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1-11 出版社: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作者:邹煜,马力,夏中南 主编 页数:262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书通过全方位采访、以独特视角、独家解读白岩松与《新闻周刊》。全书内容分三部分:上编主要从宏观上横向评析白岩松分别作为记者、主持人、制片人所表现出的素养及其语言的个性特点;中编主要以《新闻周刊》为主进行个案剖析,以及特别节目《岩松看台湾》、新主持的节目((360度》和体育节目等的评析,并以此解读白岩松及其主持艺术特色;下编是访谈,包括白岩松本人、《新闻周刊》的制片人等与白岩松共事的人、专家学者以及普通观众等。
本书是送给广大年轻主持人、主持专业学生及有志于成为主持人的青少年朋友的一份礼物。是一本既可以被称为学术著作,又可以被称为专业教材的好书。同时语言平实流畅幽默,也适合社会大众阅读。
书籍目录
上编
第一章 “我是一个记者”
一、白岩松的记者生涯
二、白岩松的记者素养
三、白岩松的电视采访分析
第二章 主持人白岩松
一、白岩松的语言功力
二、白岩松的语言魅力
第三章 制片人白岩松
一、宏观驾驭节目的能力
二、整合创新能力
中编
第四章 《新闻周刊》——不可忽略的记忆
一、《新闻周刊》档案
二、《新闻周刊》的主要板块形式
三、《新闻周刊》节目特色分析
四、岩松观点
五、节目内容个案分析
第五章 《新闻周刊》——打造不一样的电视新闻杂志
一、《新闻周刊》新闻话语的叙事学观照
二、感受白岩松式的评论
第六章 特别节目——《岩松看台湾》评析
一、《岩松看台湾》节目特色分析
二、《岩松看台湾》精彩回顾
三、节目内容个案评析
第七章 激情真我——岩松的拓展与“溢出”
一、岩松说奥运
二、岩松与世界杯
三、白岩松与《360度》
下编
第八章 “新闻人、电视人、电视主持人”
——白岩松访谈
一、经典回顾
二、岩松谈主持
三、岩松谈新闻
第九章 同事眼中的白岩松
一、张巍访谈录
二、王力军、吕志家访谈录
第十章 公众眼中的白岩松
一、吴郁访谈录
二、写给岩松的话之一——纪实采访
三、写给岩松的话之二——网络:超时空对话
主要资料来源和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白岩松:在姚明抽血样的照片被人们广泛知道的同时,前几天,一个跟姚明有关的新闻多少被大家忽略,姚明刚刚和休斯敦火箭队签下一份为期五年、总价值7 600万美元的新合同,五年,7 600万美元,什么概念呢?折合成人民币,姚明这五年光这份合同就挣到6亿人民币以上,还不算其他的一些合同。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富翁呢?但是人们面对姚明却似乎没有一种仇富的心态和批评的声音。一方面是因为姚明球打得好,认真,爱国。另一方面,很重要的是,姚明的慈善公益活动,树立了他的好的形象。非典的时候回到上海办募捐晚会,和魔术师约翰逊共同拍防治艾滋病的公益广告,捐骨髓,并且随后为美国遭飓风袭击的新奥尔良捐款等等,这一切,让姚明变得更加可爱,他自己有多少钱就已经变得不重要了。可见,慈善与公益活动会更加树立公众人物的健康形象,因此,我们可以想象,想做慈善与公益事业的人和单位并不会少,然而,面对这样的一种热潮,我们的机制配合吗?热心会不会贴到冷脸上?慈善与公益事业不够热闹,仅仅骂骂富人就公平吗? 白岩松:前些年,有一段时间,演员濮存昕做的广告比较多,人们的非议之声也就变多。后来,随着濮存昕公益活动越做越多,人们不断地伸出大拇指,非议声就不见了。有一次濮存昕对我谈起了他这几年的感悟,他说,该挣的钱一定要挣,不该挣的钱一定不能挣,而该花钱的时候一定要花。这话让我深受感触,联想当时社会上一些富人跟公众人物,似乎也可以套用濮存昕的这一番话,然而,含义是不太相同的,他们的所作所为可以这样说,该挣的钱一定要挣,不该挣的钱也一定要挣,该花的钱坚决不花。于是,人们对明星和富裕人士的不满也就自然容易理解了。然而,这两年这种局面发生了非常非常大的变化,越来越多的富人跟明星走进了慈善与公益的队伍当中,慈善与公益正成为一种时尚,就像我手里的这张昨天出版的报纸,标题就是“看明星,学时尚,慈善活动着装的十大看点”,逐一评点了一些明星出席慈善活动时的一些着装,哪些是合适的,哪些不合适。您看,这时尚跟慈善就离得这么近,这是不是好事呢?这将带来什么样的变化,慈善该怎样时尚?
编辑推荐
《名主持人名栏目丛书•追寻新闻的深度:白岩松与》是送给广大年轻主持人、主持专业学生及有志于成为主持人的青少年朋友的一份礼物。是一本既可以被称为学术著作,又可以被称为专业教材的好书。同时语言平实流畅幽默,也适合社会大众阅读。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