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台湾

出版时间:2012-4  出版社: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作者:陈斌华  页数:256  
Tag标签:无  

前言

人的一生究竟有几个十年?不管有几个,我都会珍惜2001~2011这“十年”。因为赴台驻点采访,我与祖国的宝岛台湾结下不解之缘。借助工作的便利,十年来足迹遍及台澎金马各地,游览了几乎所有风景名胜,更与各界人士多有交游、常来常往,还阅览了大量涉台政治、经济、社会、风土等方面的书籍和影音资料,力求不仅“驻”在台湾,更要认识台湾、读懂台湾。    相比大陆的很多省份,台湾确实是个“小地方”,但这个小地方却有不容小觑的大历史、大故事、大美丽。写一本描绘台湾各地美丽风光,细述宝岛渊源风物掌故,并铺陈开去,让读者能借由轻松的旅途,了解这块土地上的人们的故事、生活与情感的书,是我的多年夙愿。    在确定与《中国国家地理》图书部合作、构思书稿之始,我就想好了这个书名。“自在台湾”有三层意思:一是我“自己”在台湾,这是一个大陆人在台湾十年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不代表官方,非职务行为,只是一家之言;二是读者可以借助此书“自助”游台湾,在个人游开放之后为大陆居民赴台“自由行”提供一本参考书;三是冀望两岸同胞之间的往来沟通能够“自由自在”,再无窒碍。    写书是痛苦的煎熬过程。虽然自以为熟悉情况,也有诸多积累,但我信奉“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字空”,加上向来不敢以私害公,因此只能利用一切业余时间争分夺秒地写作,有时为核清一个细节反复查阅资料、多方求证,甚至利用驻点的机会实地踏访,历时四个月才拿出初稿,而后又几度修改润色、选配图片。一路走来,可谓辛苦备尝,自认虽不是最好的写作,却称得上是最具诚意的写作。    全书分为环岛看台湾、历史的印记、“横行”台湾岛、离岛走透透、市井与人生等五章。虽然也涉及台北、阿里山、日月潭、台南、垦丁、花莲等陆客耳熟能详的城市、景点,但都力求有一手的观察和人文角度出发的体验;而对于少帅张学良幽禁之地、鹿港小镇、邓丽君墓园等小众景点,我有深入的探访,更在史实上小心求证;对于大陆同胞甚至连台湾同胞都难得前往的台湾主要离岛和三条横贯公路,我多次冒险前往,希望能向读者展示真正蕴藏海岛大美的高山风光,走进藏于高山深处的秘密花园。而“市井与人生”一章,则藏着我的一份期盼,希望读者到台湾,不仅看到台湾之景,也能好好了解这个华人社会,了解同为中国人的另一个群体的生活与思想。    从事涉台新闻报道与台湾问题研究近20年,我越来越认识到,两岸之间最远的距离,不是台湾海峡的天堑之隔,而是两岸同胞心与心的距离。只有越来越多的人去搭两岸“心灵之桥”,两岸同胞才能相向而行,逐渐心灵相通,而如果能够心灵相通,两岸的问题则会一通百通。因此,我愿这本小书能成为架起两岸心灵之桥的一块小小基石。    本书终于在2012年春天即将付梓。此刻,我心中充盈着感恩。真心感谢各位帮助过我的亲友、同事们。因时间匆促,对一些景点、掌故的了解、记忆可能存在错漏,因此本书谬误之处想必不少,敬请指正。    陈斌华    2011年7月11日初稿于香港皇后大道东    2011年7月27日二稿于内蒙古格根塔拉草原    2012年3月23日定稿于新华社新闻大厦

内容概要

  这不是一本哗众取宠、名不副实的“台湾旅游宝典”
  这不是一本拼抄资料、人云亦云的“台湾旅游指南”
  这是中国国家地理推荐的“读懂台湾”第一书
  ?第一人:堪称“最了解台湾的大陆人”之一、大陆首批驻台记者陈斌华“十年磨一剑”的台湾深度游记
  ?第一手:最新鲜的自由行资讯、十年旅行经验分享
  ?第一深度:新华社驻台记者的独特眼光,十年来的观察与体悟,展现最真实的台湾

作者简介

  陈斌华
  新华社高级记者、对外部编委、港台部采访室主任。1993年进入新华社工作,长期从事台湾新闻报道,2001年2月作为大陆首批记者赴台驻点采访,十年来足迹遍及台湾各地。业余从事台湾问题研究,兼任全国台湾研究会理事、中国战略文化促进会理事、国务院台办海峡两岸关系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北京联合大学台湾研究院客座教授等。
  著有《驻点台湾:大陆首批驻台记者手记》、《亲历台湾“大选”》、《中国国家地理推荐之旅——台湾》(合著),主编《影响未来:中国传媒30人》、《台湾风土大观》。新闻作品曾获中国新闻奖,被收入《通讯名作100篇(1949-1999)》、《新闻传播精品导读》等。
  2001-2011 他的宝岛十年——
  2001年2月,与现国台办发言人范丽青作为大陆首批两名驻点记者,到台湾驻点采访,开大陆人员驻台工作之先河,至今仍活跃在驻台新闻报道第一线,是大陆最资深的驻台记者。
  十年来,他的足迹遍及台澎金马各地,与岛内各界人士广泛接触,胜友如云,涉猎甚广,是台湾人士都为之叹服的“台湾通”。

