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9-6 出版社:中国对外翻译 作者:(苏联)高尔基|主编:尹承东|译者:高惠群//安东//顾生根 页数:644 字数:580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是高尔基著名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它是高尔基根据自己的生活道路,和俄罗斯19世纪70~80年代的社会生活所描绘的一幅多彩的历史画卷,是一部卓越的艺术珍品。 作品中的主人公阿廖沙不仅是高尔基早年生活的写照,同时也是俄国劳动人民经过艰苦复杂的磨炼后走向新生活道路的具有概括性意义的艺术典型。 《童年》反映了小主人公阿廖沙在父亲去世后,随母亲寄住在外祖父家中度过的岁月。其间,他得到外祖母的疼爱、呵护,受到外祖母所讲述的优美童话的熏陶,同时也亲眼目睹两个舅舅为争夺家产争吵打架以及在生活琐事中表现出来的自私、贪婪。这种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善与恶、爱与恨在他幼小的心灵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阿廖沙就是在这种“令人窒息的、充满可怕景象的狭小天地里”度过了自己的童年。 《在人问》是高尔基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二部。阿廖沙11岁时,母亲又不幸去世,外祖父也破了产,他无法继续过寄人篱下的生活,便走上社会,独立谋生。他先后在鞋店、圣像作坊当过学徒,也在绘图师家、轮船上做过杂工,饱尝了人世间的痛苦。在轮船上当洗碗工时,阿廖沙结识了正直的厨师斯穆雷,并在他的帮助下开始读书,激发了对正义和真理追求的决心。五年后,阿廖沙怀着进大学的希望准备到喀山去。 《我的大学》是高尔基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最后一部。作品讲述了阿廖沙在喀山时期的生活。16岁那年,他背井离乡,到喀山去上大学。梦想破灭后,他否得不为生存而奔波。住“大杂院”,卖苦力,同流、浪汉接触,和形形色色的小市民、知识分子交往,进了一所天地广阔的社会大学。 在这所大学里,他经历了精神发展的复杂道路,经受住多方面的生活考验,对人生的意义、对世界的复杂性进行了最初的探索。
书籍目录
译本序童年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十一 十二 十三在人间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十一 十二 十三 十四 十五 十六 十七 十八 十九 二十我的大学
章节摘录
童年 一 在一间昏暗、狭小的屋子里,就在窗户下面的地板上,躺着我的父亲。他穿着白衣裳,身子特别长,光脚丫子的脚指头奇怪地揸开着,那双可亲的手静静地平放在胸前,手指是弯曲的;快活的眼睛上紧紧压着两枚乌黑的铜币,慈祥的脸孔发黑了,牙齿难看地龇着,让我害怕。 母亲光着半身,穿条红裙子跪在那里,用我平时锯西瓜皮玩的那只黑梳子,把父亲又长又软的头发从前额梳到后脑上。母亲不停地说着什么话,嗓音低沉又嘶哑,她的灰色眼睛肿了起来,就像在融化似的淌下大滴大滴的泪水。 外婆拉着我的手,她长得胖乎乎的,脑袋大,眼睛也很大,皮肉松弛的鼻子挺可笑。她穿一身黑衣裳,整个人软绵绵的,有趣极了。她也在哭,但哭得有些特别,就像在给母亲很好地帮腔。她浑身颤抖,拉着我,把我推向父亲那边去。我撑着不肯过去,躲在她背后,我心里害怕,怪不自在的。 我从来没见过大人哭,也听不懂外婆一遍又一遍说的那些话: “跟爹告个别吧,你再也见不到他了,他死了,亲爱的,不到年纪就早早地死了……” 我闹过一场大病,刚刚才好。