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1-10 出版社: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作者:顾孝华 页数:299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胡适看到一本“用功极勤”的《李鸿章年谱》说:“这哪是‘年谱’,简直是‘日谱,!”唐德刚曾“有意效颦,撰‘胡适年(日)谱”’。本书亦“有意效颦”,选了几位不同年龄、身份、立场的历史人物,像编撰年(日)谱那样,记录他们在辛亥年的生活轨迹和若干典型画面,以反映时代风云,社会万象。从中可以看到张謇的“幡然改悟,共赞共和”,郑孝胥的“理不能喻,情不能感”,周氏兄弟感叹的“越中棘地不可居”、“旧梦不可道,但令心暗伤”以及他们对“辛亥革命的前景不见得佳妙”的判断,胡适的“一点点怀疑的倾向”,吴宓的“姑先一试”。全书大量引用所选人物的日记、书信、文章并参照有关资料,努力用事实说话,可供一般文史爱好者阅读。
书籍目录
第一篇 张謇
“戊戌出京,今已十四年”
“国势危急,謇所欲陈者”
“工程营地火作,即长亘数十丈”
“幡然改悟,共赞共和”
“甲日满退,乙日拥公”
“大局定矣,来日正难”
第二篇 郑孝胥
“今年踪迹颇极纵横”
“深心远识《觇国谈》”
“之官而北上”
“留京而南归”
“寝不安席,食不甘味”
“理不能喻,情不能感”
第三篇 周氏兄弟
“越中棘地不可居”
“代醇酒妇人者”
“旧梦不可道,但令心暗伤”
“比看会还热闹”
“没做什么工作,只是高兴得很”
“前景不见得佳妙”
第四篇 胡适
“遥祝吾母大人新禧百福”
“一点点用功的习惯”
“一点点怀疑的倾向”
“我几乎做了基督徒”
“回首故国,此何时乎”
“勉力学农,是否已铸成大错”
第五篇 吴宓
“风光客里漫相过”
“姑先一试”
“宓殊以为荣”
“春来花事新”
“使人几如痴如醉”
“清华人心惶惶”
引用书目
章节摘录
前面已经指出,复试前吴宓日记里有看教科书记载的只有13天。在这13天中他打开的教科书计有6种,书名及阅读次数如下:《纳氏英文文法》(5次)、《帝国英文读本》(1次)、《东洋史》(2次)、《西洋史》(3次)、《中国地理》(2次),《外国地理》(2次)。这么看来,这次复试他“所虑惟在英文”,并非虚言。 除了看教科书之外,吴宓还通过在北京做小官的同乡叔伯,搞到了2月份游美考试复试的题目。首先拿到的是“十四日学部考试游美学生题目一纸。历史、地理各出九题,以六问为完卷题,尚简易。国文则二题必得兼作”。他对这些题目的评价是“题皆朴实说理,以试小童殊难见长”,只是不知“(试)吾辈则又如何者”①。接着到手的是“学部前所考游美学生之英文题二纸”,“一为十六日之默写题目,计文二节、诗二节:一为翻译二节及文法组织三条(一、变所与诸单数名词为复数;二、写出所与诸代名词之所有格及目的格;三、写出所与诸动词之主要形是也)”。这里的“默写”实际上是听写(take dictation),而“文法组织”题就是现在的语法题。看后他仍然有评价:“题尚不大难,未识之字亦不多”;也仍然有担忧:“惟不知复试余等时有所变异否也。”② 像今天高考前不少考生事先去考场“踩点”一样,吴宓也在开考前去考场作了一番观察,2月14日,“午,偕张君至宣武门内学部前游览,见小学生颇多手持笔墨,盖即赴游美考试而出场者也”。看后他有点惭愧:“其中十一二岁者极多,以余等假冒年龄、老大自惭者对之,能无愧死耶?”③其实除了“假冒年龄”有点说不过去,其他是大可不必“自惭”的,因为在当时,全国18岁青年中能参加游美考试并考到进京复试程度的,实在是凤毛麟角。 吴宓抱着“姑先一试”的想法而“注意温课,预备考试”情况,大体就是以上这些。 ……
媒体关注与评论
总之,现在时机紧迫,生灵涂炭,非速筹和平解决之计,必至于俱伤。欲和平解决,非共和无善策。此南中万派一致之公论,非下走一人之私言。下走何力,岂能扼扬子之水使之逆流! ——张謇 世界者,有情之质;人类者,有义之物。吾于君国,不能公然为无情无义之举也。共和者,佳名美事,公等好为之;吾为人臣,惟有以遗老终耳。 ——郑孝胥 我的爱护中华民国,焦唇敝舌,恐其衰微,大半正为了使我们得有剪辫的自由,假使当初为了保存古迹,留辫不剪,我大约是决不会这样爱它的。 ——鲁迅 今日为重九,“天涯第二重九”矣。而回首故国,武汉之间,血战未已;三川独立,尚未可知;桂林长沙俱成战场;大江南北人心惶惶不自保:此何时乎! ——胡适 乱事方炽,正未有已,吾不知中国前途如何?果于何时灭亡也!吾辈又将如之何而可乎? ——吴宓
编辑推荐
《他们在大清末年》选5个左右不同年龄、身份和立场的人,叙述他们在辛亥年的生活轨迹和若干典型画面,从中窥见时代风云,社会万象。全书大量引用所选人物的日记、书信、文章并参照有关资料,努力用事实说话,可供一般文史爱好者阅读。本书由顾孝华著。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