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会展研究30年文选

出版时间:2009-12  出版社: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作者:张敏 主编  页数:451  
Tag标签:无  

前言

作为市场体制优化资源配置的主渠道之一,会展是一种以现场聚集为形式,以表达展示为手段,以主题化时空为核心的规模化营销沟通服务,主要包括会议、展览、节庆、赛事、演出等活动。其功能在于通过现场活动沟通供需各方,促进竞争与合作,满足市场主体的资源需求和发展意愿,由此成为市场经济的内在需求和引领机制,服务于从事规模化经营的市场主体,推动经济、社会、文化各领域的交往。会展业是现代分工的产物,体现着市场经济的精髓,即根据互利互惠原则,通过营销沟通服务,达成合作与协同,在全球范围内实现资源配置最优化和需求满足最大化,进而成为市场化的标志和尺度,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一个时代科技能力、经济发展、社会和谐与文化魅力的象征。这就是为什么现代意义上的中国会展服务业,必然以改革开放为历史前提、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生存依据的道理所在。中国会展研究30年以前无古人的改革开放为背景。改革开放的任务,是为中国富强开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路。在历史上,30年不过是稍纵即逝的一瞬;然而在古老而年轻的中国,却意味着一场翻天覆地的变革。它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命运,深刻地影响了人类历史的进程。它的路标指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它的领导者是中国共产党。它的主人公是13亿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它的主题是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走向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由封闭半封闭实现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全方位开放。改革开放30年,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探索和成长的历程。1978年12月18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这注定将是一个被世世代代的中国人永远镌刻于心碑的日子。新时期历史发端于三中全会,发端于拨乱反正的历史转折、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战略转移。1984年,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人民的意志,进一步肯定了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为市场经济在中国发展奠定了基础。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突出强调,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社会主义的目的是共同富裕,市场和计划都是我们实现目的的手段。同年,中共第一次明确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1993年11月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主题是在全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市场在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发挥基础性作用,同时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总体规划,成为经济体制改革的行动纲领,实现了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的伟大历史抉择。2003年10月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突出强调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和五个统筹的方针政策,大力促进经济、社会、文化和人的全面发展,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出了新思路新举措,带领全国人民进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阶段。30年来,中国会展业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高速成长,在全国各地得到了迅猛发展;并初步形成了以北京、上海、广州为代表的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等三大会展城市带,在全国会展市场占有率达52.6%,(陈宏兵等,2009)进而带动了西部开发、东北振兴和中部崛起,形成了三足鼎立、万马奔腾的局面,其规模与效益正在曰益接近世界先进水平。

内容概要

  《中国会展研究30年文选》以改革开放为历史前提,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物质基础,以中国会展研究30年来两万余篇专业文献为研究对象,通过论文选集和作为导言放在前面的长篇研究报告这种点面结合的形式,在会展史研究、会展理论研究、会展实务研究、会展产业群研究、会展经济研究、会展教育研究6编的框架内,用16章的篇幅,把会展研究30年来的代表性成果集中起来,为现代会展服务业探索创新发展之路,以期推动中国会展业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走出国门走向世界,迎接中国特色市场经济的全面繁荣。  作为市场体制优化资源配置的主渠道之一,会展是一种以现场聚集为形式、以表达展示为手段、以主题化时空为核心的规模化营销沟通服务,包括会议、展览、节庆、赛事、演出等。会展活动是市场经济的内在需要和引领机制,主要服务于从事规模经营的市场主体,推动经济、社会、文化各领域的交往活动。  文选第一次系统总结了中国会展研究所面对的新问题、新探索、新理念、新方法与新结论,代表了学界与业界目前的实力和水平,能够用作会展界人士的参考读物,也可以作为会展专业高年级学生和研究生文献阅读课程的参考用书。

作者简介

张敏(1953- ),男,文艺学博士,复旦大学研究生毕业,上海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校学术委员会委员,教育部中文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曾赴美国、日本、港台访学。曾出版著作多部,发表论文百余篇,获省市政府高等学校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高校教学名师称号。现任上海大学影视学院副院长,上海大学会展传播研究中心主任。长期从事文学艺术研究和营销沟通研究。

