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1-10 出版社:位梦华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2011-10出版) 作者:位梦华 页数:112
Tag标签:无
前言
一个科学家的精神漫游与人性探索,能回到哪里呢? 位梦华,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美国探险家俱乐部国际成员,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研究员,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有突出贡献的科学家。1981年,作为访问学者赴美国进修。1982年,从美国去了南极,成为最早登上南极大陆的少数几个中国人之一。1983年回国后,率先对南极进行综合性研究,出版《奇异的大陆——南极洲》、《南极政治与法律》等著作,并发表大量与南极有关的科普文章。 20世纪90年代始,又将目光转向北极。1991年至2005年,先后9次进入北极进行综合性科学考察,成为广交爱斯基摩人朋友并关注其文化与生存状态的第一个中国人,阿拉斯加北坡自治区政府和阿拉斯加爱斯基摩捕鲸委员会分别于1994年和1996年授予其杰出贡献奖。1995年,作为总领队,率中国首次远征北极点科学考察队胜利进入北极中心地区,将五星红旗插上了北极点,为中国加入国际北极科学委员会创造了条件。1998年,在北极工作了8个月,成为第一个在北极越冬的中国科学家。 为在科学与文学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以科学文学的语言创作了大量综合介绍南极和北极的“科学散文”,并结集为《北极的呼唤》、《两极探险史话》、《最伟大的猎手》等20余种出版,在读者中,尤其是青少年读者中产生了广泛影响。 2011年5月,作者的科学家探险传奇——《巨怪追踪》之《北极天书》问世。小说所要表达的思想是:世界是恐怖的,不仅现在,过去和将来亦如此,恐怖不仅来自人类,同样也来自自然界和宇宙空间。那么,人类将往何处去?
内容概要
《高纬度科普:科学没有权威》主要内容包括:科学漫游、从牛顿和爱因斯坦看科学精神、达尔文和魏格纳的异同及其他、文明透视、马尔萨斯的对与错、拉马克与进化论、关于进化论的反思、牛顿的预言、科普杂感、误入歧途谈科普、七步诗与砍头术、科学与科普再思索、英雄也需要引导、科普也要从娃娃抓起、思维的超前与滞后、科学没有权威、科学反思、从猩猩到人类等。
作者简介
位梦华,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美国探险家俱乐部国际成员,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研究员,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有突出贡献的科学家。1981年,作为访问学者赴美国进修。1982年,从美国去了南极,成为最早登上南极大陆的少数几个中国人之一。1983年回国后,率先对南极进行综合性研究,出版《奇异的大陆--南极洲》、《南极政治与法律》等著作,并发表大量与南极有关的科普文章。 20世纪90年代始,又将目光转向北极。1991年至2005年,先后9次进入北极进行综合性科学考察,成为广交爱斯基摩人朋友并关注其文化与生存状态的第一个中国人,阿拉斯加北坡自治区政府和阿拉斯加爱斯基摩捕鲸委员会分别于1994年和1996年授予其杰出贡献奖。1995年,作为总领队,率中国首次远征北极点科学考察队胜利进入北极中心地区,将五星红旗插上了北极点,为中国加入国际北极科学委员会创造了条件。1998年,在北极工作了8个月,成为第一个在北极越冬的中国科学家。 为在科学与文学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以科学文学的语言创作了大量综合介绍南极和北极的“科学散文”,并结集为《北极的呼唤》、《两极探险史话》、《最伟大的猎手》等20余种出版,在读者中,尤其是青少年读者中产生了广泛影响。 2011年5月,作者的科学家探险传奇--《巨怪追踪》之《北极天书》问世。小说所要表达的思想是:世界是恐怖的,不仅现在,过去和将来亦如此,恐怖不仅来自人类,同样也来自自然界和宇宙空间。那么,人类将往何处去?
书籍目录
科学漫游 从牛顿和爱因斯坦看科学精神 达尔文和魏格纳的异同及其他 文明透视 马尔萨斯的对与错 拉马克与进化论 关于进化论的反思 牛顿的预言科普杂感 误入歧途谈科普 七步诗与砍头术 科学与科普再思索 英雄也需要引导 科普也要从娃娃抓起 思维的超前与滞后 科学没有权威科学反思 从猩猩到人类——读《回望人类发明之路》 怎样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追根溯源:人猿之别 科学技术:人类文明的原动力 人类历史:灾难与文明同行 文明的脚步 有趣的事实 风水轮流转 空间大扩张 发展加速度 灾难是动力 文明的反思 历史的感慨 文明启示录 两大关系 三种观念 万恶的财富 文化基因 居安思危 科学没有三极——与刘华杰教授商榷 什么是科学? 科学没有三极 “科学圣殿”质疑 症结何在? 唯一的出路 尾巴解读:功在何处?
