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犯称谓语研究

出版时间:2009-10  出版社:胡剑波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9-10出版)  作者:胡剑波  页数:185  
Tag标签:无  

前言

湖南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一批中青年教师刻苦攻博,学有所成,其博士论文展现了他们在各自学术领域的研究成果。湖南科技大学及其外国语学院决定把他们的作品汇编成“湖南科技大学英语语言文学学术专著系列”丛书出版,这是繁荣学术研究、提高学术水平的一个重要举措,也是为我国的人文学科学术发展做出的贡献,值得庆贺。我读这些博士论文最大的感受是:作者都比较注意吸收国内外同行的相关的新思想、新理论,注意研究方法,特别是注意跟上研究范式的转换,所以论文中新意不少。该系列现在出版的这几本,都明显地表现出这一长处和特点。这也许部分是作者受到正规的学位训练和当代人文学科研究方法的熏陶的结果。我认为,作为博士的培养,这是极为重要的,是这些博士们得以成长的重要学术养分,也是他们今后学术发展的重要基础。

内容概要

  《冒犯称谓语研究》作者都比较注意吸收国内外同行的相关的新思想、新理论,注意研究方法,特别是注意跟上研究范式的转换,所以论文中新意不少。该系列现在出版的这几本,都明显地表现出这一长处和特点。这也许部分是作者受到正规的学位训练和当代人文学科研究方法的熏陶的结果。我认为,作为博士的培养,这是极为重要的,是这些博士们得以成长的重要学术养分,也是他们今后学术发展的重要基础。