书籍目录

自序
◆环岛看台湾
 1、浸在乡愁里的老台北
 2、台北东区夜未眠
 3、台北不可一日无此山
 4、一潭好水洗日月
 5、阿里山:不见姑娘美如水
 6、这个城市叫“成功”
 7、沉醉在高雄的小爱河
 8、有些想念,遗忘在垦丁
 9、转角遇到太平洋
 10、花莲:“最后的净土”会粘人
 11、礁溪:泉水叮咚“温柔乡”
 12、野柳:造物爱人亦弄人
◆历史的印记
 1、庭院深深锁“少帅”
 2、何日君再来——探访邓丽君墓园
 3、鹿港:徘徊在文明里的小镇
◆“横行”台湾岛
 1、北横:挂在峭壁上的风景
 2、中横:搂抱台湾美丽的腰身
 3、南横:行至路穷处,坐看云起时
◆离岛走透透
 1、绿色没有椰子树
 2、惊心动魄访兰屿
 3、至今神秘龟山岛
 4、小琉球的小风情
 5、浪漫的澎湖湾
 6、金门:战地唱响田园牧歌
 7、马祖:从“海上战马”到“海上桃花源”
◆市井与人生
 1、闲淡在水边
 2、夜市里的五味人生
 3、台北周边老街巡礼
 4、这里很“客”气
 5、走进台湾象牙塔
 6、追随妈祖的神迹
附录:台湾旅游相关资讯
致谢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阿里山:不见姑娘美如水“高山青,涧水蓝,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呀,阿里山的少年壮如山……”大陆游客无论是乘坐小火车还是旅游大巴上阿里山,往往是伴随着车里播放的《高山青》歌声开始行程的。我几次乘小火车上阿里山,同车厢的大陆游客一听到,都会兴奋地随之轻轻哼唱起来。大陆人对阿里山的知晓与想象,绝大多数来源于这首收录于音乐课本的歌曲,也因此从一开始就对这一台湾知名景点有了“美丽的误解”。第一个误解,就是以为《高山青》的歌名叫《阿里山的姑娘》,是台湾原住少数民族的歌谣。其实,《高山青》创作于1947年,填词者为知名电影人张彻,作曲者为周蓝萍、邓禹平,是台湾光复后在台湾拍摄的第一部“国语电影”《阿里山风云》的主题曲,主唱者为该片女主角张茜西。第二个误解,就是把阿里山想象成黄山、九寨沟一样的人间仙山,拥有绝佳的风景,还有“美如水”的姑娘在山涧边载歌载舞……以至于有些人到阿里山游览一番后,发出“盛名之下,其实难副”的感慨。阿里山美不美?这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我的答案很简单,阿里山很美,因为有小火车、日出、晚霞、云海、森林这“五奇”,但要从整体上看,确实稍逊黄山——毕竟“黄山归来不看岳”。上阿里山有两种方式,一是开车或乘坐公共汽车、旅游大巴沿盘山公路而上,二是乘坐森林火车。从嘉义北门火车站到山顶,前者仅需两个多小时,相对灵活,后者需耗时3个半小时,安全系数低。2011年4月27日就发生翻车事故,造成5名大陆游客死亡、百余名游客受伤的重大意外,而在8年前也曾发生过一次翻覆事故。但乘小火车上高山毕竟是难得的体验,因此游客仍然趋之若鹜,很多时候一票难求。阿里山森林火车是当今世界三大登山铁路之一,原是日据时代殖民者为掠夺阿里山森林资源、运送木材而建的,现在主要用作观光客运,动力机车也由蒸汽机车改为柴油机车,但仍是窄轨和小火车。更为特别的是在全长71.4千米的路程中,自海拔30米上升到2216米,沿途可观赏到热带、暖温带、温带三个森林带的植物种类变化和山脉、溪谷的美丽景观。在森林火车正常全程运转时期,小火车从嘉义出发抵达竹崎站后,开始穿山越岭,时而作螺旋形攀爬,时而作“Z”字形曲折前进。车窗外茂林修竹,槟榔树并肩挺立,高山长青,涧水奔流,野趣天然。尽管车厢摇摇晃晃,但游客却大多只顾欣赏沿途美景而不觉心慌。火车抵终点阿里山站,走出车厢,迎面扑来的是清新的空气和微微的凉意。即便是夏日,海拔超过2200米的阿里山气温只有十来度。出了阿里山站,就是面积约有1400公顷的阿里山森林游乐区的入口。关于阿里山一名的由来,相传250多年前,台湾14个原住少数民族中的邹族有一位酋长名叫“阿巴里”,勇敢善猎。他带领族人翻山越岭到这里打猎,常常满载而归,族人为纪念他,将这里命名为“阿里山”。云海是阿里山“五奇”之一。我几次去阿里山,刚到山上的旅馆区,就能见到云雾从山谷中升腾弥漫开来,顷刻之间,群山若隐若现,仿佛人间仙境。除了云海,日出、晚霞这“两奇”也是多数高山必有的景象,不过在阿里山,看日出还是很有特色的。阿里山的祝山日出颇负盛名,而且特别的是看祝山日出,要摸黑乘坐森林火车到祝山。日出并非天天有,能否看到全凭运气。我去了两次,成功率只有50%。看到的那次,在裹着羽绒大衣御寒、忐忑不安的一番等待之后,突然看到一轮红日从群山之中、云雾霞光之间喷薄而出,不禁兴奋地叫出声来,颇有苦尽甘来分外甜蜜的体会。阿里山共由18座高山组成,属于玉山山脉的支脉,隔同富溪与玉山主峰相望,近年来,阿里山新增了乘坐汽车到玉山公园“好望角”观日出的新线路。2007年5月5日,我凌晨4时半就乘坐汽车从宾馆出发,一个多小时后抵达“好望角”。由于当天云雾过多,未能观赏到日出的壮观景象,但略为宽慰的是得以眺望中国东部最高峰——海拔3952米的玉山主峰的雄姿。阿里山蕴藏丰富的森林资源,尤以桧木和樱花名闻中外。每次上山,我都会沿着巨木群栈道,体验阿里山森林之美。栈道全长600多米,沿途可以观赏到20棵巨木,树龄从数百年至数千年不等,有的树身要十几人才能环抱。栈道终点是神木火车站,著名的“阿里山神木”躺卧于车站一侧。它身姿伟岸,曾是阿里山的标志,可惜于1997年被雷电摧毁并于次年被放倒。尽管游乐区管理当局又选定了新的“神木”,但许多游客仍会慕名前往凭吊。而山林之间一些触目惊心的神木树墩,则是日本殖民者疯狂掠夺台湾林木留下的罪证。红桧、台湾扁柏、台湾杉、铁杉和华山松,被称为阿里山“五木”,是共同造就阿里山郁郁苍苍的林木景观的功臣。而每年3月中旬至4月中旬,吉野樱、重瓣樱、山樱花漫山开花,转瞬即逝,都会吸引大批游客包括日本游客不远千里而来。而在樱花季之后,高山杜鹃紧接着开放,又会招来新一波的赏花人流。阿里山上有邹人聚居的特富野、达邦两个部落。邹族原称“曹族”,1999年更为现名,主要分布于南投县、嘉义县和高雄县境内,人口6000多人。阿里山上的邹人以山地耕作为主,副业则是狩猎、捕鱼和饲养家畜;重要祭典有小米祭(即丰年祭)、马雅斯比祭、粟收获祭、年终大祭、成年礼等,主要为祭战神。邹人原本担心游客会破坏祭典的神圣性,拒绝参观,但现在为了增加观光收入,会欢迎游客参与祭奠,在歌舞表演中还会邀请游客同乐。大批游客的到来,使歌舞天赋与生俱来的邹人,利用擅长的歌舞表演发展当地经济,改善了原本艰苦的生活。但据我了解,大陆旅游团到阿里山,一般不会安排部落参访行程。说到“阿里山姑娘”,就会想到台湾著名影星、歌星汤兰花(族名:优路那那·丹妮芙),她就出生于特富野部落的来吉村,因主演《一代佳人》《唐明皇外传》等影片而红极一时,是最为出名的“阿里山姑娘”。不过,如果以为邹族女孩都像汤兰花一样美艳,那可就错了。记得我2001年9月第一次上阿里山,住在阿里山宾馆。那时候的阿里山,游客稀少,接待条件也十分简陋。夜雨无聊,我站在宾馆大门前,与一个宾馆的邹族服务员聊天。那个女孩肤色较重,四肢粗壮,实在沾不上“美如水”的边,倒像“少年壮如山”。2007年5月再去阿里山,住在山上的一个小旅馆——高山别馆。第二天结账时,一位中年女服务员听说我来了多次,问我对阿里山的印象。我说:“阿里山确实很美,可惜没有见到‘阿里山姑娘'!”她笑着说:“山上又冷又无聊,现在的年轻人不喜欢,都下山去了。这里没有‘阿里山姑娘’,只有‘阿里山姥姥’。”尽管这两位邹族女同胞和我后来遇见的一些邹族女同胞相貌并不出众,但她们的淳朴、乐观与直爽,却给我留下美好的印象。而在阿里山的半山腰,还有一个淳朴的小山城——奋起湖。奋起湖不是湖,大名是嘉义县竹崎乡中和村。由于东、西、北三面环山,中间地势低洼,形如畚箕,加上云雾环拥如湖,故而旧称畚箕湖,后改为奋起湖,是上下阿里山的铁路中转站。阿里山森林铁路开始营运时,主要运送阿里山的木材及山上所需的民生物资,奋起湖成了转站,每次一停就是一个半小时,每天有10个班次。所以聚居于此吃“火车饭”的人越来越多,奋起湖逐渐发展成一个兴旺的小山城。1982年,阿里山公路开通,许多游客选择乘汽车上下山,物资也不再通过火车运输,平日火车减少到一天一个往返班次,在奋起湖只停靠几分钟,这里很快没落了。我认识的奋起湖大饭店老板林金坤靠做“火车便当(即盒饭)”起家。当年他家的便当很受欢迎,一天能卖出2000多份。公路通车后,一天只能卖出几十份。现代交通给旅客带来便利的同时,却给奋起湖带来生死存亡的严峻考验,村里人开始转型做观光业。20多年过去,生意慢慢又好了起来。奋起湖独特的火车文化和淳朴的山城风情,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每到周末假日,狭窄的老街上游客熙熙攘攘,选购着当地特产,当地特产除了林家的火车便当,还有“畚箕湖火车饼”最为知名。我是2007年5月去的奋起湖,只见蒙蒙细雨中,都市男女打着伞,穿行在村里弯弯曲曲、高高低低的小巷中,兴奋地拍摄错落有致的民居、小教堂、小诊所,屋边的草木、鸡鸭和环抱着村庄的青翠山林。有些人游览归来,在林金坤用桧木和竹篾“包”起来的饭店里,津津有味地吃着“古早味”的便当,在桧木香和淅淅沥沥的雨声中一夜好眠。和他们一样,我在奋起湖这样度过一个下午和晚上。此间,我去采访拥有“畚箕湖火车饼”专利的天美珍食品店掌柜刘家荣等当地名人,听他们讲奋起湖的故事。20多岁的刘家荣戴着眼镜,清秀儒雅。他在山下读了书,回来继承家业,把小饼店做成月收入百万元新台币的大生意。但当地许多年轻人却选择了离开。林金坤说:“村里原本有2000多人,现在只剩600人,年轻人都不喜欢呆在这里!”都市里的人喜欢这里的宁静,当地的年轻人却羡慕都市的繁华选择离开故乡。这样的情节,在阿里山、奋起湖,或是世界上任何一个美丽的乡村,几乎都在天天上演。时隔多年,我却依然怀念泡在奋起湖大饭店桧木浴桶里,听窗外雨潺潺的那个夜晚。不知时隔多年,林老先生是否康健?那双我签了名的木屐,是否还高挂在饭店大堂的屋梁上?

