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10 出版社:中国大百科 作者:马庆洲|主编:傅璇琮//陈虎 页数:138
Tag标签:无
前言
汉语是世界历史上最古老、最悠久的一种语言文字,也是世界文明园地中表现力最丰富的一种交流工具。用这种最富表现力的工具作为载体的中国古代文学,也就必然具有与世界其他文学样式所不同的思想、艺术特征。由于中国社会是带着强烈的人文、理性色彩进入阶级社会的,所以在此土壤中生长出来的各种文化因素都无一例外地带有其鲜明的本质特征。中国的古代文学也不例外,她作为世界上最悠久的文学样式之一,带着鲜明的人文色彩和理性精神,经历了3000多年的持续发展历程,以其辉煌的成就,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一支散发着奇异馨香的奇葩,成为全人类文化遗产中的艺术瑰宝。产生于浓厚人文、理性色彩这一肥沃土壤中的中国古代文学,极为重视文学作品的思想性,强调文以载道的教化作用,所以在内容上偏重于政治和伦理道德主题。将文学视为政治的附庸和说教,一直被当做一种无可非议的价值倾向。所以,君臣的遇合、民生的苦乐、宦海的浮沉、战争的胜败、国家的兴亡、人生的聚散、纲常的序乱、伦理的向背等,一直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主旋律,无论是诗歌、散文、小说还是戏曲,大都如此。这一方面使得中国古代文学蕴涵着浓郁的政治热情、进取精神和社会使命感,另一方面又强烈地抑制了古代文人自我情欲的释放、自由个性的进发以及自我意识的开掘,尤其是“存天理、灭人欲”的社会观念的束缚,使中国古代文学完全被笼罩在了理性主义的烟霭之中。
内容概要
汉赋是有汉一代文学的代表,是了解汉代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最佳途径,《大汉威仪的颂歌:说汉赋》介绍的主要是汉赋这种文体在汉代发展演变的基本情况,编者力图想透过此一载体去还原汉代人的精神世界,毕竟文学是人的文学,是人的心灵世界的折射。《大汉威仪的颂歌:说汉赋》是一本普及性的小册子,内容深入浅出、文字通俗易懂。
作者简介
马庆洲,文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先秦两汉文学与文献。著有《淮南子考论》、《淮南子》(注评)、《(璀璨星座·初唐四杰》、《历代文选‘两汉文》等,并发表学术论文多篇。
书籍目录
总序/1引言/1(一)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汉赋/1(二)汉赋兴盛的社会原因/3(三)汉赋发展的几个阶段/9一赋体物而浏亮——赋的文体特征与渊源流变/12(一)“铺采摛文,体物写志”——赋的含义及文体特征/12(二)原本诗骚,出入战国诸子——赋的渊源流变/16(三)汉赋的几种类型/21二 楚骚有遗韵/25(一)休养生息,曹规萧随——汉初社会与骚体赋/25(二)万古惟留楚客悲——贾谊赋作/30(三)汉初藩国君臣赋作/35(四)枚乘搞艳,首制《七发》——枚乘赋作/42三 苞括宇宙总览人物/48(一)兴废继绝,润色鸿业——西汉盛世与汉赋鼎盛/48(二)弹琴感文君,颂赋惊汉主——汉赋圣手司马相如/52(三)用之则为虎,不用则为鼠——东方朔与《答客难》/63(四)谁言雄主不多情——《悼李夫人赋》/66(五)士人的盛世之悲——两篇“士不遇”赋/68(六)音乐本无形,子渊妙赋之——王褒及其赋作/71四 虽云模拟,不无新创/77(一)从衰落到中兴/77(二)扬雄词赋举天闻/78(三)红颜未老恩先断——班婕好《自悼赋》/84(四)情悠悠而哀长——刘歆与纪行赋/87(五)京都赋的开创者——班固《两都赋》及其他/89(六)歌以咏言,舞以尽意——傅毅((舞赋》/97(七)藏身千年,始见天日——((神乌赋》/102五 抒情小赋的崛起/105(一)汉末衰世与赋风新变/105(二)下笔绣辞,扬手文飞——张衡及其赋作/107(三)文同三闾,孝齐参骞——蔡邕及其赋作/113(四)散愤兰蕙,指斥囊钱——赵壹《刺世疾邪赋》/120(五)汉大赋的殿军——王延寿《鲁灵光殿赋》/123结语:汉赋功罪谁评说/125(一)多识博物,有可观采——汉赋的认识价值/125(二)巨丽之美——汉赋的美学风貌/126(三)“雕虫小技”还是“雅颂之亚”——汉赋的评价问题,128(四)汉赋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130参考文献/133后记/137
