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通口述自传

出版时间:2012-10-1  出版社: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作者:黄通 著 沈怀玉,魏秀梅 编  页数:457  字数:350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黄通口述自传》原版名《黄通先生访问记录》,系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于1991年1~10月间在台北市复兴南路黄公馆共采访32次记录所辑,陆宝千先生主持采访,“立法院”郑丽榕女士记录,近代史所沈怀玉、魏秀梅女士整理。黄通先生自拟大纲,分类而谈,自述细节生动、周详。特别是有关力行社、复兴社、三青团以及“立法院体制委员会”诸内容,大陆史学界所见有限,对于研究和了解中国近现代史、国民党党史、国共两党关系史等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作者简介

  黄通(1907~1997),号更夫,江苏海门人。曾就读上海文治大学。后考入黄埔军校,1929年毕业于南京陆军军官学校第七期,职炮兵少尉。1933年后离开军职,曾历任贵州四区行政督察专员、南京市参议员、南京市三青团支部书记长、立法委员、国民党改造委员会书记长、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副秘书长、党务顾问及“总统府”国策顾问等职。

书籍目录

第一章  第六代田舍儿
第一节 八府井黄江夏堂
第二节 海界长春第一埭
第三节 题过六次名与字
第二章 不完整的学历
第一节 破例自去洋学堂
第二节 是彷徨更是祈望
第三节 学徒偷做大学生
第三章 进黄埔死里逃生
第一节 伪装读六法全书
第二节 中国国民党清党
第三节 三度应入学考试
第四节 浙江代训黄埔生
第五节 中央军校第七期
第四章 做革命的军官
第一节 破例优遇当排长
第二节 兴高采烈上战场
第三节 归德炮兵上刺刀
第四节 总司令冲野鸡岗
第五节 移防杭州再整训
第六节 郑州开封再出发
第五章 全阶段的训练
第一节 军官教育连学员
第二节 特别研究新闻系(与第六章 参看)
第三节 政训研究班工作
第四节 防空学校研究班
第五节 抗战初庐山受训
第六节 革命实践研究院
第七节 联合作战研究班
第八节 战地政务研究班
第九节 国防研究院七期
第六章 复兴运动与吾
第一节 密受侦查被吸收
第二节 在东北军中去来
第三节 交通研究所雄图
第四节 贵阳市整饬警风
第五节 巴黎梦参与缉私
第七章 重披军装主训练
第一节 考核表决定县长
第二节 司令参长竞垂青
第三节 萧纶甫军政部令
第四节 练新兵驻阴阳界
第五节 送新兵师长设宴
第六节 高风亮节 朱劫老
第七节 非战斗部队突围
第八节 一刻钟结束起立
第九节 借住上饶失业群
第十节 脱下军服民间去
第八章 高原梦断哀思
第一节 上饶西行止贵州
第二节 共研三月获结论
第三节 时局突变人事变
第九章 九月九日九时
第一节 一再意外喜望外
第二节 康先生说你怕死
第三节 团长召见电飞渝
第四节 不待召见去受降
第五节 上海有天上地下
第十章 南京市的纵横
第一节 工作空间广且大
第二节 南京的民意代表
第三节 协助治安与市政
第十一章 以宪制为己任
第一节 选择法制委员会
第二节 总统就职疑不祥
第三节 立法院新旧派系
第四节 民主自由昙花现
第五节 赶来冲破主和电
第六节 疏散留京被栽诬
第七节 广州气氛危机大
第八节 中常会哭蒋李函
第九节 居正院长差半票
第十节 反对倪任秘书长
第十一节 院会通过大整肃
第十二节 国庆酒会后疏散
第十三节 立监委国代纷电
第十四节 改造设立委党部
第十五节 出版法电力加价
第十六节 三次院会捕委员
第十七节 中央政策委员会
第十八节 立院党部书记长
第十九节 五权宪法守护者
第二十节 全身而退无怨仇
第二十一节 退职后感怀希望
第十二章 台中市党团部
第一节 暂安台中模范村
第二节 台中市选举市长
第三节 成立改造委员会
第四节 辅选第二届市长
第五节 又拖三月再回任
第六节 青年反共救国团
第十三章 律师事务十年
第一节 依法取得律师证
第二节 两年准备一年习
第三节 酸甜苦辣五味陈
第四节 受理诉讼看法官
第十四章 中央党务三年
第一节 中央党工通行政
第二节 党工待遇比文官
第三节 悄然依例请退休
第十五章 感恩感德感怀
第一节 未报亲恩未扫墓
第二节 感恩长者师友爱(本节与第二章参看)
第三节 感怀身世瞻未来
附录:问答
一、大法官会议法
二、国防组织法
三、管理外汇条例
四、劳动基准法
五、师范教育问题
六、审检分隶问题
七、关于徐复观
八、家庭情况

