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1-1 出版社: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作者:于晓霖,陈仕华 主编 页数:322 字数:398000
内容概要
《质量管理》在系统介绍质量管理理论发展的基础上,以三个维度来阐述质量管理的理论和方法:从过程和职能的角度阐述了产品设计过程、产品制造过程、产品服务过程,以及附着在过程中的质量检验职能的质量管理理论和方法;从追求完善的质量改进理论角度引入了6盯管理和卓越绩效管理模式;从外部控制的角度编入了IS0 9000、环境管理、职业健康管理、食品安全管理和政府的质量监督职能。 本书适合工商管理专业本科生、MBA学员、研究生以及从事质量管理工作的人员使用。
作者简介
于晓霖,东北财经大学教授,哈尔滨工业大学管理学院博士,曾任教于哈尔滨工业大学管理学院,现任教于东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主要从事生产运作管理、质量管理与SCM的研究工作,主编、参编《质量管理》、《现代生产管理》、《管理学》等多部教材。在《数量经济技术经济》、《高技术通讯》等刊物发表论文10余篇。
陈仕华,东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硕士生导师,管理学博士,南开大学博士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在《管理世界》、《中国工业经济》、《经济管理》、《审计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10余篇。
书籍目录
第一章 质量管理概述
第一节 质量概述
第二节 质量管理发展与全面质量管理
第三节 全面质量管理的基础工作
第四节 国际质量管理比较
第二章 质量管理基本方法
第一节 质量管理常用的七种工具
第二节 质量管理新工具
第三节 PDCA循环
第三章 质量管理体系
第一节 ISO9000族标准的产生和发展
第二节 ISO9000 族标准的内容
第三节 质量管理体系基础与实施
第三节 质量审核与质量认证
第四章 设计过程的质量管理
第一节 产品质量设计的概念
第二节 质量损失函数与三次设计
第三节 质量功能展开
第四节 实验设计技术
第五节 可靠性工程
第六节 设计过程的质量经济分析
第五章 制造过程的质量管理
第一节 产品质量特性及其统计描述
第二节 过程能力
第三节 控制图原理
第四节 控制图的种类
第五节 控制图的应用
第六节 控制图的两种错误判断
第六章 服务过程的质量管理
第一节 服务质量概述
第二节 顾客满意(CS)
第三节 顾客满意管理的实施
第七章 质量检验与抽样检验
第一节 质量检验与抽样检验概述
第二节 抽样方案的统计分析
第三节 抽样方案设计
第四节 其它抽样方案
第八章 质量改进与6σ管理
第一节 质量改进概述
第二节 6σ管理的原理
第三节 6σ管理的组织
第四节 6σ管理的实施
第五节 精益生产与6σ管理的整合
第九章 质量成本管理
第一节 质量成本概述
第二节 质量成本的优化与管理
第十章 卓越绩效管理
第一节 世界质量奖
第二节 卓越绩效管理模式
第三节 卓越绩效模式与TQM、ISO9000以及6σ的关系
第十一章 社会视角的质量管理
第一节 环境管理
第二节 职业安全卫生管理
第三节 食品安全管理
第十二章 质量监督
第一节 质量监督概述
第二节 产品质量法
第三节 产品质量监督与控制的主要措施
第四节 产品质量申诉、仲裁、鉴定
章节摘录
(三)可靠性分配 可靠性分配是将整个系统的可靠性目标值,按一定的原则或方法合理地分配给各单元,然后再进一步分配到元器件、零部件上去,以确定为保证系统的可靠性指标要求单元、组件、元器件、零部件应具有的可靠性指标。 可靠性分配的目的应在于落实系统的可靠性指标,明确对各个单元可靠性的合理要求,暴露薄弱环节,为设计的改进提供依据。 可靠性分配的依据:一方面是产品(或系统)可靠性要求;另一方面是可靠性预测的结果。而且,预测与分配是在设计过程中反复进行的,使之逐步做到设计出合理的高可靠性产品(或系统)。 可靠性分配依据一定的原则。一般而言,可靠性分配应满足重量、体积、成本的限制要求,在此前提下,应考虑各单元、组件、元器件、零部件的重要性。对重要的,可靠性应高一些,以保证重要环节不出或少出故障。对实现高可靠性指标较为困难的复杂单元,可靠性可低一些,以减少实现的困难程度。对工作环境相对恶劣的单元,可靠性可低一些。而对改进潜力较大及便于维修的单元与部位,可靠性指标应高一些,以提高总体的可靠性。总之,应为整个系统进行综合考虑,使可靠性方案尽可能合理。 四、提高设计可靠性的措施 (一)冗余技术 若一个单元的可靠性不能满足系统要求,可以用两个以上的单元并行工作,那么只要其中一个能正常工作,则系统就不致失败,从而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这种方法由于是采用增加多余的资源以换取可靠性,因而被称为冗余技术。这里所谓冗余,是指完成该单元应完成的基本功能所增加的重复部分,并不是多而无用的意思。这种利用低可靠元件构成高可靠系统的思想获得了广泛的应用。 要抵销元器件故障产生的后果,必须投入超过常规设计所需的外加资源。外加资源的冗余技术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如何加冗余资源,是一个艰苦的决策过程。在考虑运用冗余技术时,应考虑如下问题: 1.冗余度的选择问题 这里所指的冗余度就是冗余部件数与非冗余部件数的比值。从理论上说,似乎冗余度越高则可靠性越高,但应注意的是,所消耗的元件价格费用也增加,因而有一个性能与价格比的问题。另外还考虑到检测及切换电路可靠性的影响,当冗余度越高,检测及切换电路越复杂,其可靠性也越低,从而抵销了多重冗余的优越性。 2.冗余级别的选择问题 一个复杂系统可以分成分系统、部件、模块、电路及元件等不同级别。应该在哪一个级别上进行冗余才能获得较高的可靠性增益,可以证明,冗余级别越低时,系统的可靠性越高,但同时,复杂性又增加了,从而抵销了它的优越性。 ……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