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9-9 出版社: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作者:厉以宁 页数:256 字数:186000
Tag标签:无
前言
如果有人问我:“在你撰写过的若干本关于当前中国经济的著作中,你认为最能反映自己的学术观点的是哪一本书?”我将这样回答他:“这就是摆在我们面前的这本《非均衡的中国经济》。”为什么我作出这样的答复?我是有所考虑的。 在我已经出版的著作中: 《体制·目标·人:经济学面临的挑战》(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是一部比较经济研究的著作。尽管其中有相当多的篇幅讨论了中国经济问题,并且提出了研究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方法,但它毕竟不是关于当前中国经济的专著。 《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是一本教科书。它表述了我的经济理论体系,但书中较少涉及现实中的经济问题。更重要的是,它是为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初学者而写的,它不可能就某些经济理论问题进行较深层次的剖析。当然,就个人的经济理论体系的表述而言,我认为该书是最完整、最系统的。
内容概要
“中国文库”主要收选20世纪以来我国出版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文学艺术创作、科学文化普及等方面的优秀著作。这些著作,对我国百余年来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发展产生过重大积极的影响,至今仍具有重要价值,是中国读者必读、必备的经典性、工具性名著。
作者简介
厉以宁(1930-),江苏仪征人。著名经济学家。北京大学教授。当代中国最早提出股份制改革理论的经济学家之一,其经济学思想和理论对当代中国经济的改革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本书是作者学术观点的代表作,提出了影响深远的“中国经济非均衡理论”,1998年被评为“影响新中国
书籍目录
前言第一章 资源配置问题的探讨 第一节 从非均衡的角度看社会主义的资源配置问题 一、非均衡的含义 二、资源配置的含义 三、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与资源配置的特点 四、经济的非均衡与社会主义的资源配置 第二节 资源配置失调与社会主义经济中“滞胀”的可能性 一、社会主义经济中“滞”与“胀”的根源 二、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不协调的原因 三、“滞胀”与资源配置失调 四、“滞胀”的可能性与“滞胀”的防止 五、重新认识资源配置问题的必要性第二章 市场调节与资源配置 第一节 市场选择与市场引导 一、市场选择 二、资源组合 三、市场决策的分散性 四、市场引导 第二节 投资主体、投资行为与资源配置 一、投资主体 二、投资行为的一般原则 三、非均衡条件下企业和个人的投资行为 四、非均衡条件下投资行为与资源配置的关系 第三节 消费主体、消费行为与资源配置 一、消费主体 二、消费行为的一般原则 三、非均衡条件下企业和个人的消费行为 四、非均衡条件下消费行为与资源配置的关系 第四节 资源配置过程中的市场自我制约 一、资源配置过程中市场自我制约的含义 二、均衡条件下市场的自我制约与资源配置 三、两类不同的微观经济单位和两类不同的非均衡 四、第一类非均衡条件下市场的自我制约 五、第二类非均衡条件下市场的自我制约第三章 政府调节与资源配置 第一节 政府调节的含义 一、政府调节与计划 二、政府作为市场的管理者 三、科学的政府调节 第二节 政府行为的非理想化及其对资源配置的影响 一、政府行为非理想化的含义 二、政策效应的滞后性 三、政策效应的不平衡性 四、政策效力的递减 五、政府行为非理想化条件下的资源配置 第三节 资源配置过程中政府行为的适度与优化 一、第二类非均衡状态中政府调节资源配置的困难 二、资源配置过程中政府行为的适度 三、“警戒线”的设置和“最后手段”的备用 四、法律的严肃性和政府行为 五、资源配置过程中政府行为的优化第四章 经济运行的机制 第一节 经济运行的二元机制 一、经济运行中政府调节的“覆盖面” 二、二元机制之间的关系 三、政府的分级与市场的分级 四、市场完善与否和市场体系完整与否的区别 第二节 经济运行中的摩擦 一、第一类非均衡条件下经济运行中的摩擦 二、第二类非均衡条件下经济运行中的摩擦 三、对经济运行中的摩擦的认识第五章 商品市场配额均衡 第一节 数量一价格调节下的商品市场均衡 一、双轨经济体制下的商品供给缺口 二、双轨经济体制下商品供给缺口与商品需求缺口的并存 三、商品市场配额均衡逐步实现的可能性 第二节 商品市场上数量一价格调节措施的运用 一、广义与狭义的数量一价格调节措施 二、数量调节、价格调节与市场调节、政府调节的关系 三、数量调节与价格调节的相互渗透关系 四、商品市场上数量一价格调节措施的配合第六章 经济非均衡条件下供求矛盾的缓解 第一节 政府价格调节的逆效应 一、经济非均衡条件下供求缺口的刚性 二、经济非均衡条件下的商品供给缺口与政府价格调节的逆效应 三、经济非均衡条件下的商品需求缺口与政府价格调节的逆效应 四、价格双轨制的背后:配额调节可能带来的问题 第二节 企业运行机制的改造 一、企业运行机制改造与供求矛盾的缓解 二、企业运行机制改造与结构性失衡的缓解 三、价格改革的渐进性第七章 产业结构调整 第一节 产业结构调整的国内资金来源 一、非均衡条件下的资金缺口与资金潜力 二、发掘国内资金潜力的主要途径 三、结构调整与资金利用效率的提高 四、国内资金动员过程中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第二节 产业结构调整和企业行为的长期化 一、企业行为短期化的主要原因及其对产业结构调整的阻碍 二、投资者的利益对企业短期行为的内在约束 三、投资者的利益对企业短期行为的外在约束 四、企业行为的长期化与产业结构的合理化 五、资源配置与社会行为的长期化 第三节 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的不平衡增长 一、一个理论难题 ……第八章 政府对农业生产的调节第九章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秩序的建立第十章 制度创新的规范化
章节摘录
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可以大体上分为三类经济体制:一是传统的经济体制;二是在传统经济体制逐渐失去主导地位和新经济体制逐渐成长的条件下的双轨经济体制;三是新的经济体制。可以把50年代末到70年代末这段时间的经济体制称为传统的经济体制;把80年代以来的经济体制称为双轨经济体制。目前我们正处于双轨经济体制之下。至于新经济体制,则是我们力求通过经济改革,在摆脱了双轨经济体制之后所要建立的那种经济体制。后者对我们来说,至今仍然是目标模式,而并非生活中的现实。 三种类型的经济体制之下资源配置的特点如下: 在传统的经济体制之下,指令性计划或者被理解为社会主义经济计划的惟一形式,即认为社会主义经济等同于指令性经济;或者被理解为社会主义经济的主要形式,从而以指令性方式分配资源成为经济中资源配置的基本方式。在这种经济体制之下,市场或者不起什么作用,或者即使起作用,它对资源配置的影响也是十分有限的。不仅如此,由于否定企业作为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的地位,否认企业应当拥有生产经营的自主权,抹煞企业的自身利益,限制生产要素的流动,因此,在高层次的资源配置方面,不仅存在着资源的极其不合理的分配,造成产业结构、技术结构、地区经济结构、就业结构的严重失调,而且资源的浪费、破坏也非常惊人;在低层次的资源配置方面,则由于行政部门对企业生产和经营的横加干预,企业既没有合理使用资源的积极性,也没有这种可能性,所以企业的生产效率低下,资源的使用效率也很低。这就是传统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下资源配置的主要特点。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