书籍目录

导言:为中国会展业崛起探索创新之路第一编 中国会展的发展历程1.会展史研究1-1 中国近代博览会事业与科技、文化传播1-2 清末武汉劝业奖进会述略1-3 民初中国实业界赴美的一次经济活动——中国与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1-4 中国近代博览会事业的产生与发展第二编 中国会展的理论意识2.会展理论研究2-1 会展学科定位探究2-2 会展学科建设中的几个问题2-3 关于中国会展经济理论研究的基本框架和主要范畴2-4 会展理论:经济学内涵与特征探析第三编 中国会展的实践探讨3.会展策划研究3-1 会展活动策划模式的发展趋势3-2 会展主题策划探析3-3 展示策划深层逻辑的梳理3-4 展会中会议的策划精要4.会展营销研究4-1 会展——全方位的营销创新4-2 服务视角下的会展企业营销4-3 会展的营销战略地位及参展策略4-4 会展营销的功能分析5.会展管理研究5-1 会展项目管理的创新研究5-2 中国会展场馆经营管理模式初探5-3 大型会展危机管理研究——以中国一东盟博览会为例5-4 顾客满意度理论在会展企业客户关系管理中的应用6.会展法规研究6-1 会展知识产权法律保护研究6-2 会展法律问题刍议——会展活动中的民事权利和义务6-3 会展业发展中的政府职能6-4 浅议中国展览会中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7.会展设计研究7-1 论展示设计的价值7-2 从传播模式看展示设计7-3 基于文化思考的现代展示设计7-4 浅析会展设计视觉传播的形式意味8.会展多媒体研究8-1 新媒体技术在展示信息传播设计上的研究与应用8-2 网络会展的传播与经济比较8-3 虚拟会展管理系统的功能与特点8-4 虚拟现实技术在虚拟旅游中的应用9.品牌会展研究9-1 中国会展品牌问题研究9-2 品牌会展的塑造和经营9-3 试论品牌会展塑造的三层面方法9-4 品牌会展评估指标体系初探10.会展案例研究10-1 义乌国际小商品博览会运作模式的多角度透视10-2 博鳌亚洲论坛:推动亚洲区域整合的国际平台10-3 会展模式与对外贸易健康发展问题透析——关于广交会的现状与发展分析10-4 青岛国际啤酒节产业化道路探析11.世博会研究11-1 世博会与长江三角洲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和对策11-2 历届世博会主题化设计综述11-3 充满梦想的生活世界——爱知世博会日本企业的参展活动11-4 上海世博会经济风险分析——兼论德国2000年汉诺威世博会11-5 基于对参观者准确预测的世博会风险防范11-6 上海世博会拉动中国会展业发展的战略态势第四编 会展产业群分析12.会展旅游研究12-1 会展旅游运行的模式12-2 会展旅游产品开发对策12-3 会展旅游产业链的本质分析12-4 会展旅游的本质研究12-5 会展旅游发展模式之探讨12-6 中国会展旅游发展的思考13.节事活动研究13-1 西方事件及事件旅游研究的概念、内容、方法与启发(上)13-2 西方事件及事件旅游研究的概念、内容、方法与启发(下)13-3 中国城市节事活动的开发与管理13-4 节庆活动对旅游地的影响及思考14.主题公园研究14-1 中国主题公园的发展反思及国际主题公园进入中国的透视14-2 我国主题公园经营管理的深层次开发研究——以迪斯尼、嘉年华的成功管理经验为例14-3 我国主题公园研究初探14-4 美国主题公园的创意和它的产业形成14-5 论主题公园的区域经济影响、建设与发展第五编 会展经济讨论15.会展经济研究15-1 公共经济学视角下的会展经济现象分析15-2 如何看待和规范我国会展经济15-3 大力发展我国会展经济第六编 会展人才培养16.会展教育研究16-1 分流与整合:培养我国会展人才的两种对策16-2 我国会展业人才培养模式和结构探析16-3 中国高等会展教育发展态势分析16-4 我国高校会展专业办学模式研究16-5 我国会展专业的课程设置与人才培养后记