媒体关注与评论

台湾,是中国人只要有机会就该去一次的地方。那里不大,却充满历史、文化、风情、想象和美食的诸种滋味,值得你慢慢品尝。而《自在台湾》就该是一份善解人意的菜单吧!    ——白岩松(著名主持人)    去台湾前,你或许需要一本旅游指南、一本美食介绍、一本台湾社会生态人文观察……其实,你只需这一本——由大陆最资深驻台记者十年记录下的全景台湾,古早味、无添加。    ——张泉灵(著名主持人、范长江新闻奖获得者)    斌华是我的老乡与校友,他以首批大陆媒体驻台记者的身份,用心写出了对台湾的十年心得。诚所谓“心无窒碍得大自在”,用自在心看台湾,你才能真正了解台湾,爱上台湾,才能在“自由行”的过程中,获得更多“自在”的收获和体验。带着这本书,游台湾去吧!    ——杨锦麟(著名时事评论员、香港卫视副总裁兼执行台长)    要缩短一群人与另一群人心理的距离,需要持续不断的谦卑、诚恳、务实的沟通。斌华的新书《自在台湾》意在沟通两岸,它既体现了媒体人的使命感,但又轻松有趣,让台湾不再遥远而陌生。    ——陈彤(新浪网高级副总裁、总编辑)

编辑推荐

《自在台湾》不是一本哗众取宠、名不副实的“台湾旅游宝典”,不是一本拼抄资料、人云亦云的“台湾旅游指南”,是中国国家地理推荐的“读懂台湾”第一书! 环岛看台湾:台北、阿里山、日月潭、台南、垦丁、花莲……陆客耳熟能详的景点的独特观察体验。 历史的印迹:蒋氏父子在台遗迹、圆山忠烈祠等“敏感景点”的严谨考证,鹿港、圆山饭店、张学良故居、邓丽君墓园等小众景点的深入探访。 “横行”台湾:北、中、南三条横贯公路,展现真正蕴藏台湾大美的海岛与高山,打开台湾最美的秘密花园。 离岛看透透:台湾离岛的神秘风情,澎湖湾的脚印串串、金门马祖的战地风光、兰屿的朴实、绿岛的海底温泉…… 看景到看社会,了解同为中国人的另一个群体的生活与思想。

名人推荐

台湾,是中国人只要有机会就该去一次的地方。那里不太,却充满历史、文化、风情、想象和美食的诸种滋味,值得你慢慢品尝。那么,《自在台湾》就该是一份善解人意的菜单吧! ——白岩松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自在台湾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73条)

 
 

  •   台湾,对于很多中国人来说,是只要有机会就会去的地方。课本里多次提到的日月潭、阿里山、玉山这些名字,打小就印在了脑子里。对它们,我从来没有吝啬过自己的想象力,但也只能是想象而已,一直无缘得见宝岛真面目。拜新华社高级记者陈斌华所赐,让我第一次对它们有了一个直观的感受。

    事实上,并不是陈记者带我到台湾去旅游了一趟,而是我读了他所写的《自在台湾》一书。这本书是一本台湾旅游指南,它分为环岛看台湾、历史的印记、“横行”台湾岛、离岛看透透、市井与人生五个部分,对台湾旖旎的海岛风光和自然景观,独特的海岛文化和民俗人情,以及美食小吃等等,一一做了介绍,很多地方还附有手绘的游览示意图和注意事项,可谓台湾旅游宝典。这本书也是一本台湾游记,作者在带我们走遍台湾大小角落,领略宝岛风光的同时,也用清新自然的文字以及大量美仑美奂的照片,以他的近距离观察、亲身体验和人文思考,讲述了他十年来遍行台湾的行旅亲历和生活印记,为我们全景式、多层次的呈现了一个大美台湾。

    台湾的美有一种灵性之美,就在她傲人的自然风光。她地处亚热带,雨量丰沛,加之地形地貌复杂,多山川峡谷,陡崖峭壁、飞瀑流泉随处可见,且森林植被保护较好,各种风景元素汇聚一岛,步步有景,处处可观,的确称得上是山水形胜之地。阿里山、日月潭、玉山、浊水溪这些我们耳熟能详的风景名胜,还有野柳的“女王头”,礁溪的温泉等等都是其中最为著名的代表。

    台湾的美也有一种浑厚之美,正在她独特的历史人文。在历史上很长时期,台湾一直游离于中原王朝之外,元朝时才设置澎湖巡检司。而到了17世纪,先后沦为了荷兰、西班牙殖民地,被郑成功收复后,又在《马关条约》中被割让给日本,可称得上是多灾多难。而这些历史又为她留下了丰富的古迹,象赤嵌楼、明延平郡王祠等都是历史的见证。在民俗方面,她那里有独特色的妈祖崇拜,再加上她少数民族众多,据说光是高山族又分为好多个族群,每个民族都有自己与众不同的传统风俗,比如邹族竹杆舞、雅美族的甩发舞等都各有风味。她形成了自己的饮食文化,书中提到的老街小吃,绝对让人垂涎欲滴。而当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台湾流行歌曲风靡大陆之时,其独特的流行文化让无数大陆少男少女心驰神往,书中所提到的一代天后邓丽君就是一例。

    台湾的美更有一种朦胧之美,也在于那层神秘的政治面纱。因为政治的原因,两岸曾睽违长达60多年之久。在此期间,台湾采取了与大陆不同的政治制度和发展方式。而六十年后,曾被誉为亚洲四小龙的台湾到底发展得怎么样?真的有新闻中所见的议会打闹吗?真的有那种你死我活的选举之战吗?他们是怎样生活和思想的……这种神秘感,是台湾吸引大陆人的一个重要原因。我感觉,每一个到访台湾的大陆人都会对彼此的生存现状进行一番审视和对比。我的爸爸妈妈从台湾归来,就只说了一句——人家蒋介石在台湾搞得也不错,厕所都是免费的,还干净。而书中所讲到的少帅张学良在新竹县五峰乡的幽禁之地,则有沉重的历史色彩,不能不让人对历史、对人生唏嘘不已。

