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禅集(套装共2册)

出版时间:2009-9  出版社:郑奇 荣宝斋出版社 (2009-09出版)  作者:郑奇 绘  页数:535  

前言

我的中国绘画学术和艺术历程与禅修的历程是绞绕在一起的。大约在1979年(时年虚26岁),我鉴于清代四大画僧的杰出成就,觉得佛教对成就艺术大师必有莫大的作用力,萌生了出家的念头。当时正值改革开放之初,各地佛教协会开始酝酿成立,寺庙渐渐恢复,但“文革”的惯性冲力仍很强大。我父亲反对我出家,出于孝道,我退而求其次,考了中国绘画史的研究生。读研期间,因研究文入画而涉及南宗禅,初读《坛经》,似懂非懂间,觉得这是一个神奇而伟大的文献。但由于“左”的思想仍是正统,写论文时不得不采用一些“批判”的语气对待之,心底则已然受到巨大的震撼。这可算是我初入佛门吧!没有师傅,纯靠自学,毕竟根基太浅,一不小心,便入歧途,觉得佛与凡夫之间既然只是一纸之隔,而这层纸已经被我捅破,我也就可算是佛了。一念之差,不仅没有刻苦修行,反而更增加了贡高我慢。思想、行为与社会不能和谐,个人名利不能如愿以偿,还不在自己身上找原因,相反怨天尤人。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与董欣宾合作期间曾想到高曼寺皈依,董欣宾先生送我前往,他怕我从此遁入空门,找理由将我拉了回来,这次不仅没有皈依,又生了许多口业。无奈中我们约定:此生我一定要皈依三宝,但时间、地点、师父由他来定。直到1999年,欣宾先生生肺癌住院,我也生了一场大病,遍求名医无效,于走投无路时住栖霞寺月余,我自作主张皈依三宝,本振师父为我起法号叫“妙禅”。我没有告诉师父我以前学禅走的弯路,而“妙禅”恰恰击中了我的要害。悟禅要妙,不妙则无禅。顿悟固然妙,但它是渐悟的结果,企图一步登天,无异痴人说梦。在师父的指导下,我暂搁置禅宗而修净宗,从念经拜佛点滴做起,修平常心、平等心、忍辱心,从此渐入佳境。此后数年,春节都常在寺院度过,并曾在定山寺当过一期和尚,逐渐理解了不少大德的开示和佛教经典,转益多师,净、禅、密兼习,身心都发生了许多变化,慢慢消除了一些无明。继而反观中西美术史,觉得千秋以来的艺术大师,用修行者的标准来衡量都还不到位。包括我曾经崇拜的石涛、八大也是如此。而当今艺坛,情况就更加复杂了,从事理和情感上讲,众生是平等的,谁都可能是我的前生父母,未来的佛菩萨;而在现实中,真懂艺术者少之又少如“指甲上土”,不懂艺术甚至糟蹋艺术者却如“大地上土”。艺坛孰高孰低?前景如何?个人处于何种地位?个人能够做什么?应当做什么?自觉清晰而高远。

内容概要

  《妙禅集(套装共2册)》包括了《郑奇艺术论文集》、《郑奇中国画集》。《妙禅集(套装共2册)》中记述了作者了从30多岁到现在的一些代表作,从中可以看到我画风的衍变过程,当然也预示了今后的大概方向。“喃喃”是近年的画语录和短文,记述我个人的艺术观、人生观,也提出了今后的一些研究课题;其二是 “艺术本体论”(文集),其中有些文章现在看来,已成过去,但就像人的成长,童年、少年、青年、中年、老年,各有可爱,同时也各有不足,读者可以各有取舍。本来还有一本是“古代名画新论”,大多是我在南京博物院工作期间进入库房阅读古画的研究赏析文章。出版社建议我将这部分文章划出本集,另行出版。这样就形成了现在的格局,一本以画为主,一本以图为主,理论与实践相得益彰。

书籍目录

《郑奇中国画集》目录:“画外喃喃”目录高僧不高重新认识齐白石争雁(一)争雁(二)抢肉骨头“不怕”与“最怕”赞叹有钱能使鬼推磨郑板桥最令我感动的事迹想想岳飞当下一念,照顾自己挨骂五十几岁才学会吃饭不由自主正月十五观烟花爆竹有感艺术的定义(一)艺术的定义(二)艺术的本体(一)艺术的本体(二)抽象艺术意象意境格调关于“写意”关于“写神”弘一法师的书法无心插柳方可成大师如何看待现代中国绘画史董欣宾与吴毅诸葛亮、曾国藩、毛泽东用兵之不同如何看待中国近现代史赝品有没有价值智慧 勤奋 刻苦(一)……中国画作目录《郑奇艺术论文集》目录:总序中国绘画本体学的曲折历程一 理论研讨(一)艺术本体论——中西绘画本体发展历程比较研究(二)艺术是人工创造的审美对象(三)《人类文化生态学导论》全书简介(四)横向多元进化论(五)中国绘画的世界性地位(六)中国美术教育的现状及其出路(七)艺术大师的标准。(八)文化产业是一场革命(九)西方现代派与中国文人画(十)从“六法”之生态看中国画的现状(十一)三大鉴定家与书画鉴定学(十二)中国书画市场价格倒挂现象分析(十三)谈吴冠中、关山月的不同“零”说(十四)论“0”的美学——中国画原理探索之一(十五)论繁简字在书法创作中的应用——对现代书法的一个评价标准的辨诘(十六)叠石造山法·总论(节选)(十七)学术养浩气彩笔铸心胸——学者画家郑奇访谈录二 美学·美术史论(一)从良渚文化玉器看中国美学精神之形成(二)赵陵山族徽在民族思维发展史上的重要意义……三 艺评与书评四 重欣宾研究

