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太炎大传

出版时间:2011-9  出版社: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作者:华强  页数:393  
Tag标签:无  

前言

谢俊美近两年,华强教授专注于章太炎的研究,除了给广东教育出版社撰写了《革命大儒章太炎》一书外,新近又撰写《章太炎大传》一书。他告诉我,为了写好这本书,近三四年来几乎每天眼睛一睁,忙到熄灯。他废寝忘食的刻苦精神,令我感动。章太炎是近代中国的著名人物。说他著名,因为他既是一个大学问家,又是一个革命家。研究近代中国史,绝对少不了对他的研究。章太炎积学能文、博观诸子、历览前史、兼猎佛藏,精通古今经学。青年时代他就自负极高,认为中国“闳硕壮美之学”,“非他莫续”,其意态之轩昂,抱负之伟大,真有俯视群流之慨。难怪鲁迅先生在看了他的《馗书》后说:“我读不懂,当然也看不懂。”(《关于太炎先生二三事》)正因为章太炎的学问如此博大精深,文字深奥难懂,所以许多学者往往对他的研究止而却步。华强教授却一反其道,大胆地去进行研究,就其精神勇气而言,已令我辈敬而有加了。章太炎以学问经世,积极投身近代中国民族民主革命。他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曾使许多原先抱有保皇改良思想的士大夫知识分子转而投身反清革命。在《苏报》案中,他的抗辩和对清廷腐败无能的大胆揭露,使他作为一名革命家而声名大噪。出狱后,章太炎东渡扶桑,主持《民报》编辑工作。然而,正如孙中山指出的那样,当时“所有抱着革命思想的中国人,约略可分为三类:第一类人数最多,包括那些因官吏的勒索敲诈而无力谋生的人;第二类为愤于种族偏见而反清的人;第三类则为具有崇高思想与高超见识的人。”(《中国问题之真解决》)章太炎就属于三种人中的第三类。他始终不忘吕留良、曾静、查嗣延之案,是一个种族革命论者。他不赞同孙中山的三民主义,认为代议制政府还不如专制的好。他认为革命成功后,在中国是行君主专制还是民主共和制都无关紧要。“共和之名不足多,专制之名不足讳”,因此与孙中山革命宗旨大相异趣。加之一些具体问题,如《民报》经费问题等,最后竟发展到与陶成章等重组光复会,公开反对同盟会。武昌起义爆发后,章太炎从日本回到国内,有见军府林立,都督自雄,于是大倡“革命军起,革命党消”,反对同盟会“一党组织政府”,否则就不是“天下为公”。孙中山后来在总结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时指出:“革命的失败,都是在这句话上面,这是我们大家不可不彻底觉醒的。”(《要造成真中华民国》)章太炎脱离同盟会后,与张謇等组织统一共和党。张謇认为他“槎桠特甚”,“惑于谬说,意气特张”,“乃知政治家非文章之士所得充”(《柳西草堂日记》民国元年三月二十日)。章太炎政见不为张謇、赵凤昌等所认同。尽管如此,孙中山还是从革命大局出发,聘章太炎为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顾问,一起参与新政权的建立。我与华强教授同治中国近现代史,因此平日接触较多,又因他的导师祁龙威教授是恩师陈旭麓教授的生前至好,因而两人谈文论学,志趣颇为相投。华强教授治学严谨,著作颇丰,在近现代史,尤其是太平天国史、近代军事史等领域均有建树。身为军入学者,他为人谦和,处事不失大家风度,因而为同辈学人所尊敬。通读全稿,内容极为丰富,挖掘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史料,提出了许多新见解,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第十章末“大家评说”博采众多政界及学人的观点,“结语”阐述著者自己的观点,尤为精彩夺目,相信读者读后会和我一样,有一种新的感受。章太炎的文字,我读得不多,因此对他没有研究。承蒙华强教授不弃,要我写上几句,以上就算我对朋友的一个交代吧。谢俊美2011年春于武宣坊北州书屋

