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7-01-01 出版社:解放军出版社 作者:杨成武 著 页数:101
内容概要
回忆录的产生完全出自一个革命的幸存者对党和人民的感激之情,对先烈的缅怀之意。它共分上下两集。上集包括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下集包括解放战争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启迪我们在新中国时期要继续发扬及继承抗战时期老革命前辈留下的光荣传统,为建设我们的祖国献一份微薄之力!
作者简介
杨成武,福建长汀人。1928年入团。1929年参军。1930年转党。参加了长征。历任红军团、师政委和师长,八路军独立团团长、独立师师长,晋察冀1分区、冀中军区司令员,晋察冀野战军政委,华野3兵团、20兵团司令员,京津卫戍区司令员,志愿军20兵团司令员,华北军区参谋长、副司令员,北京军区司令员、副总长、防空军司令员、第一副总长、代总长,中央军委常委、副秘书长,副总长兼福州军区司令员。是一至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党的八届候补中央委员,十一、十二届中央委员。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曾获一
书籍目录
上开篇开篇第一章 长征(上)别了,予都河战略转移夜行军进逼道州血战湘江担架上手足情强渡乌江第二章 长征(中)伟大转折回师遵义四渡赤水智取三县飞夺沪定桥神兵天降越过夹金山,意外会亲人小金川畔从卓克基到毛儿盖毛主席指示我们过草地第三章 长征(下)白龙江畔突破天险腊子口哈达铺整编六盘山上连长王友才英勇捐躯河连湾长征胜利万岁恸悼黄开湘同志东征第四章 挺进敌后誓师云阳镇再度东征初战冯家沟伏击建立抗日根据地斋堂合编与东、西庄大战第五章 反“扫荡”(上)军事解决“七路军改造“十路军……第六章 反“扫荡”(下)第七章 齐心合力渡难关第八章 攻势作战 日军投降下第九章 华北战场炮声隆第十章 连战连捷第十一章 清风店、石家庄战役第十二章 毛主席来到晋察冀第十三章 毛主席指示我们向绥远进军第十四章 张家口之战第十五章 古都春色第十六章 会师太原第十七章 迎接人民共和国的诞生第十八章 树欲静而风不止第十九章 跨过鸭绿江第二十章 朝鲜东线的阵地战、持久战附件一附件二附录一附录二
章节摘录
一九一四年农历九月九日,我出生在闽西长汀县张屋铺一个普通农民家庭里,“能”字辈份,名日能俊。祖父杨秀芳,很早就去世了。父亲杨殿华,嫡亲这一支还有母亲、一个妹妹和两个弟弟。伯父杨棣华那一支还有伯母、两个堂兄弟和一个已经出嫁的堂姐。叔父杨茂华和婶母没有孩子。加上年事已高的祖母,全家共计十三口人。父亲没有上过学,种了一辈子田。伯父和叔父仅读过几年书,后一直做小买卖。十三口之家由祖母维系着。开饭时,祖母带着几个儿子和我们这些小孙孙先吃。我们围坐在一个白茬大方桌旁,满屋是噼里啪啦的碗筷声。伯母、母亲和婶母从来不上桌,总是等我们吃完了再随便吃几口。祖母在三十岁上守寡,就这样拉扯着一家人,艰难地生活着。我投身革命,阔别二十五个春秋后,于一九五四年和妻子赵志珍回乡探亲时祖母还健在,不过她老人家的眼睛已经看不见了,只是用颤抖的手抚摸着我和赵志珍的脸,默默地掉眼泪。一九五七年,她以九十七岁高龄辞世。 我六岁上学,在村里念私塾,读《论语》、《孟子》、《大P1学》和《中庸》等,虽然当时理解不了“子日”之类的古意,但背诵却是用功的。一间光线暗淡的屋子里,几十个孩子聚在一起,读起古文来朗朗有声。一次,因为顽皮教书先生罚我跪在孔子圣位面前,我不懂为什么硬要这样做。 后来,我的堂姐嫁给教会学校一个姓林的作儿媳,她在婆家读完了中学。在我九岁那年我从私塾转到上杭县回龙圩教会小学。从读《四书》改为学语文、算术、念圣经。和我一起上教会小学的还有两个堂兄弟。教会小学设在一幢四层楼里。我们住第四层,第二层是课堂,第一层是天主教堂,第三层平时空着。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