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1-10 出版社: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作者:竺可桢 页数:270 字数:195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中国文库·科技文化类:竺可桢科普创作选集》选入作者近30篇代表性的科普文章。在书中,作者介绍了关于自然科学的基本历史,揭示了大自然的秘密,表现了自然界各种因子变化规律,发出了改造自然、向大自然进军的号召。全书语言生动活泼,深入浅出,是一部产生过广泛深远影响的科普名著。《中国文库·科技文化类:竺可桢科普创作选集》由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11年最新出版。
作者简介
竺可桢(1890~1974),字藕舫,浙江绍兴人。著名地理学家、气象学家、教育家,中国近代地理学的奠基人。曾创建了我国第一个地学系,历任浙江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等职。著有《竺可桢全集》。
书籍目录
第一部分 关于自然科学的历史研究
科学对于物质文明的三大贡献
近代科学与发明
阳历与阴历
中国古代在天文学上的伟大贡献
中国的世界第
徐霞客之时代
近代科学先驱徐光启
哥白尼在科学革命队伍的前面
德国气象学家韦格纳(1880~1930)小传
在世界文化名人陶列乞里(1608~1957)诞生350周年
纪念会上的开幕词
第二部分 揭露大自然的秘密
要开发自然必须了解自然
利害与是非
历史时代世界气候的波动
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
说飓风
说云
气象浅说
中秋月
钱塘江怒潮
第三部分 向大自然进军
吹起号角来向沙漠进军
变沙漠为绿洲
改造沙漠必须算好水账
晋西北地区水土保持工作视察报告
一门丰产的科学——物候学
新疆是个好地方
从治理黄河问题看学习辩证唯物主义对自然科学研究的重要性
论我国气候的几个特点及其与粮食作物生产的关系
编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第一部 关于自然科学的历史研究“我们知道我们古代在自然科学方面遗产的丰富,因此把它们分门别类地整理起来,综合分析,做出总结。一方面发扬历代劳动人民苦心孤诣地日积月累所获得的成果,一方面我们在大众感性认识所得的成果上再提高到理性认识,进一步应用到实践上去为人民谋福利,应当是我们科学工作者的责任。”这就是竺可桢同志在《为什么要研究我国古代科学史>-文中指出的研究自然科学史的目的。竺可桢同志从二十年代起就开始研究我国自然科学发展史,此后他对科学史的研究和我国古代科学遗产的发掘进行了大量的组织工作。解放后,他兼任中国科学史委员会的主任,主持制定科学史研究的长远规划,举行了全国科学史讨论会,设置了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室(现为研究所)。他积极倡导组织历史工作者大规模搜集各地区历史上的地震资料,并和地质、地球物理、建筑专家联系合作:编制了《中国地震年表》(1956)和<中国地震目录》(1959年),为各地区基本建设提供了确定地震烈度的依据。竺可桢倡导的历史资料中超新星记录的整理,对天文学的基础理论研究也有重要价值,获得国际上的好评。竺可桢同志先后共发表了三十多篇有关自然科学史方面的文章,内容涉及到天文学史、地理学史、气象学史和一些理论问题的探讨,其中相当数量的文章经过数十年时间的考验,至今仍发射出独特的光辉。以岁差来确定《尚书·尧典》四仲中星的年代和二十八宿起源的时代和地点这两个问题的研究是竺可桢在中国天文学史方面最重要的贡献,得到了国内外学术界的一致好评。前者是从球面天文学的角度出发,,考虑到观测日期、时间、地理纬度、晨昏蒙影、岁差现象,并以汉代有记录的观测结果做试验,然后再将这个方法应用到时间不可考的古书“尚书·尧典”中“日中星鸟,以正仲春”等四句话上,从而得出其观测年代是在殷末周初。这样,他以独创一格的方法解决了古史研究中的一大难题。关于二十八宿的起源的时代和地点问题是古天文史上又一个争论的重大问题。十九世纪下半叶起首先在欧洲学术界引起了激烈争论,到了二十世纪初期日本也有人参加了这场论战,其中一派主张二十八宿起源于中国,一派主张不仅二十八宿,而且包括中国全部天文学都是从巴比伦来的。之所以引起如此激烈的争论是因为在中国、印度、波斯、阿拉伯等国的古代天文学中,都将黄赤道附近的星空,区分为二十八宿,以组成一个系统。那么到底二十八宿首先是由哪个国家提出的?在此议论纷纭中,竺可桢同志以丰富的天文学知识和中国历史文献记载相结合,详尽地论证了二十八宿起源于中国。1976年考古所所长夏鼐发表《从宣化辽墓星图的发现看二十八宿的起源问题》,进一步补充和丰富了竺可桢同志的研究成果。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