书籍目录

1 绪论1.1 冒犯称谓语的含义1.1.1 称谓语的含义1.1.2 冒犯的含义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2.1 国内研究的主要视角1.2.2 国外研究的主要视角1.3 创新点和研究意义1.3.1 创新点1.3.2 研究意义1.4 本书结构2 冒犯称谓语的类型2.1 冒犯称谓语的分类2.1.1 方式角度2.1.2 动机角度2.1.2.1 称谓语使用不当而无意贬低对方2.1.2.2 使用尊称称呼自己或己方而造成的无意冒犯2.1.2.3 使用“简称”但谐音不佳而造成的冒犯2.1.2.4 使用尊称但忽视观念变化而无意冒犯对方2.1.2.5 称谓语变换不当造成的无意冒犯2.1.3 对象角度2.1.3.1 性别冒犯称谓语2.1.3.2 职业冒犯称谓语2.1.3.3 人种冒犯称谓语2.1.3.4 民族冒犯称谓语2.1.3.5 身心冒犯称谓语2.2 冒犯称谓语的界定2.2.1 蔑称和贬称2.2.1.1 贬称与蔑称研究的混乱2.2.1.2 贬称与蔑称的关系2.2.2 詈称与相关概念之间的关系2.2.2.1 詈称与詈骂2.2.2.2 詈称、蔑称与贬称2.2.3 绰号的界定2.2.3.1 国内外学者的界定2.2.3.2 本文的界定2.3 冒犯称谓语的构成形式2.3.1 蔑称的构成形式2.3.1.1 蔑称词语2.3.1.2 蔑称的组合2.3.2 倨称的构成形式2.3.2.1 真实反映了身份的倨称2.3.2.2 虚构身份的倨称2.3.3 由姓名构成冒犯的形式2.3.3.1 大名2.3.3.2 姓名绰号2.3.3.3 使用转用名2.3.3.4 姓名的指代含义2.3.3.5 姓氏+排行2.3.3.6 乳名2.3.3.7 爱称2.3.4 由仿拟构成的冒犯称谓语的形式2.3.4.1 语言单位类型2.3.4.2 意义类型2.3.4.3 结构类型 3 冒犯称谓语的特点3.1 使用的时效性3.2 冒犯程度的差异性3.3 使用的变异性3.3.1 功能的变异性3.3.2 性别角色的变异性3.3.3 感情色彩的变异性3.4 使用的局限性3.5 语用效果的震撼性3.6 对冒犯的敏感性4 冒犯称谓语与语境4.1 语境研究概述4.2 语境要素的介入4.2.1 语言语境4.2.1.1 搭配的作用4.2.1.2 句型的影响4.2.1.3 基调的调控4.2.2 情景语境4.2.2.1 交际场合4.2.2.2 交际对象4.2.3 文化语境4.2.3.1 同一文化背景4.2.3.2 异域文化背景5 冒犯称谓语的功能5.1 表情功能5.1.1 情感宣泄功能5.1.2 情感昭示功能5.1.3 群体归属功能5.1.4 身份确认功能5.2 行事取效功能5.2.1 行事功能5.2.2 取效功能5.3 社会文化功能5.3.1 文化的正面反映功能5.3.2 文化的反面标记功能5.3.3 道德评价功能6 冒犯称谓语的社会文化心理6.1 冒犯称谓语与性差心理6.1.1 冒犯绰号使用中的性别差异6.1.1.1 绰号与性别差异6.1.1.2 冒犯绰号与性别差异6.1.2 詈称、詈语使用的性别差异6.1.2.1 詈语使用态度中的性别差异6.1.2.2 詈语使用频率的性别差异6.1.2.3 詈语使用强度的性别差异6.1.2.4 詈语针对对象上的性别差异6.1.2.5 詈语使用原因的性别差异6.2 冒犯称谓语的社会心理6.2.1 禁忌心理6.2.1.1 姓名是人灵魂的依附体6.2.1.2 姓氏是社会地位的象征6.2.1.3 姓名是个体尊严的符号6.2.2 偏见心理6.2.2.1 性别偏见中的职业6.2.2.2 性别偏见中的年龄6.2.2.3 性别偏见中的容貌6.2.2.4 性别偏见中的性情6.2.2.5 性别偏见中的角色6.2.3 模仿心理6.2.3.1 求新心理6.2.3.2 求雅心理6.2.3.3 认同心理6.3 冒犯称谓语的认知心理6.3.1 接近联想6.3.2 相似联想6.3.3 对立联想7 结语7.1 本书的主要观点7.2 冒犯称谓语研究的展望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语言是个多层次的系统。戚雨村(2005)依据语言单位音义结合的和现成的两个特征划分出六个语言层次及其相应的单位:语素层次(语素)、词的层次(词)、熟语层次(熟语)、词的结构模式层次(构词模式)、词组的结构模式层次(词组的结构模式)、句子的结构模式层次(句子的结构模式或句型)。本研究对冒犯称谓语的考察不仅仅局限于词的层面,而且涉及到了句子和话语。称谓语虽然在大多数情况下是词汇现象,但其使用涉及到话语建构、话语理解,涉及到言语环境、话语角色、社会文化心理等。因此,为较全面地揭示冒犯称谓语的庐山真面貌,我们坚持对其进行多角度的描写和分析。语言是动态的,其动态性主要表现在语言功能的发展和语言体系的发展。语言功能的发展表现为语言的分化和统一,如方言的产生、语言的增多、民族共同语的形成、异族语言的融合等。语言体系的发展表现为语音、语义、词汇、语法都处于不断的变化与发展的过程中。语言功能的发展和语言体系的发展是相互制约的。“语言体系是语言功能实现的物质基础,功能发展最终将在体系中反映并加以巩固。而体系发展服务于、受制于功能发展。”(王德春,1997:21)我们的研究注重把功能和体系结合起来。1.3.2研究意义社会语言学虽已成为独立的学科,但其理论体系还须不断补充和完善。将重要的言语行为——冒犯引入社会语言学的研究,不仅是对其理论的补充和发展,而且也是对其实践价值的阐释,它将拓宽社会语言学的研究领域和研究视野。第一,从冒犯的视角研究称谓语将补充礼貌言语的理论研究。自雷可夫(R.Lakoff,1973,1977)、布朗和莱文森(P.Brown&S.Levinson,1978)以及利奇(G.Leech,1983)等对礼貌的经典性的研究后,国内外对礼貌的研究不断深入。但诚如米尔斯(Sara:Mills,2003)指出的那样,“在对礼貌的总体研究中,对不礼貌本体的研究十分罕见”。

后记

光阴荏苒,岁月如梭。自2005年考入上海外国语大学,三年的时光匆匆而过,这是我人生成长的重要阶段。在这短暂而漫长的三年求学生涯中曾给予自己帮助的人很多。正值上海春光明媚,谨借我的博士论文即将出版之际,特向那些曾经给予我帮助的老师、同学、朋友和亲人表示最衷心的感谢!首先,我要感谢我的导师王德春教授。三年前承蒙老师不弃,将一只出身寒门的笨鸟忝列门墙,使我有机会进入梦寐以求的上海外国语大学。三年来,先生不厌其烦地悉心指导,严格要求,热情鼓励,使我茅塞顿开,终身受益。先生渊博的专业知识,精深的学术思想,严谨的治学态度,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诲人不倦的高尚师德,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崇高风范,朴实无华、平易近人的人格魅力将继续引导、激励我不悔地潜心于今后的工作和学习。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先生对论文题目的选定、提纲的拟定、观点的把握、论文的成稿都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可以说,没有先生的掌舵,我也许还在茫茫大海中随波逐流。

编辑推荐

《冒犯称谓语研究》: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项目成果,湖南科技大学学术著作出版基资助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冒犯称谓语研究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