    怎么说呢?在我看来,这是一本印刷非常精美的书,正与书中所描绘的台湾之美交相辉映。它也完美的实现了作者在自序中所提到的要“写一本描绘台湾各地美丽风光,细述历史渊源风物掌故,并铺陈开去,让读者能借由轻松的旅途,了解这块土地上的故事、生活与情感的书”的夙愿。与此同时,作者也通过这本书表达出了对两岸未来的美好愿景——希望这本书“能够成为架起两岸心灵之桥的一块小小基石”。个人感觉,这本书已经打开了一扇人们了解台湾的窗口,搭起了一座沟通两岸的“心灵之桥”,必将起到加快两岸的了解与融合的作用。

    书美,景美,愿望更美,阅读这本书的确是一种美的享受。所以,对于这样一本书,去没去过台湾都值得一读。去过的,可以对照一下自己游览的历程,在回味之余看看是否有所错漏;没有去过的,则可以暂时从书中领略台湾之美;想去的,则可以按图索骥,更好的制定自己的旅行计划。那么,你呢?
  •   十年行旅,一朝为记。陈斌华的《自在台湾》,夹裹着海峡彼岸清凉的山风水气,优哉游哉为读者摊开了台湾风景名胜、历史变迁、市井生活的画卷。
    从东吴孙权置军点兵出海远征夷州,至杨广遣将发兵流求,再而郑成功、刘铭传;又或泉州辜家迁至台湾世居鹿港、福州沿海渔民移居马祖。无数个官方与民间的历史片断衔接为一,使大陆与台湾之间产生了千丝万缕、不可断绝的联系。在历史延革当中建立起的血肉亲情,以及因为近代历史原因不得不隔海相望的痛楚,使得大陆人在面对台湾时,眼睛当中总有着几许温情,几许激愤。
    但是,《自在台湾》告诉你,不妨放下政治立场,只去寻找它的美。
    相对于其它介绍台湾的书籍而言,《自在台湾》有许多明显的优势。首先是作者的背景身份:新华社高级记者、对外部编委、港台部采访室主任等。其次,是职业带来行动上的便利,经验促使视角的不同。
    常人游台湾,往往专注于某一处或一片地域,陈斌华的游历范围却极广,基隆、台北、花莲、嘉义,这些在影视剧或书本中常见的地名,陈斌华尽皆亲身走过。长期的记者生涯,使新闻的特点,譬如真实性与准确性成了陈斌华思维的主导力量。导致《自在台湾》中,不管是阳明山还是日月潭,不管是海拔高度还是海域面积,都有详实的数据。人口流动、各景区优劣排列,亦都追本溯源做出说明。
    被采访对象身份不同,知识领域与关注点亦不同。身为一个记者,必须有多元化的知识以面对种种境况。在《自在台湾》中读者可以看到,陈斌华对于植被、树木、飞禽走兽的品种与名称几乎如数家珍。甚而用于泡汤的温泉场地,虽然本身有着娱乐与休闲的性质,但在陈严谨的笔下,仍旧多了一分考证求实的味道。
    优势的另一点来源于书中以漫画风格绘就的旅行地图以及台湾各地风情的照片。地图的绘制风格极其清淡,但并不简约,道路水流标注清晰,一些极有特色的地方按原景取特色一丝不苟绘制。照片琳琅满目,力图在篇幅允许的情况下,用最合榫的照片,来传达台湾最真实的一幕。
    相对于颇为严谨的正文文风,在许多页面的最上端,有作者给读者的极其温馨的提示。比如基于出行的乘车路线、舒适的住宿地点、好吃的餐厅等;比如基于道德的老生常谈却又不得不谈的“不刻字留言”。
    《中国国家地理》是中国地理的权威杂志。这本与《中国国家地理》图书部合作的《自在台湾》,装帧极好,纸质厚而润。最重要的,它是全彩页。四季皆盛日,山水有清音。在青的山蓝的海的映衬下读完这本书,自己也恍恍惚惚觉得游历了台湾一番。——一个大陆人,一生当中未必会有一次赴台的机会。这本书在这怅然中充当了飞机票、火车票,凝滞了空间与时间,保证了观望与沟通。
  •   台湾对于中国人来说具有独特的魅力和特殊的意义,这其中除了地理风貌之外,自然还包含了政治的因素和文化的原因。台湾不仅风景秀美,而且与大陆同文同种。有很多的地方甚至超越了大陆,引领着大陆的流行风潮。80年代的流行歌曲、言情剧,乃今天的娱乐界,无不活跃着台湾艺人和制作人的身影,邓丽君、罗大佑、赵传、齐秦等都已成为流行歌曲常青的偶像。历史文化方面,台湾更是毫不逊色于大陆。据说台湾的故宫博物院要比大陆的故宫博物馆含金量高。台湾的许多作家在大陆也享有很高的知名度,柏杨、李敖、白先勇、林清玄、林语堂、余光中、龙应台、席慕蓉,还有琼瑶、三毛、古龙等等,他们的作品在整个华人圈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力。
      
    本书的作者是一名记者,从事涉台新闻报道和台湾问题研究近20年,2001年至2011年驻台。十年的时间,再加上职业的关系,作者不仅游览了所有的风景名胜,也几乎走遍了大街小巷。正如本书的副标题一样,这是一个大陆人在台湾的十年行旅。和所有的地理图书一样,这本书中也添加了一些风景图片。但我觉得图片并不是本书的重点(有些图片比较小,更像是资料图片),本书的看点是对于各地风光景物的观感和点评,作者还对每一处的景点另外附加了贴心的小攻略和水彩画般的路线图,温馨可人。所以这应该是一本关于台湾的“深度游”的图书。全书分为五章,环岛看台湾、历史的印记、横行台湾岛、离岛走透透偶、市井与人生。涉及了大陆人耳熟能详的景点,比如阿里山、日月潭、鹿港小镇;也包括了许多不甚了解的地区,比如台南、垦丁、花莲等;还有大陆人来说“人迹罕至”的离岛,算得上全面覆盖了。
      
    台湾,中国人心中独一无二的“宝岛”,有机会是一定要去看看的。虽然蒋介石为了避讳把草山改成了阳明山,但是历史的命运无法改变。蒋介石虽然兵败蜗居在了台湾,他在台湾推行的国语教育还是产生了有益的影响,就连现在很多大陆人都觉得台湾的国语教育要比大陆好。百闻不如一见,台湾的风情究竟如何,还是要真正地去走走看看,就以这本书为指南,准备启程。
      
