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思想的演变

出版时间:1986,1992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作者:丹尼尔.A.雷恩  译者:孙耀君  
Tag标签:无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管理思想的演变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3条)

 
 

  •     读雷恩《管理思想的演变》
      
      人们很早就认识到土地、资本和劳动是三大生产要素,但一直到工业革命时期,才认识到管理是第四大生产要素。事实上,在工业化生产出现之前,人们并未遇到太多的管理问题。手工作坊、家庭作坊和小规模的生产并没有给管理提出太多的课题,尽管出现了一些小规模的工厂,但雇工并不多,生产工艺也并不复杂,管理者只要多一些指导和督促,就可以维持生产的顺利进行,所以,在工业革命之前,人们普遍认为所谓管理学就是指管理者的性格特质、个人魅力和勤奋程度等一些个性特征。
      
      工业革命之后,技术发明的大量涌现,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提高。生产的规模化、劳动力的密集化给传统的管理方式带来了极大的挑战。这一时期,工厂管理基本上是靠雇佣童工和女工解决劳工荒、靠尽量的压低工资控制成本、靠严厉的体罚来维持生产纪律,工人的命运极其悲惨,以至于马歇尔对于工人生活的改善一直持悲观态度,他认为资本家仅会支付工人维持自己和家庭最低生活的工资,支付更多便是浪费。马克思也认同此观点,也就是在这一时期,社会主义思潮开始出现,对于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现象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并提出了生产资料的公有化的社会主义理想。
      
      如果说这一时期有什么需要提到的管理创新的话,那么不能不提到承包制和计件工资。随着工业生产的规模化,工艺流程的复杂化,光靠一两个管理人员难以控制生产,于是,管理者开始把相关的工作进行分包,交给别的管理者去做。同时,因为雇员的增加,监工对于雇员消极怠工的监督越来越难,为了提高工人的积极性,由计件工资取代计时工资就非常合理了。
      
      总之,在科学管理学的鼻祖泰罗之前,管理学几乎没有什么系统的知识体系,只是一些零散的发现和进步,更谈不上成为一门学科。泰罗提出一系列的科学管理理论,不仅仅使管理学正式成为一门学科,而且在实践中也取得了很大的成效。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主要的核心观念是:在工人的劳动方面,泰罗强调分解分析工人的动作,并进行优化固定,这样既可以减少疲劳,又可以提高生产率;在薪酬方面,泰罗认为不应该克扣工资,如果工人提高劳动生产率并增加了产出,那么就应该按照事先约定的工资率支付工资,而不是像当时普遍存在的那样,干的越多,克扣的也越多;引起巨大争议的是泰罗的人力资源管理,泰罗根据工人的自身条件,把工人进行了优劣分层,并分别对待。这导致工会认为其侵犯人权,给泰罗带来了很大的麻烦。
      
      自泰罗始,人们开始意识到管理学是一门科学,管理学开始走上了科学、严谨和量化的发展道路,一大批管理学家追随泰罗的脚步,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管理学理论。总的来看,泰罗之后的管理学家聚焦于提高生产效率,所以,作者也把这一时期的管理学理论称为效率主义。比如,甘特发展了泰罗的薪酬制度理论,在计件工资的基础上,增加了“绩效”工资,在保质保量及时的完成工作以后,会得到一笔额外的奖励工资,这样就更加提高了工人的积极性,甘特还用图表的形式来记录任务的完成情况,更加直观方便的进行管理。吉尔布雷斯夫妇则更加聚焦于对于建筑工人动作分解的研究和优化,以减少疲劳,提高效率。同时加尔布雷斯夫妇更加关注工人的心理状况,不赞成用高压模式进行管理,他们提倡用展开竞赛的方式来激发工人的积极性,也就是说不能推着工人走,而应该拉着工人走。埃默森则发展了组织理论,提出直线组织和参谋组织的平行运行机制,直线组织在参谋组织的基础上去进行监督和行使权力,这一形式既保持了拥有专门知识的长处,又排除了使指挥链发生断裂的短处。另外,埃默森也非常重视会计在管理中的应用。而库克则把效率主义的原则运用到教育领域,因为教育领域涉及到的并非简单的体力劳动,对于劳动过程的管理和控制更加困难,所以,库克不仅强调科学的管理制度,也更加强调制度运行中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关系。
      
