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9 出版社: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作者:郭廷以 页数:217
Tag标签:无
前言
郭廷以(1904~1975),字量宇,河南舞阳人。1926年毕业于东南大学(后更名为中央大学、南京大学)历史系,在校时受业于柳诒徵、徐则陵等名师,深受影响,打下治史问学的深厚基础。后随罗家伦赴北京清华大学任教,两人合开中国近代史课程,拓展了中国近代史学科。后又任职教于河南大学、南京政治学校、中央大学,兼任中央大学历史系主任。1949年到台湾,1955年开始筹备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65年近代史所成立后即任所长。1969年赴美夏威夷大学讲学,1971年卸任所长职务,长期留在美国孜孜著述,1975年病逝于纽约。郭廷以毕生致力于中国近代史研究,注重依据确实的史料立论,是实证史学的典范学者。他筚路蓝缕,著述丰富,对史料丛书编订及工具书表类撰修、近代史档案资料整理等方面均有杰出建树,深具国际影响。主要著作有《近代中国史》、《近代中国史纲》、《近代中国史事日志(清季)》、《近代中国的变局》、《中华民国史事日志》、《太平天国史事日志》、《太平天国历法考》、《台湾史事概说》等。特别是其主持近代史所时期,秉持“为现代史保留忠实而深入的记录,以备历史学者之研究”的宗旨,亲自拟订口述历史大纲细则,首开风气,带领一群青年史学学者,推动口述史料采录工作。他亲自主访并校理文稿,受访者59人,文稿近500万字。他还听从胡适的建议,以身作则,接受所内研究人员15次采访,完成《郭廷以先生访问记录》一书。今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将《郭廷以先生访问记录》列入《百科史学·口述历史丛书》出版,惟以统一规制,改书名为《郭廷以口述自传》。郭廷以先生的这部口述自传,以一个中国知识分子的经历,反映了上世纪20~50年代复杂多变的社会生活图景,及对于知识分子命运的影响。其所述史事,细微、生动而完整,尽显史家修养,是现代史研究者难得的参考资料,也是大众读者喜欢阅读的历史掌故。为方便读者阅读,我们仅在体例上对原稿做了一些调整,如重新整理了目录、加了书名刊名符号,而纪年、数字等表达方式一仍原稿。
内容概要
郭廷以,著名史学家。毕生致力于中国近代史研究,是实证史学的典范。他一生著述丰富,在史料丛书的编订、近代史档案资料的整理等方面,均有杰出建树。主要著作有《近代中国史》《近代中国史纲》《近代中国史事日志(清季)》《近代中国的变局》《中华民国史事日志》《太平天国史事日志》《太平天国历法考订》和《台湾史事概说》等。他还首开风气,亲自主持了台湾“中研院”口述历史项目的史料采录工作,并听从胡适的建议,以身作则,完成《郭廷以口述自传》一书。他在这部口述自传中,以一个知识分子的经历,记述了上世纪20~50年代复杂多变的社会生活图景,内容细微、生动而完整,是现代史研究者难得的参考资料。
作者简介
