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8-02 出版社:中国盲文出版社 作者:王占君 页数:284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古镇沧桑》以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为背景,以主人公汪荣的传奇经历为脉络,记述了20世纪40年代一个小镇的沧桑巨变。《古镇沧桑》聚焦两个方面,一是个人命运,一是社会历史,将个人命运沉浮和社会历史变迁进行了巧妙糅合。从书中,我们可以看到沦陷区日本人的野蛮统治和普通百姓的抗争,以蒙民大队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与日本侵略者的生死较量,以及解放战争中的战斗硝烟。《古镇沧桑》把宏大叙事和民间叙事、个人叙事相结合,既成功塑造了众多性格复杂而鲜明的艺术形象,又描绘出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使读者从中窥视到了一个时代的变迁。
作者简介
王占君,1944年12月生。汉族,中共党员。198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91年评为国家一级作家,1992年获国务院一等特殊津贴,1995年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栏目作了报道,1996年当选为中国十大“世纪之星”,第六届全国文联委员。现为辽宁省作家协会副主席,阜新市作家协会主席、中国残疾人作家联谊会副主席、中国大众文学学会理事、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理事、中国俗文学学会理事等。
书籍目录
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第八章第九章第十章第十一章第十二章第十三章第十四章第十五章第十六章第十七章第十八章第十九章第二十章第二十一章
章节摘录
第一章这是1944年的初冬,细碎的雪花从阴霾无际的空中无穷无尽地飘落。冬至月的小北风,冷飕飕像刀子割刺着人的肌肤。老爷庙那高高的甍脊上,已披上一层银白的雪被。烟窗中冒出的滚滚黑烟,却使这古老的关帝庙笼罩在黑色的烟尘中。庙前的广场,是西辽县城最繁华的所在。旗杆上斜挂的武圣旗和日本国的膏药旗交叉并列,让人感到分外的别扭。日本的统治,严寒的天气,都未能阻挡住人们生存的脚步。广场上依然是人头攒动,熙熙攘攘。卖烤地瓜的,卖切糕豆腐脑的,卖油条豆浆的,摊煎饼烙筋饼的,卖糖葫芦的,还有吹糖人的,拉洋片的,撂地摊打把式卖艺的……五行八作,无所不有。叫卖声,讨价还价声此伏彼起,震耳欲聋。拥挤的人群中,一名个子高高的少年急切地向前穿行。他一米八的个头,白净的皮肤,一头天然卷曲的黑发。两只大眼睛骨碌碌直转,透着精明和机灵。虽说他虚岁才刚刚16,但看起来已像个二十来岁的大小伙子了。只是他的穿着太寒酸了,3年前的棉袄,由于他个子蹿得快,袖子已是短了半截。破旧的棉裤,更是补丁摞补丁,压了好几层。他的手心里,紧攥着一元满洲票。他来这市场,为的是给快要临盆的嫂子买只鸡。这是他在火车站扛大包整整半个月赚来的工钱,可以说浸满了他的血汗,所以他把这钱看得几乎和性命一样重要。一个红布酒幌在北风中摇曳,这是一家只卖小吃的小饭馆。那个时代,饭馆大小以酒幌多少为凭。有雅间的一般两个幌,两层楼的就挂4个幌了。少年汪荣进了小酒馆,里面只有一个客人在用餐,老板娘也是跑堂的,对汪荣客气地打个招呼:“掌柜的,吃点啥?”条桌上摆着一个酒坛子,里边是橡子做的劣质酒。旁边的秫秸盖帘上,摆放着一只猪耳朵,半个猪头肉,还有一碗花生豆。汪荣吧嗒一下嘴:“酒多钱一两?”“两毛。”汪荣岁数虽说不大,酒量却大得惊人。60度的老白干,他也能喝上二三斤。摸摸手心的1元钱,汪荣心想,这只够半斤橡子酒钱,嫂子生孩子,还等着喝鸡汤呢,自己还是忍了吧。他咽口唾沫,狠狠心跑出了“一分利”小酒馆。汪荣加快脚步向前走,打算快些远离酒馆,也好远离酒香的诱惑。前面就是地摊了,汪荣走不多远,在一只鸡笼边停下了。一个农妇蹲在地上,焦急地注视着过往行人。汪荣瞄一眼农妇,他在打量笼中的几只鸡。农妇看到了希望,仰起头近于恳求地说:“掌柜的,买我一只鸡,我还等着卖鸡钱买米呢。”汪荣明白,这是急需用钱的自产鸡要出手,不是市场上贩子倒把的,价钱一般要便宜三四成。他欲擒故纵地叨咕着:“再到别处看看行情。”“掌柜的,别走,买我的吧。”汪荣这才蹲下来,他早已看中了目标,将手伸进鸡笼,抓住了那只小母鸡:“这只,多少钱?”“两元。”
编辑推荐
《古镇沧桑》由中国盲文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