章节摘录

  第一章 第六代田舍儿  第一节八府井黄江夏堂  在说到八府井黄之前,我先提江夏堂。黄家堂号称江夏堂,他的来源是湖北的江夏郡,但是究竟江夏是何处的地名?我不太清楚。黄姓应该是古代的赐姓吧?  陆:江夏应该是郡望,百家姓中每一姓都各有郡望。  黄:对。江夏堂黄峭公传下了一首诗:“骏马匆匆出乡关”云云,共有八句,祖宗用心良苦,希望后代子孙碰头时,大家背一背这首诗,如果背对了,就是本家。做这首诗的黄峭公有三位太太,各生了七个儿子,共有二十一个儿子,散居全国各地,就凭这首诗碰头。这种风气在广东、福建尤其盛,广东有客家人,福建有闽南人,他们多半来自河南。现在台北市黄氏宗亲的江夏堂大宗祠很大,钱也很多,宗亲相当团结,有好多年轻人选举就靠祠堂的力量当选,立法委员黄主文就是靠桃园宗亲的支持而当选的。  可是另一种说法说我们是黄歇之后,他当过战国时代楚国的宰相,曾经开黄浦江为上海县出海口,所以黄浦江也就称歇浦,又由于黄歇被楚国封为春申君,所以黄浦江又称春申江,上海简称为申,都是根据黄歇而来的。  去年十月韩国人曾召开一次大规模的宗亲会,他们的工商部长姓黄,主持这件事情,还特别到台湾来找我们几个人,希望我们参加,后来我因为身体不行而没去成。受到黄峭公所传下的诗的影响,黄家宗亲的联系因此而密切。  接着我谈八府井黄。我很小的时候,曾经有一个修谱的人到我家来,说我们是“八府井黄”,当时突然听到,还以为是“八府金黄”。后来我年纪大了,回想这句话,感到不解,问一位河南开封的朋友:“八府井黄是什么?”他说:“我们开封有一个八府井。从前是井田制度,到处都有井,现在还常有街名以井字命名,八府井那里八家共用一口井,其中有一家姓黄,所以说这家是‘八府井黄’。在宋朝时代,这一家地位很高。”  后来我还问了一些人,得到证实,说开封府中本来有八府井黄,后来金兵作乱,宋徽、钦二宗被俘,高宗在南京登基,金兵南追,不但与政府有关的人南逃,由于金兵杀人不少,百姓也南逃。往哪里逃呢?由于宋高宗在南京登基,所以大家向南京逃。  那个时代的南京,也不是明朝时代的南京。我们的祖先在句容县落脚下来。句容县的人有一个特征,小脚趾趾甲头裂开,这个叫交趾。我小时候也是交趾,长大之后合并,看不出来了。我们在句容住了多少代以后,人口增加,就往东移动,第一个移动的方向是常熟。这有什么证据呢?常熟的东乡讲的话,就是现在的海门话。常熟人讲话带点江北腔,和句容差不多,到了东乡,所讲的话和崇明接近。  后来我的祖先从常熟再往东,就到崇明。在崇明又住了多少代,再搬到海门。  第二节海界长春第一埭  早期海门是沙地,也就是海埔新生地,人口稀少;后来土质改善,可以种五谷,搬到海门来的人渐渐多起来。黄家在竹行镇定居,这个地方产棉纺纱,靠近南通。根据张謇自撰的年谱,他在竹行镇黄家当过家馆老师,更证明黄家在这个地方有多少户,住了好多代。  经过许多年,人口多了,黄家再往东迁到长春镇,镇的北边有海界河,河的北面是南通,河的南面是海门,那时候祖先们开辟海埔新生地真是有头脑,他们横方向开了一条河,称为横河;直方向也开了多条沟,称为明沟,方方正正的,当中称为一珧,珧相当的长,中央有一条横路称为埭,这个字本来的意思是防水的河岸。我们家在海界河南边第一埭,现在三军总医院检验主任杜炎昌,他是我们西边的邻居,也住在第一埭里。这里划分得很规则,而且符合科学,各个组织相隔,如果在原子弹时代,受到原子弹侵袭,也只能炸到一个住宅,炸不到第二个住宅,就好像天然的防御一般。  对于我家附近的海界河,我从小就怀疑:我们这里不是海,离海还远,为什么称为海界?弄得南通人喊海门人是“沙地人”,而海门人则喊南通人为江北人。其实长江以南才是江南,我们也是在江北的,为什么和南通只隔了一条海界河,就喊他们江北人?而且所有南通、盐城、阜宁、兴化等等,都是江北。后来我问了许多住在海门东边的人,才知道海界河往东去出海,出海口正是黄海与东海的分界。出海口称为蒿枝港,因靠海近,地还没熟,都是海中沙,因此住户很少。现在这个港还在,由这个港口进来的海水,就是海界河,北边是黄海,南边是东海,称之为海界名符其实。  我们黄家住在沙地中,一个大过□、一个小□,住家在大□,小□都是田地。搬到这里的第四代第三房开始住到小□去。到第五代时,我的四叔搬到如皋去,受人欺负,我小时候,他还要我去区公所办交涉。另外一家堂叔则搬到南汇县去。到我们第六代,为了求学、就业,大家更散了。  海界河南边有南通人,北边有海门人,我们的亲戚家好多人住在南通境内,可是都讲海门话,也许是读书人太少,大家口口相传,传不开。住在我家附近的南通人都讲南通话,当地有钱人多,有六个□,也讲海门话;同样的,海门人住在南通境内的,也可讲南通话。  我的外祖父家就是在南通境内海界河北岸第一埭,而我们则是海界河南岸的第一埭,两地只隔一条河,很接近。这个地区在没有学校的时代,私塾并不多;在有学校的时代,好几里内还是没有学校,连一个国民小学校都没有。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黄通口述自传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口述的歷史不一定會准確,但基本是曾經歷的事,所以看看,了解一下.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