内容概要

《章太炎大传》由华强编著,是“上海市社联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学术丛书”之一。
章太炎是辛亥革命时期与孙中山、黄兴齐名的三大领袖之一,被当时人称为“疯子”。“疯子”做了许多其他革命家想做而没有做的事,说了许多其他学问家想说而没有说的话。他天不怕、地不怕,孙中山、袁世凯、蒋介石都先后被他责骂过。他十分看淡荣誉,国家颁发给他的勋章竟可以成为他的扇坠。他博闻强记,可以记得青少年时期读过的经书页码,却记不住他的居所。他是手无缚鸡之力的一介书生,却每每与人老拳相见……鲁迅称章太炎“七被追捕,三入牢狱,而革命之志,终不屈挠者,并世亦无第二人”。《章太炎大传》以通俗而生动的语言展现了章太炎的一生,对他的革命功绩和国学成就分别作了介绍和评价。

作者简介

华强,1947年6月出生,扬州市人。毕业于扬州大学历史系,任南京政治学院上海分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中国近现代军事史研究。担任中国太平天国史研究会副会长、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特约研究员。1992年获国务院特殊津贴。

书籍目录

序一
序二
第一章 西子湖畔的国学大师
 一、汉学世家
 二、家训难违
 三、师从俞樾
 四、诂经精舍
 五、走出书斋
第二章 投身改良主义运动
 一、参与变法
 二、重返故乡
 三、初下武昌
 四、变法失败
 五、东渡日本
 六、上书李刘
 七、断发易服
 八、《正仇满论》
第三章 在革命的洪流中
 一、章孙定交
 二、横滨聚餐
 三、张园演讲
 四、“疯子”自述
 五、《民报》主笔
 六、论战《丛报》
 七、联合反帝
第四章 章太炎与《苏报》案
 一、初识邹容
 二、驳康有为
 三、太炎被捕
 四、邹容投狱
 五、狱中习佛
 六、痛失邹容
第五章 章太炎与孙中山
 一、兄弟情谊
 二、祸起萧墙
 三、军火事件
 四、查封《民报》
 五、章孙交恶
 六、分道扬镳
 七、讨袁战争
 八、参加护法
第六章 章太炎与袁世凯
 一、游走政坛
 二、宋案爆发
 三、勇闯虎山
 四、重获自由
第七章 章太炎与汤国梨
 一、太炎征婚
 二、聘娶“皇后”
 三、相夫教子
 四、医学第一
 五、渐成颓唐
第八章 章太炎的政治主张
 一、武昌起义
 二、军起党消
 三、遭受批判
 四、口号评价
 五、组建政团
 六、抨击政府
 七、联省自治
 八、渐行渐远
 九、“打倒赤化”
第九章 章太炎的学术成就
 一、编撰《煊书》
 二、《煊书》重刻
 三、统一方言
 四、东京讲学
 五、《齐物论释》
 六、庄周哲学
 七、提倡国粹
 八、章门弟子
第十章 桑榆晚景自生春
 一、苏州定居
 二、开讲国学
 三、心系救亡
 四、生命终点
 五、大家评说
结语
附录
 附录一 章太炎大事年表
 附录二 章太炎论著及译著
 附录三 研究章太炎的著述
