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散文一百篇

出版时间:2001-1  出版社:中对翻  作者:高健  页数:798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书是我公司出版的英汉对照的“一百丛书”中的一种。“一百丛书”题材广泛,包括著名寓言、名人演说、英美诗歌、名人书信、名人情书、名人隽语、神话故事等,每种都由一百篇组成。本书选译十七至二十世纪英美散文一百篇,不仅原文篇篇都是好文章,而且译文也堪称精妙佳译。本收旨在帮助读者培养对所谓好文章的真正兴趣与识别能力。本书也可以作一般读物、鉴赏资料、自修课本、散文课教材、小型英美散文发展史、翻译参考书。

作者简介

高健,1929年出生于天津一个书香世家,1951年辅仁大学毕业,1956-1995年在山西大学任教。主要译作与著作有:《英美散文六十家》、《近代英美散文选读》、《圣安妮斯之夜》、《美国散文选》、《见闻札记》、汉译毛姆小说两种等。

书籍目录

译者序
十七、十八世纪散文
说自谋
说商议
说学
问烛
美丽快活的挤奶女
《丝柏丛》
论和谐
善恶之辩
死亡
虚幻市
莎士比亚与琼生
乔叟
论本国语的重要
伦敦大疫
脚印
扫帚说
私务大臣言战
旁观者先生
论诗人之互抵
罗吉爵士论才俊
论古典作品的翻译
学写作

菜单
英语大辞典自序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英文散文一百篇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35条)

 
 

  •   老师推荐我们看这本书还有对外翻译出版公司的其他一百篇的书但是只找到了这个高健先生的译笔相当棒这本书无论是英文还是中文都是一流的
  •   终生受用的一本英语书,告诉你人生哲理,好文章,每一篇都值得反复看和背诵。
  •   好书!选文好,翻译精彩!
  •   选文时间范围广,题材宽,译文精彩,是学习翻译的好书。
  •   此书不是一般的好,以前在新华书店看觉得看不上眼,在当当买来研读后发现实在不错,翻译的质量相当高。
  •   这本书真是物超所值,文选精辟,翻译洗练,让人爱不释手。
  •   比想象中的好很多。
  •   尤其是书中文言文翻译 让我感到震惊
  •   也许有人并不喜欢这些带古味的翻译,可是这样的翻译才能是显示水平,才是凝练的精华
  •   强烈推荐!翻译必备!
  •   找了很长时间,终于在当当找到了,很是感谢^-^
  •   挺好的,自己感觉这书挺好的,而且当当的服务也还不错。
  •   买这本书是我的老师推荐的。拿到以后,感觉这本书太沉,页面小,翻起来不容易。但东西是好东西。翻译的水平很高。不像现在很多印刷精美的英文美文集子,翻译都是凑合的。书中文章的选择比较广泛,据说都是经典。有的文章选的比较南,比较“古英语”,不适合初学者。
  •   文章都选的很好,很值得一看,就是没看翻译的,不知道怎样
  •   文章的确都很不错,就是看起来有点麻烦,本人才疏学浅,遇到一点句法的变化就摸不着头脑,还有一些专有名词真是好麻烦啊!但是这写美丽的文章的确给人以享受!
  •   翻译的很好,就是英文有些太老,不过很经典
  •   刚拿到这本书的时候吓了一跳,感觉像本词典~后来仔细一看,内容超赞,原文跟译文都很精彩
  •   书脊处都要开胶了,书就要变两半了。印刷字体看着不舒服啊
  •   书貌似不是很新
  •   正真的优秀读本
  •   书里的文章几乎都是议论性的,而且书的排版让人觉得不舒服,纸质也一般,翻译者有些卖弄的感觉!
  •   书内容挺好,但是我买的书脊断了,只能重新换
  •   选材很不错,都是经典的美文,翻译的也还可以
  •   要不是推荐大概不会买~
  •   挺不错的就是书发来的时候有点旧
  •     没有选入一些重要的文论家,如Orwell、Russell。总体选目还好,高健的译文不敢恭维,仅举一例。
      
      It was on the day, or rather night, of the 27th of June, 1787, between the hours of eleven and twelve, that I wrote the last lines of the last page, in a summer house in my garden. After laying down my pen, I took several turns in a berceau, or covered walk of acacias, which commands a prospect of the country, the lake, and the mountains. The air was temperate, the sky was serene, the silver orb of the moon was reflected from the waters, and all nature was silent. I will not dissemble the first emotions of joy on the recovery of my freedom, and, perhaps, the establishment of my fame. But my pride was soon humbled, and a sober melancholy was spread over my mind, by the idea that I had taken an everlasting leave of an old and agreeable companion, and that whatsoever might be the future fate of my History, the life of the historian must be short and precarious.
        
