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崇禧口述自传(上下)

出版时间:2009  出版社: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作者:白崇禧口述  页数:616  译者:郭廷以 注解  
Tag标签:无  

前言

白崇禧是中国现代史上的重要人物,一生以军事为业,参加过护法战争、北伐战争、抗日战争及历次国共内战。1924年加入国民党后,始终担任国民革命军、国民党军高级将领,在民国史的各个阶段,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这部口述自传,是他晚年的访问记录,由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所经过128次访问,历时4年完成。当时的所长郭廷以先生对这部口述史十分重视,曾多次指示采访者,“即使二三次的访问,仅访得一二句我们所未知或有启发性的话,就算有其收获了”。因此这部口述史,可以说是回忆者与研究者为了深入历史细节,恢复历史的真相,孜孜以求,共同完成的成果,其史料之详备,挖掘之深入,细节之丰富,是历来口述史中极为少见的。遗憾的是,这部口述史刊布后,由于两岸之间的对立迟迟不能解除,大陆学者隔海相望,很多人无法接触这部史料,以致这部史料应有的价值,未能在学术研究中充分反映出来。中国现代史是两岸共同的记忆,为了加强两岸的学术交流,共建历史的完整面貌,我们征得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所的同意。

内容概要

  《白崇禧口述自传(套装上下册)》白崇禧是中国现代史上的重要人物。一生以军事为业,参加过护法战争、北伐战争、抗日战争及历次圈共内战。1924年加入国民党后,始终担任国民革命军、国民党军高级将领,在民国史的各个阶段,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这部口述自传,是他晚年的访问记录。由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所经过128次访问。历时四年完成。其史料之详备。挖掘之深入,细节之丰富,是口述史中极为少见的。

书籍目录

出版说明原版前言第一编 早年生活一、家世二、家庭状况三、早年之教育四、参加北伐学生敢死队五、入武昌陆军预备学校及保定军校六、志愿请求分发至新疆见习七、第一次未去成新疆八、回广西见习九、剿匪与禁烟第二编 统一广西与北伐一、统一广西二、两广统一三、赴湖南劝唐生智参加革命军四、誓师北伐五、奉调为东路军前敌总指挥六、克服杭沪七、龙潭战役前国内政治军事之回顾八、龙潭战役(十六年八月廿六至卅一日)九、西征十、率师北上第三编 抗日前情势一、抗日战前敌我情势之分析二、向编遣会议提出军队实边之建议第四编 抗日战争 一、抗日二、淞沪会战三、南京保卫战四、徐州会战五、武汉会战六、五战区游击战七、第三战区游击战八、华北战场诸战役九、太原会战十、国军第二期作战十一、南昌会战十二、随枣会战十三、五战区游击战十四、长沙会战十五、桂南会战(民国二十八年十一月中旬至二十九年二月下旬)十六、远征军作战(三十一年三月中旬至六月中旬)十七、抗战期间全面攻势中之冬季攻势十八、枣宜会战(民国二十九年五月上旬至六月下旬)十九、常德会战(民国三十二年十月上旬至十二月下旬)二十、豫中会战二十一、长衡会战(民国三十三年)二十二、桂柳会战(三十三年九月上旬至十二月中旬)二十三、湘粤桂边区作战(民国三十四年一月中旬至二月中旬)二十四、湘西会战(三十四年四月上旬至六月上旬)”二十五、桂柳反攻作战(民国三十四年四月下旬)二十六、八年抗战中之游击战二十七、抗战中海军作战经过概要二十八、抗战中空军作战二十九、后方勤务概要三十、中美合作三十一、日本投降三十二、抗日战争之总检讨第五编 军训八年(陈三井 贾廷诗整理)一、概论二、概论(续)三、军事教育之先决条件四、战场需要决定军事教育之内容五、基本教育附录一: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重要军事会议与重要文献之摘要附录二:蒋主席对全国军民及世界人士之广播附录三:日本向联合国降伏之文书六、战斗教育七、协同教育八、特种战的教育九、教育组织与方法十、国民教育的改进及军官、军士教育的树立第六编 战后来台一、台湾简介二、宣抚台湾的经过三、台湾事变的处理四、台湾省行政工作第七编 广西的地理概要一、广西的地理概要二、广西各民族在历史上的演变-三、广西少数民族之来源及分布第八编 广西的建设一、人 物介绍二、从光绪末年到辛亥年的广西三、陆荣廷统治下的广西四、马君武当广西省长时期五、统一广西六、北伐(以广西对北伐之重要贡献为中心)第九编 参加“国民大会”一、主张先剿共后行宪二、制宪国民大会三、选举的纠纷 四、李德邻竞选副总统成功的分析五、对但衡今等弹劾的答复六、三十七年年底两封电报七、和谈前后八、“总统”复职九、第一届“国民大会”第二次会议十、我劝陈“副总统”养体养望十一、增订“动员战戡临时条款”十二、第一届“国民大会”第三次会议十三、第一届“国民大会”第四次会议十四、对“国民大会”回忆之总检讨第十编 广西军政时期一、北伐后全国军政概况二、编遣会议三、武汉事变四、李济琛被扣后的广东五、护党救国军的成立六、护军第一次入粤作战原版后记