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插图:9月10日,孙中山宣誓就职。章太炎被推选为军政府秘书长,代孙中山起草了《大元帅就职宣言》。《宣言》表示要“恢复约法”、“与天下共击废总统者”。章太炎担任护法军政府秘书长期间,多次阐述了护法的意义,认为“共和国家,以法律为要素,法存则国存,法亡则国亡;合法则为顺,逆法则为逆。”孙中山担任南京临时政府大总统时,亲自主持制定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那时,章太炎与南京临时政府持不同政见,对民国政府和孙中山多有不敬之词,对《临时约法》甚至不屑一顾。民国成立以来,先后爆发二次革命、护国战争、护法运动,这一切的核心问题是民主与专制的较量、帝制与共和的较量。通过现实的斗争,章太炎感到民主与共和的可贵。尽管南京临时政府与《临时约法》都不完善,但毕竟是中国希望之所在。袁世凯、段祺瑞之流开历史的倒车,要将中国拉到封建主义的老路上去,章太炎想到自己曾经一度被他们蒙蔽甚至同流合污,觉得非常惭愧。章太炎觉得要将功补过,弥补自己过去的错误。张勋复辟后,他积极追随孙中山,为护法运动摇旗呐喊。中华民国军政府成立后,章太炎奔走于香港、广州之间,争取军阀龙济光对护法运动的支持。章太炎好言相劝,龙济光却模棱两可。不仅龙济光对军政府态度冷漠,连陆荣廷和唐继尧也对军政府冷眼相看。陆荣廷是桂系军阀,唐继尧是滇系军阀,他们关心的是自己的地盘与实力,并不愿意与孙中山实行真正的合作。他们附和护法,目的是抵制段祺瑞的武力吞并政策。军政府成立后,陆荣廷与唐继尧都不愿意接受军政府“元帅”一职。章太炎决定亲自登门拜访,说服陆荣廷和唐继尧。根据章太炎的动议,孙中山任命章为军政府总代表,携带元帅印信游说陆、唐二人。9月26日,章太炎到达昆明。章太炎数次来到西南王唐继尧的官邸,与唐讨论护法运动问题。经章太炎说服,唐继尧勉强接受元帅之职,同意参加北伐。事实上,唐继尧只对逐鹿四川有兴趣。章太炎退而求其次,觉得攻占四川可以算是“中策”,于是随唐继尧的滇军向四川进发。12月初,滇、黔、川三省护法联军攻占重庆。1918年1月10日,章太炎抵达重庆。他想起他的亡友邹容是四川巴县人,到达重庆的当天,专程前往巴县邹容祠堂凭吊亡友,也算是了却一桩埋藏心中多年的心愿。在重庆期间,章太炎让人订制了一面大旗,上书斗大的“大元帅府秘书长”7个字,比唐继尧的大元帅旗还要大。章太炎外出,随从人员高举大旗,一路上人欢马叫,十分热闹,痛痛快快地过了一把瘾。有人报告唐继尧,唐一笑了之。孙中山命滇、黔、川三省护法联军出四川、过三峡、攻武汉,唐继尧留恋四川的富裕,托故不出。中华民国军政府的政令难行,盖因军政府内部从成立之日起就存在严重危机。唐继尧、陆荣廷多方掣肘孙中山,孙中山提出北伐,各路军阀阳奉阴违、各行其是。岑春煊一直想取代孙中山,他与冯国璋暗通款曲,于1918年1月在广州成立中华民国护法各省联合会,显然与孙中山唱对台戏。章太炎闻讯后,立即致电唐绍仪、伍廷芳等,痛斥岑春煊的所作所为。4月,在各路军阀的煽动下,中华民国军政府改组,宣布由大元帅制改为七总裁合议制。唐继尧主张遥戴黎元洪、冯国璋为正、副总统,推岑春煊为国务总理,在广州建立临时政府,陆荣廷也跟着处处刁难孙中山。孙中山忍无可忍,于5月4日向非常国会辞去大元帅一职。孙中山悲愤地说:“顾吾国之大患,莫大于武人之争雄,南与北如一丘之貉。”