        以上是“罗马帝国衰亡史”作者吉朋自传里写他完成这部巨著时的心情。很喜欢他的文字,尽管是200多年前的,一点没有晦涩卖弄,明晰畅达,句子节奏也很舒服。但这样的文字在不同译家处理之下,给人的感觉仿佛原文是两个作家所写。
        
        高健的译文
        时为一七八七年六月二十七日夜晚十一二点间,我终于在自己园中的凉轩之内写迄全书的最后数行。搁笔起身,遂往来徐步于一条头顶槐木荫翳的小径之间,凭此俯瞰,远处一带田野湖山,尽在眼底。斯时,清风和煦,天宇开霁,万籁俱寂,一轮银月正倒映于水波之间。此时念及自己不惟自由重回,而且声名将立,实亦不免心中乐甚。但我的骄矜迅即遭到屈折,一团清醒的悲怆之感早已布满我的心头:我的多年契友,从兹而生死别矣。姑莫论我这部史书的前途如何,一位史家的生命实不免过于短促而又渺茫无定。
        
        王佐良的译文
        1787年6月27日晚上,在十一点和十二点之间,我在花园的凉亭里写完了最后一页的最后一行。我放下了笔,在金合欢树荫盖的步道上走了几个来回。从那里可以看见田野、湖水和远山。空气凉爽,一轮银月映照在水面,大自然寂静无声。我不想掩盖我当时首先感到高兴,由于恢复了自由,也许还建立了文名。但很快我的得意被压下去了,心里充满了一种冷静的忧郁,由于想到我已永远地告别了一位多年的良友,想到不论这历史会存在多久,写史人的生命则必然是短促而不安的。
        
        高健译文文白杂糅,大概想显文字古奥,但恰不是吉朋文字特点,读来感觉不伦不类,格调不高,而且好几处不忠实原文。“全书”和the last page显然不是同义;原文里谦逊的perhaps, the establishment of my fame变成肯定的“而且声名将立”;最后一句作者伤感的原因有二,高译的处理变成一个。
        
        王佐良的译文忠实原文,更重要的是遣词造句平实素朴,符合原文的感觉。高健译文其实反映一种倾向,不管文言与否,好像美文就是华丽词藻的堆砌。其实真正高境界的文字没有那些花哨,滥调。
  •   原文感觉很自然,而高的翻译,读来竟有很紧张的感觉,哈哈,大概是被以前古文折磨的
  •   英语汉语(白话文)语言节奏感觉本来就相差很多,更不用说用格调不高的半古文。翻英国文学名篇选注里许国璋先生用古文译的一段罗马帝国衰亡史,“耶稣降生后第二世纪,罗马帝国拥天下之沃野平川,生民教化,世莫有二。历朝军威,余烈犹存;军纪严明,军士奋勇,故边疆远及八荒,守卫无虞。法制文治,立法宽而执法严,故州郡一心,协治无懈。。。。。”,这样的古文还差不多。
  •   其实不是古文的问题,而是高古文也不及格的问题。
    譬如圣经和合本的译文和鲁迅的一些文句,虽然同样半文半白,但是却不会这么拗口。
    我始终记得那句“地是空虚混沌,渊面黑暗”带给我的震撼
    王佐良一向都译得不错
  •   that whatsoever might be the future fate of my History,
    姑莫论我这部史书的前途如何
      
    想到不论这历史会存在多久
      
    抛开译文文体不说,请问楼主这句话哪个译文的意思更准确?
  •   求全之毁
  •   不是求全,是不太喜欢高的译文文风。文白相杂不是不可以,像鲁迅、周作人等经常文白相间,但是很舒服,不像高文做作。还翻过他译的兰姆散文选,同样的问题。
  •   一向对高先生的译风不以为然。坦白地说,他的文言功底真的不好。
    纯文言或文白夹杂不是一门简单的写法。这只要跟真正好的纯文言(如鲁迅之《中国小说史略》,或钱钟书之《谈艺录》),或真正好的半文半白(如鲁迅、知堂的杂文随笔)对比一番,就高下立见了。
      
    窃以为高先生的译文明显不是一气写下的,而是草译之后再加雕琢,总有一种先译成白话,再把各别字句修整成文不文白不白的感觉。他肯定是用了心,但破坏了句子的连缀性,是不可诵的,这个只要读一下就明白了。
    把本来清通顺直的文章弄成一株歪歪曲曲的病梅,实在是得不偿失。把本来简明清楚的意思故意弄繁杂含糊了,这不但得不到美,反而失去了美,有时简直成了语法错误。
  •   the future fate of my History,这个确实说的是书的命运如何
  •   黄灿然在给翻译爱好者建议里说过这么一条,重视而不比较,专注于深入感受和体会各名家的译作。
    各有各的好,但是也都有值得商榷的地方。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