章节摘录

第一编 早年生活  一、家世我是广西省桂林县南乡山尾村人。据白氏族谱所载:“吾族始祖伯笃鲁丁系元朝进士,原籍江南江宁府上元县民,住水西门内。至元三年,以廉访副使莅任西粤,迨后致仕回籍,殁后葬金陵南门外,地名夏家凹。公之次孙永龄官名伯龄于明洪武十三年游宦部属,分发出京,又莅任粤西。龄偕兄弟永清、永秀等仍随入粤,因而落籍桂林,惟永秀公后代繁昌,相传明太祖禁止人民用外国姓,乃更伯为白,而白氏之传流自兹始矣!”自伯笃鲁丁公相传,至十五世我太高祖考榕华公,少时家贫,有志向学,乃由南乡进桂林城,到本家白某所开之商店佣工,在铺上半工半读,店主嘉其有志上进,鼓励他去考试,举于清朝乾隆甲午科,赐进士出身。曾任四川开县知县,调署茂州,直隶州知州。后年迈告归,定居桂林山尾村。时榕华公署茂州,直隶知州,当地人烟稀少,农田害奸甚乡,尤以蚂蝗为最,人畜农作多被啮伤,耕地因而荒芜,蔓草丛生,人民生活非常艰苦。榕华公乃教民掘土造窑以烧石灰而以石灰散播田中,因发高热,蚂蝗蔓草为之烧死,而草灰又可作肥料,农产乃渐有收获,州民感戴不已,特载之于地方志中。此民国二十八年我任军事委员会副参谋总长兼军训部长驻于重庆时,中国回教协会开县支会之代表数人造访所面告。他们还告诉我:“榕华公笃信回教,于本县知事任内,协助教务甚力。曾题‘认主独一’之匾赠送开县清真寺。至今仍然悬挂寺中,邑人视同珍宝。”   二、家庭状况榕华公之后裔,白佩、白玉皆科甲出身,或中举人或为秀才。递传至白氏族谱之第十八代,即我先考志书公。公别号友三,卅五岁时与桂林西乡罗锦圩马全记之大女公子结婚,即我先妣马氏,时年廿四。婚后生七男四女,夭折者男三人女一人,长成者男四人,即崇勋、崇伦、崇禧、崇祜,女三人,长女年妹适海,次女德贞适马,三女三妹适傅。志书公自幼耕读,至十九岁准备应试,师事白石老师。因于书房习作联句所用之音韵与其师不尽相同,受不当之处罚,遂愤而弃儒从商,于桂林西乡苏桥圩开设永泰林商店,经营糖、油、豆、纸等什货,生意尚好。因所雇之账房李瑞芝操守不佳;于志书公患脑病归真后,掌握所有账目,以致债主至门相逼,而我家所放之外债,李氏悉据为私有。我兄弟因年幼不能接管店务,该店遂停止营业。家中变卖房田偿还债务,因而生活日趋困难。  三、早年之教育  清光绪廿四年,我行年五岁,就读于私塾,启蒙老师始为毛庆锡老师,继则为李玉田、白莲洲两老师。启蒙时,老师教我读《三字经》中之“幼而学,壮而行;上致君,下泽民;扬名声,显父母;光于前,裕于后”八句。嗣后,以《三字经》、《五言诗》、《千家诗》、《对子书》、《幼学琼林》、四书、《诗》、《书》、《礼》、《易》、《春秋》、《左传》等为教本。每日晨间须向先生背诵前一日所习之功课;每月初一、十五则须背诵所有教过之功课。背诵若有错误,其处罚方式轻则面斥,重则打手、罚站、罚跪等。我于私塾五年,在读书方面侥幸未受过处罚。我九岁时,六弟崇祜(宗墨)六岁,共师事白莲洲。在书房中,有同村毛长林者,年十七。于同学中年龄最长,品德最坏,性情暴戾,常欺侮我兄弟二人。每月初一、十五他勒令同学供其金钱、食物,名之为进贡,其座位恰于书房通往厕所之间,同学路经该处,他若不高兴,动辄打人,名之为纳路税。我与六弟向憎恶其暴行。