20日,非常国会宣布正式废除大元帅制,推选岑春煊、唐继尧、陆荣廷、孙中山、唐绍仪、伍廷芳、林葆恽七人为总裁,孙中山完全被架空。5月21日,孙中山离开广州返回上海,护法运动失败。作为护法军政府的秘书长,章太炎感到悲哀。他亲眼看到各路军阀谋求一己私利,没有人顾全护法大局。在北京政府中,冯国璋主张和平,段祺瑞主张武力,因此各路军阀皆为冯国璋的和平假象所迷惑,提出“联冯倒段”的口号。章太炎对“联冯倒段”的口号很反感,提出冯、段乃一丘之貉,如何“联冯”?又如何“倒段”?护法运动的失败可以说是必然的,因为护法运动的依靠对象主要是西南地方军阀,而这些军阀的目的不过是拉大旗、作虎皮,借孙中山的名望与北洋军阀讨价还价,最终目的是维护并扩大自己的地盘。一旦目的实现,他们就会踢开孙中山。面对护法运动的失败,章太炎进行了反思。他觉得孙中山当初提出“护法”口号有一定缺陷,口号应当鼓舞人心、顺从民意,“国会本非民心所向,以法律为出师之名,响应自寡”。②护法的目标是恢复国会、恢复《约法》,军阀混战下的中国百姓挣扎在死亡线上,他们最关心的是如何果腹?如何避寒?护法运动依靠的是南方军阀,广大人民只作壁上观。没有人民的支持,护法运动如何不失败?章太炎追随孙中山护法,从上海到广州,再到西南,大西南的山山水水留下了他疲惫的足迹,最后的结果却是竹篮子打水一场空。章太炎心灰意冷,感觉分外疲惫。6月13日,向来我行我素的章太炎竟然步人峨眉山一寺院受戒,表示今后不再参与世事。章太炎第一次萌发出家的念头是在《民报》受挫以后,计划出家的地方是遥远的印度。因为缺乏路费,未能成行。这是章太炎第二次出家。章太炎受戒后,心情似乎好了一些,随即离开四川东下,于10月11日到达上海。章太炎回到上海后,心情非常郁闷。护法运动历经一年零三个月,却以失败而告终。护法运动期间,章太炎风尘仆仆,跋涉14,000余里,游说于西南各军阀之间,结果是章太炎险些葬身西南。章太炎回忆护法运动说:“自六年七月以还,跋涉所至,14,000余里;中间山水狞恶者几3,000里。”为了民族、民主和共和,他不惜坐牢、流亡、流血,然而他为之奋斗的中华民国除了一个空皮囊,民国的人民依然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章太炎杜门谢客,神情木然,在50多天的时间里,几乎一言未发。护法运动的失败对章太炎的打击太深了。休息了一段时间后,章太炎于12月2日在上海《时报》发表了一篇文章,历述西南之行与陆荣廷、唐继尧等军阀周旋的前前后后。他指出,“广西不过欲得湖南,云南不过欲得四川,借护法之虚名,以收蚕食鹰攫之实效”,最后断言:“西南与北方者,一丘之貉而已。”总结护法运动失败的教训,章太炎得出与孙中山一样的结论。在总结辛亥革命的教训时,他说:“当危难之际,彼此尚能同德同心,以至事稍有成,于是萌攘夺权利之念,而互相嫉视。”章太炎是一个情绪化的革命者,这时,他对中国的前途十分悲观,认为10年以后中国才会出现“戡除祸乱者”。孙中山这时也非常苦闷,他历经艰辛为之奋斗的共和国,成长竞如此艰难。封建势力要扼杀它,军阀势力要摧残它,官僚政客要戏弄它。孙中山说:“夫去一满洲之专制,转生出无数强盗之专制,其为毒之烈,较前尤甚。于是而民愈不聊生矣!”