郭廷以,字量宇,河南舞阳人。著名历史学家,中国近代史学的开拓者,中国口述史学的开拓者,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之建立者,中央研究院院士。1923年,郭廷以进入南京东南大学(后来的中央大学)历史系,1926年冬毕业。这段期间,他深受柳诒征、徐则陵等师长的影响,奠定治史问学的深厚基础;随后又受教于罗家伦,自此走上近代史研究之途。1949年,政局丕变,郭廷以举家迁台,任教于台湾师范大学。1955年,郭廷以受命筹备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65年近史所正式设立,先生以“建立制度,充实设备,培养人才,增进合作与交流”为旨趣,筚路蓝缕,辛勤擘划,使近史所成为备受瞩目、深具国际影响力的学术单位。由于其对中国近代史研究卓越的贡献,1968年当选为中央研究院第七届人文组院士。在冷战的意识型态下,与费正清等人的学术交往,终被卷入政治的漩涡。1969年,应夏威夷大学东西中心之邀,赴美讲学,自此一去未归。1971年,卸任所长职务,离开了他一手经营的近代史研究所。此后长期滞美,处境艰困,却仍孜孜于研究撰述,完成了《近代中国史纲》不朽巨著。1975年,病逝于纽约圣路克医院,享年72岁。
书籍目录
引言一、故乡的地理和人口 (一)地理 (二)人口二、社会生活 (一)一般的生活状况 (二)婚丧习俗及农人消遣三、家世 (一)祖父的奋斗故事 (二)我在祖师庙上学 (三)故乡的土匪四、中学时期 (一)投考中学 (二)开封二中的师长 (三)五四运动前后 (四)离开二中 (五)初到南京 (六)南高附中的师长 (七)同学与朋友五、大学时期 (一)保送东南大学 (二)由南高到东大 (三)平静的学习时期 (四)东大学潮的背景 (五)东大学潮的经过 (六)鼙鼓声中完成学业六、参加国民革命军政治部工作 (一)革命军克复南京前后 (二)清党前后 (三)任总司令部编译委员会秘书七、服务于中央党务学校时期 (一)中央党务学校的创立 (二)蒋总司令下野 (三)蒋总司令复职 (四)济南惨案 (五)北伐完成与党务学校之改组八、清华两年九、从河大、政校到中大十、战时我与中大十一、抗战后的经历十二、怀友.忆旧 (一)胡宗南 (二)唐培经与周鸿经 (三)原素欣 (四)江良规 (五)胡抱一 (六)赵特夫 (七)曾广菜附录一 辛勤开拓中国近代史研究的郭廷以先生附录二 郭廷以先生简历及著作目录附录三 良规的志行原版出版后记
章节摘录
农家的早中两餐最为重要,因为吃过饭后就要工作,故必须吃饱。至于晚餐,则尽量简单节省。河南土话,吃晚饭为“喝汤”,所谓汤是指汤面条。我小时对我家工人的吃饭,印象特深。他们的一餐除用汤碗盛一碗“糊涂”(小米粉制成的粥)外,还用两根筷子,分别穿起两个各约六七两重的大馒头,这一来四个馒头就有二十多两。中午若吃凉面条,所谓上等饭,每人至少可吃三四大碗,消耗之大简直不可想像。乡人没有菜吃,冬天情形稍为好些,可能有萝卜或白菜等蔬菜佐餐,但这是地主人家才有;普通人家,或吃蒜汁,或食辣椒汁。乡人的婚丧,是件大事。特别是嫁女儿,早在一二年前,便要预备嫁妆,甚至有自行种树,以便打造箱笼家俱。娶媳妇亦是一大负担。再者,老年人一到五六十岁,便要准备棺木,每年亲自看着油漆一遍,由此可见中国人对身后之事如何重视。但必须称为富有的人家才能作此打算。除以上所说的开支外,乡人平常用钱的机会真是少之又少。以我外祖父家来说,是一个很好的代表。他们一家大小七口,虽有近四十余亩的地,但大都是所谓“坡地”,易旱易涝,往往二三亩的收成此不上我们的一亩,除勉强糊口外,几乎没有闲钱可用。乡人除地主人家有菜园外,从不自己种菜,向来也很少买菜吃。马村每隔一天,逢双赶集。有一次外祖父带我前去,他花了一个制钱为我买了两个油馍(类似油条),重不到二两。他自己转了半天,只置了两三个制钱的青菜。这也难怪,他每次买菜的钱,必须由家中提一二升粮食去换,若换不到钱,还不能买呢!所以对钱特别心疼。谈到穿,乡人完全靠自己纺织,从种棉花到纺成线,再织成布,其过程是何等的辛苦。