我清楚地记得,生病的时候是父亲高高兴兴地忙着照料我,后来父亲突然不见了,接替他的是外婆这么个怪人。 “你从哪儿来?”我问她。 她回答说: “从上头,从尼日尼,不是走来的,是坐船来的!水上可不能走,小鬼!” 这真是好笑,让人不明白:这座屋子楼上住着几个染大胡子的波斯人,下头地下室里住着那个黄脸老汉,卖羊皮的卡尔梅克人。从楼梯上可以骑着栏杆溜下来,要是摔倒了,就翻跟头滚下来,这个我很清楚。这跟水有什么关系?全都不对头了,乱七八糟的真好笑。 “为什么我是小鬼?” “因为你吵人。”她也笑着说。 她说起话来亲切快活又流畅。我从第一天起就跟她成了好朋友,现在真希望她赶快带我离开这间屋子。 母亲的样子让我憋闷。她的眼泪和哀号在我心里引起了一种从未体验过的不安。我头一回看见她这副模样。她一向态度严厉。寡言少语;她干净整齐,身材高大,就像一匹大马;她的身板很硬朗,手劲大极了。可是现在,她浑身都肿胀起来,蓬头垢面的,很不好看,衣服也全撕破了;原先整整齐齐的头发,就像一顶发亮的大帽子,现在却披散在光光的肩膀上,有些搭到了脸上,而另一半编成辫子的头发,晃晃荡荡,不时触到睡着了的父亲的脸。我在屋里已经站了很久,她也没有瞧我一眼,只顾替父亲梳头,老是呜呜地哭,哽咽得喘不过气来。 这时候几个穿黑衣服的庄稼汉,还有岗亭里的警察,一起朝屋里张望。那个岗警生气地喊道: “快点收拾!” 窗户上用一块深色的披巾做幔子,风把披巾吹得鼓鼓的,就像船帆一样。记得有一次父亲带我坐小帆船玩,忽然打雷了。父亲笑起来,用膝盖紧紧夹住我,对我喊道: “没事儿,别害怕,洋葱头儿!” 这时母亲忽然费劲地站了起来,但马上又无力地坐下,仰面栽倒了,头发散乱一地。她两眼紧闭,苍白的脸变成铁青。她像父亲那样龇出牙齿,用可怕的声音说: “关上门……阿列克谢出去!” 外婆推了我一把,奔到门口叫起来: “乡亲们,不要怕,请别碰她,为了基督,请你们走开吧!这不是霍乱,是要生孩子啦,上帝保佑!” 我躲到暗角的一只大箱子后面,从那儿看见母亲在地板上扭动和哼哼,她把牙齿咬得格格响,而外婆在她身边爬来爬去,又亲切又欢喜地说: “为了圣父和圣子!忍一忍,瓦留莎!……圣母啊,保佑……” 我吓坏了。她们在父亲身旁的地上忙乱,不时碰到他,她们又是哼又是叫,而他一动也不动,仿佛还在笑。地板上的忙乱持续了很久。母亲不止一次站起来又倒下去,外婆就像个又大又软的黑皮球一次次从屋子里滚出去。后来黑暗中突然响起了婴儿的哭声。 “谢天谢地!”外婆说,“是个小子!” 她点亮了蜡烛。 我大概在角落里睡着了,后来的事情一点也不记得了。 留在我记忆里的第二个印象,是一个阴雨天,在坟场上荒僻的角落。我站在打滑的黏土堆上,望着父亲的棺材放进墓坑里。坑底积着好多水,还有蛤蟆,有两只已经爬到黄色的棺盖上。 站在墓边的有我、外婆、浑身淋湿的岗警和两个气呼呼拿着铁锹的庄稼汉。温暖的细雨就像小小的玻璃珠儿,不停地洒在大伙身上。 “盖土吧。”岗警说了一句就走开了。 外婆用头巾捂着脸哭了。庄稼汉们弯下腰,急忙向墓坑里铲土,把坑底的水打得噗噗响。两只蛤蟆跳下棺盖,又往坑壁上跳,结果被泥块砸到坑底去了。 “你走开,廖尼亚。”外婆抓住我的肩膀说。我一扭身挣脱了她的手,我不想离开。 “你真是的,上帝啊。”外婆抱怨道,不知是对我,还是对上帝。她垂着头,默默地站了很久。墓坑已经填平了,她还一直站着。 庄稼汉用铁锹嘭嘭地拍紧坟土。这时吹来一阵风,把雨带走了。外婆拉起我的手,领我从许多发黑的十字架中间向远处的教堂走去。 “你怎么不哭呀?”从墓地出来后,她问我。“你应该哭一下的!” “我不想哭。”我说。 “不想哭,那就算了吧。”她小声说。 也真奇怪:我很少哭,而且只是受了委屈才哭,弄疼了不哭。父亲见我流泪总取笑我,母亲则大声斥责我: “不许哭!” 后来我跟外婆坐马车经过一条很宽很脏的街道,两旁都是些深红色的房子。