章节摘录
从牛顿和爱因斯坦看科学精神 科学精神非常重要,但要回答什么是科学精神,却是一个非常困难的问题,因为这很抽象。为了避免空对空,从定义到定义,我们不妨找几个具体例子,从实践中来看一看,科学精神应该怎样来定义。 首先应该说明的是,科学精神并不是科学家的专利,而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精神,任何人都可能有科学精神。但是,对科学家来说,却必须要有科学精神,至少要在他所研究的领域里要有科学精神,才能取得突破和成绩。为了说明这一点,我们不妨以牛顿和爱因斯坦为例,来看看科学家与科学精神的关系。 在人类历史上,牛顿是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这是世界公认的。在牛顿那个时代,教会的势力非常强大,他当然也身在其中,是个虔诚的基督教徒。但是,当他深入到自己的研究领域时,却完全站在了客观的、唯物的、实事求是的立场上,因此发现了三大定律。然而,就哲学而言,他却终生笃信上帝,因而被列宁嘲笑为“伟大的科学家,渺小的哲学家”。 再说爱因斯坦,是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也是人类有史以来最聪明的人。那么,科学精神在他身上又是怎样体现出来的呢? 爱因斯坦小的时候就勇于探索,经常向老师提出一些稀奇古怪、无法解答的问题,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嘲笑,他却并不在意。后来,由于这些行为,校方认为他精神上有问题,便把他赶出了学校。但是,年轻的爱因斯坦并没有向世俗的观念低头,而是继续探索,并到苏黎世去完成了自己的大学教育。从1902年到1909年,他在瑞士当一名小职员的时候,经常思考宇宙问题,终于提出了相对论,一个伟大的天才就这样诞生了。由此可见,勇于探索,敢于创新是非常重要的。 然而,即使这样的人类精英,同样也难免会犯错误。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提出来以后,在世界科学界立刻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因为把时间和空间紧密地连在一起,而且时间和空间还会因为物质的存在而扭曲,这样的概念是闻所未闻的。而爱因斯坦呢,也在急于寻找一种试验模型,以便把自己的理论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可是,当他把广义相对论的方程式应用于整个宇宙空间时,得到的解却是不稳定的。他惊奇地发现,在这个模型中,空间的距离并不是保持恒定不变的,而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或者伸长,或者缩短。这也就是说,宇宙要么是在膨胀之中,要么是在收缩之中。实际上,这样的结果正是符合相对论的,但爱因斯坦却被传统的观念所束缚,对这样的结果大感困惑,认为空间不应该自己胀大或者缩小,宇宙中两个点之间的距离应该是不变的。他百思不得其解,只好认为自己的模型出了问题。为了能得到一个恒定的解,他便在自己的方程式中加上了一个常数项,称之为“宇宙常数”,以此来保证宇宙中的距离不会随着时间而改变,这就是所谓的爱因斯坦静态宇宙。 几年之后,即1922年,一位出生于圣彼得堡的年轻的数学家和大气物理学家弗理德曼,在详细地研究了爱因斯坦所作的计算之后,发现这位极其伟大的科学家犯了一个非常关键性的错误。他相信,这个静态的宇宙肯定是爱因斯坦对他的方程式作了修改之后的一个解,但却并不是这个方程唯一的解,还有别的解。弗理德曼按照不加任何修改的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方程进行了计算,所得的解却是一个膨胀着的宇宙,恰好与爱因斯坦方程原先所描述的完全一致。他把这一结果寄给了爱因斯坦。起先,爱因斯坦认为肯定是弗理德曼计算错了,但他很快就被弗理德曼所说服,因为他所得到的静态宇宙是不切实际的,只是一个特殊的解,是极其不稳定的,只要稍微有一点更动,就会膨胀或者收缩。真是“一失足成千古恨”啊!正因为受到传统观念的约束,爱因斯坦失去了作出宇宙正在膨胀的这一伟大预言的良机!这是爱因斯坦的第一次失误。 P3-5
编辑推荐
他,一进南极,九进北极,置身于尘世之外,搏击于冰雪之中,站在世界边缘,展望天地苍生,以一个旁观者的视角,从宇宙的起源,到地球的生成;从大气层的重要,到南北两极的作用;从生命世界的演化,到人性真谛的反思;从自然规律的探索,到人类文明的追踪;上下求索,今古驰骋,在时空隧道里漫游,到科学王国中旅行。 作为最先登上南极大陆的少数几个中国人之一,最早与爱斯基摩人广交朋友的第一个中国人,第一个在北极越冬的中国科学家,位梦华在这本《科学没有权威》将科普知识寓于作者进行两极考察的经历之中,书中还包括作者了的一些科普杂感。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