  •   16开开本,252页,所介绍的旅游目的地只有一处——台湾,不用多说,肯定得深度体验过才拿得出这么多不注水的货。的确,作者为大陆第一批赴台记者,一驻10年,工作就是满岛转,可不全跑遍了。他写这本书是:2011年7月11日在香港皇后大道完成初稿, 7月27日在内蒙古格根塔拉草原改就二稿,2112年3月12日在新华社的新闻大厦定稿。瞧人家这满世界跑,真羡慕耶。
    地理、历史、文化、军事、经济,方方面面,对台湾一次全方位的介绍,由于着力点是“游”,所以,“书袋子”是嵌在好玩好吃中的。像金门岛,曾经的军事基地,如今,军事设施变身游览景点,当年的数十万枚炮弹,成了打制菜刀的最好原材料,以至于菜刀成为金门的名产。当年,为了作战需要,每个士兵必须栽活一棵树,几十年下来,小岛绿树成荫。金门还是个历史悠久的小岛,晋朝“五胡乱华”时,中原义民就登上了岛,文人名将辈出。岛上的古民居保存得非常好,民风淳朴,大陆游客越来越多,几乎占了99%。曾经也是军事基地的马祖,与金门同时解除战地防务,在开发开放程度上却就远不及金门,作者在此采访时,看到不少军事基地,稍一停留,就遭到哨兵严肃喝令。看来气氛还是比较紧张的,旅游自比不上金门。能够深入马祖游的人,想必不多。
    比之众多的旅游景点,对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出生的大陆游客,恐怕金门和马祖都有特别的情结。在两岸断绝关系的数十年间,这两地均以军事要地的形象出现在我们面前,金门那更是我们隔日炮轰的地方。若得以实地游,看看那些昔日对峙的遗迹,不知会有啥感受。
    撇开上述,台湾多得是风景名胜,我们熟悉的阿里山、日月潭,彭湖湾,台北的101大厦、故宫博物馆,有时间慢慢游,各有各的味道。台湾的夜市小吃也是名气远播,作者10年驻台也没能够把台湾夜市吃个遍。在书中,作者介绍了七处夜市小吃,以基隆庙口夜市为头牌,最美味最亲善种类最多。这一章节看得我垂涎欲滴,恨不得立马飞过去,体验那种边走边吃得幸福滋味。
  •   这不是一本哗众取宠、名不副实的“台湾旅游宝典”这不是一本拼抄资料、人云亦云的“台湾旅游指南”这是中国国家地理推荐的“读懂台湾”第一书,光是看了这个就足以引起我的购买冲动了,因为跟台湾的微妙关系,所以对台湾有着不一样的向往,但不知啥时候才能有机会到宝岛一游,所以这些年台湾的书真的看了不少,基本都差不多没什么新鲜的,好多是去了两次台湾回来就写了本书,拼抄之作,能体验到什么呀,不服,也许我写起来不比这差,不过陈斌华老师真的是在台十年行旅,光这一点就值得一看,一个人十年在一个地方的生活决对值得我分享,作者说“自在台湾”有三层意思:一是我“自己”在台湾,这是一个大陆人在台湾十年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不代表官方,非职务行为,只是一家之言;二是读者可以借助此书“自助”游台湾,在个人游开放之后为大陆居民赴台“自由行”提供一本参考书;三是冀望两岸同胞之间的往来沟通能够“自由自在”,再无窒碍。看这里的台湾不只能看到一路上的景色还能了解这个社会,看完只有两个字:真好!
  •   台湾,它是属于中国领土的一部分。但是因为某些历史政治等方面因素的干扰,时至今日我们大陆的民众也许并没有真真正正地深入了解它。或许我们读过有关于台湾的文字介绍,但是我们无法看到一个最为全面的今日台湾;或许我们有机会游览台湾,但是我们终归无法在短暂的旅程中全面地领略其中的核心之味。

    《自在台湾》,一部由一名大陆人的十年行旅亲历揭开了原本神秘的台湾面纱。看这本书,我领略到了很多以往未曾接触到的台湾风貌;读这本书,我感受着祖国另一篇土壤上的美貌风情;悟这本书,我分享着来自于一个真实的,深层次的台湾今日景。有别于以往的介绍太歪的书籍,我读这本书时候感觉更恰似身临其境般地置身此中。个人总结如此产生触动的缘由大概有如下几个方面。比如此书的作者是一位来自于大陆人的记者。同样的身份,他总是能够比较确切地拿捏和触碰到我们同为大陆人对于台湾的想法,渴望,期待和追逐角度。比如此书的内容全部是缘起于他亲身寻访台湾各地的足迹。感受的真,写意的实,情感的切自然是不言而喻的。再比如书中图文并茂般的相互配合。让读者更加轻易地获得一个全面的直观的立体的台湾印象。除此之外,因为记者身份的她享有着其大陆人或许无法获得的某些特权。他可以更加接近或者步入一个完整的台湾氛围。有别于我们现今旅行团所开辟的旅行线路。那我们远远无法切实地走进这篇美丽宝岛的深处。有些景点我们没来得及走访;有些风情我们没来得及欣赏,有些线路我们没有得到许可开放----在如此深入台湾的行程之中,我们自然可以感受到那份全方位的宝岛感触。

    事实上,《自在台湾》的内容已经涉及到了台湾很多的角落和方方面面的内容。其中有风景,有人文,有历史,有民俗,有名人。图文并茂的相辅相成过程中,我们可以自由自在地获取最为深入的宝岛文化。这里,真的不愧是充满魅力的岛国。细心的作者在完成他的行程中以细腻的文字和多彩的画面记录下了有关的独特台湾。除此之外,他更是总结心得,额外在每个景点之中加入相关的旅游小贴士。给予其他对宝岛感兴趣的人们阅读和学习。方便那些渴望在宝岛进行自由行的旅游们参考和阅读。
  •   台湾是人生必去的一个地方。儿子的小学课本有这么一篇《日月潭》:“日月潭是我国台湾省最大的一个湖。它在台中附近的高山上。那里群山环绕,树木茂盛,周围有许多名胜古迹。”这估计是从我们自己小时候读书便有的文章。到台湾走一趟,不用多说,对于大部分大陆人来说,都是一个梦想。
    我外婆的爸爸是一位国民党官员,一九四九年,他撇下外婆和太外婆,带着大笔资产和自己另外三个老婆一走了之前往台湾,留下她们母女俩在生活的狭缝中苦苦挣扎多年。当然,现在他早已去世多年,但外婆一生里,都始终为此耿耿于怀,对她的父亲无法释怀。
    我去台湾自然也不是为了找他的后人或寻亲之类,在他毫无怜悯之情的抛下自己的妻女那一刻起,就与我们毫无瓜葛了。
    但我还是想要亲眼看看台湾,看看这个与我们一衣带水的美丽小岛,看看残留着许多历史纠结,却依然质朴洁净的地方。

    公公去年和婆婆去台湾旅游前,问我要什么手信,我想了想说,那就带一本台北故宫的小册子给我吧。
    结果回来他带给我一个故宫的礼品——翡翠白菜,又送给我一个昂贵的红珊瑚戒指,美则美矣,却非我所欲也。
    好在收到《自在台湾》,看了新华社记者陈斌华所写的这本书后,总算觉得稍稍安抚了自己急于前往台湾旅游的心情,正如一位网友叫我把旅游的照片给我看时说的一句话:“自己去不了,看着你去过的地方的照片,也总是好的。”

    其实也不仅仅是如此,因为《自在台湾》并不仅仅是一本简单的游记,而是融合了作者在台湾的十年间,所走过的所有地方,也包括了其中的人文、历史、经济、民俗、社会,作者所看到的台湾,远远超过普通游客管中窥豹时所看到的片面台湾,更加的原汁原味,但在他充满喜悦和活泼的笔触所描写的,又并非是原住民长久居住而视觉麻木的那个台湾。
    也因此,他的这本书才显得如此难能可贵。
    在书中,我们随着作者的笔触,走访了浸满乡愁的台北,看到了美好如玉的日月潭,亲近最后的净土花莲,寻找历史留下的印记——少帅居处与邓丽君墓园,在离岛上漫步,聆听金门吹起的田园牧歌,在市井中品味人生和美食……
    假如有一日我前往台湾,一定不会忘记手持这一本书,作为行走的索引的。
  •   前不久与老友聊起“出逃旅行”,达成一拍即可的共鸣,作为自由派的单身族,着实为已为人母的她所震惊,之后甚至佩服起她“放下”的这种“冲动”,而后看到她签名中的一句话:“说好一起去旅行,是我仅剩的任性。”这是一种理想,也总将成行。

