。不成熟、无知以及无教养者会感到羞耻,尽管这似乎毫无理由,但这种羞耻却总是伴随着(并且往往是来自)一种意识,即意识到自身的弱点及无能。最谦逊的人,无论他何等心地善良、聪颖博学和富于修养,都绝不会没有出于某种内疚和不自信而感到过羞愧。有些人由于生性质朴和缺乏教育,毫无理由地屈从于羞耻这种激情,或每每被这种激情所征服,我们称之为腼腆。有些人由于不尊重他人,错误地估计自己的能力,却并未学会在必要时不受这种错误估价的影响,我们称之为厚颜无耻或不要脸。人身上包含着何等奇特的矛盾!羞耻的反面乃是骄傲(参见评论M),然而任何人若从未感到过哪怕半点骄傲,便绝不会产生羞耻之情。这是因为:我们全都格外在意旁人对我们的想法,我们的一切行为都完全出于我们对自己的无比尊重,别无其他。 这两种激情当中包含着大多数美德的种子,是我们身上实实在在的东西,而不是什么虚幻的品质。种种明白无误、各不相同的影响便能够展示这一点,尽管我们刚一受到其中任何一种激情的影响便立即产生理性。 一个为羞耻所压倒的人往往会萎靡不振。他的心脏感到冰凉和紧缩,血液从心脏飞向身体四周;脸在发烧,脖子和胸部的一部分亦如火燎。他的心情沉重如铅。他低垂着头,目光惶惑,紧盯着地面。此刻没有任何东西能够打动他。他对自己的存在感到厌倦,衷心希望自己能够消失得无影无踪。反之,当他满足了自己的虚荣、因骄傲而喜不自胜时,他便产生了种种截然相反的症状。他的精力使动脉的血液激增搏动,一种非同寻常的温暖使他心脏力量倍增,扩张膨胀;他的四肢却很凉爽。他感到自己轻飘飘的,以为自己能够踏在空气上。他昂首四顾,目光活泼。他为自己的存在而愉悦,往往喜欢发发火,并常为世人能够注意到他而感到高兴。 羞耻这种成分在使我们能够互相交往方面是何等不可或缺,简直令人难以置信。羞耻乃是我们本性中固有的。每当受到羞耻之情的影响,人人都会以懊悔的心情屈从于它,并尽可能地防止它产生。然而,交谈的巨大快乐却依然建立在羞耻的基础之上。倘若人类的总体并不受羞耻之心的支配,那便没有一个社会能够得到改良。所以,羞耻感造成了诸多麻烦,人人全都竭力自卫,因此,奋力防止这种不舒适感的人,便有可能依靠自己的成长在很大程度上克服其羞耻感。然而,这种做法于社会却是有害的,因此,自一个人的幼年时期直至其全部受教育时期,我们便竭力增强、而不是削弱或压抑其羞耻感,而我们对此提出的惟一补救措施,乃是要求他恪守某些规则,以防止这种麻烦百出的羞耻感可能使他做出的那些事情。不过,若要使他彻底摆脱羞耻感,或者治愈他这种感觉,政治家倒宁愿剥夺他的生命。 我所说的规则,就在于巧妙地节制我们自身,压抑我们的欲望,以及在他人面前隐瞒我们心中的真实感觉。有些人在幼年时代并未学会遵守这些规则,在以后的成长过程中,他们便极少获得进步。要获得我所提到的那种造就并且加以完善,最有效的东西就是骄傲之心与常识。我们极度渴望他人的尊重,我们想到自己为他人所喜爱、甚至可能为他人所赞美而飘飘欲仙,这些都相当于对克服最强烈激情的超值报偿,因此,它们便使我们远离一切能给我们造成耻辱的言行。为社会的幸福与完善,我们主要应当隐瞒起来的激情是:贪欲、骄傲以及自私。因此,“羞怯”这个字便具有三层含义,因其掩饰的激情不同而各不相同。 第一层含义乃是羞怯的一个分支,通常使其对象以贞洁而感到自负。它是一种真挚而痛苦的努力,即在他人面前全力扑灭和隐瞒我们那种天然性向.而大自然赋予我们这种性向,目的是繁衍人类这个物种。有关这种做法的课程,在我们有机会学习或理解这些课程的有用性之前很久便开始教给我们,如同教给我们语法那样。因此,在我所暗示的那种自然冲动尚未给儿童造成任何印象之前,他们便常会出于羞怯而感到羞耻并脸红。一个自幼便被施以羞怯教育的女孩,在她不到两岁的时候,便可能开始观察到(与她交谈的)那些女人如何小心翼翼地在男人面前掩饰自己。大人亦通过教训及实例向她灌输同样的谨慎守则。因此,这女孩很可能在六岁上便羞于露出自己的腿,却既不知道究竟为什么露腿是可耻的,亦不晓得她的羞涩究竟意味着什么。 要做到羞怯,我们首先便应当避免一切不合时宜的身体袒露:倘若一个国家的风尚允许,袒露脖颈上街的女人便没有什么错处。若时尚要求女人胸衣的领口开得极低,一位鲜花盛开的处女便可以毫不惧怕任何来自理性的责难,而向世人显示: 她突出的双乳何等坚实、雪白茁壮 在丰满的胸膛上间隔分开生长。 与此同时,她却会因为被人看到脚踝而痛苦,因为时尚要求女人藏起双足,而露出脚踝则打破了羞怯。若一个国家的礼法要求女人遮起脸庞,那么,露出半个脸的女人便是厚颜无耻的。羞怯的第二层含义,用我们的语言来说必是贞洁。它不仅要求自己不讲下流话,而且要远离污言秽语。换句话说,不可提及属于我们这个物种的繁殖行为,至少,那些与我们的繁殖行动之间存在着遥远联系的词句,是绝不该宣之于口的。羞怯的第三层含义是:一切每每能够玷污想象的姿势及行动,即一切能够使我们想到我所说的淫秽事物的姿势及行动,全都应当以极大的谨慎加以杜绝。 