初一、十五既不“进贡”,大小便时绕道而行,避其凶锋。他见我们不屈服,气愤已极,常常责骂我弟兄,或殴打崇祜。我虽恼怒,因年龄幼稚不敢与之斗力,乃于崇祜密商非以智不能取胜。某日下午放学,乘毛下五级高之石阶时,我出其不意,在后用力一推,毛滚滚而下,我乘机踢之两脚,迅速跑开,藏于我家背后之山岩内,叫崇祜回家禀告我的父亲说明毛在书房之恶迹,以及我不得已而报复之经过。毛因面部、膝部受伤,流血甚多,毛之家人向父亲责难。父亲虽不满毛在书房横行无理之仃为,但仍愿赔偿其医药费用。父亲对我因受辱而报复之行为则不予深究。毛之家长复向白莲洲老师报告,白虽明察事之起因,为维护纲纪,将我棍责,并告诫毛以后不准再欺侮同窗。此虽是我读书以来,第一次受处罚,然而毛之“纳贡”、 “苛捐”亦因而取消,同学称快。我十岁以后读毕四书五经,其中以《书经》之《洪范篇》最难记忆。某次,我反复诵读,不能熟记,而翌日恰为初一,又要背诵已学过之经书。我读至深夜,犹不能记,急得痛哭,当时母亲在旁做针线相陪,劝我休息,待晨间再早起诵读,必可熟记。翌日拂晓,母亲唤醒我再读,果然很快便能记忆,而旧功课亦一一及时温习完毕。我幼时读书,每当夜间温习,母亲必定相伴,见我有艰难之状,则予以劝慰,虽时隔数十年,昔日之慈颜懿训至今犹历历在目。父亲见背,税叔志业公以蒙馆管教松弛,欲送我至六塘圩新成立之小学校。他亲自带我至罗锦圩见我八舅父马公小甫,请于送其子马献芝入学之便,连同送我及税姨婊之子白冠贤往六塘接受新式教育。我八舅父嫌贫爱富,只允我于其店中做学徒。税叔当场反对,立即带我回家。约同本村乡老,敦请白莲洲老师主持私塾,我于六弟崇祜就读年余。会吕元甫、吕伯刚、李仲义诸先生创立会仙小学,距我家约三华里,我与崇祜走读两年有余。我十四岁考入陆军小学校(报名时为符合规定,虚报十五岁),全省报名千余人,只取一百廿名,我名列第六。蔡锷为总办,蔡是同盟会员,宣传革命思想。同学多受其薰陶纷纷剪发,以后于陆军中学中凡无辫者,几尽为广西学生。我入陆军小学不及三月,患恶性疟疾,忽冷忽热。半年过后,因功课旷废甚多,无法参加甄别试。蔡总办见我入学成绩优异未令退学。病延一年,家人以为长期如此殊非良策,不如医愈后再投考学校,于是决心向校方申请退学。十六岁,我于六弟崇祜投考广西省立初级师范(当时师范分优初二级),以第二名录取。校长廖道传办学认真,同学莫不慑服。入学后,我因屡次考试名列第一,按照学校规定被选为领班生。于师范,我与崇祜共宿一室,当时有同学何树信者,系桂林城内人,因成绩不能与我竞争,怀恨在心,常以“乡下人”取笑我与崇祜。我素不理会。一日,他乘我不在,至我室内以恶言詈骂宗墨。适我归来,问之何事?何云: “呸!乡下人!”我不禁大怒,以为大丈夫不可再受辱,狠狠地将何打倒地上,再踢他两脚以示惩罚。此为我做学生以来,第一次打架。何趋告校长,优初两级同学闻之皆来劝我见校长时不可承认打倒何某事,我以为一人做事一人当,未接纳众人之意见,并整理行李,对宗墨说:“若校方决定开除我,我立刻回家,汝务必努力读书。”诸同学因知何之为人,乃推举代表向校长陈情,说明何侮辱我之经过。后经校方调查事由之始末,以为我不该殴人,而何亦不该欺侮同学,我被记一大过了事。