章节摘录
插图:说到赋,我们就不能不说一说它与“辞”的关系。习惯上,辞、赋常常连称,组成一个词“辞赋”,但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从文体上讲,辞、赋同属广义上的赋,所以没有区别;从文章渊源上讲,赋又源于辞,体式上相承,但精神上却有所不同,故此又有异。作为两种文学体裁,辞与赋都最先出现在战国时代的楚国。辞,即楚辞,是汉代人对以屈原为代表的楚地作家创作的称谓;赋,作为文体,在战国晚期形成,大盛于汉代,所以有汉赋的专称。在汉代,辞、赋往往连称,或混称,浑言时并无区别,如司马迁就说到“会景帝不好辞赋”(《史记·司马相如传》),班固也说“辞赋大者与古诗同义”(《汉书·王褒传》)。但具体而言时则有差异,司马迁在《史记·屈原列传》中说:“屈原既死之后,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辞而以赋见称。”总的说来,西汉时虽然“辞赋”并称,但二者的区别还是清楚的,辞是指楚辞,赋是指赋体作品。西汉末年,刘向编辑《楚辞》时,收录的除他认为是屈原的作品外,宋玉只收《九辨》和《招魂》,汉代人的作品,收的都只是模拟楚辞之作,说明他对于辞与赋的区分,标准是很分明的。到东汉,班固在《汉书》中多次以赋称辞,在该书的《艺文志》中,也将辞与赋混编在一起,统称为赋。从此以后,有的以赋称辞,有的以辞称赋,辞赋不分,从某种意义上讲,造成了一定的混乱,也导致了后世关于辞赋是否有别的争论。从文体上看,楚辞属于诗,以抒情为主;赋,虽然也间有韵语,但总体上说散文的成分多些,最初以叙事状物为主。另外,赋不仅可以称为辞,也可以称为颂。在汉代,颂是赋的别名,是赋的一个组成部分。但东汉以后,颂逐渐摆脱赋、颂之间的模糊界限而走向独立。
后记
在2010年来临之际,此书的写作终于可以告一段落了,此时的心情多少有些轻松,也不免有几分忐忑。轻松的是,历经寒暑,书稿总算成形了;忐忑的是,书稿目前的样子是否达到了当初的设想,能够让读者喜欢,进而对汉赋及汉代精神能有所了解。说来研习先秦两汉文学也有些年头了,先秦元典的博大醇厚,两汉文学的浑朴壮美,一直深深地吸引着我,给我以精神的寄托和砥砺。而汉代人所具有的酣畅淋漓的元气,无远弗届的胸怀,还有那种“匈奴未灭,何以为家”的豪情,等等此类充满阳刚和向上的精神气,也一直是我倾慕并想探究的,因为“大汉精神”、“汉唐气象”等,我们暌违已久,尤其是当下,那些男女莫辨、精神萎靡的跳梁小丑,竟至成为传媒热捧的主角,时时冲击着我们这个民族曾经拥有的健康的审美观,矮化着人们的精神,思之不免心疼。所以,当有机会写这么一本关于汉赋的书时,我没有因其通俗而懈怠,而是全身心投入,以此作为重新理解汉赋,感悟并揭示大汉精神的良机。汉赋是有汉一代文学的代表,是了解汉代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最佳途径,虽然本书介绍的主要是汉赋这种文体在汉代发展演变的基本情况,但在写作中,我还是尽力想透过此一载体去还原汉代人的精神世界,毕竟文学是人的文学,是人的心灵世界的折射。
编辑推荐
《大汉威仪的颂歌:说汉赋》:“中国古典文学大众丛书”是按照历史发展线索,系统介绍中国古代文学基本知识的大众普及读物。主要内容包括中国古代文学体裁、重要的文学活动和文学流派、文学史上比较有影响的作家和作品等,基本涵盖了中国古代文学中最精彩、最具吸引力而又最为人们喜闻乐见的内容。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