章节摘录

插图:根据赵志的研究,清政府官员初期对参与博览会持犹疑态度,除因潜在文化优越感而生的轻慢态度外,其内心深处对博览会这类新事物还有三层隐忧。一是担心博览会实行展品免税会发生走私偷漏,影响政府的税源。1867年巴黎博览会,法国驻华公使伯洛内请求给予赴赛展品免税优惠,但总署(即总理衙门)答称恐有奸商借赶会为名,趁机偷漏,碍难照准。法国又请中国派员核发执照,总署仍未应允。无奈之下法国自聘福州税务司美理登负责核发免税单,再照请清政府同意,至此总署只得被迫接受,但仍饬美理登须严密稽查,以杜偷漏②。1876年,日本为召开1879年长崎博览会,亦请求赴会货品援例免税,但为江海关道所拒,认为赴会改为商办后,很可能有影射偷漏情形,“混请免税,未便准行”,最后总署接受江海关的建议,不准免税,致使商人裹足③。二是担心博览会只赔不赚,蒙受损失。如总署在讨论是否参加1889年法国巴黎博览会时,便提出,“中国计程遥远,运物艰难,非近在欧洲之国可比,且从前曾与他国赛会,颇多亏赔,是以近年概辞未与”。④三是担心运送物品前往参展,自曝家底,引起列强觊觎。1883年荷兰阿姆斯特丹博览会,负责筹办的驻荷公使李凤苞奏报本次博览会分为“万国赛奇会”和“属邦幻奇会”两个会场,提醒“属邦幻奇会”只可寄送与南洋、旧金山贸易的物产器用,至于台湾后山、苗瑶土产虽符合章程,但断不可送会,以杜各国觊觎⑤。诸如此类的种种担心说明晚清官员对博览会功能的认识尚十分模糊,常以过去的习惯性思维来忖度新事物⑥。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虽然日本由政府派员正式参加万国博览会也是始自1873年奥国维也纳博览会,但其参展目的一开始便非常明确,政治、经济和教育兼而有之:“一日凡以为出品之物,无论天产人工,必择精者美者以搜集之,俾借国土之丰饶,人工之巧妙,扬国威于海外;二日各国之出品及著作,必详加考核,俾知西洋之学艺之精妙,机械之妙用,以开产物蕃殖之道;三日乘今日之机运,创设不可或缺之博物馆,以促学艺之发达,而树他日博览会之基础;四日本国物产之名目制造,宜力图改良,以博各国之称道,而增输出之数额;五日各国产物之有名者,必详查其原价销路等,以裨自国之贸易。”⑦近代日本在举办博览会方面能后来居上,直逼欧美,与这种从一开始便对博览会功能有较明确的认识不无关系。

后记

到2008年年底为止,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经历了30年的快速发展,目前正在经受美国次贷危机所带来的全球性衰退的考验。作为这一期间迅猛发展起来的现代生产服务业之一,中国会展到了需要做出总结的时候。正是这一深层次原因,使这本《中国会展研究30年文选》得以应运而生。会展研究是会展活动的自我意识。其价值在于理论创新。其成就决定着未来会展产业的境界和会展教育的水平。总结意味着升华与超越,其意义在于为新一轮发展提供思想资源。中国会展将在系统总结30年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迎接市场经济和全球竞争不断深化的历史挑战,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百年梦想,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文选的编选经历了长期而艰苦的过程。这一方面是因为第一次有人做这样的事情,缺乏必不可少的整体框架、内在线索和编选依据;一方面是因为需要研究的文献数目巨大,研究又要求展开穷尽性的检索、阅读、比较和选择。此外,由于课题要求提供会展研究30年成就的全貌,而单纯的论文选集形式,只能表现点上的探索。为了尽可能完整地达到目的,需要额外做一个研究报告,以便在点面结合的基础上概括全局,明确背景,理清关系,提供阅读参照、观点比较和整体性思考。这就进一步增加了工作的难度。艰巨的课题需要海量的投入。幸运的是,我们组织起了一个有能力肯吃苦负责任的工作班子。文选编写组由我和我的研究生冯赞、张益旭、傅懿瑾、徐婷婷、翁婷瑾、何小丽,还有本科生张超、李佳妮等人组成。他们承担了大量的资料搜集、论文选择、格式转换、观点提炼、汇编起草、编辑校对等基础性工作。在这里,我要衷心感谢编写组全体成员,感谢他们所奉献的时间精力和聪明智慧。正是在他们的帮助下,这项工作最终得以圆满完成。此外,文选能够顺利出版,还要感谢上海大学会展教育高地建设项目的支持,感谢不断鼓励和督促我们奋发努力的上海大学影视学院院长金冠军教授,感谢在编辑出版方面既给我们提出了严格要求,又为我们提供了种种工作便利的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编辑。愿时间为我们的读者,为参与这一项目的所有的人,证明这项工作的意义。

编辑推荐

《中国会展研究30年文选》试图以改革开放为历史前提,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物质基础,以专业文献为研究对象,通过中国会展研究30年论文选集这种形式,在会展史研究、会展理论研究、会展实务研究、会展产业群研究、会展经济研究、会展教育研究的框架内,用16章的篇幅,把会展学界30年来的辛勤努力集中起来,为现代会展服务业总结经验,探索进一步发展的创新道路,以期推动中国会展业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现全面繁荣,进而助力中国会展走向世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百年梦想,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国会展研究30年文选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条)

 
 

  •   上大新传院张敏教授主编,很不错
  •   不错呢,很喜欢,对我很有帮助,还会再来淘宝哈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