我问外婆: “那些蛤蟆能爬出来吗?” “不,爬不出来了,”她回答。“上帝保佑它们!” 无论父亲还是母亲,都没有像外婆这样经常、这样亲热地说到上帝的名字。 几天后,我、外婆和母亲搭上了轮船,坐在一间小舱里。我那刚出世的弟弟马克西姆死了,用白布裹着,扎了根红带子,就放在角落里的桌子上。 我坐在包袱和箱子堆上,从马眼睛似的圆鼓鼓的窗户朝外面看。泛着泡沫的混浊河水,在湿漉漉的船窗外流呀流呀总流不完。有时候波浪溅起来,打到窗户玻璃上,我便身不由己跳下地来。 “别害怕。”外婆说,用她柔软的双手将我轻轻抱起,放回到包袱上。河水上面笼罩着灰蒙蒙的湿雾。远方露出了一片黑色土地,不久它又消失在雾和水里了。周围的一切都在晃动。只有母亲双手抱在脑后,紧紧靠住舱壁,站着一动也不动。她脸色阴沉、铁青,茫无表情,两眼紧闭,始终不说话,好像整个儿变成了另一个人,一个陌生人,连她身上的衣服我都认不出来了。外婆好几次小声对她说: “瓦里娅,你吃点东西吧,少吃点儿,好吗?” 她不说话,也不动。 外婆跟我说悄悄话,跟母亲说话声音要大些,但好像赔着小心,有点胆怯,话也很少。我觉得她有点怕母亲。我明白这一点,这使我和外婆更加亲近了。 “萨拉托夫,”母亲突然生气地大声说。“水手在哪儿?” 她说的话也让人奇怪,听不懂:萨拉托夫,水手。 一个宽肩膀、白头发的人走了进来,他穿着蓝衣服,拿来一个小木匣子。外婆接过匣子,把弟弟的尸体往里放,装好后,伸手端着匣子向门口走去。外婆很胖,要侧过身子才能走出狭窄的舱门,她站在门口为难的样子真好笑。 “唉,娘!”母亲喊道,一把夺过小棺材,和外婆一起走了。我独个儿留在舱里,仔细打量那个穿蓝衣服的乡下人。 “小弟弟死了,是吧?”他弯下腰来对我说。 “你是谁?” “水手。” “萨拉托夫是谁呀?” “是一座城市。你朝窗外看,那就是它!” 陆地在船窗外移动,黑乎乎的陡岸上雾气腾腾,像是刚切下来的一片大圆面包。 “外婆到哪儿去了?” “埋小外孙去了。” “把他埋在土里吗?” “当然是埋在土里。” 我告诉水手,在埋父亲的时候活埋了几只蛤蟆。他把我抱起来,搂紧了,亲了亲。 “唉,小弟弟,你还什么都不懂呢!”他说。“你用不着可怜蛤蟆,随它们去吧!可怜可怜你母亲吧,瞧她多伤心啊!” 头顶上忽然呜呜地响起来,现在我知道这是轮船在拉汽笛,所以不害怕了。水手连忙放下我,向舱外跑去,一边还说: “要快跑!” 我也想跑,于是就出了舱门。昏暗狭窄的走道里没有一个人。离出口不远就是楼梯,踏步上的铜块亮闪闪的。我朝头顶上一看,只见许多人都带着大包小包,显然是要下船的样子,那么我也该下轮船了。 我跟着一群乡下人来到船边,站在上岸的跳板前面。这时候大伙对我嚷了起来: “这是谁家的孩子?你是谁家的?” “我不知道。” 好一阵子我被人家推来搡去,又扯又摸,终于那个白头发水手来了,他抓住我,对大伙解释说: “他是阿斯特拉罕上来的,从舱里跑出来的……” ……
编辑推荐
《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全译本)》是一部“在俄语文学中登峰造极的自传体小说”,描写了作家童年、少年和青年时代的生活经历,在俄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上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也是在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外国文学作品之一。作者高尔基是俄国自然丰义小说家,苏联文坛的一代宗师。文学界曾把他与托尔斯泰、契诃夫并称为俄国文学史上“不可逾越的高峰”,鲁迅、郭沫若等都把他当作自己的导师,正如鲁迅所说:“高尔基是伟大的,我看无人可比。”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