不仅如此,年轻女子若要被视为教养良好,还应当在男子面前使自己的一切行为显得稳重,从不接受男子的恩惠,更不给予男子恩惠。除非这男子年事很高,或为直系亲属,或者施受恩惠的任何一方的地位大大高于对方,她的做法才有开脱的理由。教养良好的年轻女士不但应严格警惕自己的行动,亦应严格警惕自己的外表。从她眼里,我们可能看到一种极为自重的意识,它虽非出于惧怕堕落,却使她决心在任何条件下都不放弃这种自重。对假装正经的女人,人们已经给予了上千种讽刺;同样,对贞洁美女无忧无虑的优雅举止及漫不经心的风度,人们亦给予了同样多的赞誉。然而,更聪明的人都会肯定:与具有令人望而却步的目光、时刻警惕的美女相比,微微含笑的美女那种自由开放的面容更带诱惑性,更能使被诱引者想入非非。 一切年轻女子都应当谨遵这种严格的节制,尤其是处女,只要她们十分看重文雅精明人士的尊重,便应当如此。男人的行动自由要大得多,因为男人的欲望更为强烈,更难控制。若将同样严苛的戒律加在男女两性身上,那么,无论男人还是女人便都不会首先做出行动,一切上流社会人士当中的繁衍则必定停滞下来,而这种结果远远不是政治家们所期望达到的目标。因此,较为恰当的办法是:让那个最因严格戒律而吃苦的性别得到松弛,昂总其性欲,制定一些规则,以减弱其严格的自我约束,因为其激情最为前强烈,而严苛限制的重负将会是最难忍受的。 ……
媒体关注与评论
中文版序言 ——个人利益,社会经济繁荣与制度之形成: 客观确定的善 要考察洛克之后即18世纪初经济学家关于个人追求自身利益的伟大社会经济意义的观点的内容,最适合的人选也许莫过于曼德维尔。在他之前,学者们在讨论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关系时,并没有明确地把社会利益(或公众利益)看做社会经济的进步和繁荣,而常常只是把它等同于社会安定或有序。也许,曼德维尔是第一个在这种讨论中明确、系统、始终如一地把公众利益理解为社会经济的扩大和发展的学者。他既是霍布斯式自利观在社会经济领域中的淋漓尽致的创造性发挥者,也是洛克关于个人利益是社会利益之基础的论点的真正继承者和发展者。 他在《蜜蜂的寓言》中比那个时代的任何其他人都更明确地阐述了古典经济学家用于建构其体系的若干基本假设和信念。哈耶克、布坎南等当代著名经济学家对他的经济学贡献给予了极高的评价。18世纪道德哲学的主要贡献是建造一座桥梁,一端搭在自利的经济人上,另一端搭在“社会福利”或“公共利益”上;并表明,在强制性的行为限制中,个人为追求自身利益的行为可能会推进整个社会的福利。曼德维尔就是其中的主要建筑者之一。然而,时至今日,国人有关经济思想史的论著却很少注意到他的贡献,甚至于根本就无视他的存在,也许是因为他的学说中没有包含“正规的”(normal)经济理论的缘故吧!至于有些国人的西方伦理史著述,虽然对曼德维尔的思想给予了重视,但也许是由于难以找到《蜜蜂的寓言》一书的原著,所述内容失之空泛。《蜜蜂的寓言》中译本的问世,可以为填补这一缺憾做出贡献。 曼德维尔其人其事 对于曼德维尔这位在世时就名声大振的学者的生平,人们所知极为有限;1670年,他生于荷兰鹿特丹的一个世家;1685年,于埃拉斯米安学校毕业后,进入莱顿大学,修医学和哲学,1691年获医学博士学位。毕业后,他开始行医,专治“歇斯底里”病。大约在1696年,他旅居英国,初衷是学习英语,但同时在伦敦作为一名神经和肠胃病及精神病专家而行医。据说,他对自己在这方面的见解感到非常自豪,并于1711年发表了一篇在当时颇有影响的论文——《论忧郁情绪和歇斯底里情绪》。1699年,曼德维尔与鲁特·埃利萨贝思·劳伦斯结婚,生有两个孩子。 虽然曼德维尔的生平事迹语焉不详,但18世纪的西欧思想界却充斥着对他的各种批判,甚至于人身攻击,诸如“品行极坏之人”之类的评论。这一切都源于他的主要著作《蜜蜂的寓言》一书。此书的雏形是1705年出版的《抱怨的蜂巢或骗子变做老实人》,写作风格为讽刺性散文诗体。曼德维尔的初衷在于嘲笑同代人对人类的自负。虽然大多数后人对他的了解只限于这一诗篇,但它尚未表达出他的多少重要思想,最初也几乎未引起人们的多大注意。1714年,在原诗之外,作者加进“道德的起源”和一些注释,改名为《蜜蜂的寓言——私人的恶德 公众的利益》出版,也未引起学界的重视。但他的思想已经变得清晰起来了。1723年,又加进“论社会本质之研究”,“论慈善和慈善学派”等论文再版时,突然引起广泛的关注,引来“正人君子”们的一致批判。为了进一步阐述自己的思想和为自己的观点辩护,1728年,他为此书增加第二卷,包括六个对话。之后,被译为法文、德文,多次再版。 除《蜜蜂的寓言》外,曼德维尔还著有《关于宗教、教会和国家幸福的自由思考》(1720)、《关于荣誉起源的研究》(1724)、《为公共烦恼的中肯辩护》(1723)等。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