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1970-1 出版社:路甬祥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9-10出版) 作者:路甬祥 编 页数:411
Tag标签:无
前言
现代科技构建的宏伟大厦,不断改变着人类文明进程和日常生活,并以其无限的魅力影响着人类的心灵。但是在很长一个历史时期中,科技的起源、发展过程与历史作用,却是整个文明史中人们了解得较少的部分之一。自Z0世纪中叶科学史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学科以来,科技与人文两大领域的专家学者逐渐开始将目光投向古往今来在人类进步历程中始终发挥重要作用.并深刻影响着当今社会的这一新兴学科。其深刻意义恰如美国著名科学史家萨顿(G.Sarton)在半个世纪前概括所谓新人文主义纲领时所表述的那样——是双重的文艺复兴:对于人文学者,是科学的复兴;对于科学家,是人文的复兴。中国科学院早在1954年即成立了“中国自然科学史研究委员会”,又于1957年初成立了独立的“中国自然科学史研究室”,并逐渐发展成为独立的研究所。科学史所虽然规模不大,但很有特色,也很重要。这是因为我始终认为:科学是人类认知世界不竭的长河,技术是人类对生存发展方式不倦的创造。研究科学史,本质上也就是研究人类创造的历史,继往而开来,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和意义。2008年,科学史所承担并圆满完成了为领导同志讲中国古代科技史的任务。这一系列讲座始自“人类文明进程中的中国古代科学与技术”与“中国古代科技概况”的纵横开篇,对于“科学史上若干理论问题与李约瑟难题”作了些比较深入的讨论;其间贯以“天算农医”等知识体系,“四大发明”以及与衣食住行息息相关的各个技术领域,共计44讲。科学史所也精心聘请了所内外久负盛名的资深专家,以及目前活跃在学术研究的中年科研骨干共同担任主讲人;历经试讲、讨论、修改等过程,使得每一讲的内容皆达到内容丰富、论说得当,体现了最新研究水平。因而得到领导同志的充分肯定与赞赏。讲座结束后,专家学者们又对各自的讲稿进行了认真整理,集结成书付梓,意在能使社会各界人士能够共同分享这一学术成果。
内容概要
《走进殿堂的中国古代科技史(下)》主讲建筑技术、矿冶技术、机械技术、水利技术、交通技术、军事技术,本系列丛书分上、中、下三册,由2008年中国自然科学史研究所承担的为领导同志讲中国古代自然科学史的讲稿整理、集结而成。这一系列讲座始自“人类文明进程中的中国古代科学与技术”与“中国古代科技概况”的纵横开篇。对于“科学史上若干问题与李约瑟难题”作了些比较深入的讨论;其间贯以“天算农医”等知识体系,“四大发明”以及与衣食住行息息相关的各个技术领域。共计44讲。主讲人以中科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各领域的知名专家为主,其他单位的参与者亦皆属相关领域的知名学者。 本系列丛书内容丰富、系统而全面,论说客观有据,旁征博引之处甚多。可供各界人士阅读,尤其是科技史、科学哲学等学科的教师与学生阅读。
书籍目录
建筑技术中国古代建筑发展概況中国古代都城宫殿中国古代防御建筑——长城中国古代礼制建筑中国古代宗教建筑中国古代民居中国古代园林矿冶技术铜冶金铁冶金现存的传统金属工艺机械技术中国古代机械概述典型的中国机械浑仪、浑象与计时器水利技术中国古代水利科学概论中国古代整体、综合、辩证的科学思维及其现代优势交通技术古代道路与桥梁中国的舟船文化中国古代陆上交通工具军事技术冷兵器时代(上古-隋唐五代)火器与冷兵器并用时代的军事技术结语科学史若干理论问题
章节摘录
插图:唐代所建最宏伟建筑是武则天在洛阳所建的明堂。平面方形,宽89米,总高86米,高三层,上二层圆顶。这座极巨大复杂的建筑,仅用十个月即完工,可见当时在设计、预制、组织施工诸方面已有很高水平。用滑轮起重汉代已有。敦煌发现的唐代文书说建敦煌九层阁时相对架设两组滑轮起重。推想建明堂这种巨大建筑时应已使用这种技术。唐代帝陵多因山峰为陵,以衬托陵的壮伟,在利用自然地形上达到很高水平,可以陕西乾县唐高宗乾陵为代表。盛唐、中唐时显贵住宅豪侈,院落重重,使用高贵木料,家具陈设精美,当时人讥为“木妖”,虽实物不存。可在敦煌壁画中见其概貌。宅旁园林也颇有发展,大贵族的宅园有占地达1/4坊的,号称“山池”。隋唐时期佛教兴盛,大寺院规模庞大,建筑豪华,可以比拟宫殿。集唐代建筑、雕塑(佛像)、绘画(壁画)、造园、工艺(供具)于一身,这在唐段成式《酉阳杂俎.寺塔记》中有详细的记载。隋在长安建庄严寺木塔,高330尺,反映了当时木结构技术的巨大发展。唐代建筑留存至今的只有四座木建筑和若干砖石塔。四座建筑中,以建于782年的山西五台南禅寺大殿和建于857年的五台佛光寺大殿较重要。南禅寺大殿面阔3间,通面阔为3倍檐柱高,然后按2:3:2的比例分间。明确以柱高为立面的模数。
编辑推荐
《走进殿堂的中国古代科技史(下)》由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