    在社会越来越浮躁的时候,人就会愈加渴望内心的安宁,每年计划几次长途旅游已经成了人们的生活常态,而于我,还多少算些梦想,当看过越来越多的旅行游记之后这种感念和欲望就会膨胀,想亲眼看一眼美景,感受一下异域风情和文化,可以说,看旅行类的书籍对眼球是满足,而对人心就是巨大的诱惑,本书也一样,或者说给人的阅读体验会更突出和敏感一些,介绍的旅游攻略更详尽,除了文字的细致解说和景点的介绍外,还配有旅行地图,让初到台湾旅行的人会一目了然的了解到台湾的历史人文和街区特色,看这本书游台湾是很合适的,它会让你不走冤枉路,不花冤枉钱,能够有针对性和目的的去走上一圈,根据这本书的描述和地图指南去走,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最全面最快速的了解到台湾的风土人情和特色,如果能够带着这样一本书上路,应该是不错的选择,这本书的亮点并不在于图片拍摄的美感,而更多的侧重于人文方面的文字展现,实用性比较强。尤其对于一个对台湾不熟悉或者根本不了解的人来说,在去之前先了解一下是很有必要的,比如书中除了对有价值的景点和餐饮等的介绍外,还涉及了台湾过去的历史,深化了该地区的文化底蕴。

    除了旅行价值外,这本书还具有一个鲜明的特点,有一定的政治性,或者是由于作者是新闻工作者的职业原因,它对于台湾和大陆两岸关系的促进和融合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无论对于美食家,还是一个摄影爱好者,或者是对于一个历史研读者来说,都是很有意义的。用作者生活感受在十年的时间来探究台湾的真实、展现台湾的全景,眼光独特且面面俱到,是难得一见的珍贵的旅游手册,加之作者之间曾出版多本关于台湾旅行的书籍,这本的全新面世,更可见其中萃取精华的珍贵和价值。

    每读一本这样的书,出游的信念就更强更坚定一些。带着这样一本书上路,真的是幸哉。
  •   这是一本视角成熟的台湾游记,作者驻台10年,而不是只在台湾玩玩而已。他用记者的视角、大陆人的视角、中华儿女的视角看台湾,为我们展现一个真实的台湾。台湾的历史、风物,全在这一本书里了,力荐!!!
  •   韵 香
       ——《自在台湾》
      
      台湾,是余光中先生“我在这边,你在那边”的一抹乡愁,台湾,是我最悲痛记忆中的一张信封。这张信封,是外婆与台湾的血脉连接,是我每每想起外婆温柔的语调,慈祥的声音时的深刻回忆。那张大大的信封承载的不仅仅是关爱的牵绊,承载的还有遗憾。
      
      以至到今天,每每想起台湾那遥远的地方,我记忆中便会出现那张白底蓝边的信封,很大很大,大到让我感觉到距离的遥远。
      
      《自在台湾》没有借助两岸的那种乡愁来介绍台湾的景点,而是运用古典与时尚,山林与都市的美好记录为我们呈现了一个如此美丽的地方。山美,人美,风俗更美,以至于那流传的历史,也是如此美丽动人。
      
      作者的足迹踏遍了台湾的方方面面,有情有史,更有温馨提示,去台湾旅游的游客们,看着作者那一条条用心撰写的tip,是否觉得便利很多,再加之那美丽的图片,优美的文字,更加遏制不住我们畅游台湾的美好心愿。作者笔下的台湾与我们印象中的台湾大为不同,除去我印象中的那张信封外,台湾就是台北故宫中所讲述的颠簸,是一个游子飘零过海后的辛酸,是一个中年壮汉在穷乡僻壤中的成功经历,是那一大批国宝辗转保存的心血。然而,作者口中台湾的情,台湾的人,都是如此的美好,“行至路穷处,坐看云起时”的如同水墨画般的云海,世外桃源般的少帅幽居处,都与我们印象中的台湾不太相符,然而那美丽的风景,又怎能不使我们信服。更何况,邓丽君墓园,三毛故居的介绍更是为台湾这个蒙着面纱的女郎披上了一层文艺风范的神秘外纱。
      
      台湾大学中的椰林,高雄中山大学等处为学子们提供了优雅的环境,浪漫的氛围,而离岛出走的路程中,也是湖湾山光,亮丽动人,市井风俗的融入,美丽佳肴的入口,这种诱惑这种吸引又怎是我们这些凡夫俗子们所能够抵挡得了的。
      
      何处购物,何处观光,何处体会人文风情,一条有一条的温馨提示,像一颗颗的爱心符号镶嵌在文章的边缘。作者说,他不是最好的写作,可是他的写作却吸引了对台湾无甚了解的游子的热情,那种侃侃而谈的自如,朋友般介绍的亲切,又怎能不对这个地方增加好感度?从阿里山的姑娘人不美这样的标题引起读者的困惑,从而知道了台湾民众生活中的转变,从何日君再来,讶异于邓园的那架钢琴,再从《海角七号》以及《千与千寻》等创作的景点,更加体现了台湾旅游业的繁荣,任何可以展示的地方,他们都纯朴的毫无保留的展示出来,让更多的人来欣赏那份美丽,商业带动旅游业,这话一点不假,而影视业的发展为台湾观光旅游更是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当我们沿着作者的足迹,依次听着每个地方的渊源走过,那颗跳跃的心是否也在为台湾的情,台湾的景,台湾的人,台湾的美而轻轻地颤动呢!
  •   记得十年前买过陈斌华的一本《驻点台湾》,关注的焦点集中在蓝绿之争和两岸关系,十年后买了陈斌华的《自在台湾》,一本介绍台湾自助游的书,读起来就感觉轻松自在多了,这种变化似乎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两岸关系的微妙变化。书很精致,似宝岛美丽的风景,值得假期梦游。
  •   台湾对于我来说是一个既神秘又向往的地方。这本书可以让和我一样的人多多了解台湾,不仅是美景,美食,还有打动人心的人文历史。书里几乎囊括了所有你知道不知道的台湾景点,作为首批赴台记者,带上他的书去台湾自由行再合适不过。
  •   大陆记者十年在台旅行,写的实在自然,去过台湾的看了,更加了解台湾,没去台湾的,是一本很好的旅行指南
  •   了解台湾的一本很适用的书。作者以驻台记者的身份深入台湾,视角不同,值得一读!
  •   驻台记者的文笔,不能作为很实用的旅游攻略。但作为完整了解台湾的一本书,图片、文字、甚至手绘图都非常的详实,不愧是国家地理出版的书。好书!要是附个台湾地图就更好了。
  •   驻点十年,点滴积累。读懂台湾第一书,当之无愧!
  •   台湾,是中国人只要有机会就该去一次的地方。那里不大,却充满历史、文化、风情、想象和美食的诸种滋味,值得你慢慢品尝。而《自在台湾》就该是一份善解人意的菜单吧!
  •   如题,如果我没读过这本书,我会认为台湾有着世间最美丽的日月潭和迷人的阿里山姑娘,如果有幸的话我会抱着最大的希望去一睹芳容。看过书之后才发现真正的台湾也许并不是邓丽君歌里唱的那样,也许是时代变了,但是我并不觉得失望。里面还有更多令我憧憬的地方-淡水、鹿港、中横公路....很多以前不常被提起的名字。这本书的内容超过了我的预期,希望以后还会出一系列这种好书,自在日本、自在意大利之类的。
  •   三毛眼中的台北“台北有她的美丽,那就是强悍的生命力与压迫感。”
    “在那儿心思不清明,整天忙来忙去,而内心一样空虚如死。”
    不只台北,台湾也有它的多个面向,带上这本最懂台湾的大陆人写的旅行游记,探寻属于您自己的台湾。
  •   首先书的封皮简单明朗,书内页纸质光洁,印刷优良,字体也适中,没有大字撑页数,也不会密密麻麻影响阅读体验,图片色彩都还不错。从内容上说,作者对景点的介绍追溯到本源,娓娓道来,即使没去过台湾的人对景点也能了然于心,相对来讲是有一定沉淀和积累的一本书。真的很不喜欢那些自助游一圈就出书,写的尽是路上的吃喝拉撒侃大山的论坛热门贴的书。从用途上看,如果抱着这本去自助游可能不合适,毕竟不是LP那种旅游工具书,但可以买回来了解台湾。书中作者有一些商铺推荐,不是是否广告,感觉夹了些商业味。
  •   作者在自序中说:“从事涉台新闻报道与台湾问题研究近20年,我越来越认识到,两岸之间最远的距离,不是台湾海峡的天堑之隔,而是两岸同胞心与心的距离。只有越来越多的人去搭两岸”心灵之桥“,两岸同胞才能相向而行,逐渐心灵相通,而如果能够心灵相通,两岸间的问题就会一通百通。因此,我愿这本小书能成为架起两岸心灵之桥的一块小小基石。”
  •   从一个记者的角度,描写了台湾的一些风土人情和旅游景点,看了一半,有点看不下去了,感觉对自助游的童鞋用处不是很大。
  •   这本书写得比较真实实在,从一个旅行记者的小视角角度描绘出了一个多姿多彩的台湾宝岛,值得一看.
  •   正如我想象的一本书。有彩图有文字的旅游随笔,沿用中国国家地理的介绍手法,书中介绍了很多地道的老街,有文化底蕴的小景点。虽然不知道有没有机会能去到书中所引的地方,但是我们也能够初步的去了解台湾底蕴。
  •   记者十年间,每年有四分之一的时间在台湾,对台湾了如指掌,信手写来,全面、客观。
  •   中国国家地理自由行之自在台湾
  •   本身准备十一去台湾的,但是入台证没有办下来,只能拖到元旦了,就先买一本自由行的书过过瘾了
  •   记者的文笔与视角,书中tip好实用,人文气息比较重,比单纯游记有内涵。因为放弃台湾旅游才买书安慰自己的,看完却又激起去台湾的念头。
  •   鹿港的街道,鹿港的渔村,妈祖庙里烧香的人们……
    玉山白雪飘零……
    阿里山上有神木……