章节摘录

插图:色彩的综合;白为淡之极,黑为浓之极。倘要以色彩包含天下一切色,必然归入水墨体系。中国的色彩观念是五色观:青、黄、赤、白、黑。它与西方色彩的七色观(赤、橙、黄、绿、青、蓝、紫)不同。七色观是由光学分析实验中获得,是科学的结论。五色观是由视觉经验中获得。五色即三原色加两极色。三原色以不同的比例混合,便可以获得大千世界所有的复色、间色、灰色;以相同比例混合,便可以获得黑色。所以,五色观包含了从无色到有色再到极色的全部内容,当然也包含了七色观。而七色观中则很难包含五色观。所以西方油画尽量不直接使用黑色,使用白色的目的多半也不是为了显示白色之美,而是为了调和其他色彩,使之成为淡色。由此可见中国美性色彩体系的巨大包容性。而艺术色彩学的非科学性、纯艺术性即本体自律性也完全体现在中国画三大色彩体系之中,反之,西方经典油画则因为物理科学的局限而与本体的自律性背道而驰。(2)水墨画与素描的比较由上述可知,中国画水墨的黑白与西方素描的黑白是完全不同的。素描是个别时空段中客体明暗关系的再现,是自相;水墨是无数时空段中主、客体关系的深度复合表现,是最大的类相。水墨体系的内涵比素描的内涵不是大一点点,而是要大无数倍乃至不可估量。西方素描写生一棵松树,便是个别时空段中的某一棵具体的松树,而水墨画的一棵松可能是画家临摹、写生、观察,加上自己的人生体验、感情注入后的无数松树和人格精神的复合,它可以不必是客观存在的某一棵松树,但它可以代表一切松树和一切具有松树的品格的人格品操。艺术作品的耐人寻味、百看不厌的根据,便在于这种由复合而凝结成的高密度的内涵。(3)解剖学与中国画人物造型之比较学西画(包括雕塑)必学人体解剖。解剖学是医学的基础学科之一。艺用人体解剖与医用人体解剖的差异仅仅在于:艺用人体解剖分析到肌肉、骨骼;而医用人体解剖进一步分析到血管、神经、内脏器官。此外没有质的差异。以解剖学作为人体造型的依据,必然是科学的、自然主义的,这是不言而喻的。这种造型方法为中国绘画(也包括雕塑)所不取。以形写神的观念不要求人体比例的精确,只要求精神气质刻画的正确。退一步讲,以形写神也不排斥形,也可以包含形的准确追求在内;而人体解剖却难以包含神的追求意识。当然,更重要的一点,造型关键在造。只有造,才显示造型的本体性,模仿无法进入本体。中国画无论人物、山水、花鸟造型皆讲究造,因造而生程式,程式是本体成熟的标志,仅此一点,便可作为世界艺术造型之范典。(4)透视学与中国画章法之比较透视学使西方经典油画的构图进入了成熟期,而透视学的本质却是严格的空间几何学,它依然不具有丝毫的本体性质。中国画章法不讲透视,诸如《清明上河图》《长江万里图》《江山秋色图》等长卷,有人称之为散点透视,其实这里没有透视意识,只有美性基础上的平面布局意识和远近空间处理意识。这种处理不以科学的准确为依据,只以视觉效果的合理舒适为依据,具有极大的人为因素,从而形成一套章法理论和章法程式(如“置陈布势”“经营位置”“三远”等)。从我们对西方传统中的经典艺术赖以成立的四大基础学科的分析中可以一目了然:文艺复兴的西画表面上背叛了中世纪的神学主义,实质上舍弃了中世纪有限而宝贵的艺术本体精神,打着古希腊的旗号,大张旗鼓地进入了科学主义和自然主义,创造了背离本体的辉煌。这种辉煌一旦用艺术规律去衡量,它的缺陷是致命的。

编辑推荐

《妙禅集(套装共2册)》是由荣宝斋出版社出版的。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妙禅集(套装共2册)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