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1970-1 出版社: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作者:宋园园 编 页数:256
前言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大学语文》即将出版,教材主编宋老师因为时常和我讨论大学语文问题,所以这次便嘱余作序。 大学语文课,是普通高校中面向文(汉语言文学专业除外)、理、工、农、医、财经、政法、外语、艺术、教育等各类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素质教育课程。课程设置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汉语语言文学方面的阅读、欣赏、理解和表达能力。这是大学生文化素质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教育部的相关定义本来是很清楚的,然而在具体操作中,人们往往或低或高地改变了这门课程的性质:往低说,这门课被说成是给中学语文“补课”;往高说,又几乎要囊括素质教育、人文教育和中国文化的所有课程,这就导致重开大学语文30年,教材越编越多,课程性质却越来越模糊,课程地位也越来越低.要走出这个怪圈,就要重新研究究竟什么是语文。 “语文”这个词的意思本来是很清楚的,就是叶圣陶先生曾概括过的“口头为语,书面为文”,也就是语言文字,再细分之,就是听、说、读、写这四个方面的能力培养,所以这本是一门非常具有可操作性的课程。但是由于汉字是单音节语素占优势的文字,几乎任何双音节或多音节词语都可拆分到字,因此这就使“语文”一词在理解上有了种种歧义,在“语言文字”之外,又有了“语言文学”、“语言文章”、“语言文化”、“语言人文”等说法。这些说法对中小学语文课程的影响,不过是把听、说、读、写的教学目标搞得复杂化了而已,还不至于危及学科自身的生存,然而大学语文就不同了,因为大学本来就有各种文学、人文、文化类课程的,把大学语文说成是大学文学、大学人文、大学文化,其结果便使大学语文课程的面目变得模糊不清,最终在自我膨胀的过程中失去了存在的依据——这就是大学语文被“边缘化”和遭遇“尴尬”的根本原因。
内容概要
《大学语文》是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十一五”科研成果,也是21世纪高等教育规划教材,是一本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富有创意的大学语文新读本。本教材打破了传统的编排方式,全书分为上下两编,上编侧重母语的学习,下编则注重文学知识的学习。上编“魅力母语”包括:诗意语文、不老传说、励志典故、优雅符号、艺术语言、连珠妙语;下编“文学奇葩”包括:思古幽情、岁月履痕、多元文化、诗词曲赋、陶情养性、心灵鸡汤。《大学语文》多选取精短的名篇佳作,每一篇作品都配有作者简介、原文、注释、提示、思考与练习等内容。为配合汉语言文学知识的学习,附录中编入了常用文言虚词例释、文言特殊句法述略、中国古典诗词格律常识、常用修辞格举隅、中国文学史简述这些内容,不失为读者学习语文的工具。《大学语文》具有人文性、审美性、易学性、新颖性等特点,既可作为高等院校的大学语文公共课教材,也是文史爱好者的实用读本。
书籍目录
上编 魅力母语 第一单元 诗意语文 再别康桥 雨巷 教中文(三首) 在语词的密林里 致橡树 第二单元 不老传说 盘古开天 夸父逐日 精卫填海 女娲补天 嫦娥奔月 第三单元 励志典故 洛阳纸贵 温舒编蒲 邯郸学步(节选) 半部论语治天下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第四单元 优雅符号 从文字到文章 一字当百来字用 我怎样学习语言 文章病院 现代汉语再认识(节选) 第五单元 艺术语官 戏剧与方言(节选) 诸葛亮舌战群儒 焦大星花金子仇虎(节选) 中秋月 大学的生活 第六单元 连珠妙语 笑话里的语言学 苏小妹三难新郎 晏子使楚(节选) 世说新语二则 神童解缙(节选) 学文例话 怎样学好大学语文 语言的表达与运用 下编 文学奇葩 第一单元 思古幽情 垓下之围 谏太宗十思疏 冯谖客孟尝君 前赤壁赋 张中丞传后叙 第二单元 岁月履痕 听听那冷雨 江南的冬景 短歌行 我爱这土地 项脊轩志 第三单元 多元文化 苦恼 生存还是毁灭 园丁集(节选) 我是即将来到的日子 被缚的普罗米修斯 第四单元 诗词曲赋 《诗经》三首 李白诗二首 杜甫诗二首 金缕曲·赠梁汾 我愿意是急流 第五单元 陶情养性 刚性美与柔性美(节选) 《巴顿将军》帮了我儿子的忙 鸭窠围的夜 题昆明大观楼 春江花月夜 第六单元 心灵鸡汤 恨是狭隘,爱是超越 吃饭 《宽容》序言 随便翻翻 成人不自在 学文例话 演讲的技巧 诗歌的阅读与赏析 附录 附录一 常用文言虚词例释 附录二 文言特殊句法述略 附录三 我国古代诗词格律常识 附录四 常用修辞格举隅 附录五 中国文学史简述 跋
章节摘录
为的是提高白话。好几年后,我才放弃了这个主张,因为我慢慢地明白过来:我的责任是用白话写出文艺作品,假若文言与白话搀夹在一道,忽而文,忽而白,便是我没有尽到责任。是的,有时候在白话中去找和文言中相同的字或词,是相当困难的;可是,这困难,只要不怕麻烦,并不是不能克服的。为白话服务,我们不应当怕麻烦。有了这个认识,我才尽力的避免借用文言,而积极的去运用白话。有时候,我找不到恰好相等于文言的白话,我就换一个说法,设法把事情说明白了。这样还不行,我才不得已的用一句文言——可是,在最近几年中,这个办法,在我的文字里,是越来越少了。这就是不单我的剧本和小说可以朗读,连我的报告性质的文字也都可以念出来就能被听懂的原因。 在最近的几年中,我也留神少用专名词。专名词是应该用的。可是,假若我能不用它,而还能够把事情说明白了,我就决定不用它。我是这么想:有些个专名词的含义是还不容易被广大群众完全了解的;那么,我若用了它们,而使大家只听见看见它们的声音与形象,并不明白到底它们是什么意思,岂不就耽误了事?那就不如避免它们,而另用几句普通话,人人能懂的话,说明白了事体。而且,想要这样说明事体,就必须用浅显的,生动的话,说起来自然亲切有味,使人爱听;这就增加了文艺的说服力量。有一次,我到一个中学里作报告。报告完了,学校一位先生对学生们说:“他所讲的,我已经都给你们讲过了。可是,他比我讲得更透彻,更亲切,因为我给你们讲过一套文艺的术语与名词,而他却只说大白话——把术语与名词里的含蕴都很清楚地解释了的大白话!他给你们解决了许多问题,我呢,惭愧,却没能作到这样!”是的,在最近几年中,我无论是写什么,我总希望能够充分的信赖大白话;即使是去说明较比高深一点的道理,我也不接二连三的用术语与名词。名词是死的,话是活的;用活的语言说明了道理,是比死名词的堆砌更多一些文艺性的。况且,要用普通话语代替了专名词,同时还能说出专名词的含义,就必须费许多心思,去想如何把普通话调动得和专名词一样的有用,而且比专名词更活泼,亲切。这么一来,可就把运用白话的本事提高了一步,慢慢的就会明白了什么叫做“深入浅出”——用顶通俗的话语去说很深的道理。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