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8-5 出版社:中国盲文出版社 作者:刘墉 页数:167
Tag标签:无
前言
二○○一年春,有几个研究生来找我,希望以我作为他们论文的主题。 听他们讲,我先吓了一跳,推说:“我怎么值得研究呢?”接着看他们整理出来的论文大纲,我又吓了一跳,心想:天哪!他们怎么好像比我更了解我?甚至有些在我记忆中早已淡忘,也没有录入我集子的早期作品,都被他们找出来,而且推算了我创作的年月。 说实话,我没能多提供给他们什么材料,只能见证资料的真伪,和对他们的分析表达自己的看法。我觉得这次的研究,与其说是他们获益,不如说他们使我更了解了自己,也帮助我找回许多散失的旧作。 由于那些作品经过“编年”,我一篇篇读来,仿佛重温往事,读自己的日记;更因为按时序来读,使我能清楚地见出自己写作风格的改变。 据他们分析,我四十岁生女儿之前的作品属于“浪漫期”,用词比较华美,构思比较抽象,许多小说带有虚幻诡异的色彩。至于四十岁之后,大概受女儿的影响,更落实了生活,也更能触及平凡生活中的喜乐。虚构的东西减少了,文字平实简约了,段落与段落之间则有了更大的张力。 他们也分析我的作品可以分为“报告文学”、“学术论文”、“短篇小说”、“励志处世文”、“幽默小品”、“抒情散文”和集合了以上六类的“墉体散文’’(这是他们造的词)。 其中“报告文学”与我从事新闻工作多年有关,后来发展为带有“反讽性质”的杂文;“学术论文”多半属于美术专业;“励志处世文”以《萤窗小语》和《创造自己》、《肯定自己》、《超越自己》三书发展出来;“短篇小说”是由《点一盏心灯》开始;“幽默小品”集中我三四十岁左右在《皇冠》杂志发表的一系列《小生大盖》专栏;“抒情散文”属于纯文学,则是我自学生时代一直写到今天,被我列入“私房书”的那种“写自己私密心情的作品”。大概因为我爱赏花莳草,所以其中“田园文学”又占了相当大的比例。 看他们分析,最有意思的是结论—— 他们认为如果我没有浪漫期的六种文体,就不会发展出今天独特的“墉体散文”。 “墉体散文”多半是以第三人称,从客观角度写情叙事的。据研究生分析,我在这类散文中,发挥了写“报告文学”和“小说”的本事,让事情活生生地呈现。而且一次呈现许多相关的故事,再交给读者自己去思索。 他们也分析,我今天作品里有一定程度的“反讽和幽默”,那技巧当得力于早年的《小生大盖》。他们又进一步说,由于我曾花了三年时间,将三十多位学者的论文,改写成《中国文明的精神》电影剧本,使我知道怎样把“死”的说成“活”的,把理论写得感性。 对于这些研究生的分析,我没什么意见,只觉得蛮有意思,没想到拙作还有值得作学术分析的地方。不过也真谢谢这几位同学,使我能轻轻松松地将自己各个时期的作品分类。 也就那么巧,同年二月,大陆出版社的朋友来美,专诚到长岛的寒舍造访,表示希望出版我早期的作品,使读者能睹我的全貌。 灵光一闪,我当场就拿出由研究生们整理的资料,交给对方过目,于是有了这本“刘墉浪漫期作品选集”。 这套书收录了我三十岁至四十岁之间的五种风格。编入了一些我不曾在台湾发表的作品,补上了我在中国大陆出版作品的一个空白。其中许多文章虽在台湾发表,但或因反讽太多,或因幽默过多,过去并未被我纳入专集,也曾拒绝别人收录,而今居然在大陆推出,连拙荆都有些惊讶。 “有什么可惊讶的呢?”我对她说,“人生过半,以前写的好的、坏的,都成了,即或今是而昨非,‘今是’也是踏着‘昨非’而来。就让我的读者看看我早期的作品有多浪漫、多虚幻、多逗乐吧!” 于是,把这集子,呈给各位读者,以博方家一粲。
内容概要
“刘墉浪漫期作品选集”共五本,收录了我三十岁至四十岁之间的五种风格,补上了我在中国大陆出版作品的一个空白。 人生过半,以前写的好的、坏的,都成了,即或今是而昨非,‘今是’也是踏着‘昨非’而来。就让我的读者看看我早期的作品有多浪漫、多虚幻、多逗乐吧! 于是,把这集子,呈给各位读者,以博方家一粲。
作者简介
刘墉,画家、作家。一个很认真生活,总希望超越自己的人。曾任美国丹维尔美术馆驻馆艺术家、纽约圣若望大学驻校艺术家、圣文森学院副教授。出版中英文著作七十余种,在世界各地举行个展近三十次。
创作的原则是“为自己说话,也为时代说话”;处世的原则是“不负我心,不负我生”。
二○○五年刘墉先生授权中国盲文出版社制作出版他在祖国大陆地区的第一套有声书,并将全部版税捐助给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和希望工程。刘墉已在四川、贵州、陕西等地捐建三十八所希望小学。
书籍目录
序 昨天走过的路补偿蓉子昙花土坟柜子深处方副总的喜事衣帆粉红色保留座旧情软糖姑娘刘姥姥回家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