    捧读这本书,就算不能读懂台湾,也是在一个靠谱的引导者的带领下自在神游了一番。
  •   本书除了介绍台湾各耳熟能详的著名景点,还介绍了很多隐藏版景点,风景秀丽,而且游人较少,符合我对旅游的期待,但做功课发现这些隐藏版景点多不易到达,我只有一周时间,只能放弃了,适合时间充裕的人做深度游的旅游指导书
  •   在看过了许多台湾小清新电影后,我想大多数青年会和我一样爱上台湾这个清新的地方。从电影中我了解到了台湾的许多地方。如桃园县,金门,垦丁,西门町,高雄,花莲。。。这些电影中提及地方,让我对台湾更加向往。所以,在看完了介绍之后,我便买了这本书。当当网的价格也很公道,我本以为质量一定不怎么样。收到书之后我真的是很满意,纸质很好,完全没有盗版嫌疑。
    此书介绍了关于台湾各个地区的旅游路线以及游玩的风景名胜,也介绍了台湾的历史和风俗。我爱台湾浓厚的客家风俗,我爱操着一腔闽南语的台湾淳朴人民,我也爱热热闹闹的台北市,我爱五月天阿信口中提及的高雄市六合夜市。我希望以后自己能够生活在台湾= = 希望如此。
  •   台湾作为一个历经被荷兰、明朝、日本、国民党统治的国家,作为一个不稳定的政权,台湾人对比大陆人,有很强的危机感,缺乏安全感的他们,所以会在娱乐业特别发达
  •   这本书非常适合作为台湾行的旅行指导书,是作者十年行旅亲历的记载。文字够好,图片够美。
  •   因为是要去台湾,所以买来补功课,这本书很不错,作为一个新闻专业的学生,聆听前辈对宝岛方方面面的介绍,受益匪浅,很多时候,好玩的地方不仅仅是人多的地方,需要用心体味方才有意义。
  •   内容写的不错,对台湾的历史、人文、路线、饮食都有涉猎,特别是一些小贴士,非常贴心。对自由行的人来说还是很有帮助的。但是如果只是想了解台湾的风土人情来说,内容还是不够的。
  •   打算国庆台湾自由行,所以,买了些书来看~!不喜欢看那些攻略性的东西,就找了个有点叙述的介绍台湾风土人情的~~而且还是中国国家地理推荐的,应该还不错~!最近有点忙,还没细看,只是大概的浏览了一下~!感觉还不错~!其中介绍的一些行程,地点,都是我想去的,应该对我未来的行程有一定的帮助~!~!爱台湾,爱台湾的风土人情~!
  •   这个书以提纲携领的方式 从一个全新的视角来看待台湾 提出了自己的游台湾的线路和行程 非常值得购买和观看。不是一般的旅游的人乘坐大巴观光的普通游。告诉你台湾是什么 精华是什么 精华在哪里 书印刷的完美 质量也好。可以看出是一个文字工作者的杰作。除去台湾的城市 还告诉你台湾的山怎样玩。让我有了环岛 外加三横的想法。如果你去台湾 去之前 请一定买这本书。
  •   自由行之自在台湾,好。
  •   一直都有个小小心愿,那就是背着包,和心爱的人,一起到宝岛游一圈,所以也一直找一本合适的关于台湾的旅游书,在微博上看到国家地理和薛蛮子介绍这本书,就果断**当网定了,物理一如既往的给力,书的质量当然也是一如既往的好啦!快速翻了下书,感觉书的印刷和纸质都好好哦,图片也好看,以后会一直支持当当家的书的!
  •   这本不同于其他的旅游书刊 更像是作者这10年在台湾所经历的心里独白。很喜欢作者的写作风格 把台湾的过去现在描写的淋漓尽致。 就像书中所说 浸在乡愁里的老台北。整本书仿佛也有淡淡乡愁的韵味 道出了两岸剪不断的亲情。更呈现了台湾所具有的独特的魅力。总之一句话恨不得现在人就在台湾。
  •   自由行太贵了,看书算了。