后记

本所首任所长郭廷以教授一向注重口述历史的访问工作,对白崇禧将军的访问非常重视,他曾指示工作同仁说:“即使两三次的访问,仅访得一两句我们所未知或有启发性的话,就算有其收获了。”因此对于将军的访问,持续了三年又十个月。民国五十二年(1963)二月七日,郭所长指定贾廷诗、马天纲两位先生开始访问将军,并由天纲兄记录;次年,天纲兄赴英留学,自第二十二次起由陈三井先生接替;五十三年秋,三井兄赴法留学,第五十四次起由廷诗兄兼任记录;五十四年春,廷诗兄准备赴美留学,第七十二次起由笔者负责记录,又自第八十二次起,由笔者独任访问兼记录,以迄于五十五年(1966)十一月二十四日,将军不幸归真前最后一次的访问(第一百二十八次访问)。民国五十六年,初稿抄录成册,由郭所长校阅全稿。又第七十一次以前之初稿,业经送呈将军改正,其余各次初稿,因将军猝然辞世,而未及审阅,深以为憾。

编辑推荐

《白崇禧口述自传(套装上下册)》作为新桂系的代表人物,一生经历复杂,不但长期坚持反共立场,同蒋介石之间也若即若离,恩怨丛杂。纠缠不清。这使他在陈述史实时,难免有某些党派和派系的成见,影响史料的客观性,希望读者给予分析和鉴别。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白崇禧口述自传(上下)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7条)

 
 

  •   中共对言论及书籍出版管理还是那么独裁。
  •   我嫂子的同学就是这本书的编辑,我问过她关于删节的事情,她说不能说完全没有,但是几乎没有,所以才这么难出版。不过这个人字里行间充满了对我党的仇恨和鄙视,删节的话是要完全删除一句话不留的,所以才没法删。下面是她博客里的一段,关于这本书的。“辛苦筹备了近半个月的新书发布会,在媒体、专家、场地、杂务一切安排就绪的时候,因为一道上级通知,被取消了。该通知的大意是,适逢建国六十周年,我们的书和主旋律不太相符甚至背道而驰,所有宣传全部取消。就让它们悄悄地在书店弥漫就行了。。。”
  •   基本是一部战争史,最好结合地图看,我上课偷看就看得晕晕的,中国地图脑内重组了N回,现在都能画出七七八八来了。还有,白先生真会打仗啊!
  •   如果白崇禧是中共领导下的将军,如此战功赫赫,估计他的前途将不妙,在文革中会被整死,就像彭德怀的下场....
  •   这书值得一看,珍贵历史人物在江湖中的位置与打拼~
  •   个人觉得书还是不错的 比较真实
  •   不行,此书无意义,乏味
  •   书还没有细看,随手翻了翻目录,和共军作战的内容基本没有。如湘江战役,围剿中原野战军,以及固守东南等。不知是原版就没有还是大陆的把它删了,实在是一套残品。这种残缺的传记实在没有多大意思。
  •   这本书最大的问题,是有太多的军队番号和战役部署。这不是我想从先生那里得到的。说到内容,虽然是先生亲口说的,但人在矮檐下,他也只能言不由衷,比如跟陈诚,说关系很好,这完全是扯淡嘛。看来两岸都有同样的问题。很多话不能说呀。如果你不嫌贵,倒是也能翻翻。
  •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中国大陆出版机构对国民党有关人士,特别是高级领导人妖魔化的现象非常普遍,给我们一种这些人是天生的“坏人”的感觉。... 阅读更多
  •   我看明白了,白崇禧没参与传说中的解放战争,抗战胜利以后直接奔台湾了
  •   被阉割的历史,不正不斜看起来就是难受
  •   从历史上看,似乎除了中原大战,再也看不到老蒋嫡系军队的战斗力了。最能战斗的当属西北军,包括冯玉祥和十七路军杨虎城的势力,杨虎城后来算是嫡系军了,但最终全投了共产党。冯玉祥的西北军是最强的,也是最弱的,他们打仗最勇猛,但装备最差,最终让老蒋分化光了,一部分跟东北军一样投了共产党。西北的晋系倒没什么特点。... 阅读更多
  •   这书有台版的,叫白崇禧先生訪問紀錄,有机会买了对照一下...如果有有识之士知道还请告知
  •   而且战争也写得太专业,有些枯燥
  •   喜欢口述史
  •   字狂大,间距狂大,价格高,鄙视出版商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