后记

章太炎是一个天马行空、独往独来的人,是一个连堂堂总统也不入眼的人,有人称他为“疯子”。然而,章太炎为革命而“疯”,为国粹而“疯”,他的如“疯子”一般的革命精神,他的如“疯子”一般的国学功底,却是留给后人的一笔宝贵精神财富。中国古往今来,奇人无数,然如章太炎之“疯”者,惟此一人。有人问章太炎:“先生的学问是经学第一,还是史学第一?”章太炎不无调侃地回答:“实不相瞒,我是医学第一。”章太炎在医学上确实有一定造诣,他继承家学传统,钻研医学,有医学专著问世。但就病人而言,他并不是一个好的医生。他对邹容、孙中山的病束手无策,对自己的鼻衄病亦毫无办法。但是,他对于国家和民族而言,应当说是一个不错的医生。章太炎在为中华民族民主革命摇旗呐喊的时候,世人评价他是国学第一,革命第二。章太炎对此非常不满意,他自己认为是革命第一,他就是为革命而生的。章太炎对自己的评价在他逝世后得到了社会的公认。国民党中央政治委员会秘书长张群撰写挽联,以“革命先进,国学大师”8个字高度概括了章太炎的一生。中国革命的旗手鲁迅在《太炎先生二三事》中称章太炎是“有学问的革命家”。鲁迅说:“我以为先生的业绩,留在革命史上的,实在比在学术史还要大。”此文撰写不过数月,鲁迅赫然谢世。章太炎以学术为武器,为革命摇旗呐喊,成为一个冲锋陷阵的英勇斗士。章太炎民族革命的思想是异常坚定的,为此他七次遭捕、三入牢狱,为民族解放无怨无悔地奔走呼号了一生。但是,章太炎对民主主义思想的认识是模糊的。他认为中国当时尚未具备设立议院、开放民主的条件,因此他不赞成民主、平等的口号。学堂未建,不可以设议院;议院未设,不可以立民主。按照孙中山对“军起党消”口号的认识,章太炎取消同盟会、消弭党建的思想是对革命的反动。章太炎认为新的国家、新的政权需要由政党领导而不是结社领导。他认为同盟会属于结社而不是政党,与孙中山在政见上发生分歧。章太炎“革命军起,革命党消”的口号反映了有识之士在中国政治近代转型期的呼吁。章太炎卓尔成为革命大家和国学大师,盖因他站在时代的前面。章太炎生活的那个时代面临的时代课题是民族革命,他正是这面民族革命大旗下的一名勇敢的斗士。章学的生命力正是在于她的战斗性和时代性。著者以章太炎革命的一生作为主线,兼及他的学术历程、学术成就和生活态度,力求全方位地、客观地还原章太炎的一生。在《章太炎大传》付梓之时,笔者内心充满感激之情。首先要感谢我的导师祁龙威先生在耄耋之年为拙著赐序。祁师常熟人氏,1938年师事邑中饱学宿儒、国学巨擘金松岑先生,得窥四库。金松岑是清末民初国学大师、章太炎好友,正是由于金松岑力邀,章太炎方由上海迁居苏州,最后定居苏州、终老苏州。祁师青年时代与章太炎弟子王仲荦、朱季海、贝仲琪等前辈论交,受诸君熏陶,养成研究经史志趣。著者随祁师学习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在祁师的指导下于上个世纪80年代初出版过《戴震》一书,稍稍涉猎经学。然而在撰写本书的过程中,著者在一代大师章太炎面前觉得自己何其浅薄和渺小。章太炎精通经学,到了出神入化的程度。一个时代固然有一个时代的巨人,然而今天的时代已经难以产生章太炎这样的巨人了。著者要感谢的第二个人是学兄和挚友谢俊美教授,拙著是在谢先生的关心与鼓励下完成的。可以说,没有谢先生的关心与鼓励,拙著就可能流产了。人是有惰性的,著者就是惰者之一。承蒙谢先生厚爱,鼓励有加,对拙著提纲字斟句酌并赐序一通,感激之情,尽在不言中。著者还要感谢夫人陈茵及学生唐国东、赵晓光等,他们为拙著搜集资料、整理资料付出了辛勤劳动。2008年9月,学生赵晓光入学读研,他在上海图书馆为我搜集了若干章太炎的资料。转眼两年半过去,学生已经毕业。不久前,学生打电话问候,询问最近在忙什么?我告诉他,章太炎一书尚未脱稿。学生十分感慨,慨叹做学问不易。学无止境,读了几年章太炎的著作,说来惭愧,对章太炎的《煊书》等著作,至今还是如鲁迅所说的“读不断,读不懂”,对章太炎的政治思想和学术思想仍然有一种雾里看花终隔一层的感觉。祁师宝刀不老,八十多岁接受《清史·典志·朴学志》工程,为弘扬中国文化而弦歌不息。在此谨以拙著作为向吾师九十华诞的贺礼。华强于解放军上海政治学院内省斋癸丑年夏日

媒体关注与评论

我以为先生的业绩,留在革命史上的,实在比在学术史上还要大。考其生平,以大勋章作扇坠,临总统府之门,大诟袁世凯的包藏祸心者。并世无第二人;七被追捕,三入牢狱,而革命之志终不屈挠者,并世亦无第二人。这才是先哲的精神,后生的楷范。战斗的文章,乃是先生一生中最大,最久的业绩,假使未备,我以为是应该——辑录,校印,使先生和后生相印,活在战斗者的心中的。  ——鲁迅

编辑推荐

《章太炎大传》:章太炎身处中国社会和文化近代化的转折时期,是民族、民主的辛亥革命的理论家和领袖之一,又是卓有建树的朴学大师,有学者兼革命家的双重品格。章太炎不仅仅是一个学问家、思想家与革命先驱,而且具有难能可贵的书生风骨。他明是非、斥乡愿、破迷信、拒牵求。他不畏豪强,不怕坐牢,不和稀泥,无寸铁在手,更无组织与徒众,而有虽千万人吾往矣的气概。华强编著的《章太炎大传》是近代著名思想家、学者、革命家章太炎的传记。一方面尽力把握和开掘太炎先生丰富的心灵世界与性格特征,另一方面,又努力探寻太炎先生学者品格和革命家品格的契合点,力图准确而生动地展示太炎先生的伟大人格。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章太炎大传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好好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