若自穿有余,再卖出换点钱贴补家用。乡人吃的简单,穿的更简单,穷人一年两季只有单衣棉衣两种,有夹衣可穿的很少。一到夏天,乡人为了省布;常舍不得穿衣服,打着赤膊。北方到八九月间天已相当冷,此时乡人脱去单衣穿上了棉服,一直到过冬。棉服内不穿褂裤的比比皆是,有人说他们不讲卫生,其实根本无法讲起。像长袍之类,那是斯文人穿的,乡人一生未穿过的非常之多。洋布大量输入之后,因为价廉物美,土布大受打击,棉花也无人种了。直到抗战期间,因洋布输入少,后方需要多,土布又盛极一时。胜利前我曾回河南一次,看到乡间妇女又在纺棉织布,但为期不久。乡人经济的另一来源是种烟叶,这种情形在清末尚不显著,等到我小学快毕业,种烟叶的人便多了。当时,英美烟草公司发现河南的土质与美洲的维琴妮亚很相像,适于种烟叶,便在许昌设一烟厂,收购烟叶,加工制造。本来过去是土烟,现在公司给予新种子,又可贷款,利益既稳且大,较种田好过几倍。但乡人最初仍很保守,除许昌一带外,其他地方都不肯种,因此,许昌附近因种烟叶而发财的颇多。后来大家知道利润大,英人也多方贷款,助予设备,因此种的人渐多。烟叶种的多,间接便影响到粮产,因此,有许多贫穷人家最恨种烟叶的,说:“你们田多,可以种烟叶,却害苦了别人。”原来粮产减少,粮价便贵,本已不够吃的穷人便要受影响。最初,纸烟并没有人吃。记得一次在漯河车站,我亲眼看到海盗牌(Pirate)香烟免费赠送。他们的想法是先送给你吃,然后要几个钱,等你吃上瘾才卖。民国二十一二年间,地方上自己开始卷烟,很多人因而发财,土制卷烟的装璜虽没有洋烟好,但价钱便宜,专销乡间,利润也大。尤其到抗战的时候,外烟到不了后方,土烟盛极一时,河南的土烟算是好的,记得我家的烟还到过重庆呢!不过,这种情形为期不久,因后来由于孔祥熙的建议,政府在河南设立专卖局,及至抗战胜利,土烟无法与上海大工厂竞争,一下全部垮了。除此之外,乡村谈不上有什么工业,只有酒坊、油坊、织布等一些手工业。有一时期,妇女们以大麦梗编织草帽辫子外输,但为期顶多不过五六年。至于商业方面,全由本地供应,商店主要销售日用杂货,包括糖食、火柴、纸张等。实际上,乡村很少用纸,主要消耗为黄表(烧以敬神)与烧纸(烧给祖先),再穷的人,别的钱可以不花,表纸却要买。另外,小孩写字用纸,点火用纸。说得不好听,乡人草纸都不用。其次为京货,即现在的洋货,包括女人用的针线、肥皂、鞋布等,京货店往往走几个镇未必有一家,因为需要量少之故。另有一种“货郎担”挑着两只万宝箱,内装有针线等应有尽有的物品,每隔一段时间,到乡下转一趟,等于流动商店。
后记
校完最后一校的郭师廷以(量宇)访问记录,有如释重负的感觉。同时也有一些话,顺便在这儿向量宇师的亲友和读者做一个交待。民国五十一年十月,郭师找我进近史所,主要就是参加口述史的访问工作。到民国五十三年九月我出国的短短两年期间,先后追随沈云龙教授、张朋园学长访问过的人物正好有十人之多,而其中感觉精神压力最大、工作最吃重的就是郭师自己的口述了。
编辑推荐
《口述历史丛书:郭廷以口述自传》编辑推荐:郭廷以先生是中国口述史学的先驱。先生史识宏远,秉持“为现代史保留忠实而深入的纪录,以备历史学者之研究”的宗旨,在创所之初,便拟订口述历史的大纲细则,首开风气,推展口述工作,先后访问了许多政治、经济、教育、文化各界重要人物,使口述历史在国内蔚然成风。而先生亲自主访或校阅文稿者,达五十九人之多,逾四百万言。先生也以身作则,于1964至1969年间接受访问,完成《口述历史丛书:郭廷以口述自传》。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