    推荐和中国国家地理另一本书一起看——《台湾》
  •   读了一点,感觉确实是通过自己的实际走访和探索得出的结论,但很多地方都是作者21世纪初去的,现在国内旅游这么发达,可能会对台湾以前相对淳朴的景点有所影响。不过总体看来是本值得推荐的书。
  •   书写的很细腻,将台湾一点点铺陈开来,带你由不同的角度浏览台湾,还有旅游小提示。适合旅游参阅,也适合了解台湾。看这本书,最好打开电脑,看到哪里,就google map到那里,一边在搜索一下你好奇的事情,慢慢读,慢慢游。书写的不急躁,看的也不走马观花,比一些攻略游记来的沉淀的多。
  •   台湾之所以与其他的旅行地不同,是因为那里的人们与我们的显性的和隐性的联系。共同的文化根脉,演绎出的两种相似而不同的文化,生活,情感。台湾的风景固然美,街巷却更值一游。
    所以,台湾的风景最需要解读。
    而这是一本恰到好处的、解读台湾风景的书,买后心生欢喜,手不释卷。
  •   祖国宝岛台湾,这个多少海峡北边的人们心中的梦,她是什么样子的?本书里揭开了她的面纱,我要说:人的这一生好像旅行一样,又或者说,旅行就是一个小小的人生,去旅行,体验人生!
  •   看了这本书,对我这个没去过台湾的人,还真长了不少关于台湾的见识,拥有了此书,我可以大胆的自在、自助游玩台湾了!
  •   喜欢书中的很多漫画地图。每个景点介绍的比较详细,但是不喜欢书中所有小贴士都用竖版字体,毕竟不是台湾人,看不习惯竖版。小贴士(tip)还比较有用,都是景点的交通、特产、美食之类的。
  •   让你更了解台湾的历史文化、小吃、旅游景点。
  •   在本书作者的笔下,台湾不再神秘。经由他的介绍,很想在某一天踏上台湾之旅。应该算是一本台湾深度旅游的好书,值得推荐!
  •   跟团去过一次台湾,看了这本书想再自由行一次深度游
  •   更加了解台湾。台北、高雄、垦丁等等,很美的景色插图,以及手绘的地图。让人迫不及待想去~
  •   台湾是一直想去而不能成行的地方。
    这本书从台湾的历史、地理、景点、美食等各个方面,介绍了一个我所知道或我所不知道的台湾,值得珍藏的好书。
  •   为了去台湾,买了很多台湾游记,这本是我最满意的。从历史、社会、民俗多个角度窥视台湾自由行,受益颇丰。
  •   为下个月的自由行买的
    书内容挺丰富的
    和之前的《推荐之旅 :台湾》搭配起来看,很有意思
    两本都推荐!
  •   很喜欢这本书的风格,仿佛身临其境的对台湾娓娓道来,让人不禁心生向往。还有很贴心的小Tips,是一本旅游时、休闲时都可以随时拿起的书。
  •   非常不错的一本书,不仅非常详细的介绍台湾,而且从读这本书中能读出当时作者的情绪,他的生活情况,最重要的是这本书讲到很多台湾文化,在读文化中读景点,非常好。
  •   “第一人,第一手,第一深度”,这三个“第一”足够吸引每一个读者去探究真实的台湾是什么样的。无论去过还是计划要去的读者,都会因为这本书受益匪浅。
  •   很想去台湾旅游,但是一直没有机会。因为作者在台湾呆了很多年,对台湾的了解很多,买了这本书,感觉就像是在作者的带领下,游了下台湾,有各方面的介绍。还有很贴心的手绘地图,作为旅游的知道。不过,有一个缺点,看了这本书后,就更想去台湾了。
  •   自在台湾的书很好
  •   我的阅读状态是:在雨后的床前阅读的。作者笔下的台湾,不像那些普通的旅游的书籍。是平淡的,小众的景点。亦如台湾本身。
  •   昨天晚上下的订单,今天下午就收到了,效率很高。书的印刷质量不错,图片很吸引,很想立刻买机票飞去台湾,虽然还没有细看,但感觉是一本有内容的书,而非普通的旅游攻略书。如果想自助游台湾,这本书是一个不错的旅伴。如果想了解台湾的人文,这本书也是一个很好的参考。
  •   去台湾的时候我带了这本书,可惜没有看完。回来的时候品味几个去过的地方,觉得作者确实用心在写。和那些普通的自助游攻略书相比,多了一份人文关怀和用心的领悟。推荐
  •   看描写台湾的书不多 但是确实写的中肯 哪里好哪里不好 哪些需要注意 都给出了实践性的意见 书中的照片也相当的吸引人 边看文字边沉醉于图片中 全文贯穿历史 虽然有专门写历史印记的部分 但是介绍其他位置也详尽到旧日境况 展示了台湾各地的兴衰起伏
  •   为暑假的台湾环岛游做准备,内容写得真好,真的能“读懂台湾”~
  •   对台湾很向往,相比单纯介绍旅游景点的书更喜欢这种带有个人思考及感情的书
  •   台湾地区的各个旅游景点,风土人情都介绍的很全面,书印刷也很好
  •   书里对台湾的介绍很全面,从历史、政治、人文等各个方面全方位深度介绍台湾,我觉得值得一读,从书里能学到很多知识。
  •   这本书里面的字体很优雅,让人看了之后很舒服,不会觉得很累!而且,几乎每页都有图画,读了这本书就像亲身去了一次台湾旅游一样!这本书真的很棒!
  •   很不错的一本书,对台湾的历史、人文、地理、旅游等作了详细介绍,值得一读。
  •   刚买了还没来得及细看,看了第一小节急着来评价下,我很认真负责任的说,可以收着,比较详细,,台湾的风土人情尽收眼底,每到一个地方,作者还会附一张手绘小地图,展现特色,很直观地就让你了解了这一个地区的特点。
    非常不错。
  •   这本书真心不错,看过之后不仅对陌生的台湾有了解,而且看完后有种想立即去台湾的冲动。这本书写的不浮夸,不哗众取宠,很“素颜”却很有味道。再有书的质量很好!介绍给朋友阅读。
  •   很喜欢,台湾的历史和景点的来历都有介绍,写得很美,还配有图片,感觉作者很用心,看过真想马上过去游览一番。
  •   还没认真读,应该不错,希望有机会能去台湾自助观光旅游,先从书本上了解下台湾。
  •   今天大概翻阅了一下 觉得还不错 图片加文字加地图 一本能读懂台湾的书 让你真的了解到台湾 有时间再慢慢详细阅读
  •   果然驻台十年,编排也很有效,介绍有深浅,轻重分开,适合游前细读
  •   很有深度的一本认识台湾的书,可惜,每次的旅行都只能是走马观花,真的能够体会到那些地方的,怕是不住上三个月无法深知的吧
  •   去台湾自由行之前买的 真的非常棒 因为它 我们玩儿得很有重点。现在读来 因为有了自己的亲身体会 更觉魅力无穷
  •   之前去过台湾,感觉这本书写的很好,很真实,配图也很好。适合深度游参考
  •   这是一本了解台湾的文化书,不是旅游指导手册,书作于2012年,了解文化的请买,用来旅游的请绕行
  •   虽然还没机会去宝岛台湾,但还是想了解下台湾的人文环境
  •   读了这本书后,对于台湾有了一个比较直观的了解,更加的立体,希望以后可以亲自去台湾旅游
  •   每篇都是作者亲身游历台湾各处的游记,写的详实又充满个人的感悟和感受。比起简单的攻略更觉得动心,希望这两年也能去台湾旅游。
  •   不错的一本台湾自由行指南
  •   了解台湾,等待本地开放台湾自由行后出游。
  •   台湾自由行必看,强烈推荐!
  •   读了本书,心不由得向着台湾去了。怡人的景色,美味的小吃,真是太精彩了。此书也算是小小的旅游攻略
  •   通过读这本书对台湾有个大概的了解了,再去台湾的时候就不陌生了,值得一读的书。
  •   读懂台湾第一书
  •   买了书去台湾,有些地方没去成,有遗憾,下次补去。去真切地与台湾人民接触一下,真正地体验一下那里的风土人情
  •   哈哈哈,想去台湾自由行的伙伴们,一定要捧读,然后旅途携带哦
  •   我在的地区还没开通自由行,留着备用吧。这书不是神马攻略,倒像是一本台湾介绍,适合自由行前阅读。蛮好的。粗略翻看,还没细读。
  •   回头一定要去台湾自助游一个月。台湾是个很人文的地方!
  •   还没有开始看,但是质量不错,正版!一直都对台湾比较喜欢,虽然还没有去过,但是已经买了好几本关于台湾的书,希望对台湾的了解可以更多,帮助我以后去台湾旅游的时候,多做一些铺垫!
  •   对于一个对台湾了解不多的人来说,这本书所写的内容足够了,但是对于一个对台湾有些许了解的人来说,这本书的内容就显得过于浅显了。
  •   台湾一个美丽的宝岛,深藏的文化内涵无与伦比。
  •   也许不能说一书在手就能轻松自助游遍台湾,但对于暂时不能去到台湾的读者,通过书中的文字和图片介绍,可以领略到全台湾的概貌和人文。很好。
  •   写的比较透彻,从人文的角度可以看到台湾的另一面,不同于普通的旅游书
  •   一直很想去台湾,通过这本书慢慢了解台湾的历史文化吧。
  •   一直很喜欢台湾这个地方,正好看这本书的介绍不错决定买一本回来看看,里面有很多的当地风光,还有一些简单的旅行功略。翻了一下没有细看。以后会慢慢看的,这回这几本书够我看一阵子了。
  •   作为阿当最爱的台湾旅行必备之书 我想她收到应该会很开森的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