      最初的管理学大部分是运用于工业管理,库克开始将管理学原则开始运用到非工业领域,而法约尔则把管理学的原则应用到行政管理中,法约尔把行政管理的职能分为:预测、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并提出了14项管理原则:分工、权力、纪律、统一指挥、统一指导、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报酬、集权、等级线、秩序、平等、人员稳定、主动性、团结精神。我们可以看到,体力劳动为主导的工业管理和脑力劳动为主导的行政管理还是有很大的差别的。
      
      我们回顾的这些管理学家都是在体力劳动为主导的工业社会中,他们的管理学理论聚焦于提高体力劳动者的劳动效率和积极性。而随着技术的发展和进步,低端的制造业逐渐淡出了舞台,取而代之的是技术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的产业体系,雇员也由体力劳动为主导的产业工人逐步发展到以知识生产为主导的白领。适用于体力劳动者的管理体系已逐渐不适用于新型的产业形态。
      
      由对体力劳动者的管理模式发展到脑力劳动者为主导的管理模式是一个逐步的过程,这个过渡的过程中,有一个重要的代表人物——梅奥。梅奥认为技术主导型的社会过于强调工程技术,而忽视了个人的社会需求,他提倡应该在效率的逻辑和工人感情的非逻辑之间维持一种平衡。作者雷恩更加强调管理学知识发展的内在逻辑关系,对于产业形态对管理学的需求和推动强调不够,我个人感觉这是本书的一大不足之处。实际上,梅奥对工人感情的强调并非完全是管理学逻辑的演进,更重要的是社会需求的推动和启发。
      
      现在,我们已经进入后工业化时期,工业化时期,工业生产是社会经济活动的主体。而在后工业时期,取代工业生产的是第三产业的蓬勃发展,也就是服务业、创新产业和创意产业为主导的产业形态。适用于工业化生产的动作分解优化、计件工资、绩效工资、直线组织以及简单的心理关怀等管理模式已不能满足后工业化时期的业态。
      
      后工业化时期,管理学的集大成者是德鲁克,德鲁克更加强调管理在实践上的有效性,而不是理论上的正确性,这一观点纠正了科学管理时代将管理学引向工程学的倾向。德鲁克强调对于知识型员工应该用目标管理取代过程管理,对于脑力劳动者,过程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成果可以评价,所以,目标管理比过程控制更加有效。德鲁克对于知识经济时代的诸多管理学课题都提出了独到而深刻的见解,并得到了管理学实践的验证,可惜的是,《管理思想的演变》对于德鲁克的介绍非常简单,仅强调了目标管理,而且对于目标管理给管理学界带来的革命意义并未强调。
      
      随着产业形态和社会网络联系的日益复杂,而且又遇到70年代的社会动荡、经济混乱,机械的管理学原理已经不能满足管理学界面临的复杂情境,于是权变理论应运而生了,所谓权变理论,就是根据遇到的实际情况,分析自变量,然后推出因变量。根据决策所依赖的具体因素来进行分析并支持决策。
      
      本书给我的印象就是,所有现代的理论其实都能在以前的理论中找到种子,比如,XY理论。XY理论更加强调对雇员的人道主义关怀,更加关注雇员的心理和情绪,希望雇员能在兴趣和成就感的驱使下,积极主动的进行工作并承担责任,这种管理理论非常适用于创新型的团体,比如GOOGLE的研发部门。实际上XY理论在吉尔布雷斯夫妇的管理心理学、梅奥主义以及玛丽•福莱特的完形心理学中已经埋下了种子,最终发展到一个很高的阶段。
      
  •     看该书的几个发现:
       1 在管理史上名声大噪的人物或是出身富豪,或是工程师,或干脆本人就是老板。
       2 这些管理学家不只是学问家,他们都和当时的政界、军界、商界有着密切的联系。
       3 尽管西方人一直反对家族世袭的政治治理方式,但美国的大企业历经百年从来都是自己家族继承掌门人。
      
  •     据说这是管理学的经典名著,由于我是初学者,很多理论都不大看得懂,但是这书的作者很有见地,我觉得从中获益非浅,值得推荐。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